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精彩6篇)

2023-06-23 11:23:19综合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精彩6篇)

  【导语】以下是热心会员“yijiupin”收集的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共6篇),供大家参考。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篇1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

  教师以电磁理论的发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例,讲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材料:电磁理论的创立者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人们根据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理论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学生阅读材料,交流研讨,领悟哲学原理。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板书)

  师生共同阅读药神李时珍的材料及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材料1:《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了27年时间才写成的科学巨著。在20多年里,他不但阅读了800多部书籍,积累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多个。52卷的煌煌巨著,就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和学习,将这一种种药物、一个个药方积累起来的。因此李时珍被后人尊称为“药神”。

  问题:“药神”成功的事例,体现了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 材料2: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

  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教师从事例出发,通过对这两个材料的分析、讲解,引发推动学生思考、归纳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过程,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板书)

  通过教材第67页漫画及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材料1:教材第67页漫画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2:《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帅,秦军难以取胜。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却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问题:通过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坚持实践和认识统一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设置问题,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板书)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板书)教师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由浅入深,讲明哲学道理。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由于齐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最终使自己从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齐白石学画故事的体会。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学生读故事,谈体会,思考哲学道理。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板书)

  材料1:教材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

  问题:说说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

  材料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进行试验,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问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蓝领专家”孔祥瑞和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充分表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板书)

  综合上面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孔祥瑞等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行统一的。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影响。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板书)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板书)教师通过列举一组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材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失败,要明白失败与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材料:

  蒲松龄—落第—聊斋志异

  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问题:

  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经历失败的故事? 2.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事例引入话题,启发学生学会辩证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再由远到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失败成功的事例,初步尝试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自身现实问题。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板书)教师先展示一幅漫画,表现人们对待失败的不同态度,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谈自己对失败的态度;再通过一组名人正确面对失败的名言,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

  材料1: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 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材料2:

  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即使失败,也不悔今生。因为我毕竟试过了,行动过了。——贝多芬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问题:你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成功与失败?

  通过漫画分析及名言解读,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对待失败与成功的正确态度与做法:失败-正视-承认-分析-排除-成功―分析-努力-失败或新的成功??并以: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材料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板书)教师选取来自中职学生生活的真实求职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思考来解决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奋斗的精神。

  材料:某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甲同学多次求职遭到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他认真查找原因、虚心向人请教求职方法与技巧,终于找到了工作。他对待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得到了单位认可。

  乙同学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不肯再出来找工作了。他在家终日与电脑为伴,过起了“啃老”的日子。

  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这个事例与学生息息相关,可以交给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以切实解决中职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应对失败挫折的方法。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板书)该部分以前面教学为基础,设计问题由学生做专题讨论,顺势以结构图形式归纳出中职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问题:中职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体验导行〉

〈课堂小结〉对照板书总结 利用板书,以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课堂内容归纳总结,统揽全局,抓住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课堂练习〉

  运用教材导入部分小陆的事例设计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哲学理论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运用哲理分析事例,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问题:

  1.从小陆做市场营销工作成功的经历,谈谈你对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把实践和认识统一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的理解。

  2.结合小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实现成功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和挫折?

  课堂练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从贴近自己的事例中取得经验与教训。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小陆的处事态度和品格,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渗透。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贴近自己生活的事例,深入思考,强化认识,渗透德育教育。〈课后作业〉

  1.有的同学说自己只要考试成绩高,考上好大学,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参考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找自身在知行统一方面的不足,制订一份合理可行的学习与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教学反思〉

  因为哲学问题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选取大量有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学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找出与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掌握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在教法学法上,以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讨论法为主,用丰富的事例贯穿全课,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通过学习事例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与方法。整体教学思路清晰,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使用多个事例,需要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容易使课堂发散,重点难点不突出。〈板书设计〉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必须把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篇2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

  教师以电磁理论的发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例,讲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材料:电磁理论的创立者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人们根据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理论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研讨,领悟哲学原理。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板书)

