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优秀11篇】

2023-06-23 11:06:39综合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优秀11篇】

  【导语】本文是网友“jvpuz4”收集的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共11篇),供大家品鉴。

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

《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篇1

  科任任教班级 《文化生活》第五课教案 集体备课部分课题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四周上课时间第五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难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文化在交流的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学过程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只有真正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 1、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鲁迅的作品主要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高尔基的作品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示了俄国工人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他们都是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总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9-50页内容,并思考文化创新的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的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就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今天,我们生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技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讨论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和意义。学生活动:积极阅读并思考所提问题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和意义,明确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我们要从中体会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意义。

《文化生活》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篇2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含义、内容、特点、形式和社会作用

  1、文化的含义及内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意识形态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的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理解文化这一概念应注意三点:

  (1)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概念相近,如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即专指语言、文学、艺术、科学知识和意识形态等精神性的东西,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单纯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不属于文化。

  (3)“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单纯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不属于文化。

  (3) “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社会作用。即文化的力量

  (1)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其中,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以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个人而言,先进的、积极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将人的活动引入歧途。

  ②对民族而言,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国家而言,先进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此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竞争的重要因素。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第一,人才、教育和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二,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第三,文化消费更加丰富;第四,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看,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即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注意1: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注意2:不能认为所有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补充:综合国力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是核心,科技的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所以,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突出的一个方面。它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要求)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的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会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都会受到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人与人、地区之间的差异。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于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影响的两大特点

  ①潜移默化

  【解 释】指人的思想、性格、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近义词有如耳濡目染、近朱者赤、潜移暗化。

  【教 材】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②深远持久

  【解 释】指一个事物或者一种东西对人和环境有很深的影响并且持续时间长。

  【教 材】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知识扩展: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思维方式的科学化,错误的观念一旦转化为思维方式,就会成为人与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所以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扩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都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知识扩展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是目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教案,教师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3

  本学期,我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于2月23日准时开学报到,并及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使学校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按步骤地得到了开展。下面就我校开学工作开展情况做以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共设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8人,其中女103人,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合格率、任职资格率为100%。本年度学区共有适龄生171人,其中女88人,随着义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学,自--年以来,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及15周岁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均为100%。学校设有图书室、多媒体室,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学校占地面积6506平方米,生均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生均3、56平方米。

  开学初期我校教师提前一周到校对校园进行了规划平整,同时对各班级的室内布置重新进行了美化。近期我校又对墙体的校风与校训进行了大的更换——由原来的平面字变成了现在的立体字,这使得这些风纪字变得更加醒目。相信通过这些努力一定会使学生在新学期感受到新的气象。

  二、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校务透明度建设。为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开学初校委会一班人员及时召开了校委会,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并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对本学期各项工作分工、财务收支、帐务管理及学校用品购买办法等进行了会议公开,充分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学校购买用品票据报销实行购物人、收物人和校长共同签字的办法,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了人人参与监督的透明化管理,同时学校在开学的第一周就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使了教师“以德育人”理念的升华。

  2、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在办学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全面育人”理念,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育教学。

  3、安全工作高于一切。由于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管理教育,部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淡薄,针对这一现状,在开学报到的第二天,我校就严格要求各班集中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入学安全教育,在第一时间内树立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又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目标责任书等内容,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性。做到安全警钟常鸣,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4、开学常规管理。为确保我校学校各项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规范化、正常化,我校严格依据中心校的部署安排,教师于2月23日开学报到,2月25日整理校园,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制定教学计划及安排,3月1日正式开课,全体师生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准时到校,无缺岗和缺课的现象发生。

  5、认真贯彻中央七号文件精神和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按照课程设置安排,开足开齐了体育健康课程,全体教师不得随意挤占一课三操两活动时间,学生的一课三操两活动必须有人负责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并要求学生的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40分钟,从而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休息和活动时间,为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矗

  6、上一学期农远的配套设施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贡献了大量的力量。学期开始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这一设备的作用,我校为此配备了较为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郭友范、陈璀璨),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我校的电教水平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会为其他老师的教学带来更加便利与广泛的教学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打算

  开学近一周来,虽然我校的各项工作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正在逐步开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诸如部分工作进度缓慢;教育配套资金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进行;个别工作还需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校会积极与中心校及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最终把问题逐步解决掉。

关于开学第一课的教案设计开学第一课活动 篇4

  一、活动主题:

  “我的梦,中国梦”

  二、策划理念:

  以开学第一课为平台,以“梦想”为主线,设计系列主题活动,营造浓厚的开学氛围,鼓励全体同学刻苦学习、全面成长,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努力!

