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优秀13篇】
在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中,我们将通过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以下是会员“jihechenlupa”分享的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共13篇),以供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
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
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
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2、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4、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
1、教师活动设计
⑴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⑵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⑶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2、学生活动设计
⑴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
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⑶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1、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通灵之意
(这几句交待顽石生成的环境,文字清新,很美。)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很有意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课文解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恰在春天刚刚来临时学生学习,是编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中国又是一个森林覆盖率很低、沙漠化日益严重的国家,而本课的内容正是描写学生积极参加植树,从而改变生态环境的情景。从这个角度看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会有新的发现:它暗喻着少先队员绿化祖国、酿造春光的'愿望、决心,预示着少先队员改变生态环境的坚定行为,背后是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就成了全文叙述的出发点,围绕表现的核心。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领起,为全诗定下欢快、活泼的基调。因为“荒山野岭”,所以写少先队员会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美好愿望,会有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决心。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二节写出少先队员为了实现春光染绿双脚的美好愿望,付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植树造林行为。这一节虽只有四句,但把本来劳累异常的植树劳动,写的欢快、愉悦。“奏响了植树歌谣”,植树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充满歌声,少先队员以苦为乐的形象跃然纸上。“滋润着棵棵树苗”中“滋润”一词,读完之后我们仿佛看到少先队员对小树苗的轻轻絮语,对小树苗快快长大的殷切希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是少先队员付出植树造林的努力后,荒山野岭的变化,隐喻了春光染绿双脚愿望的实现。作为诗歌的主体,这一部分对于植树后荒山变化的描写很有层次:
第一个层次,荒山野岭由于植树造林变成青山碧岭直接带来的变化。荒山如今枝繁叶茂,涌起阵阵林涛,意在告诉我们,森林覆盖率在大幅度提高。所以诗中说: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披上绿袍。由于植树造林带来环境的变化,动物们有了美丽的家园,小鸟才可以重新搭窝筑巢,松树才可以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才可以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才可以开心得又蹦又跳。
第二个层次,荒山变碧岭,改善了水土,间接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就如河水由浑浊咆哮变成荡漾的碧波,秋天有果园的丰收。前一种变化是因植树造林直接带来的,后一种变化是植树造林间接带来,这是长远的。它在告诉我们,植树造林要坚持不懈,长久坚持。
第三部分。少先队员看到了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碧岭,发出由衷的感叹: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一次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与第一节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情味已有不同。它暗含着少先队员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激动、自豪!诗歌在反复中,把作者心中对自然、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诗歌的结构完整统一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慨叹中。
这首诗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一为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二为少先队员前后情感的对比。其次为用词准确、生动。比如动物有了森林家园后,作者对四种动物的描摹极具个性,生动活泼。“小猴开心的又蹦又跳”中的“又蹦又跳”,把小猴开心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松树快活得叽叽直叫也是如此。再如“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中的“拥抱”一词,活画出人们由于植树造林得到丰收后的欣喜,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
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三、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 )的家园 ( )的树叶 ( )的秋天 ( )的果园
( )的家园 ( )的树叶 ( )的秋天 ( )的果园
2、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吾:我。子:你。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或:有人。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4、设问: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激发对战士们的敬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意,引发思索
1、读题。
2、质疑:人们常说“天上鸟多,山中树多”。可是课文题目为什么说要到山下才能看到树?作者将这句话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深意?请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什么事,并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
三、再读课文,逐层理解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这样的课文需要借助课后题。读课后1题,交流讨论:为什么说战士们的愿望是到山下去看树?
2、学习课文第1、2段,思考:战士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守卫着祖国的土地?
⑴交流关于高原的地理资料。
⑵朗读课文,根据“飞雪茫茫”“连根青草……都看不见”等词句,想象高原的景象。
⑶自由读1、2段,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高原守卫生活的艰苦?如果你是一名战士,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⑴分角色读士兵、将军的话和陈述语。
⑵当战士提出“到山下看树”的要求以后,将军的神情有哪些变化?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⑶集体朗读第11段,体会将军对战士们的关怀和敬意。
⑷比赛读第13段,通过评议,理解:为什么作者眼中,胡杨树是那样“光亮”,那样气势冲天?为什么它普通的样子竟然会“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4、 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风干、吸吮、“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品悟、有感情朗读、联系生活想象读,等多种方法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逐步培养自己的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通过抓关键词,交流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想象仿写,初步学习细节描写;
通过小组合作、对比想象,了解反衬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水的珍贵,知道节约用水,体会母亲的勤俭持家,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生活场景的品读与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语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复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水的珍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初步了解反衬法,学习细节描写;
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一、复习导入:(4分钟)
出示一组词语,指生读;巩固多音字,易读错词。
自由交流读书感受,顺势引导,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用词语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导下一步教学)
基本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苦”、“乐”、“珍贵”、“缺水”等,顺势把苦、乐、珍贵板书到黑板上。
交流读书方法:我们读书就是这样,有了基本的感受后,还应把自己的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表达出来。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样具体生动的来表述的。
二、精读感悟:(默读5分钟,交流指导朗读15分钟,其中第一3分钟,第二雨中5分钟,一勺水7分钟)
1、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从而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呢?
