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集锦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集锦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欢迎参阅。
《亲爱的安德烈》以36封家书的形式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1
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在等儿女说一句感谢,儿女在等父母说一句抱歉”。我想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有这样的等待,不仅仅是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大的原因是我们都习惯了沉默。
我一直特别向往西方家庭的相处方式,那种父母与孩子随意、随性的交流方式是我所羡慕的。他们通常是朋友的相处方式,可以一起谈天说地,可以没大没小。中国也有这样的家庭,但却少之又少。可这并不代表我们中国家庭里无爱,也许只是我们的爱深沉得无法表达而已。就像龙应台所说的:“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与父母通常是爱而不识,我们只知道爱(因为血浓于水),却并没有了解,自然就不知该用何种方式沟通。
龙应台想到用书信的方式和儿子安德烈交流,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让我们把那些对父母无法当面说出的话记录在信纸上,让双方都能更好的相互了解,将我们之间的爱释放出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亲密无间的交流。孩子可以走进父母的世界,父母可以走进孩子的生活,这样的交汇会让双方的心灵融合,从而得到更好的升华。很多父母都会苦恼无法与孩子沟通,现在的孩子大多叛逆,寻求个性。可越是这样,我们也越渴望与父母有个近距离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我们。这世上都不会有无故的坏孩子。
18岁的安德烈,经历了大多数人50岁都没经历过的生活。18岁的他大谈政治、爱好、休闲的生活方式。他去过了半个世界,他的家庭让他会三种语言。他的母亲努力走进他的18岁,要重新认识这个大男孩。他也可以走进妈妈的世界,与母亲进行心灵的透视。即便如此,他仍觉得自己很平庸。也许和他比起来,那我就平庸得掉进土里了。也许是我很呆板,也许是我很闭塞,也许是我生活的环境所致。我的18岁里,无关所谓的政治、爱好与休闲的生活方式,有的只是四个字——成绩、分数。那是我的高考年,我所了解的政治只不过是死记硬背为了应付高考,而爱好与休闲在那一年并不属于我。父母与我最多的交流也都关乎“高考”二字。我的18岁和安德烈的18 岁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依然向往他与母亲的沟通方式。我也想知道父母的故事,也想把我的一切与他们诉说。将对父母的爱隐藏后,我也想在快捷菜单中单击“显示”,让他们“看到”我对他们的爱。我也希望把能有近距离的交流,让对方的爱都充分表达出来。
但愿我们所有的爱都别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找到心灵的交流方法,打破沉默,释放爱!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2
初识这本书还是大四的时候,舍友强烈推荐,但因为毕业季无心读书给错过了,前几天不知为什么,莫名的想看它,恰好新舍友刚买了再版书,所性拿来一睹为快。
何其有幸我可以阅读到这样一本赏心悦目的书,喜欢里面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哪怕是安德烈口吐青烟的画面也没有丝毫格格不入的感觉。每个人读者都说“原来母子之间可以这样交流,这样深刻的沟通各自对问题的观点”,我也对于两代人之间这样的交流感到震惊和羡慕,可是那毕竟是发生在龙应台和她的儿子之间,我和我的父母永远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交流,我似乎已经忘了我们之间何时有过这样的深刻的沟通,又或者说我们之间存在过这样的沟通吗?
我似乎做不到安德烈那样,是什么让他敞开心扉这样跟mm讲话的,我好嫉妒啊!
中午刚跟老妈打过电话,老妈跟我说这半个月她都住在二姨家,大姨打电话都聊些什么,某个姐姐的婆婆生病了,刚从她家回来云云。而我呢?我就说些每天都上自习,老师给了什么任务,下午又要干什么。。。。。。最多讨论一下我已经到了要参加同学婚礼的年龄,可是自己的单身问题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解决。我们话题永远这样蜻蜓点水,父母以为他们已然了解我的生活,殊不知我内心的世界我该怎样讲他们才会懂。我这样也许还算是好的,每隔几天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哪怕只是不知所云父母也是欣慰的,他们如此期待我的电话,我的声音。我有个表哥,一年回家一次,不跟爸妈要钱不会给家里打电话,每次劝他往家里打电话,哪怕只是报个平安也好,他总是理直气壮的说“打电话说什么啊?没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我们这一代有太多太多人做不到“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最起码的联系总不至于中断吧。即便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只能尊重。
是生活琐事埋葬了我们的思想,还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思想才导致生活如此琐碎,我不得而知。
纵使是年轻人不懂得怎样做才是父母最想要的,可是我们当中有那个人的父母可以像龙应台一样对待她的孩子,如何尊重一个20岁的男孩在自己面前抽烟的行为?他们不想在上海跟mm住在一起,她是怎样忍痛放手让他们自由的?因为菲利普的话而不再在孩子面前用第三人称与他的父母交流。安德烈想要一个优雅的老去的自己,可是她毅然选择将最丑陋也是最真实的老去展示在安德烈面前。
两代人的代沟,两种文化的交融,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离不开争吵,可是我相信,这样的坦诚不公,得到的不会是离家出走,摔门而去的决裂,这样的争吵会让他们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我认为龙应台足够尊重安德烈,给他足够的自由,但是当安德烈说这是mm自以为是的施舍时,我还是那么由衷的赞同,本来这是父母应该给孩子的,可是大部分父母做不到,即便做到的也认为这是孩子应该珍惜的,因为这是自己的施舍,而不是必须。
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承受痛苦,只能让他们去经历,去成长;孩子也无法改变父母一天天老去的事实,只能尽自己所能,给他们爱给他们关怀。
都说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可是谁在安德烈或是菲利普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疑难杂症?我想,彼此尊重比无限的爱和给予更重要。
最后,感谢大美的推荐,感谢娓哥的书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3
《亲爱的安德烈》是台湾作家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写的三十六封信!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敞开心扉,了解彼此!