  三、活动流程:

  (一)现场主题活动

  1.做文明有礼千山人(约3分钟)。

  设计说明: 二至五年级学生齐做千山路小学自编《文明礼仪操》,集体吹奏口风琴。此环节不仅为一年级的新生做了入校第一节的文明礼仪课程和艺术课程教育,而且也激发了二至五年级的每个孩子以规范的礼仪、饱满的精神进入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领导驻足观看,校长介绍)

  2.点亮梦想。

  (学生集合至指定位置)

  (1)面向国旗敬礼--举行升旗仪式。(约4分钟)

  第一项:出旗。播放出旗曲,升旗手护旗手正步到达指定位置。

  第二项:升国旗唱国歌。播放国歌伴奏,旗手升国旗,全体师生齐唱国歌。

  设计说明:升旗仪式作为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此环节,让师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每一个人都能以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工作。

  (2)情景剧:《我的梦,成长梦》。(4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由家长代表、一至五年级学生代表上场,畅谈“我的梦”;下场时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将自己的梦想卡贴于“梦想树”。

  (3)诗朗诵:《师者梦,教育梦》。(4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由6名不同学科教师代表,以诗朗诵的形式进行“师者梦,教育梦”的梦想宣言;下场时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梦想卡贴于“梦想树”。

  (4)校长致辞:《千山梦,和谐梦》(3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由刘校长进行新学期致辞;下场时刘校长将代表学校的梦想卡贴于“梦想树”。

  3.励志梦想。

  (1)全校师生励志践行“我的梦,中国梦”。(2分钟)

  设计说明:此环节由全校师生齐诵《少年中国说》片段,激发每位师生励志,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梦想,从而为实现中国的强国之梦做出努力。

  (2)请市领导赠送礼物。(2分钟)

  (二)深化主题活动

  1.参观梦想文化主题长廊。(约25分钟)

  请刘爱民校长引领参观并介绍情况。

  参观路线为:教学楼中厅—西楼梯上至三楼(参观“师者梦”主题体验走廊)--录播教室(参观设施建设)——3楼道德讲堂——微机室a(参观设施建设)——东楼梯上至4楼陶艺室(看学生陶艺作品)——手工室(看田园美术作品)——书画室(看学生作品)——西楼梯上五楼美术教室(看学生美术作品)——电子琴室(看硬件设施)——5楼连廊(介绍千小劳动实践基地)——学生阅览室——南楼梯学生“我的梦”主题体验走廊——南楼梯下至二楼心理活动室(介绍心理室使用)——南楼梯下至一楼。

  (参观结束后,领导离开校园。)

  2.观看央视开学第一课专题片。(约50分钟)

  3.各班级主题队会。(约30分钟)

  (1)结合观看的《开学第一课》,讨论什么是梦想。

  (2)从自身出发,建立近期目标,谈谈自己的梦想。

  (3)如何在新学期实践自己的梦想。

  (4)完成自己的《新学期圆梦计划书》。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篇5

  班会目的:

  培养高素质学生,让学生了解在学校中能做的与不能做的。

  班会口号: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统一要求:

  1、见到客人统一问老师好。

  2、进入校门不拥挤,要慢走,上下楼梯不拥挤,要互相谦让。

  3、在规定的地点玩耍做有益游戏,不在楼道内追跑打闹。

  4、注意自己的仪表,每班要专门派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学校每个星期不定期检查。

  5、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丢东西,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能够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6、升、降国旗时,立正、行规范礼(队礼或注目礼)。

  具体要求:

  遵照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原则,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层次:

  (一)行为习惯

  1、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

  2、对老师有礼貌,见到老师要问好(老师好)。

  3、诚实,不说谎话,不说脏话,知错就改。不打架,不骂人。

  4、不做危险游戏,课间休息不追跑。

  5、爱护公物,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写乱画,不随地吐痰。

  (二)学习习惯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

  3、上课注意听讲,爱动脑筋,大胆发言,不交头接耳说话,不做小动作。

  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回家后先做作业,不用家长督促。

  5、书写规范,读写姿势要端正,达到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生活习惯

  1、认真及时的做值日。

  2、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自己整理书包。

  3、不吃零食,不带零食,不买零食。

  4、不乱扔东西,见废纸、垃圾等东西要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第二层次:

  (一)行为习惯

  1、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2、课间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做有益的游戏。

  3、礼貌待客,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4、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5、同学有困难要热情帮助,不欺负弱小。

  (二)学习习惯

  1、课上专心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老师不在时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2、学会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

  3、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4、自觉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做摘记。