默读课文,找到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标画出表现水的珍贵的词句,印象特别深刻的词,可用三角号标出。如果有了感受还能用一两个词语表达出来,写在书边上,那你还养成了读书做批注的良好习惯。
2、读完后,小组内交流标画的词句,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顺序灵活调整)
(1)、十里挑水
引导抓住“十公里”、“一个小时”、“一担”,读好文章,并体会取水的不易,突出了水的珍贵;
(小结:从取水的不易,我们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几个数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除了数字,作者还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话,同学们齐读,指一学生说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导抓住:“光溜溜”、“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享受”、“抚摸与清凉”、“吃”谈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大人们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对水的渴望。
再指生读,当读不好时,老师语言铺垫,指导学生读出村里人洗澡时的快乐
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孩子们雨中洗澡的快乐,衬托出了村里人对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现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一勺水冲凉
同学们读标画的词句,抓住:“缓缓”、“滑过”、“倾注”、“吸吮”、“抚摸”等,读出四兄弟对这一勺水的享受。
这一勺水就能带来如此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些水有吗?
作者用了细节描写,像是慢镜头一样,把这份快乐一点点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让我们也慢慢的咀嚼这段文字,品味这段文字,享受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这份快乐!
一起来慢慢的读,想象着读。
这一勺水就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快乐,说明平时连这一勺水都没有,人们对水是无比的渴望,而且母亲享受得到吗?“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说明什么“水的珍贵、母亲的伟大,母亲为家精打细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这样引导:雨水澡带给了人们过节似的快乐,可是,这快乐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这骄阳下劳动的人们的感觉是……(快要风干了)而四兄弟呢?(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晒干了吗?是谁给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导读。
小结: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生活场景的描写,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
(备注:如果学生说出了很多文辞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学的重点时,引导读正确,然后积累下来就可以了,略处理)
过渡:可是,极度的缺水,明明给村里人带来的是无言的苦,作者却为什么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写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快乐呢?(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感悟写法,拓展提升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冲凉的有水之乐,反衬了平时的无水之苦;以乐衬苦,正是平时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当有水“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欢乐;(2分钟)
2、 直面旱区(3分钟)
配乐欣赏图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赏完,说感受,(1分钟)
先让学生说,后写;写完,简单交流。(写2分钟,交流2分钟)
四、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做一期节约用水的手抄报;
推荐阅读:《一碗水的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五、板书设计
27、水
最珍贵
十里挑水 雨中洗澡 一勺水冲凉
(细节描写)
反衬
苦 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相信同学们会比平时表现得更出色,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有)今天,我们来上两节复习课,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
二、整体回顾
1、同学们打开书,看看第二单元有哪些内容。
2、如果让你自己去复习,你认为应该复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字词 、重点句子 、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自己学会复习了。老师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制定了复习目标。
三、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
3、回顾课文内容,感悟人物优秀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四、依据复习目标复习
1、这节课我们来完成复习目标中的第一项。
2、同学们来读一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容易读错的字音。
3、老师也给同学们整理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复习方法。
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
(1) 生字词。(复习提示:读一读,并写一写难写的字词。)
特殊 迸发 魅力 给予 汹涌澎湃 萍水相逢 申请 措施 阻挠
庸俗 岔道 竣工 藐视 勉励 纬度 凯旋 埋伏 轻蔑
(2)、 比一比,再组词。
予( ) 测( ) 浆( )勘( )竣( )
矛( ) 侧( ) 桨( )堪( )峻( )
茅( ) 湛( )俊( )
(3)、容易读错的字。(复习提示:读一读,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迸发 情不自禁 狂风怒号 否则 藐视 轻蔑 给予 奔走相告
肖像 要挟 强迫 吮吸
(4)、四字词语。(复习提示:读一读,查一查画线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写一写易写错的词,用上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流光溢彩 沁透心脾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解囊相助 非分之想 初出茅庐 功成名就 如饥似渴 成竹在胸 迫不及待 不假思索 始料未及 无拘无束
5、学生复习后交流反馈,并适当拓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一谈复习这节课 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复习的效果很好,这节课我们再接再厉来完成复习目标中2、3、4项,同学们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吗?(能)
二、指名读复习目标(2、3、4)
老师也根据复习目标制定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出示复习内容:
阅读内容及复习提示
