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汇编9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米欧,我的米欧》,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一个从孤儿院出来的小孩布赛,在养父母家里受尽了折磨,非常想见见自己的亲生父亲——因为养父母告诉他,他的亲生母亲刚刚生下他就死了。
有一天他被一种神奇力量带到了“遥远之国”,在那里他见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他的父亲恰好就是这个国家的一国之君,他称布赛为“米欧,我的米欧”。但是有一个国家叫“域外之国”,这个国家的国王是个残暴的骑士叫卡托,他有着一只铁做的手和一颗石头心,他部下的心都必须是用石头做的。他经常去“遥远之国”抓一些小孩变成鸟,已经有很多小孩变成鸟了,米欧要去阻止卡托。他骑着他的坐骑米拉米斯,带着他唯一的朋友——丘姆-丘姆,拿着他那会隐身的斗篷来到了“域外之国”。他的坐骑米拉米斯被抓走了,但是他没有哭。他要去找造宝剑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在最高的山上,最深的山洞里找到了宝剑制造人。宝剑制造人给了他一把几千年才做成的宝剑,米欧带着它最终打败了骑士卡托,找回了自己的马米拉米斯,把变成小鸟的人变成了以前的样子。然后他把宝剑扔到了湖水里,湖立刻变成了清澈的了,不是原来那可怕的湖了,是一个人见人爱的湖了。米欧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觉得米欧非常坚强,当他失去米拉米斯的时候,你想一下,他有多么痛心呀!他哭了,但有丘姆-丘姆的鼓励,他不哭了。他下定决心救回自己的吗,马,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救出了自己的米拉米斯。
当他去找制造宝剑的人,和丘姆-丘姆走散的时候,你想一下,他是多么害怕呀!他吹起了笛子,他感觉自己不是那么渺小了。最后他在回去的路上又碰上了丘姆-丘姆,他们能见到对方,多么高兴啊!
当他又看到自己的父王时,你想一下,他是多么幸福啊!
总而言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童年》的书,它的作者是苏联的高尔基。这本书里,主要讲述了阿列克谢在童年时受到了种种磨难:外公的暴躁、乖戾,两个舅舅的自私粗野和其他令人作呕的丑事。幸运的是他有外婆的疼爱。
让我很触动是阿列克谢偶遇三个小少爷,与他们玩捉迷藏的事情。在书中,阿列克谢说了一句:“你们会挨打吗?”这句话说出了阿列克谢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经常被打的家庭的.事实。这样没有温暖的家庭是我无法想象的,因为我的一家十分和睦。
记得有一次,我拿碗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摔了下去。只听一声巨响,地上的玻璃渣七零八落,让人无从下手。正当我要伸手捡时,妈妈忙跑过来问我:“皓皓,有没有受伤啊?”见我没事,她又跑过去拿了扫帚把玻璃渣扫干净了。就连外婆也跑过来对我细细打量一番,确认我没有受伤后才长舒一口气。
而在书中,阿列克谢只因为乱染布,就被外公一下下重重地打在身上,疼得他第二天醒来时还觉得身子是麻的。这多么令人同情呀!