  5、认真做广播操、武术操、眼保健操。

  (三)生活习惯

  1、积极主动做值日,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2、体贴父母,帮父母做扫地、擦窗、刷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勤洗头、洗澡,自己洗各种衣物,把干净的衣物叠好。

  4、不乱所东西,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5、不乱花零钱,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零食等东西。

  第三层次:

  (一)行为习惯

  1、认真听取父母、老师的教育,不任性,与长辈有不同意见时要多沟通。

  2、不说粗话、脏话;不打架、不骂人、不起、叫绰号。

  3、热心帮助别人,能主动帮助其他同学,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欺负弱小。

  4、爱护公共设施,不在学校墙壁、课桌或建筑物上涂抹乱画,爱护绿化,不攀折花木,不践踏绿地。

  5、不做危险游戏: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拿危险物品打闹,不从高处下跳等等。

  以上就是整理的2019年大学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更多资讯请关注主题班会栏目!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模板 篇6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考点):

(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三个角度)

  1、对个人的作用(考点):

(1)文化影响人:

①影响的两个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文化塑造人: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1、what:文化创新 (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动力(考点):实践。①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 ②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意义(考点):①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①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②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④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中华民族精神

  1、what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2、why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考点): (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上。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必要性(考点):①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②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how: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点): (1)、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what含义(考点):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以马’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how: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考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考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5)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是非得失,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凝聚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6)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重要任务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影响)。

(8)广大人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要投身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练习

  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在我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各项行动的出发点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 D.密切党群关系,抓好党风建设

  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4.到2011年底,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亿件,其中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非法出版物万件,全国共查办案件3万余起,行政处罚案件万起……这说明()

A、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只能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C、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D、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

(1)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8分)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8分)

  7.时下韩国电视剧在全国热播,究其原因,韩国文化的魅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韩国从上而下提倡韩国民族文化,所以文化的所有要素被关注而且被发掘。有很多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展示现代人如何在传统和现实的矛盾中生活,当然,也会有《大长今》这样的旨在萃取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韩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大长今》的影响正是扎根于此,此外,韩国善于吸收中华文化等世界文明,并融合于生活于创作之中,也是《大长今》征服观众的主要原因。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6分)

(2)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8分)

文化生活课教案封面设计模板 篇7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课 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阐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 3.理解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能力目标 1.通过介绍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重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难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活动,多媒体教学

  导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文化与经济与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这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课堂探究: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请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探究提示:(1)就建筑艺术方面举例加以证明。北京故宫是明清24代帝王的宫殿,充分体现了帝王的尊严感和君临天下的气势。印度的建筑艺术光彩夺目,其基本特点是与宗教密切相关。而佛教的佛塔、佛寺、石柱、石窟、古代印度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

  结论: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1、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举例:在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被合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3)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课堂探究:圣诞节、春节

◇探究提示:展示圣诞树、春联等欢度节日的不同方式,加强探究活动趣味性。引导学生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立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节日的对比,比如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西民族文化的差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搜集《世界民族节日集锦》,办好《世界民族节日集锦》板报展示活动。

  2、文化遗产

(1)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保护文化遗产: 由于岁月侵蚀、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正面临被毁坏的危险,这些为历史创造的遗产无法再造,因而成为不容替代的珍品。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有计划地实施保护措施。

◇课堂探究:(1)丽江古城、复活节岛巨石人像、努比亚遗址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遗产?

(2)你还能说出哪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探究提示:(1)丽江古城,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展现了悠久、淳朴的纳西族文化。

  复活节岛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或酋长而建,他们把石像当成了自己精神上的守护神。然而这些守护在石海边的巨人脸上带着忧郁的神情,似乎见证了小岛曾经接踵而至的灾难。复活节岛上有一种奇怪的象形文字,称为郎格郎格,意思是“会说话的木头”。但认识这种符号的人早已死亡殆尽。准确破译这些符号,是打开复活节岛秘密的一把钥匙。金字塔和神庙是古代埃及建筑艺术的典范。

(2)如中国的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埃及金字塔。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1.文化多样性及表现

◇课堂探究:各国民歌演唱,让学生欣赏。备选曲目:俄罗斯、非洲民歌◇探究提示:(1)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不仅仅表现为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而且还表现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民族性格的多样化。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3)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明的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

  意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各民族人民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举例:中国儒家的修养理论影响最为深远。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躬身践行,以仁爱为核心,不断衍生出许多道性的规范,如宽恕、节俭、礼让等。这些传统美德,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民族文化。◇课堂探究:出示

  17、27、28届奥运会会徽

  要点提示:(1)比较第17届、第27届、第28届奥运会会徽的异同,你能理解它们的文化印记吗?

