幼儿园小班吹泡泡的游戏教案7篇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
2.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泡泡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讲述
1.师(神秘的口吻):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老师有个条件,就是请小朋友把手指操《大胖子》做一下,然后闭上眼睛不要睁开,好吗?(教师吹泡泡,让教室里充满泡泡。)小朋友睁开眼睛,快看是什么呀? 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王国。
2.师:喜欢泡泡吗?那想不想吹泡泡呢?请几位小朋友上来,然后告诉他们 ,老师还有几个问题,如果回答的好的话,老师就要奖励吹泡泡的玩具,但是小朋友拿到玩具后还不能玩,只有老师让吹的时候才可以吹,负责老师就要收回玩具了。(陆续请10个小朋友在圆圈中间吹,其他小朋友观察回答问题)
那你们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象什么?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我们一起找个大泡泡吧,再来找个小泡泡。
3.师:快来看看,我们的泡泡上还有颜色呢!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随着幼儿回答丰富词汇:五颜六色。)
4.师:小朋友去追一个泡泡,看看能不能用手捉到它。你们捉到泡泡了吗?泡泡哪去了?
(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做好)(5分钟)
二、师生边小结边学儿歌
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边表演)
2.师: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五颜六色)教师小结:五颜六色真漂亮。
3.师: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泡泡不见了)教师小结: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3分钟)
三、再次感受并理解儿歌内容 (10分钟)
1.师:老师把刚才我们和小泡泡做游戏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1看着课件不带动作读1遍
2看着课件带动作读1遍
3小朋友看着课件读一遍
4教师用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四、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7.师:泡泡好玩吗?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泡泡。今天,我们就要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我们全班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个大泡泡;再向圆心走变成一个小泡泡。(教师与幼儿一起,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 1遍
8.接下来我们玩个更好玩的,小朋友念完儿歌后老师说,泡泡飞高了,小朋友就把手举起,老师说泡泡飞低了,小朋友酒蹲下,老师说泡泡破了,小朋友就说啪,然后回到位置上,等老师在说吹泡泡,你们就回来好吗?)1遍
2.师:我们的泡泡还能飞到哪里去?(将“飞到手心上”这一句进泡泡行内容替换。如:泡泡飞呀飞,飞到头发上。咦?泡泡不见了!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滑梯上。咦?泡泡不见了!)
3.师:小朋友说飞到哪里,就将它编到儿歌里去。(依次请幼儿回答,然后边做游戏边朗诵创编的儿歌。)
五、总结活动
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吹一吹、看一看,泡泡又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瓶盖蘸颜料在小鱼的周围印泡泡,体验合作印画的乐趣。
2.初步学习欣赏作品,用简单句描述,感受画面的美。
3.在作画时注意卫生,不把颜料弄在衣服上。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愿意尝试运用瓶盖合作印泡泡,初步学习用简单句描述作品。
活动准备:
1.海底世界的背景图。
2.红、蓝水粉颜料各两盆;大小不一的瓶盖每人一个;抹布4块。
3.背景音乐《鱼儿鱼儿水中游》。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看谁来了?小鱼宝宝们,你们真可爱!看一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它们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 图上的小鱼它们也会吐泡泡。咦?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
2.出示印画的材料,讲解瓶盖印泡泡的方法。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材料?有很多大大小小不一样的瓶盖,还有一个彩色的小浴缸(水粉颜料)
(运用儿歌示范作画)小瓶盖,真可爱。小浴缸里跳一跳,大海里来压一压。哆唻咪,拿起来。看小鱼的周围吹出了许多的泡泡,小鱼更开心了。
你看到小瓶盖在干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大海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一个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小朋友吐泡泡的时候要在小鱼的周围。
3.介绍背景图,布置任务。
(1)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片海洋,请每位小朋友轻轻拿一个瓶盖来印泡泡。
小朋友在印画的时候注意卫生,小心颜料,手脏了可以用抹布擦一下。
(2)幼儿开始站着作画,关注幼儿印泡泡时注意在画面空的地方印,关注个人幼儿的卫生等。小朋友印了大泡泡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一个瓶盖再来印泡泡。
4.相互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分享集体创作成果的欢乐。
展示幼儿作品。看一看现在的大海美吗?为什么?
你印了什么颜色的泡泡?你印了怎样的泡泡?