  师生共同阅读药神李时珍的材料及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材料1:《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了27年时间才写成的科学巨著。在20多年里,他不但阅读了800多部书籍,积累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多个。52卷的煌煌巨著,就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和学习,将这一种种药物、一个个药方积累起来的。因此李时珍被后人尊称为“药神”。问题:“药神”成功的事例,体现了认识的过程是怎样的? 材料2: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

  这个事例说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教师从事例出发,通过对这两个材料的分析、讲解,引发推动学生思考、归纳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从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过程,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板书)

  通过教材第67页漫画及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材料1:教材第67页漫画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材料2:《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廉颇为统帅,秦军难以取胜。于是秦王施行了反间计,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却死搬兵书上的条文,结果40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问题:通过赵括熟读兵书却打败仗的事例,说明坚持实践和认识统一的重要性。

  通过这一组材料,师生共同讨论设置问题,说明不能割裂实践和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认识水平。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板书)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板书)教师以齐白石学画的故事入手,由浅入深,讲明哲学道理。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

  由于齐白石的不懈努力,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发展能力,最终使自己从一位普通的雕花木匠转变成名满天下的书画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齐白石学画故事的体会。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学生读故事,谈体会,思考哲学道理。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板书)

  材料1:教材第69页“蓝领专家”孔祥瑞事例

  问题:说说孔祥瑞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 材料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进行试验,唯独白金丝性能良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问题: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启发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

“蓝领专家”孔祥瑞和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充分表明,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中不断锻炼提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行统一,才能不断提高,走向成功。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汇总问题。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板书)

  综合上面李时珍、齐白石、爱迪生、孔祥瑞等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做到了知行统一的。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要注意知与行不能割裂,知而不行,只说不做,知就会丧失意义;行受知的指导,行而不知,就是盲动,效果势必受影响。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板书)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板书)

  教师通过列举一组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材料,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失败,要明白失败与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材料:

  蒲松龄—落第—聊斋志异

  爱迪生—8000多次的失败—电灯泡 袁隆平—无数次的失败—杂交水稻之父 问题:

  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经历失败的故事? 2.说一说你自己失败与成功的经历。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名人从失败到成功的事例引入话题,启发学生学会辩证看待成功与失败的关系,再由远到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失败成功的事例,初步尝试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自身现实问题。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板书)

  教师先展示一幅漫画,表现人们对待失败的不同态度,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谈自己对失败的态度;再通过一组名人正确面对失败的名言,帮助学生形成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材料1:漫画——他们这样对待失败 问题:你曾经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 材料2:

  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即使失败,也不悔今生。因为我毕竟试过了,行动过了。——贝多芬

  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爱迪生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佩恩

  问题:你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成功与失败? 通过漫画分析及名言解读,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对待失败与成功的正确态度与做法:失败-正视-承认-分析-排除-成功―分析-努力-失败或新的成功……并以: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材料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板书)

  教师选取来自中职学生生活的真实求职案例,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思考来解决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奋斗的精神。

  材料:某职业学校两位2006届财会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先后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甲同学多次求职遭到失败,但他并不气馁,他认真查找原因、虚心向人请教求职方法与技巧,终于找到了工作。他对待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得到了单位认可。

  乙同学经历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不肯再出来找工作了。他在家终日与电脑为伴,过起了“啃老”的日子。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怎样对待求职失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这个事例与学生息息相关,可以交给学生充分讨论,畅谈己见,教师应注意点拨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看法,以切实解决中职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应对失败挫折的方法。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板书)

  该部分以前面教学为基础,设计问题由学生做专题讨论,顺势以结构图形式归纳出中职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统一。问题:中职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统一?

〈体验导行〉

〈课堂小结〉对照板书总结

  利用板书,以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课堂内容归纳总结,统揽全局,抓住教学主线,帮助学生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课堂练习〉

  运用教材导入部分小陆的事例设计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哲学理论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运用哲理分析事例,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问题:

  1.从小陆做市场营销工作成功的经历,谈谈你对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把实践和认识统一起来,做到“知行统一”的理解。2.结合小陆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实现成功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和挫折?