高尔基在文章最后写了这样一句话:“人们善良的本性在增长,它唤起了我们恢复人类美好生活的永不泯灭的希望。”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高尔基对美好未来的心向往,希望没有人像他的童年那般痛苦。我定要好好珍惜现在充满爱意的生活。
记得初次阅读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是在十年前,同事推荐的,陈忠实的《白鹿原》。说真话,当时是冲着通篇中几乎不间断地描写无数次男女之事。但一捧起,便不舍放下。小说情节自然而紧张,让人欲罢不能。曾记得自己通宵一气读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村娃——我来讲,一切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自然。
这个假期,利用女儿休息的间隙,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知道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可是无法一气读完,只能时断时续浏览,难免有走马观花之嫌。但是不可否认,即使如此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也给我留下一个个基本的印象,一次次或深或浅的思考。但显然,提笔时我却无法对小说做出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这与我也是一件痛苦的事,甚至会怀疑阅读与我是否已与事无补。
每次看到孙玉厚老人,我总是会很自然地想起我的老父亲,一样的木纳,不善言辞,一样的纯朴,与人为善,一样的艰辛,为生计操劳,一样地慈爱,以自己的子女为骄傲。"说实话,玉厚老汉在心里时常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子女,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和活着的全部价值。
我是农民的孩子,生于七十年代,从小的耳濡目染,我对农民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安于现状,依靠强健的体魄,凭借辛勤的劳动,承担起生活的责任。面对自然灾害,面对社会政治变革,他们拥有更多的无奈。但他们的坚韧,他们的乐观,在生活的底层,奏响自己生命的壮歌。
孙少平是我比较欣赏的人物形象,很平凡的出身,却有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在第一部讲述的高中求学生涯中,在第二部描写的荒原揽工生活中,无论在多么贫穷、劳累的境况下,孙少平始终读书不辍,学习不止,奋斗不息,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尽管不明白路遥为什么在第三部塑造了一个前后矛盾主人公孙少平,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喜爱。
在高中学习期间,孙少平遭受第一次感情创伤。"我现在认识到,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常地生活,而不要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我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我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凡的看法和做法来,因为,在最平凡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这是当与郝红梅的爱情风波平息之后,孙少平对自己说的话。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记得最清楚的是,在黄原揽工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从田晓霞处借来的书籍,为了阅读的方便,住到了没有门窗四面漏风的建筑工地上。"回到新居以后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小说。周围一片寂静,人们都已经沉沉地入睡了。带着凉意的晚风从洞开的窗户中吹进来,摇曳着豆粒般的烛光。"看到这儿,我感受到了它对我心灵世界的撞击。它让我回想起我的曾经的坎坷岁月,我甚至从孙少平那里看到了我的一些影子。人,这一辈子都希望自己过得幸福。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沐浴在苦难之中?我很平凡,但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是直面还是躲避?我庆幸自己选择了承担。生活是无奈而艰辛的,生活的境遇我无法选择,但是命运是可以有选择的,它需要有挑战的勇气。那段岁月,虽然如孙少平般在苦难中挣扎,但依然乐观,靠阅读和学习来抚慰自己的心灵,靠工作和劳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假期里,兼过职;下班后,种过苗;夜深人静时,苦啃自学教材。
如今,曾经的挫折早已被我踩在了脚底。感谢朴实的农民父母给予我的勤劳、坚韧与善良,感谢生活曾经给我的历练。
趁女儿午睡的间隙,敲下了这些字码,聊以应付明天的任务,领导见谅。女儿一直在旁边干扰,无法静下心来。《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孙少安的事业奋斗与爱情、田润叶的感情生活…想说的似乎还有很多,今天就到这儿吧!
道德,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实的。道德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的心房。道德是一双手,推开封锁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着无数纯洁的心灵。道德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奶奶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因为车上人比较多,路也比较堵,所以我们坐了许久,车子才开出站台。但才刚刚驶出弯道,车又停了下来。我很生气,也很奇怪,为什么司机要停下来呢?无意之中,我发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拄着拐杖向这里走来。这时,车上的一些乘客也发现了这位老人。可他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有的让司机快开,不要等他了;有的对那位老人喊:“快点呐,就等你了!”可司机叔叔却无动于衷,只顾等那位老人。终于,那位老人上了车,司机叔叔又说:“请年轻人为这位老人让个座。”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刷”地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亲切地说:“大爷,您来这里坐。”那位老人感叹道:“现在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啊!”