活动反思: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从小时候起就应进行美育,那么在幼儿园小班进行美育活动更显得迫切了。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于“涂鸦期”,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成形).因此,小班幼儿的美术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个年龄阶段,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来说,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鱼吹泡泡》这一活动中,目标是让幼儿学会运用一些辅助工具压印图形,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但对于小班的孩子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的确也要有一定的信心和毅力。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感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时,我先出示一张小鱼在吹泡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要把整片海洋的小鱼都吹上泡泡。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兴趣浓厚反应热烈,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不见了以往那种半途而废的现象。这样利用幼儿游戏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和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使幼儿在轻松、自愿的氛围中掌握了画圆及涂色的技能。当然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我们要注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对不同能力发展的幼儿要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有些仓促,不够详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我们仍要以赞赏、鼓励为主。
活动目标:
1、学习与同伴手拉手,按照儿歌的节奏向圆心和圆外走。
2、借助标记、周围同伴的位置等为参照物,快速站圆圈。
3、在游戏中体验吹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吹泡泡用的肥皂水和泡泡枪、一块有圆圈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泡泡、追泡泡。
(1)教师出示肥皂水和泡泡枪,引起幼儿兴趣。
(2)交代游戏要求,提醒小朋友追泡泡的时候要当心,不能撞在一起。告诉幼儿老师会在这里吹泡泡,也会在那里吹泡泡,小朋友要到不同的地方追泡泡。
(3)教师吹泡泡,幼儿玩追泡泡的游戏。
二、游戏"吹泡泡"
(1)教师:今天,我们班级也有很多调皮的泡泡,它们还会连在一起变成大泡泡呢!这些大泡泡,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很好玩,你们想不想试试?
(2)交代幼儿名称以及玩法:你们都是我吹出的泡泡,现在你们这些泡泡要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大泡泡。我们一起念儿歌,让泡泡变大、变小。当听到老师说:"皮球回来了!"小朋友找圆圈,然后快速站到圆圈上。
(3)引导幼儿玩游戏,边用语言提示幼儿: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提示,变成大泡泡的时候,泡泡不能破,不能漏气,要是漏气了,这个大的泡泡就没有了,吹小泡泡的时候不能挤在一起……游戏进行1—2次。
(4)表扬快速回到圆圈上的幼儿,并提问: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能够快速回到圆圈上呢?开展游戏1—2次。鼓励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念吹泡泡的`儿歌。
三、放松活动:小孩,小孩真爱玩。
活动前,老师提醒小朋友:老师请小朋友摸什么,小朋友只能摸以下就快快跑回来。活动结束后,表扬快速回来,而且不撞到别人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做了简单的吹泡泡的安全提示,让幼儿注意几个不安全的因素,然后引导请幼儿猜测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从而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我让孩子们带上泡泡水来到护外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在吹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跑来告诉我泡泡飞到天上去了。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在体验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了活泼、大方,乐意交往,善于合作等终身受益的个性品质。他们尽情地运用多种感官充分体验,获得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等终身有益的学习品质。他们不断体验快乐和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保持着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获得了对生活、对学习、对社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构建完美人格。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2、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
幼儿一起拉手围圆圈进行游戏。
游戏玩法:
一边念儿歌,一边进行游戏,当儿歌念到吹了一个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了一个小泡泡时,幼儿全部向中间靠拢;念到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附儿歌:
吹吹吹泡泡,吹了一个大泡泡。
吹吹吹泡泡,吹了一个小泡泡。
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更加体验到泡泡不但好玩,而且泡泡更有着更多的本领,幼儿能开心快乐地在游戏中得到了享受与进一步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在师幼的互动中得到了和谐自主的发展。
游戏目的:
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形。
游戏准备:
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
游戏玩法:
幼儿与老师手拉手沿着大圆圈站好。
游戏开始:
大家顺与圆圈按逆时针方向必须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形队,边走边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小泡泡。”重复念几遍后老师说:“泡泡飞高了。”幼儿两臂上举,老师说:“泡泡飞低了."幼儿原地蹲下。重复数次,老师又说:“泡泡破了!”幼儿发出“啪”的声音,同时四散的跑开,听老师说:“又吹泡泡了."大家又回到圆圈上站好,游戏重新开始。
注意事项:
教师要规定四散跑的范围,不能跑得太远。
设计意图:
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吹泡泡"的体育游戏非常感兴趣,常常会自主地手拉手玩起来,于是我想到根据小班幼儿爱唱、爱跳、爱模仿、好表现的特点,结合已有经验,组织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活动前,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达到边唱歌边愉快玩游戏的目标,我事先教孩子们欣赏学唱了"吹泡泡"歌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泡泡"能用肢体动作模仿出"泡泡"的特征,同时区别大小、高低。
2、在游戏中,理解、熟悉歌曲,能按规则游戏。
3、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学过"吹泡泡"歌曲。
2、已有玩体育游戏"吹泡泡"的经验。
3、吹泡泡玩具,吹泡泡歌曲碟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吹泡泡"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泡泡特征。
2、熟悉歌曲,边唱边做自编动作歌表演。
3、学习按规则与同伴一起愉快游戏。
详细教案:
一、观察老师"吹泡泡"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吹泡泡"
1、观察泡泡用语言描述泡泡特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玩具,看看它能干什麽,边说边吹出一连串大小不同的泡泡。
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引导)原来是吹泡泡的,我再吹吹泡泡,你们看看泡泡是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后来都哪去了?能捉住吗?