  课堂练习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从贴近自己的事例中取得经验与教训。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学习小陆的处事态度和品格,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德育渗透。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贴近自己生活的事例,深入思考,强化认识,渗透德育教育。〈课后作业〉

  1.有的同学说自己只要考试成绩高,考上好大学,将来就一定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参考本节课所学内容,查找自身在知行统一方面的不足,制订一份合理可行的学习与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教学反思〉

  因为哲学问题相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选取大量有说服力又通俗易懂的材料,从分析材料入手,提升哲学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找出与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掌握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在教法学法上,以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讨论法为主,用丰富的事例贯穿全课,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通过学习事例让学生掌握哲学知识与方法。

  整体教学思路清晰,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使用多个事例,需要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容易使课堂发散,重点难点不突出。〈板书设计〉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4.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对实现成功人生具有重要作用

  2.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3.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做到知行统一

  三、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1.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对待成功和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

  3.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1.必须终身勤于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2.必须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3.必须把学习书本科学知识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必须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1.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3.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新课讲授〉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看教材第80页漫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 ”指的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 ”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教师过渡: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第83页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案例分析: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归纳总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1)上课时,好友小丁邀你去网吧玩游戏。(2)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3)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

(4)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5)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

(6)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并邀你加入。(7)一位学生的母亲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网吧是个谜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

(8)一名经常上网的学生王某说:“自己也知道上网不好,花钱费力,可上网有瘾,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是想着惦着。” 请学生分析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与朋友交往的标准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性?

(二)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内容,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分析说明:

(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

(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惑,做到文明上网?

(二)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名言赏析: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毛泽东

  分析说明:毛泽东的这句话包含有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假象,说明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识别假象。

  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设置教学情境: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 不良诱惑(略)◆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

(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

(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主动地避开诱因。(2)学会拒绝。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高自制力。

(3)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诱惑。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味,远离不良诱惑。

(5)专时专用。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从而增强抵抗力。

(6)请人监督。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等监督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的不断鼓励、鞭策下,战胜不良诱惑。

(7)请学生自己写一句拒绝“黄、赌、毒、网瘾”和“传销”等不良诱惑的警示语。如:怯懦的人被不良诱惑征服,弱智的人沦为不良诱惑的奴隶。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诱惑,等等。

◆ 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案例分析: 古堡擒凶

  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来,这座古堡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件。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重金招贤。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放进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渔网。午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刚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亡。一位老人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比特利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他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请问: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

  在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明确了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上。另外,我们还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 板书 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1.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觉性 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3.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八课 篇3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课题: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做到知行统一。

  2.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理论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2、实践出真知

  第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第二,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读书,读好书。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失败是人生道路上的常态,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我们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失败,要明白失败与成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1)追求人生成功,必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失败。

(2)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增强能力、提高本领,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3)中职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4)中职学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板书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2.实践出真知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追求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作业:

  课后小结:

哲学与人生教案 篇4

  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公共课组公开课

  班级:中二(3)时间:2014/6/5 教者:魏佳艳 【教学内容】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明确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小组合作、个人发表意见等方法,形成知识体系,巩固知识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意识,增强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的自觉性,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人生目标的确立,受哪些因素的制约?

  2.播放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的视频,提出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梦”?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点评导入新课。

  新课

  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1)什么是理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理想,教师点拨归纳出理想的定义: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分类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相关内容。(3)理想的作用

  教师展示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学生根据名言讨论理想的作用。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提出学生讨论的问题:(1)什么是个人理想?(2)什么是社会理想?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概括归纳概念。

(3)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与最高理想是什么关系? 学生看书后回答共同理想,师生共同总结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一系列图片教师指导学生概括总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最后通过图示展示。

  教师归纳总结: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教师简单地补充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对立关系。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

(资料分析)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成长为医学博士的职高生的心路历程

  学生看完资料后讨论:如何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共同理想之中?中职生应该如何将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并归纳知识点。畅谈收获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畅谈收获 练习交流 课件展示 课后提高

