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红楼梦读后感【8篇】

2023-07-21 21:12:38综合

红楼梦读后感【8篇】

  【简介】《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文学巨著,读后让我深受触动。以下是热心网友“nedop896”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共8篇),供大家参阅。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篇1

  我是觉得曹雪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喜欢,他对林薛两人的塑造都花了大力气,我也是两个都喜欢。玫瑰和莲花只要看,不需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种极其不同的性格。他们的性格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却很真实,是立体的人物。

  象有人说,林妹妹只会伤春悲秋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我记得当初黛玉一个人进贾府的时候,小心谨慎生怕行差踏错一分,还有仔细观察众人行为调整自己习惯来融入贾府。后来,她一个无父无母的女性,在贾府这种深宅大院生活(周围都是些捧高踩低势利嘴碎的人),除了贾母能偶尔照顾到她,没有人做她的依靠。身为一个女子,寄人篱下,没有任何经济基础,除了有尖刻的保护色,我想不到她还能做什么。

  薛宝钗,父亲早早就死了,哥哥是个不中用的,母亲耳根子又软,她又怎能不小小年纪就有城府。但是我记得,她细心帮史湘云张罗诗会;她以自身事例耐心劝导黛玉不要看那些杂书;宝玉为黛玉起的字‘颦颦’唯有她叫过;黛玉的病需要燕窝(还是人参?),她得知后就从家里带去给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长期以往),还有一次冒雨送过去。她的城府能让她成为那个时代合格的媳妇人选,能让她进后宫。她这样才能在那个时代站住脚,还提携家里。她是商人之女,务实才最重要,不是吗?

  宝钗需要一个知冷热的人,我觉得很对。在原著中,宝玉不正是一个知冷热的人吗,所以宝钗喜欢他是很自然的事。

红楼梦读后感 篇2

  提起《红楼梦》,大家也许会立马想起那位娇弱的林黛玉林妹妹吧。当我第一次看了一遍《红楼梦》时,不禁感到悲伤。

  本书先说明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然后再讲他们今生的悲惨遭遇;最后表明黛玉去世,宝玉离开。

  在这些人当中,我最同情的是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经常生病。当我读到“瞒消息凤姐施掉包”时,就觉得待遇很悲惨,为了成全别人而利用黛玉;而当我读到“宝玉和宝钗在前院成婚,唯独黛玉这个院子寂静无比”时,就觉得那是社会真黑暗;又当我读到“黛玉病死”时,就觉得很欣慰,想黛玉终于可以离开那个伤心地了。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集成一泓清泉,澄清这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被人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容许不的。她对宝玉太痴情了,她的一生无限伤感······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忙碌奔波,幸幸苦苦,到头来本就是一场梦而已。不管人生有多么辉煌,仕途有多么顺畅,到头来,结局莫不过“树倒猢狲散”,追求得再多也是徒劳,使人时刻保持健康的平衡心态,这才是最实际的生活方式,也许这也是现代人最需要的生活方式。

红楼梦读后感 篇3

  在假期,我同爷爷奶奶共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压缩改编过的“少儿版”,不觉得它有多好看,但这次,我真真正正“品读”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如:贾宝玉的鄙视功名、珍重感情;薛宝钗的善解人意、处事沉稳、善于笼络人心;王熙凤的爽快泼辣、口齿伶俐、虚伪狡诈、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小时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还没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都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她。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吗?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梦,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当了和尚?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红楼梦读后感 篇4

  红楼梦,千古奇书!

  看了红楼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我看见了形形色色的女子,但其中只爱一个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娴静如水的颦颦。

  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

  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我最喜欢的要数那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好一场黄粱大梦!

红楼梦读后感 篇5

  这个暑假中,我阅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本书是由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者之一曹雪芹写的。故事讲的'是四大家族:贾、王、史、薛的衰败过程。

  书中还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和追求完美的贾宝玉。

  林黛玉虽然很爱哭,但是她很有才华。作诗画画,样样精通。只是,我不喜欢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为了保护自己,常常用尖酸刻薄的语气去对待别人。最后,林黛玉在凄凉中死去,让我对她产生了又爱又恨的想法。

  书中的宝钗则与之相反。她从小生长在富足的家庭,又有妈妈和哥哥的疼爱,养成了她大家闺秀的性格,深得长辈的喜爱。

  当我读完《红楼梦》这本书,对艰苦多了一份理解;对追逐梦想多了一份执着!同样的我们要为了能生活在一个民主的社会而感到庆幸!

  《红楼梦》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让我读完后爱不释手,你们呢?

红楼梦读后感 篇6

  曹雪芹于悍红选中批阅十载,增添五次,攥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典型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艺,哲学宗教等丰富的内容。还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明间世俗文化,举凡衣饰,饮食,居所,以利风俗等,都得到了细致生动的表现,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红楼梦总的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样的'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此,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也造就了他们日后在情感上的共鸣。

  作者通过贾宝玉对历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价值理念进行重估和颠覆,嘲讽了各种貌似崇高神圣的传统价值观念。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包含着对社会性,规范性礼教的反抗意识。他们在遭遇人生痛苦时又不能象老庄那样游世超脱,贾宝玉常常为每一个姐妹的出嫁或死亡而痛不欲生,林黛玉甚至对花开花落也异常敏感,所以他们谈不上是经虚涉旷的道学超越。贾宝玉最后舍弃红尘,林黛玉因爱而死,客观上宣告了统治达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理想至此已经不再收拾世道人心。

  并且宝黛的爱情是具有深刻内涵的,他们的爱情不时一见倾心的爱情,而是在长期相处共同生活中产生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也就有了生活和思想的基础。他们的情,是世俗泥潭中的鲜花,不敢称其实出淤泥而不染,却是腐朽中的永恒。其悲剧结局,虽为作者审美理想的破灭,但反而更璀璨,生命因毁灭而更辉煌。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以前,中国并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因此,红楼梦自然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它本身所开始的.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阶段,不幸也就及生而终了。

红楼梦读后感 篇7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之一。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 、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 白旗“包衣”人。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各有个的特点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和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特点,但也是因为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欢他,宝玉也很害怕他的父亲。而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真心相爱的,但父母却不同意。 林黛玉也是多愁善感、经常落泪,都说她心眼小,可是只有她才拥有贾宝玉这个知己。 王熙凤是最泼辣张狂的一个了,她经常让人说不出话来,并心直口快。

  读了《红楼梦》这本书,我很佩服曹雪芹,因为她把《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描写的栩栩如生。

红楼梦读后感 篇8

  四大名著里有一本书叫做《红楼梦》。我读完后,感触很深,里面的内容十分精彩,值得一看。

  里面主要讲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写了三十四话。每一篇都十分精彩。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贾宝玉上当娶薛宝钗那一话。林黛玉身体弱又生病,听到贾宝玉娶薛宝钗时,就去世了。贾宝玉因此当了和尚,我的感想是:不要让别人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逼别人不要强迫别人,这样的话受伤的总是自己。

  还有第一话里的神瑛侍者和那珠仙草,神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的浇养心里想回报侍者。我的感想是:我们也要回报对自己很好的'人,要心有感激之情,不能负了别人对自己的一番好意。

  总之,我读《红楼梦》最大的感想是:不要太过逼别人受伤的总会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