幼: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高,有低,飞呀飞,不见了,捉不住……
师:(分别提问幼儿回答,再边小结边做出相应动作)圆圆的,有好看的颜色,有的大,有的小,有高,有低,飘飘悠悠,飞呀飞,不见了,捉不住……
2、鼓励幼儿试用肢体动作模仿"吹泡泡"
师:你们想吹泡泡吗?试做出"吹"的动作,尽量与别人做的不一样;再表现一下大泡泡、小泡泡,高泡泡、低泡泡的动作;模仿泡泡飞起来,大胆、自由做;试做泡泡不见了、破了的动作。待会儿我们请做的最好,最像的宝宝来玩吹泡泡游戏。
师:请出参与热情、做得好的宝宝来玩吹泡泡玩具。同时轻声播放吹泡泡歌曲旋律,其他孩子自由表演。
二、唱"吹泡泡"歌曲,做歌表演,理解、熟悉歌曲
1、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吹泡泡"的事用歌曲唱出来吧!(师幼一起边拍手边清唱歌曲);
2.师:下来我们听音乐,边唱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一下歌曲吧。(引导幼儿边唱边做歌表演)
三、玩"吹泡泡"音乐游戏
1、利用"串泡泡"游戏先请部分幼儿来示范做"吹泡泡"游戏,学习游戏规则
师:我们来玩一个"串泡泡"游戏,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漂亮的泡泡,老师要串起一串泡泡集体做游戏。(在串泡泡时要求被老师摸到头的幼儿先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站好,然后和老师一起手拉手站成圆圈)
师:讲游戏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孩子们先在圆圈上边唱边做"吹"的动作,然后手拉手退成大圆圈(表示大泡泡),再收拢一次(表示小泡泡),间奏点点头,下来手拉手小跑步转圈(表示泡泡飞上天),接着双脚轻轻起跳左、右手食指分别直指天空(表示看天上泡泡),最后拍手各自转圈散开下蹲(表示找不着泡泡)。
2、和着音乐旋律按规则边唱边做游戏。
3、请两位配班老师和自己分别组织一组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做游戏。
4、请几位幼儿自主独立唱歌做游戏。
四、延伸活动
幼儿学泡泡飞,随老师一起飞出活动室玩吹泡泡,捉泡泡游戏,还可以吹出"高泡泡、低泡泡"变化游戏玩法。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
2、引导幼儿学会踮脚、下蹲、后跳。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游戏准备:
幼儿一起拉手围圆圈进行游戏。
游戏玩法:
一边念儿歌,一边进行游戏,当儿歌念到吹了一个大泡泡时,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念到吹了一个小泡泡时,幼儿全部向中间靠拢;念到泡泡飞高了,幼儿踮脚,念到泡泡飞低了,幼儿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儿向后跳。
附儿歌:
吹吹吹泡泡,吹了一个大泡泡。
吹吹吹泡泡,吹了一个小泡泡。
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泡泡破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更加体验到泡泡不但好玩,而且泡泡更有着更多的本领,幼儿能开心快乐地在游戏中得到了享受与进一步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良好倾听的习惯,在师幼的互动中得到了和谐自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