  课件展示 【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案 篇5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1)各组(每组10人)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裁判统一发布口令出发;(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不能将所提供的报纸剪裁、折叠,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如有违规接触地面的组员,取消比赛资格;

(4)行进过程中若风火轮断裂,必须在原地修复,在裁判许可后才可以继续行进。此时队员可以接触地面但不能阻挡他组行进的路线,否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间;

(6)完全服从裁判。

  游戏结束后,返回教室,请各组派代表谈感受。教师引入到第四课课题(或者此游戏在课外活动进行)。

【哲理启迪感悟】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师:有一首叫《朋友》的歌中唱到:“谁能够划船不用桨,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感伤??”亚里士多德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人交往,都要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成功与幸福,无不与他人的交往密切相连。今天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对

  好伙伴、好朋友,她们相互扶持的感人事迹,被拍成了电影《不能没有你》。

  镜头:

“我们的名字是王峥、周婷婷,分别患有视障、听障,大学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上大学期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困难重重,这时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温暖之手,让我们和大家一样正常学习,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时班上就我们两人是残障学生,但我们却能够互补。我们一个成了对方的眼睛,一个成了对方的耳朵,彼此从对方身上找回了失去的另一半世界。为了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和健全人一样学习、一样生活,我们携手组成了“你帮我看、我帮你听”的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们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好心人纷纷来信,向我们提供了治病的信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如今,正在美国留学的周婷婷再创辉煌,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荣誉称号;大学毕业后,王峥到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随后调到省残联工作,短短5年的工作时间,热爱工作的王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省残联最年轻的理事。

  讨论:请结合周婷婷和王铮的事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有什么作用。

  生:略。

  师归纳: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获得友谊、支持和理解,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减少孤独和失落感;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会增加人的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

  展示材料: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是一个电脑天才,引导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交往能力在他成功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过程中,他的交往能力起了很大作用。盖茨一共结交了三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

  第一个关键人物是威尔金斯,IBM公司的前任董事。盖茨的母亲与威尔金斯曾经共事过,她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他。当时,年轻的盖茨刚刚从大学里出来,毫不出名,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威尔金斯的重视。但盖茨毫不气馁,他积极热情地向威尔金斯宣讲自己的技术,终于打动了威尔金斯,威尔金斯开始关注起他的计算机技术了。之后,由于威尔金斯努力推荐,年仅20岁的盖茨迈出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世界最强的IBM计算机上安装自己的“DOS操作系统”。如果当初盖茨没有得到这一份订单,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微软公司。可以说,与威尔金斯的交往成为盖茨事业的起点。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艾伦,他是盖茨事业上的合伙人。在微软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盖茨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他很快就发现朋友艾伦是最好的合伙人。艾伦不仅具有与盖茨一样的电脑天赋和扎实的编程能力,性格更加外向的他承担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使盖茨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发使微软一举成名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比尔·盖茨是这样评价艾伦的:“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重要的合伙人,没有他,就没有微软公司的发展壮大。”

  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鲍尔默毕业于哈

  佛大学,曾在许多大公司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在一次晚会上盖茨与他相识,随后两人结为好友。这时盖茨急需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帮助自己,于是盛情邀请鲍尔默出任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鲍尔默的努力下,视窗软件如期上市,并且他还在视窗系列软件开发推广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盖茨在事业上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用盖茨自己的话说:“在我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幸运地结交了一些挚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师:三位关键人物在盖茨的成功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感想。归纳:人际交往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每个人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把事情做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心理学家们做过一次调查,发现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仅有超强的个人能力,他们大都还具有豁达、乐观、有亲和力等积极情绪,容易与别人交往,受到大家的拥戴,善于使用集体的力量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往往有着偏执、狭隘、消极、拒绝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不仅很难取得成就,还会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被别人理解,郁郁不得志。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盖茨和他的三位关键人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归纳:(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师:你能否举出一些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

  生: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联系的生态系统,我们生物课上学过生物链。师: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生: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

  师: 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生: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重要的器官出现疾病,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计算机由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等组成,离开其中的一部分,就没法正常运行。

(教师注意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从方方面面列举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事物,它与周围任何事物都没有联系的?