(2)用文化的眼光看,奥林匹克运动为什么会从希腊走向世界?

(3)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你能否感悟到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探究提示:(1)会徽,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图腾。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主办国家及城市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2)1896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3)伴随着现代奥运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奥运会会徽也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与进化。城市与民族的痕迹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届奥运会会徽的上面,让人感悟到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中国人民的四大发明,古希腊人的哲学与艺术成就,古代印度人民在宗教和数学方面的成就等,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课堂探究:(1)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有人反对进行抢救和保护,认为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2)我们还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探究提示:(1)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从文化意义上标识出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点,所以对那些面临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和保护。

(2)如原生态民歌、古藏戏、长阳土家哭嫁歌,西安鼓乐、川戏中的变脸等。

  课堂总结

  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实例探究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①尊重差异②理解个性③和平相处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反 思

  课 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2.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难点

  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导入 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课堂探究:(1)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探究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例:丝绸之路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例:广告(2)人口迁徙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所谓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探究提示: 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2)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课堂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实例探究

  反 思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案 篇8

  高二思想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本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题。本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大众文化现象给予客观评价”的要求。本框题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而主动选择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已掌握的概念包括文化的概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市场经济的特征和弊端。

  2.生活体验:现代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信息来源多元化;所接触的文化传播媒介多样化。

  3.需弥补的欠缺:现代中学生虽然生活在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却很少去主动认识和发现现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对文化生活的认识表面化。所以学生需要在认识文化的方法上给以指导,促使其去认识和发展身边的先进文化。

  四、方法应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知道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确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所坚持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探究活动不同观点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贯彻新课改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体现建构性、生成性与多元性的统一的课程总体要求。本课准备采用以下启发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因为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对未成年人危害大,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也有弊。(2)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因为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说的大众文化在内容上是有区别的,容易混淆,而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本质含义也没有完全统一认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堂是高二最后一个单元的第一节新课。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知道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我决定取生活一叶,以小见大,挑选文化生活中的某一关注现象,来调动学生刚上课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探究预设埋下伏笔。

(二)教学部分

  1、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新课标对于“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知识点规定了学生只作了“知道”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以简练的语言分析该知识点。

  2、第二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在本框这块新课标中作为“发展要求”的重点知识的落实上,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红楼梦中人”的选秀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到底你是反对者,认为选秀活动过于商业化会扭曲文化传播的初衷;还是支持者,认为在选秀中充分利用了《红楼梦》的经典价值和持续的大众关注度,找到了经典文学名著和大众文化的结合点。用媒体节目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红楼梦》,效果远远超过专家们的专著?在这个预设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分四步加以讨论。

  3、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有问题引出探究,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有人认为流行文化作品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有人认为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你认为呢?你更喜欢哪种类型呢?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学生的观点各有道理,争的不相上下。学生与学生之间伙伴式、对手式的合作和交流,在这里得到水到渠成的搭建,我再做一定的总结。在以上学生情感被再一次调动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后探究问题: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进行竞选,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设计一个春晚方案。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模板 篇9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考点):

(个人、社会经济政治、国家三个角度)

  1、对个人的作用(考点):

(1)文化影响人:

①影响的两个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影响的两个表现: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2)(优秀)文化塑造人: ①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1】文化对人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感悟、自觉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为了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我们要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主动选择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2、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作用(考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为了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C、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对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考点)----新表述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启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1、what:文化创新(1)源泉(考点):实践。离开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动力(考点):实践。①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推动文化创新; ②实践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3)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推动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主体: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2、why: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必要性:①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意义(考点):①文化创新能推动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注】文化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3、how:如何做出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考点)。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就会失去根基;第二,要体现时代精神,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考点)。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阶段。第一,交流中要海纳百川、取长补短。即要吸收其它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二,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即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克服四种错误倾向(考点):①历史虚无主义(根本否定传统文化)、②民族虚无主义(根本否定本民族文化)、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④封闭主义(固守本民族文化)。这就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三、中华民族精神

  1、what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1)基本内涵(考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核心(考点):爱国主义。(3)特征(考点):时代性——即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2、why为什么要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考点):(1)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上。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2)必要性(考点):①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②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how: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考点):(1)、最重要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辅相成)(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what含义(考点):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发展以马’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how:如何发展先进文化(考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考点】: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极为重要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5)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是非得失,提出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凝聚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6)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7)重要任务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影响)。

(8)广大人民: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要投身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练习

  1.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互联网 D.教育活动 2.在我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各项行动的出发点 B.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 D.密切党群关系,抓好党风建设