这次坐公交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不仅看到了司机叔叔和那位小伙子“将心比心”的道德精神;也看到了那些不尊重老人的人,以及他们不道德的一面。
以后,我要以那位司机叔叔和年轻小伙子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将心比心,真正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给你的启示,不管那篇文章多么简短。《小青石》也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值得引你深思……
《小青石》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水冲到海滩上,从此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小黑石觉得很自在,小青石却觉得这种生活很无聊,非常厌恶这种生活。小青石希望自己能像水晶和玛瑙一样,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后来,一群工人把小青石和小黑石运到城市,变成混凝土的一部分,成为人行道上的一部分。小青石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因为他悟出了生命的价值:能实实在在地为大众做有益的事情才是最有意义的。
文中的一段话令我浮想联翩:自己成为让一切人走的道路,这事情令小青石慢慢地感到了快乐,它不属于姓张的,也不属于姓李的,不是谁的私有物,而是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它和同伴一起,支持着大众的脚。它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了。它想:“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是啊,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呢?小青石最终对生命的价值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令我深受感动。
居里夫人之所以成功地提炼“镭”除了有对科学执着的罪囚和不达目的追求和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持之以恒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人们在她家看到的只是一贫如洗。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从她身上,深深印证了奉献的伟大,因为她赢得了全人类的尊严与爱戴。
正如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他所写的《罗兰小语》中所说的:一个快乐的人不是由于它拥有得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太过于计较得失的人,常常觉得自己被亏待。一个常常觉得自己被亏待的人,是不会觉得快乐的。
是啊,假如你站在生命的尽头,回过头来望望权利、金钱和欲望,这些东西都让你觉得十分虚幻,十分渺小。曾经的.努力,曾经的温暖,曾经的奋斗,曾经的失败,曾经的汗水,才给了你一切的快乐。既然知道如此,当初又何必拥有太多,不把他们贡献出去,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温暖呢?既然知道快乐是要靠努力和汗水才能获得,又何必不努力多一点呢?既然知道温暖要靠帮助被人获得,你又为什么不把帮助别人当作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呢?既然知道……
人生是有限的,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有生之年让自己过的快乐,有意义些罢了,去帮助别人,找出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温暖的事情,你就会感到满足…….
我为此进行了一个对比:如果我们现在也生活在那种环境里,长大了之后我们会怎样?然而高尔基却做到了,这是什么?我想,这是信念。
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历史地位,以朱熹对他崇拜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贯之的为“和”字:“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
这本书里的人物我最喜欢小朵朵、鼻涕虫。
我最喜欢小朵朵当老师的那一段,她把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叫道自己的家里教他们英语,把father、mother读成“发的,妈的.”,把妈妈的笑肚子都疼了。
当洋娃娃安老师给他们上水果英语课的时候,带的西红柿上有一个毛毛虫,李小妖、小朵朵还有安老师吓的腿都在发抖,英语老师把那个西红柿仍了出去,但是毛毛虫掉在了李小妖的背上,这时鼻涕虫跑了过来,拿起毛毛虫,让毛毛虫用英语跟安老师说再见,他把毛毛虫放进了草丛中,让它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团聚去了。
《奔跑的放牛班》是作家杨红樱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它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
这本书讲的是马小跳和他的小伙伴们因为夏林果的一个梦而加入了慕容老师新创建的“放牛班合唱团”,并受到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鼓舞,与合唱团其他成员一起努力奋斗,最终在合唱比赛上异军突起打破实验小学三连冠的.故事。
音乐是个“万能”的东西。音乐家们能用音乐表达自我,激扬人生;普通人可以用它陶冶性情,放松身心。我会唱歌和拉小提琴,虽然并不专业,但它们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每当我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尽管心里不好受,愁云密布,但总会不由自主地哼起临时乱编的欢快小调,不一会便能把心情调整过来,云开日出。每当我遇到麻烦,惊慌失措时,我也会拿起小提琴拉一段儿,把杂思乱想抛到九霄云外。
音乐也需要坚持,贝多芬在失聪后依然能坚持对音乐的热爱,继续写出一篇篇不朽的乐章;而我的“偶像”吕思清也是每天都坚持几个小时的练琴……和他们相比,我很汗颜。任何成就,都是汗水与心血铸就的啊!
音乐的'伟大力量大概就来自于热爱它的人的坚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