  归纳:(2)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师: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

  归纳: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师:我们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就等于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你能否举例说明呢?

  生:略。镜头一: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个地区创下降水量、高温历史极值,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专家建议,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同时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和“减缓”两手抓。

(问):为什么会出现全球变暖?我们愿意让它发生吗?我们能否改变它? 生:人类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引起了全球变暖。

  师: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个结论是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又有什么特点呢?

(3)联系是客观性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镜头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但由于古人科学认知力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总被误认为不祥之兆。“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充其阳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古人敲门击鼓祈求太阳快快复圆。上海交大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说,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问: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生:电脑算命,幸运数字等等。

  师: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观的,刚才我们分析的那些是人主观臆造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问:事物按照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自在事物先于人类存在,它们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呢?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展示运动场图片

  问: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参与健身运动,为什么运动赛场的设计东西向跑道短,南北向跑道长呢?

  生:略。

  师: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

  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师:从运动场的设计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因为人与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归纳:(4)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师: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是怎样坚持联系的客观性的呢?

  生:2011年3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这是我在网上查阅的图片。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鸟巢、水立方关灯的过程。

  市民在青岛五四广场上摆出一小时“60”分钟的造型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当晚8时,青岛市西起团岛,东至奥帆中心,包括沿海一线在内的市内四区的景观灯全部关闭,为星光“让路”。

  归纳:(5)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师: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我们来说,随手关灯、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开车等良好习惯,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问: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

  生: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归纳:(6)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镜头三:

  财会专业的李明在学校期间,一直努力学习,专业课金老师看他基础知识扎实又踏实肯干,就推荐他到某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实习。有一天,金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从这个男生所在的实习单位打来的。电话里,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派李明来呢?”金老师感到很惊讶:“因为他是我们这里专业成绩最好的学生啊!”那位工作人员也很惊讶:“是吗?可是我们一点都看不出来,只觉得这个人很难相处。”

  原来,这个男生虽然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但因为他很少和别人沟通,连与别人相处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在财务部里,大家都期待他

  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和大家一起把报表做好,可是他性格很孤僻,不善于合作,每天一到财务部,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也不和别人说话。大家在一旁看着,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想问他,看到他很专心的样子又不好打扰。一连几天过去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交流,只好给他的老师打电话,要求调换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来实习。

  师:为什么专业成绩突出的李明在实习单位并不顺利呢?请你分析原因并帮他出出主意。

  生:略。

  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既要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同的影响。

  镜头四:

  小时候的基辛格,并不是一个很擅长与别人相处的人,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拿自己的锡偶玩具士兵做排兵打仗的游戏。母亲觉得他太过孤独了,就指着窗外那些正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问他:“孩子,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呢?”小基辛格想了想,指着地上的锡偶玩具,说:“可是,我觉得一个人玩很有意思啊!”母亲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出了房间,小基辛格又低头一个人玩去了。过了一会,母亲带了五六个孩子回来,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有汽车、马车、大炮,还有舰船……几个孩子把这些玩具摆开,分成两派,玩起了作战游戏。小基辛格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母亲就对那些孩子说:

“为什么不让小基辛格一起参加呢?”伙伴们毫不犹豫地说:“来吧,欢迎加入!”于是小基辛格拿着自己的锡偶士兵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了伙伴们的行列中。基辛格长大后,先是成为一名国际关系专家,继而又成为美国的国务卿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始终都认为,童年的这次经历对他的改变非常大。正是这次经历使他体验到了与别人相处时的快乐,而长大以后,他也愿意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带给别人!师:请试着分析人际交往态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谈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态度去营造人际关系?

  生:略。

  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联系与一般自然物的联系不同,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主动进行选择。人际交往关系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交往关系,而是可以能动地选择与什么人交往,不与什么人交往,从而促进和推动自己人生的健康发展。

【实际体验升华】

  师:我们师生能走到一起,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同学们想过没有,茫茫人海中自己究竟认识多少人?

