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篇】

2023-08-21 08:02:34综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篇】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1

  妈妈曾经看过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她极力推荐我看这几本书,可我当时不愿看这本书。现在也到了该看的年龄,我愿意去好好品味。

  这本书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安德烈问龙应台:怕不怕安德烈以后过于平庸,无法及龙应台与安德烈父亲的成就。

  为什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呢?本人认为所有兴趣都是感同身受,经历过或思考过同样问题,就像遇见知己(无论是人,亦或是物)。没错,十三岁的我也思考过同样的问题。就连我这“等闲”人也思考过的问题,能证明“问题大了”。可以说思考过的人不在少数。身为一个孩子,有老师说我有好胜心,且强,所以好胜心定会激起我与父母的攀比之心。我相信这是人皆具有的。我自认为是成绩不比父母差,自身与学习有关的所有条件比之父母也只强不弱。可我十分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原因是在父母那个年代没有过多的竞争对手,而我的竞争对手数量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有文化的人多了,竞争也就更为激烈了。以前中国只有一部分人读过书,他们都很努力,而现在社会进步了,所有人都在努力,你不加油就会被他甩在身后。所以我很担心自己能不能读到好的高中、大学,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我开始想:为什么这么累?人生这么短,不是应该享乐的'吗?这么累有什么用,死了之后还不是一无所有?还不如自己活得开心,珍惜眼前,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不留遗憾,还满足。学习这么累……

  而龙应台缺一语惊醒“半步入歧途”的人们(咳咳,可能只有我):“你现在好好学习不为别的,只为你未来有更多的选择权利”。这是在工作上,在家里,在社会上……,是的,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选择工作,而不是工作选择我。有了这个权利,我就能拥有一份有时间“享受”的工作,或者直接得到一份自己享受的工作。明显这份享受比之前的享受“正派”,而且比之前的诱惑更大,因为这个理由更为富丽堂皇,我有付出,就有收获。反观之前想放弃学习的想法,如果成了,就真的连温饱都要担忧了。这个念头一闪现,我把自己吓了一跳。赶紧把这个念头扔掉,太可怕了!

  我十分愿意主宰自己的人生,因为它是我的,为什么不呢?工作先是能满足温饱问题之后,就是要考虑是否对自己的生活、成长才有意义,有帮助。如果不断做一些无意义的事,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用管他人的想法,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像龙应台所说的:“人自强努力不是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安适”。

  《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影响很大,把走上弯路的我不断地“掰直”,就像这“将军饮马”的.解题思路,它为青少年做了多少贡献!从《孩子你慢慢来》到之后要看的《目送》,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已带给我许多。我很期待,希望《目送》能带给我更多的新思考、新方向。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2

  读龙应台和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书拿到手,由衷地喜欢。慢慢读下去,突然明白为什么龙应台的图片为什么这么不加处理和修饰,任由岁月的痕迹坦露无遗,原来在这本书里,她只是一个和我们所有的中国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和越来越远的距离而不断挣扎的本色母亲,心里一下子变得非常温暖。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正是这样的两代人,所受的教育熏陶迥然不同的两代人,两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两代人。却相互敞开了心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进行交流。

  在龙应台的笔下,我们总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经名噪一时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是那本风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现在被称为育儿典范的《亲爱的安德烈》。

  读完全书,我惊奇的发现龙应台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笔,俨然成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亲,以最朴实无华的言语打动安安的内心深处。遇到两代隔阂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龙应台总能用温柔的口吻。坚定的语气,诉说中国籍的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不为说服,只是要诚实表达心中感受。

  而这本普通的书籍所包含到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严肃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在三十多封书信中,说实话,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内容,我读不太懂,但我感动的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动。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3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本记录母亲与孩子成功交流的书。就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也确实如此。

  只是,掩卷之后,想到对安安的用心,突然间感动地落下泪来。

  曾经,你的孩子,只是个柔软的躺在你的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流着口水努力地叫着mummy。你微笑地看着他悄然地成长,一点一点地变得成熟,一点一点地学会独立,然后毅然决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远远地站在他身后,愁怅地望着他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的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而他,却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浓眉大眼,玉树临风,嘴上有淡淡的胡须,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没有话想和你说。这个时候,你会心痛吗?