1、概括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示:浏览课文或读读喜欢的段落,想想以上问题再与同学交流。)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复习提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4)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 课文中的重点段(复习提示:认真读一读,谈谈自己 的感想和体会)
(1)第七课第四自然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第八课第七自然段中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三、学生根据复习内容复习。
四、对以上内容进行反馈交流。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抓住重点词理解,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五、阅读方法提示:
1、把心放到文章中,边读边想,遇到含义深刻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体会。
2、要善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训练。
初夏的一天下午,(娇 骄)阳似火。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五(二)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操。他们不怕炎热,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有的同学不时掏出手(捐 绢)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这时,二楼五(二)班教室窗前,出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影。她叫丁晓颖,是一位身残志(艰 坚)的`少先队员。晓颖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五年来同学们对她热情相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风雨中,同学们为她撑伞;雪地里,同学们背她上学。她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感到多么幸福啊!她抬头看看(列 烈)日,恨不得变成一片云彩为同学们遮荫,化作一股清风为同学们消暑。天气这么热,她难道不能为同学们做点事吗?
忽然,她回头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水碗,心中一亮:“有了,给每人凉一杯水吧!免得大家又去喝冷水。”于是,她把每个同学的碗都找了出来,摆到桌子上,拣了两个大杯子,架着拐一步一步走下楼去打水。
一趟、两趟、三趟……晓颖右手架拐,左手端杯,小心翼翼(yì)地一层一层地登上台阶。汗水顺着她的脸颊(jiá)淌了下来,残疾的右腿隐隐作痛,她紧蹙(cù)着眉头,咬着牙关,不停地上楼下楼,终于每个同学的水碗里都凉上了开水,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她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冲上楼梯涌进教室。看到桌子上每个人的水碗里都凉着开水,大家都怔住了,准又是丁晓颖!大家激动地端起水碗,纷纷围到她的身边,不住地感谢她。晓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有什么?你们快喝水吧!”看着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晓颖的心啊,比喝了蜜还要甜!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字用“”标出。
2、照例子写词语。小心翼翼
3、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 从第一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5、从短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缩句。 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7、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心中一亮”是什么意思。
8、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事,告诉了我们 道理。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掌握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3、能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4、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5、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展示,培养复习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三、复习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收集复习资料
四、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所以大家都爱读书,每天都在读课内的、课外的。可是,在试卷中,阅读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经过分析,这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阅读步骤不够得当,阅读方法总结不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总结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步骤,使我们不再是爱读书却又怕读书。 板书课题:阅读归类复习
二、梳理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2、生交流步骤。(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们的答案)
3、老师总结阅读步骤,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步骤 :浏览全文 知其大意 找准句段 细细揣摩紧扣中心 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2、联系生活实际……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六要素……
体会情感的方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关注标点符号 3、抓住重点句 4、联系生活实际……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阅读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课内阅读练习,学会应用,培养能力。
1、下面我们带着总结的阅读方法,用提炼出的阅读步骤,完成练习。附阅读材料一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目如,毫
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联系上下文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学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课内阅读练习,快速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课外阅读练习,学用迁移,提高能力。
(一)、在课内阅读中我们已经会运用,我们再完成课外阅读,提高运用能力。 附阅读材料二
挑战能力;看谁最会学!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眉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去。
中午的广播结束了,没有广播我写的那遍表扬稿。班长从广播室出来 我就上前问他 李明 为什么不播我写的表扬稿 今天稿件太多 你那篇下次再广播吧 班长微笑着摆了摆手 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是的 开展 文明礼貌月 活动以来 学校好人好事太多了 他把表扬的机会让给其他班 我理解班长的心情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 仔细 精细 )!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 夸耀 夸奖 )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 放臵 搁臵 )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恍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 满不在乎:
(2) 恍然大悟:
3、认真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4、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6、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7、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a、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板书:好读书 不拘一格)
b、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板书:读好书 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五、总结创新,追求个性。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小结: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七、作业(课件出示):
1、完成阅读练习《我的爷爷 》
2、推荐阅读《藏羚羊的跪拜》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拓宽孩子的读书视野,更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掌握本册出现频率较高的多音字;
3、能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4、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5、通过知识点的归纳与展示,培养复习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
1、掌握本学期要求读写的生字词(尤其是出现在?词语盘点?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写;
2、复习课内成语,知道成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三、复习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竞赛收集复习资料
四、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所以大家都爱读书,每天都在读课内的、课外的。可是,在试卷中,阅读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经过分析,这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阅读步骤不够得当,阅读方法总结不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总结做阅读题的方法和步骤,使我们不再是爱读书却又怕读书。 板书课题:阅读归类复习
二、梳理阅读方法和做题步骤。
1、先谈谈你做阅读题的步骤。
2、生交流步骤。(师有针对性地评价孩子们的答案)
3、老师总结阅读步骤,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步骤 :浏览全文 知其大意 找准句段 细细揣摩紧扣中心 提炼观点
4、说说学一篇课文要学到什么?又用到什么方法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总结的阅读方法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阅读的方法:
理解字词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2、联系生活实际……
概括段落或全文的方法:1、找中心句 2、从课题想 3、合并法 4、提炼六要素……
体会情感的方法: 1、读文字,想画面 2、关注标点符号 3、抓住重点句 4、联系生活实际……
领会写作手法的方法: 1、积累摘抄 2、仿写 ……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再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从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阅读方法上,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课内阅读练习,学会应用,培养能力。
1、下面我们带着总结的阅读方法,用提炼出的阅读步骤,完成练习。附阅读材料一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目如,毫
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1)速度快,来往船只多,能够操纵自如;
(2)非常拥挤时,能左拐右拐地挤进去;
(3)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还能做急转弯。最后从坐船者的感觉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3、联系上下文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学生交流,师给予合适的评价。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课内阅读练习,快速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课外阅读练习,学用迁移,提高能力。
(一)、在课内阅读中我们已经会运用,我们再完成课外阅读,提高运用能力。 附阅读材料二
挑战能力;看谁最会学!
没想到,为了一篇表扬稿,我竟和班长生起气来。
前几天,我班教室的一个破窗户不知是谁修好,还换上了一块新玻璃。我就根据这件事写了一篇表扬稿,交给了班长李明,他是广播室的播音员。李明接过表扬稿,看了看,眉头一皱,便向广播室走去。
中午的广播结束了,没有广播我写的那遍表扬稿。班长从广播室出来 我就上前问他 李明 为什么不播我写的表扬稿 今天稿件太多 你那篇下次再广播吧 班长微笑着摆了摆手 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是的 开展 文明礼貌月 活动以来 学校好人好事太多了 他把表扬的机会让给其他班 我理解班长的心情
可是第二天,还是没有广播我那篇稿子,我又去问李明。?今天的稿太多,你那篇下次广播吧!?说完,他脸红了红。
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那篇表扬稿仍然没有广播。也许班长把这件事忘记了,也许是把那篇稿弄丢了,我生气了。班长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上学期,班上出现的每一件好人好事,都逃不过他的眼晴,他都写了表扬稿。我记得一次王明拾到一笔钱,归还了失主,班长知道了,马上用午休时间写了一篇表扬稿,及时表扬了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你看他工作多么( 仔细 精细 )!可是现在,他对工作却这样不负责任,对班级出现这样一件好事,漫不经心!不行,我一定要弄清楚,为什么不广播我那篇表扬稿。
可是第二天,班长生病了,播音员由副班长担任,我那篇稿子广播了。我高兴地迎住从广播室走出来的副班长,伸出大拇指( 夸耀 夸奖 )地说:?副班长,你对工作真是认真负责啊!?接着,我把班长( 放臵 搁臵 )我那篇表扬稿的经过告诉了他。谁知,副班长听了哈哈大笑说:?谁做的好事你还不知啊???噢?是班长!?我这才恍然大悟。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 满不在乎:
(2) 恍然大悟:
3、认真读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各反映了班长什么内心活动:
第一处,班长想:
第二处,班长想:
4、请在第三小节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6、请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7、文中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交流答案与方法和步骤。
a、渗透读书是个性化的,答案多元化。(板书:好读书 不拘一格)
b、老师也有感情地读,师生共读,好书人人读,好书可以读一辈子。(板书:读好书 永无止境)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练习,熟练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五、总结创新,追求个性。
1、思考:阅读文章还有其它方法吗?