  统计你认识的同学、老师、亲戚,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如、微博、、Email等)可以结识的人数。这就是你的人际网络。

  你还有没有特别想结识但还没有结识的人?怎么才能如愿以偿?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们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李娜”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

  如果你的人际网络是150人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

  数是150的6次方,等于1***00,即*10的13次方(约亿)。即使消除一些重复的节点,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整个地球人口65亿的若干倍。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位专门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发现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一个个独立的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纽带互相交织,继而形成一张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它对我们从哲学上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有什么启发?

  人际交往关系作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它可以改变、决定身处这种关系中的个人。要认识一个人,只看他的外貌等身体特征是看不出来的,可靠的办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全面考察他的社会交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也就认识了这个人的本质。从普遍联系中考察事物、认识事物,也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请课后选取自己或中的3位好友,回顾并简要记录你们之间交往过程的美好点滴,和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要求。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会共处的关键→尊重差异、尊重别人的做法→学会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辩证法关于

  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认识,为本课时该原理应用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对人际关系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初步认识,但对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还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说出人际和谐的特征;能够识别“益友”和“损友”;能识别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能努力营造人际和谐环境,促进人生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能使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学会交友,努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展示各地“邻里节”照片

  小敏是某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擅长做糕点、面点。最近,她们家所在的社区正在举行邻里节。让我们跟着小敏去看看吧。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会学专家认为,由官方主办的邻里节能够对邻里关系的改善起积极作用,但它更多具有姿态和导向意义,“和谐邻里”的达成,还要靠社区日常多组织活动,靠居民打开“心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本着互谅、互助、互敬、互信的态度,去建构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

  小调查:你熟悉你们家的邻居们吗?你期待怎样的邻里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多媒体展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

  师:对于“和”,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请列举出包含有“和”的思想俗语、成语。

  生:略。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和”是中国文化中最

  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讨论:有人认为“和谐就是没有差别和分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谈谈对人际和谐的认识。

  师归纳:(1)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

  现场采访:你认为受欢迎的人包含哪些品质?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现场采访,对象是老师和同学。

  讨论、思考得出人际和谐的特征:(1)平等相处。

(2)宽松的人际环境。

(3)相互真诚信任。

(4)友善与关爱。

  在学生逐步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审视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不和谐的表现,面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故事展示:微笑的力量

  思考与探究:主人公依靠什么使自己化险为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1)人际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自我价值的实现。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镜头:废品价格折射经济冷暖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各类废品的回收价格都在下降,废旧金属和塑料等都接近甚至低于历史低位。业内人士认为,废品回收价格的涨跌不仅与上下游的制造业和消费领域紧密相连,从废品回收行业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好转还有待时日。

  目前国内废纸行业受到“内外夹攻”:一方面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废纸价格持续下降,几乎和国内废纸价格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品质更好,造纸行业将更多采购国外废纸,挤占了国内废纸的交易份额;国内经济也面临发展困难,不少客户都在减少生产,进一步缩小了需求。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的相关研究人员说,废品回收看上去价值不高,但实际上废品价格的涨跌和制造业、消费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和全球期货市场也有直接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趋势。

  探究问题:我国居民卖废品和国外经济形势不好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现象说明联系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什么事例来印证联系的这一特点?

  生1: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购买力下降→出口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原材料生产企业没有了销路,产品大量积压降价抛售→废品处理和回收企业卖不上价只得压价收购→老百姓觉得废品不值得卖当垃圾扔掉。

  师:这位同学运用了相关的经济知识,分析得条理清晰、准确。这说明联系有什么特点呢?

