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锦集14篇)

2023-06-30 13:09:22综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锦集14篇)

  【前言】在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中,教师的谆谆教导是我们学生感激之情的源泉。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我们应该如何恰如其分地写出毕业赠言呢?本文是热心网友“choukongya”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共14篇),供大家品鉴。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弄清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利用科学家几次进行科学实验的例子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的实验过程。(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和图片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悬念,激趣导入

  1、请两位同学做走路比赛的游戏,其中一位同学蒙上眼睛,赛后各自谈感受。

  2、(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3、(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们对蝙蝠有什么认识?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夜间”“还能”“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等)。

  3、指导朗读。

①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②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要加重语气。

  四、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快速阅读4、5、6三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

  2、4个人组成一小组,边讨论边完成实验表格。

  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试验情况。

  5、理解“配合起来”。

  第二次试验证明蝙蝠靠耳朵探路,第三次试验证明蝙蝠靠嘴巴探路。到底是靠耳朵,还是靠嘴巴呢?

  小结:对!这就是我们三次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6、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质疑过渡:对这个结论你们满意了吗?产生“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疑问。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2、读懂了吗?请同桌边讨论边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探路的

  3、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4、拓宽知识。

  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5、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六、自学第八自然段

  1、自读第八自然段。

  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障碍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学生自画自说。

  导语: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幅示意图,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4、出示小黑板。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七、总结

  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书包范文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认读、理解生字词,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标出不懂的内容,准备质疑。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读书吗?说说你曾读过了哪些有趣的书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自己童年读浒传》的文章。

(板书课题:童年读《水浒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2。思考:全文写了什么?

  3、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1)生字词:读一读下列词语。

  水浒传特别搬秦叔宝身材魁梧赤手空拳破涕为笑毕竟生辰纲

(2)读准下列多音字:

  水浒传好奇吞没答应曲折天分赤手空拳

(3)理解下列词语:

  百听不厌破涕为笑迫不及待豪情壮举毕竟赤手空拳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天分观摩

(4)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童年读《水浒传》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更好。

  2、想一想,从这些内容中,你明白了什么?

  3、学生默读。边读边做笔记或批注,以备交流。

  四、熟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抄写生词

  六、课堂小结

  板书25童年读《水浒传》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

  2、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3、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4、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解孙膑是一个善于运用智谋的人。

  5、了解,懂得智慧的力量,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教学难点: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查阅资料:教学、成语故事等

教、学具准备:课件(围魏救赵动画)

板书设计

  围魏救赵

  孙膑智慧胜利

  庞涓莽撞失败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播放课件:《围魏救赵》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精彩)其实这个故事还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哪!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走进我们今天的24课《围魏救赵》,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二、整体感知、排除疑难:

三、指导复述:

  1、师:下面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2、文章中还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朋友呢?你想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词语:

  庞涓田忌孙膑邯郸军械救援防御猝不及防

  以逸待劳迷惑不解恍然大悟浩浩荡荡慌慌张张

  撤离日夜兼程胜仗

  3、抢读,谁认识这个词语就送给谁。

  4、看来你们是大获丰收啊!那把你们战利品带到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文中的成语,并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随机指导:孩子一个故事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说清楚吗?

  1、起因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经过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能说得更动人!

  3、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4、孩子们你同意吗?你能勇敢地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5、现在要难为你一下了!你能在你讲的故事中用上这些词语吗?

  课件出示:“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6、小组相互说一说,选出本组内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班的展示,并评选小小故事家。

四、结合课外资料,理解:

  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资料!把故事将给身边的朋友。

  2、搜集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孙膑。

  3、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会读查字表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学习小萝卜头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从小萝卜头在艰苦条件下学习的故事中受到努力学习的教育。

  【教学难点】

  从小萝卜头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CAI小萝卜头的图片师:你们知道他吗?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生想象小萝卜头生活的环境CAI。

  4、就是在这里,小萝卜头度过了他极其短暂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小萝卜头在狱中学习的故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归纳概括

  1、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2、现在请大家翻开书77页,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你知道了关于小萝卜头的哪几个故事?