  当时间一天天地流逝,你知道从来没有后悔过对他的付出,也没有将自己的渐渐衰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却清楚地感觉到:你在一点点地失去自己所爱的孩子,不会心痛吗?心痛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听之任之吗?还是放下母亲这个无用的'称号,真正地将自己放空,去了解一个十八岁少年的心事呢?当他轻易地告诉你他们这一代的生活就是“性,药和摇滚乐”时,你难道不会吃惊和担心得立刻打电话去求证或是暴跳如雷吗?

  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这样成功地与孩子交流的。如果你仔细地读这本书,会发现在太多的时候,那位认真的母亲,正在努力而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经历,去换取孩子的信任和友谊。她的措辞,不再有《野火集》中脱口而出的愤怒,不再有《孩子你慢慢来》中满溢的幸福和满足,更多的是在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与他类似的语言和对自己青春年少的回忆换取他的信任,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集,而是,一颗充满母爱的'赤诚之心。做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很难读懂这颗心的全部,直到——他自己成为父亲的那一天。

  同样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象安德烈这样愿意与母亲以书信的方式交流生活的全部的。更多的孩子对于给母亲写信,是做为任务去完成,而非发自内心。就算是安德烈在书中承认,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写信,其实只是为了赚取“稿费”,我仍然认为:安德列在这本书中表现不俗,他的文笔,他的真诚,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得母亲的真传,假如安德烈看到这句话,想必会不高兴,因为他不希望自己是妈妈的附属品,在他看来,他写得甚至比妈妈更好,可是,骄傲如他,也许不会愿意承认这与母亲的遗传、培养以及尊重有关。

  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子。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在面对学习、爱情、生活时常常困惑,却努力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他感性,率真,诚实,幽默,他的身体里,流淌着优秀而骄傲的血液。

  书的封底,是恬淡的微笑的样子。再优秀强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个焦虑地帮助他在迷途中寻找出口的平凡母亲,她放下自己所有的尊严,忍受孩子对自己的嘲笑,只是为了,重新找回这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4

  最近抽时间看了本书,龙应台的,感悟很深,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很重要。人与人间极度需要理解。就像书中提到,“慢慢的,越来越不认识对方了,“认识”很重要。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青春期,只会抱怨,抱怨孩子们叛逆,不听话,甚至有些强势的父母会恶语相向,说“不孝子”。其实, 所有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孩子固然有些叛逆,但父母难道没有错吗?有,当然有,但孩子不能像父母指责孩子那样指责父母不是吗?我们要“孝”,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了,于是出现了父母口中的“叛逆”。

  很多父母从没在自己身上找过原因,一味的'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对的,理由就是“吃过的盐比孩子们吃过的米都多”,社会经验丰富。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所以全盘接受。长大后,有思想了,一旦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父母就该生气了,经常挂嘴边的活“我是为你好啊”、“翅膀硬了,敢顶撞了”“小时候那么听话,越长越不听话了”。估计每个孩子都听过类似的话。

  身为父母,是不是也需要从自己上找找问题?自己的所有想法都是对的吗?自己所有认为的对我们好是真的我们想要的吗?当然,孩子小,思想不成熟的时候,父母是可以做一些决定,但孩子们长大之后我觉得很多事情需要商量,需要听听孩子的意见!之前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主要在恋人之间):我只是想吃一根香蕉,你却买一车苹果给我!我觉得在父母与孩子间同样适合。

  所以,如果经常沟通的话,就可能避免出现这类问题,父母要拿出时间与孩子交流,知道子孩子想要什么,才能够走进彼此的世界。当然,孩子也要理解父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在此,致以母亲节的祝福!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篇5

  陆陆续续的终于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聚会、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