  生2: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联系可以分类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生3:无风不起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牵一发而动全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都能体现出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特点。

  师: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

  生1: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比如,我们学习要考虑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分析自己各科的优势和不足等。

  生2:我们应对金融危机,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还要和其他国家合作应对。

  生3:我们要看到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归纳:(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对事物复杂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既要抓住内在的、本质的、主要的和必然的联系,也不要忽视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和改造事物。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镜头:

  有两个男生,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工科院校,而后又同时到一家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其中一个男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毕业时各门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到了工作岗位,他加班加点,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单位里的技术骨干。另一个同学成绩一般,业务能力较弱,工作了两年之后,单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要远远逊于他的同学。

  就在这时,单位承接了一个重要任务,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有一个能干的组长来带领大家一起工作,学习成绩好的男生一心想竞聘这个项目组长的位置,积极写了自荐信,他自信凭着自己的技术,一定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然而,当最后的任命传达下来的时候,却让这个男生失望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新任命的组长却是他的同学!这个男生感到受了伤害。晚上,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我

  有哪里做得不对呢?”

  为什么上级最终没有任命这个男生做组长呢?答案就是这个男生的合作能力很差。他虽然技术出众,是业务上的骨干,但他的性格太好强、自负,和别人一起工作的时候,总想着压人一头。同事们一起搞设计,他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不爱和别人交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一提出意见,他就不高兴,使脸色给他们看。同事们都觉得他很有才干,就是太喜欢单打独斗了,是个钻研的好料子,但不适合做领导工作。而他的同学却正好相反,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愿意与别人合作,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和大家打成一片,很受欢迎,虽然业务能力弱一些,但组织管理能力却很强。上级考虑到要管理这样大的项目,一个合作、沟通能力太差的人可能不适合,于是就指派了他的同学。

  讨论:从联系复杂多样性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略。

  活动:走出孤独,主动交往,点滴回忆

  刚进入我们这所学校时,你觉得孤独吗?你是怎样走出这种状态的? 生:略。

  师归纳:只有主动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活动:出谋划策

  联系本人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和父母家人、同学、老师相处的矛盾和困惑,对于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对于困惑,请其他同学出谋划策,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让学生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知道要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活动:播放歌曲——许志安的《真心朋友》

  思考:在你的人生中,你需要并拥有这样的真心朋友吗?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心朋友?

  生:略。

  师: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找到自己的真心朋友、一辈子的朋友,获得快乐人生。

  名人名言展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单独一个人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和谐是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重要保证。就像雨果所讲的:“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幸福的人生。【实践体验升华】

  请以小组为单位,为学校或所在社区设计一期人际和谐的宣传展板。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第七课教案 篇6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亲情之爱

——让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结构的变化,沟通方式的变化,家庭氛围等,初步感知现代家庭特点。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问题,学会有效沟通,做家庭成员的黏合剂。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教学重点:

  家庭结构的变化。

  教学难点: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家庭美满幸福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 课堂导入 激发互动 学习方法: 发现探究 合作交流 教具: ppt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家不仅是身心寄居之所,还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怎样创建和谐家庭,让家更美好?

  二、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

  1、当今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

  2、现代家庭氛围怎样?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需要什么?

  4、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家庭矛盾该怎么做?

  5、有家庭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做?(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现代家庭面面观 探究一:教材P83运用你的经验

  结合下面的图示,说说现代家庭还有哪些特点。在空白框中列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提示:还有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善于自我设计,尊敬爱戴长辈,参与社区活动等特点。

  探究二:教材P84探究与分享

  结合以下场景,说一说,你经常使用哪些方式和家人沟通?你更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

  答案提示:经常与家人沟通的方式有:打电话,写信,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一起看新闻,电视剧,等等。更喜欢通过手机与家人沟通,也喜欢和家人在一起聊天,因为使用手机与家人沟通方便快捷;和家人在一起聊天,有助于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促进家庭和睦。

  知识模块二 和谐家庭我出力 探究三:教材P85探究与分享(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

  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探究四:教材P86方法与技能

(1)设置模拟场景?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3)分享教材P86?我是小小‘黏合剂’?,制订出家庭成员发生矛盾或冲突时的一般策略。

  答案提示:结合具体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三、课后小结

  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让家更美好!

  板书设计:

  让家更美好

  1、现代家庭的变化

  2、为家庭和谐做贡献 布置作业: 和父母一起制定孝敬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计划,并体验孝亲敬长的亲情之乐。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