2、(出示课件):五彩纷呈的读书方法
阅读课文法:朗读全文,划段分层,概括中心,领略写法,摘抄背诵。 自学文章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
以写带读法:读书时,把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感悟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做题方法和步骤后,用多种读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小结:
欣赏佳作如逢知己,走进名人如交挚友;感悟名著如悟人生,品评美文似品香茗。孩子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读书,不拘一格;读好书,永无止境。让我们一起加油。
七、作业(课件出示):
1、完成阅读练习《我的爷爷 》
2、推荐阅读《藏羚羊的跪拜》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拓宽孩子的读书视野,更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
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
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大象表演节目、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字、图像资料,做成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
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
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
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
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
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⑴象是泰国的国宝。
⑵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⑶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⑷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 )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 );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 )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 );在农场里,泰象就是( );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⑵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
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A、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B、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C、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
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4、课堂交流。
[教学目标]
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个孩子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激发情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于是他们。(结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
说明: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习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
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法西斯强盗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想到,还想到。
3、交流。
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法西斯强盗满怀怒火
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
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二)学习课文14-18节
◆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
2、交流。
安东尼:
⑴敬佩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
⑵交流敬佩安东尼的原因。板书:折刀
◆⑶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
⑷随机指导朗读:
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
⑸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幻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毅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
⑹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佩,出示句子朗读: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甫兰杰克: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鞋油盒
◆⑵出示鞋油盒实物。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打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
⑶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
罗达: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弹子
⑵出示句子朗读:
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依沃塞夫:
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⑵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平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
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
说明:
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这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近这些孩子。通过想象练习,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平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善良和对法西斯的憎恨。
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激动。这一段写得十分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19-20节。
1、配乐朗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激动,是因为。
四、小结复习,简介作者。
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情谊无价。透过这些平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分明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善良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伏契克
说明:
在分析与探讨将近尾声之时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
3、教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4、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附板书:
35、六个孩子的故事
(捷克)
安东尼折刀
罗达鞋油盒援助→西班牙人民
甫兰杰克弹子
依沃塞夫哨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了解妈妈的情感变化。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孩子纯真、善良的童心。
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对布娃娃的态度。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孩子的纯真。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特殊的孩子——咪咪乔。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2课《有个孩子叫咪咪乔》。
1、 抽读词语。
2、 回忆课文内容并填空。
3、 “假如你就是布娃娃咪咪乔,你会喜欢文中的哪个人?”
二、关注文章细节,品味文章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讲了哪几个人物,说说他们和“咪咪乔”有什么关系?
2、读课文,联系具体内容说一说:女儿、爸爸、妈妈和交警各是怎样对待咪咪乔的?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画出来,并体会着读一读,读出相应的情感。
课文中值得品味的细节很多,只要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如:
女儿对咪咪乔的态度是:把咪咪乔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允许人伤害她,危险的时候要保护她。(相关的细节有:女儿立即奔向小床??;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的小膝盖上??;女儿太任性的哭闹??;女儿尖历地叫起来??;女儿大哭着翻身下车??)
妈妈对咪咪乔的态度是:对女儿把咪咪乔当成有生命的孩子是应付的;不经意间伤害过咪咪乔;被交警所感动真正认可了咪咪乔的孩子身份。(相关的细节有:我们是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我们不耐烦了??;我赶忙拉住女儿的手??;我觉得十分惭愧??;)
交警对咪咪乔的态度:尊重女孩,把咪咪乔也当成“孩子”看待。
(相关的细节有:他立正,举手敬礼??;且又是一个立正,举手敬礼??;请照顾好你的孩子??)
3、品味有关“细节”,感悟人物的情感世界。出示两处细节描写:(1)我把女儿放在自行车后??(2)他立正,举手敬礼??
[这两处细节中,(1)可以看出女儿确实把“咪咪乔”当“宝宝”年,当有生命的人看。(2)中可以看出交警对女儿给予了像成人一样的尊重和理解。]
在学生品悟研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感情朗读。
三、整体回顾,感受人物,升华情感
1、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你会对文中的“女儿”说些什么?
(2)你觉得课文中的这位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3)文中的这位警察叔叔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进行续写练习。
我看到这节断了的手指头,更加感动惭愧。我能为女儿做些什么呢?我点亮灯光,把那节手指头小心翼翼地贴好,把“咪咪乔”放回女儿的.枕边。从这以后,我们一家和“咪咪乔”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下续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