  3、指名说,师指导归纳小结。

  第一个故事1—13自然段:小萝卜头跟罗伯伯和车伯伯学习。

  第二个故事14—16自然段:罗伯伯和车伯伯被特务杀害,小萝卜头沉浸在悲痛中。

  第三个故事17自然段:小萝卜头跟黄显声将军学习。

  三、导读感悟,体验情感

  1、生快速默读课文1—13自然段,想想:小萝卜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是怎样学习的?用下划线画出描写环境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小萝卜头学习的句子速度快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在旁边用1、2个词写出自己的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我是一个好孩子我爱中国共产党。

  b、小萝卜头认真念了几遍课文,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直到把这14个字默写下来。

  c、重庆是个大火炉,七八月份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可是,小萝卜头每天光着膀子,趴在地上写呀,算哪;没有纸笔,妈妈在床头地上铺了一层土,小萝卜头就用一根长钉在上面写写画画。

  四、小结:

  故事读到这里,小萝卜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革命的诗。

  2、看影片。

  七、板书

  14、小萝卜头的故事

  环境艰苦

  学习刻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体会作者借对梅花凌寒独放品格的赞美来表白自己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3、背诵并默写古诗。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1;教学难点:要求2。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①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②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①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②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④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第三、四句。①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②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③感情启发,朗读体会。

  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②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③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④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⑤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

  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材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在本次习作中,学生进行片断练习,写写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目的:

  1、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做到语言生动具体。

  2、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介绍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片断若干。学生自备照片,学生采访爸爸妈妈的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个片断描写。

  2.说说自己的长处和本领。选取其中的一、两个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读范文。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本领。我们一起来读读两个写自己长处和本领的片断。

  生读范文。思考:小作者有什么本领,是怎样来表现的?

  总结写法:

  1.点明自己有什么本领和长处?

  2.记叙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现自己的本领。

  3.语言生动,尽量用上好词好句。

  二、交流。

  你有什么本领和长处?生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说。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生进行片断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指出问题。批改后交流佳作,指出问题所在。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短文,根据题目问题找出答案。

  2.引导学生留心以前学过的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短文,根据题目问题找出答案。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值得我们探索的学问,哪怕是—个汉字。所以经常有人会这样感叹:处处留心皆语文。以前你通过学习处处留心这道题目,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吗?

  2.审题。

  (1)指名读题,其余学生仔细听要求。

  (2)交流:听了题目,请说说本题的具体要求。

  3.自由朗读短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跳读漏读,边读边思考短文讲了什么事情。

  (1)检查自由读书情况。

  (2)同桌交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默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1)自己默读短文,在文中找出有关答案。

  (2)同桌交流答案,相互。

  (3)全班交流。教师简单介绍形声字(汉字)的结构特点。

  (4)汇报学习感想,激发探究兴趣。

  5.思考并交流第二道问题。过渡:原来汉字也有如此深奥的学问哪!

  (1)回忆,提出曾经有疑惑的生字,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已有经验,展开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集体交流。

  6.课后延伸。每一个生字都有一个故事,祖先造字都是根据生活经验、生产实践进行的。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处处留心,探索生字的奥秘。

  板书

  处处留心

  旱 睁 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熟八个词语。

  2.照样子,写好带有“口”的字。

  教学重点:

  背熟八个词语。

  教学难点:

  照样子,写好带有“口”的字。

  教学过程: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的词语和一个神话传说有关。

  2.学生自学词语。

  (1)要求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快速地查词典。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介绍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2)借助课文插图相机出示并理解“混沌不清’,、“昏天

  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两组词语,引导学生在神话典故中理解词语含义。

  混沌不清: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

  昏天黑地:形容天色昏黑不明。

  大刀阔斧: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做事果断、有魄力。

  4.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小组合作练习背诵。

  5.反馈:指名背--小组赛背--集体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出示“吊、啄、若”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三个字的结构特点和关键组件的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三个字虽然结构不同,但都含有“口”;三个字由于“口”的位置不同,所以大小也不同。

  (3)教师范写。

  ①提醒学生处理好各组件间的关系,摆好“口”的位置。

  ②提醒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吊”是上窄下宽,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强调竖中线问题;“啄”是左窄右宽,弯钩在竖中线上起笔,回到竖中线时出钩;“若”是上窄下宽,提醒写好拦腰横。

  3.练习。

  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摆正姿势,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巡视指导。

  4.反馈: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观察评议,既要表扬好的,又要指出败笔之处以示提醒。

  板书

  练习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谈谈看了漫画以后的感受以及所明白的道理。

  教学重点:

  谈谈看了漫画以后的感受以及所明白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语言流畅,想象合理,内容描述完整。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以漫画为话题,谈话揭题。

  2.审题。指名读,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投影出示漫画,仔细观察每幅漫画,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每幅漫画的主要内容。

  4.编故事,讲故事。

  (1)进一步仔细观察漫画,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合理想象。

  (2)同桌互相交流所编的故事。

  (3)小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提高交际效率。

  5.漫画交流会。

  教师出示“漫画交流会”,请学生上台将以前准备好的漫画在小组内展示,谈谈自己看漫画后的感受。

  板书

  练习4

  漫画交流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毛笔字,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教学重点:

  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领,写好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

  教学难点:

  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复习检查:回顾基本笔画“撇”和“竖”的书写要领。老师相机演示。

  2.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3.指导书写单人旁和双人旁。

  (1)教师范写,学生用心观察,尤其是双人旁的两个撇画。(可提笔跟着老师书空)

  撇:逆锋起笔,折锋向右,转锋向右下稍顿蓄势,用力直向左下撇出,形短而势曲。

  竖:直接落笔,笔锋向下力行,顿笔向左上收笔,微呈露珠状。

  (2)学生执笔练写,练习运笔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书写书上的两个字。

  (1)指导观察分析字体结构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讲清书写要点:左右之间不要拥挤,也不要彼此分得太开,左部写得窄些,右部写得宽些。

  (3)学生练习,播放古筝曲。仿写时要提醒学生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5.反馈。

  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师生评议,表扬好的,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训练。

  板书

  练习4

  化 行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35人。大部分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识字写字、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习惯有了好转,并且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表现令人满意。但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亟待加强,成绩有待提高。本学期教学,应在让每个孩子都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二、本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全册共分八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八个专题,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5.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6.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教学措施

  1、在识字、写字教学上,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引导学生学生自学自查完成认字的任务,只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对要求写的字,在精读课文的教学时,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2、在阅读教学方面,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阅读教学中,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

  3、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4、习作教学,要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5、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并妥善安排好教学时间。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6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工作计划# 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工作计划# 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组开头的#工作计划# 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工作计划# 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在识字、写字方面,新增认识200字,会写200字,累计会认2400字,会写1800字。

(2)在阅读方面,继续重视朗读训练,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同时,加强了默读的训练。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到中年段,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为此,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5)再从习作来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三年级的习作,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四、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五、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工作计划# 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48名学生,男生27,女生21。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语文能力也较强。男生基本大胆粗犷,女生斯文细心。本学期初,学生学习态度出现波动,孩子们字迹有些潦草了,上课有些散漫了,学习好习惯有些放了?还有几个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工作计划#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工作计划# 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工作计划# 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工作计划# 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8

  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全班共54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30人,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平均分。占全县第名。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然有个别学生纪律差、学习差、书写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对语文科不感兴趣。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资料

  教学三十二篇课文,八个语文学习园地,要求学生掌握200个生字和若干新词,进行八次作文训练,多次口语交际潜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本期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握200个生字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诚守信的好品质。教学的难点是会20篇精读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基本结构,八次作文训练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设想

  1、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培养学习自觉性。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语文潜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3、加强学生“听”、“读”、“写”等潜力的训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构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到达成绩不断上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里,老师是干什么的?我是你们的老师,那谁又是人类的老师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3、对于难读的生字、词及长句多读几遍

  4、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后,自己有哪些收获?

  三、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抽读重点指导:研 究 翼 蝇

  2、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生模仿读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学生讨论识记生字的小窍门。

  2、师范写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师生评议:包括笔画、结构安排

  4、学生习字,并给生字组词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生字的体会及对本文的初步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 篇12

教材简析: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

  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的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不明白的词句,教师辅助引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学生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读起来格外轻巧婉转,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赏读。以“挑战擂主”的形式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句段感情朗读,也可以背诵积累。

(竞赛朗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体现了由会读书到读好书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有关时间方面的散文、诗词、格言警句。

  2、从“写名言”的视角,让学生仿照名人写出自己的名言。

  3、课外阅读建议(可从中任意选择):

  继续查找有关时间方面的资料,召开“惜时”交流会;

  阅读朱自清其他文章:如《背影》《荷塘月色》等;

  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录制朗读录音带,也可找伙伴合作进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橱”是卷舌音。

  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14

  一、回忆导入,梳理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大自然提供给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二)学习二至六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对绿叶非常着迷?为什么绿叶会使“我”那么着迷?根据学生回答,逐段学习3——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采集绿叶的快乐,画出句中的动词,认真读一读。

  指导朗读,体会“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及对生活的热爱。

(2)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自读本段,想象文中描述的场面。

  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试背诵本段。

⑷自读第六自然段,结合文中语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树叶的知识。

  说说自己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解题:课文为什么以“绿叶的梦”为题?

  2、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3、小结: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会创造快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寂寞,我真心地希望你们有自己的快乐的生活,有一个美好的、难以忘怀的童年。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说说自己童年有趣的事,跟同学一起分享快乐。

  3、简介葛翠琳,推荐阅读《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