在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不被束缚。其中有一段对话令我感同身受,“你好吗?”“好啊。”“学校如何?”“没问题”……
是的,这是一个儿子与母亲之间乏味的对话。我们长大了,总认为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
可是,我们没有想过父母,他们很爱我们,很希望我们之间有更多的了解,并通过有效地沟通来增进彼此的感情,也希望走进我们的内心,可以更加了解我们。
正如龙应台所说:“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是啊,安德烈已经十八岁了,不再像个小孩子一样黏着妈妈了,他长大了,也变的独立了……
是的,在和青少年孩子的沟通问题上,天下的妈妈大概都是相同的。我的妈妈也不例外。上了初中,因为离家较远,所以我不得不住校。离开了温暖的家,不能每天和父母朝夕相处,所以每天晚上的电话成了我和妈妈的必修课。
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如龙应台和安德烈一样。“今天怎么样?”“挺好的。”“学校生活还适应吗?”“非常适应”……经过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了这种对话的苍白无力。本来我与妈妈之间的沟通就是为了了解彼此,可是现在这样的简短对话,既还原不了我们的真实生活,也提供不了任何我需要的帮助,对我们来讲都毫无意义。犹如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有一次周末回家,在饭后的闲聊时间,恰巧妈妈和我谈及了相同的问题。原来,我们两个心里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妈妈因为捕捉不到我真实的生活信息,而感到无助和不安;我也因为逃避问题,而过于敷衍,流于套路,没有真实勇敢地表达自己。
通过这次谈话,我也认识到我在和妈妈的沟通中存在不少问题。我想:下次和妈妈电话沟通时,我会如实说明我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即便妈妈跟我谈些我不想说的事,我也会端正态度,耐心回答!妈妈也说以后要多看到我的努力和进步。通过这次谈话,我们改变了沟通的策略。妈妈每次打电话会更加关注我的感受,开场白变成了:“今天感觉怎么样?”这样的问话,让我感觉很轻松,没有被逼迫,被随意评判。于是我更加愿意多向妈妈讲一些我在学校的生活状况。大多数时候妈妈只是默默倾听,偶尔有一些问题,妈妈也会提供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角度。每当这个时候,妈妈虽然没有给我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总会让我豁然开朗。我们的通话时间也比以往长了许多。妈妈也会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生活的高峰低谷告诉我,使得我的住校生活不再单调乏味。我们的对话内容不再苍白无力,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我们也开始真正走进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
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一个父母会不爱孩子?我们在长大,他们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不再年轻。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多与他们沟通交流!
就是这样,龙应台母子俩敞开心扉!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谈话,我和妈妈的沟通会越来越顺畅!妈妈也会重新认识她人生里第一个十三岁的我,我也会更加深入了解我的妈妈!这更会增进我们的感情和相互欣赏。因为爱就是沟通的理由!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
在《亲爱的安德烈》之前,我未曾接触过龙应台的作品,甚至在第一次听闻这位作家时就无知地以为这是一名男性。
这份包含着深情与理智的家书令我震撼。更令我们深刻了解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十八九岁的我们和安德烈有着相似的生气,亦有着相似的叛逆,我们在思想逐渐成熟阶段的迷茫,害怕与父母沟通,因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就我自身而言,我没有安德烈的拥有伟大成就的父母,但我和他一样,拥有一对爱我,护我,关心我,视我为掌上明珠的父母。在长辈中,舅妈与我的年纪较近,她曾有几次对我说,她羡慕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之前我还真未认真地想过,我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我也曾不听话被父亲狠狠揍过,也曾无理地顶过嘴,也曾生气的与父母冷战过。记忆里,母亲似乎从未对我发过大火,都是在我犯错后屡次耐心地与我谈话,告诉我道理;自我上小学起,父亲也未再打过我,不知是我太乖了还是,他老了。我是一个泪腺很高的人,但不知为何父亲只要一讲我,我的泪就像溃了堤似的大水。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的这句话令我很心酸,我在长大,父母却在老去,这是自然规律。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5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时《亲爱的安烈德》作者之一的龙应台女士所写的。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她的大儿子安德烈合写的36封家书的结合,在这36封家书中,两母子以通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并征求对方的意见。信中还有许多引人深思,感慨万分的道理和句子,像第26封信《孩子,你喝哪瓶奶?》中,龙应台给安德烈举了一个例子,你是追赶坏的,还是去享受好的呢?还有在最后一封信《伟大的鲍勃迪伦与他妈》中,安德烈说了一句话“马克吐温说:‘我判断一个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这本书还有很多类似的引人深思的好句,激发人们的思维。在书中,我看到许多读者的来信,除了表示感谢,还有许多的认同与争论,读者与书本一起成长。
这本书非常的有益,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知道了作为母亲,她们的担心,她们的关爱,她们的严厉等等,背后都藏着一颗爱我们的心。当然,这本书也谈到了许多世界时事,丰富了我的知识量,也让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有所改变,让我今后更加公平地去看待这类事情。
良书,就是益友,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妈妈。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范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