  3.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差悬殊。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

  4.到2011年底,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亿件,其中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非法出版物万件,全国共查办案件3万余起,行政处罚案件万起……这说明()

A、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只能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

C、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D、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道理回答:

(1)如何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8分)

(2)为什么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8分)

  7.时下韩国电视剧在全国热播,究其原因,韩国文化的魅力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由于韩国从上而下提倡韩国民族文化,所以文化的所有要素被关注而且被发掘。有很多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是展示现代人如何在传统和现实的矛盾中生活,当然,也会有《大长今》这样的旨在萃取传统文化精华的作品。韩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大长今》的影响正是扎根于此,此外,韩国善于吸收中华文化等世界文明,并融合于生活于创作之中,也是《大长今》征服观众的主要原因。

(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6分)

(2)结合材料谈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8分)

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篇10

《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主要描述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启示我们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讲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中前一阶段的学习,由于在教学中体现高中政治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普遍提高了对政治科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

  对于文化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它时时刻刻存在与我们的身边,但是又是容易被学生所忽略的,因此,在设计方法上始终让学生去感受、体验、观察,具体设计如下:一是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对学生的学习资源(教材、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资源)进行整合;二是在尊重教材的基本结构基础上,细节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三是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方式(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尝试;四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知道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明确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所坚持的原则

  2、能力目标

(1)通过当代文化生活的素描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教材探究活动不同观点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因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只有对它们的作用作出客观评价,才能趋利弊害。

  2、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因为:第一,对于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有哪些基本特征,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还存在很大的分歧;第二,有的人将“大众的文化”和“大众文化”混同起来,在用法上不加区分,导致概念上的混乱。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视频)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千手观音》剪辑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各种电视节目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再加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更是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无限色彩。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视频)服装、超级女生、广告

  请大家思考:从这几个视频折射出当代文化生活呈现什么特点?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文化生活有什么特点?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认识,并能基本了解造成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的原因)

  投影: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色彩斑斓,多种选择。

  师生:广告、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我们称为文化产品。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让我们目不暇接,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无限色彩、色彩斑斓。我们的文化消费也多种选择。是什么原因给我们带来如此斑斓色彩的文化生活呢?

  投影: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

  经济

  大众传媒

  文化产品的丰富

  发展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

  文化消费多种选择 科技

  文化市场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教师过渡: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以网络传媒为例看看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搜狐网页。网络属于大众传媒。首先观察一下首页的栏目。请第一排的同学来读一读部分栏目。(栏目:数码、摄影、文化、体育、新闻、旅游、读书)

  摄影、读书、旅游、等栏目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科技频道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读书、数码、游戏等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我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过渡:但是,大家再来看看这些:(娱乐栏目)

  师:新闻炒作,不负责任的绯闻轶事;娱乐综艺频道,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在我们身边,更有口袋书、漫画书、盗版碟这些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这都是由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什么缺陷引起的呢?(盲目性和商业性)

  教师简要点评后投影:喜与忧的原因和表现

  教师:面对文化市场的混乱和大众传媒的不负责任,政府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活动:思考政府和公民应该如何做。(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教师总结: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复杂的变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但是光有政府的管理和引导是不够的,作为公民应该自觉抵御、拒绝不良文化影响。

(明确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的认识,并能够有效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能指导学生准确判断文化生活各种现象的是与非)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过渡:前面我们知道文化产品丰富多彩,目不暇接。是由于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的发展,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我们来一个简单的调查:在家里有没有与家人争看电视的时候?为什么?

(现场调查:老人、家长、年轻人、小孩的需求不一样)

  引出:不同的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一样,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教师: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你认为应该提供哪些类型的文化产品?

(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等等。)

  我们既要一些能经受住时代考验的经典作品,也要一些接受群体广泛,受人们普遍喜爱的流行作品。面对经典作品和流行作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流行文化作品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因为它接受群体更广泛;有人认为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因为它更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你认为呢?你更喜欢哪种类型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结合书本89页材料讨论问题——‘经典’vs‘流行’文化的价值” 引出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教师总结:(投影)不管是什么风格、什么类型的文化,我们不能简单地、片面地说谁的价值大。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否经典,主要看它的内容是否经受住时代的考验;而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否流行主要看他接受群体是否广泛,是否在一定的时期内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经典的可能也是流行的,流行的能够经受时代的考验也会成为经典的。真正经典的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在社会中持续流行。只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什么是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形式)。

(强调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二是先进、健康有益的。)

(通过课堂模拟辩论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有效的树立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合作学习的习惯)

  结束语:最后,让我们在社会主义这个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想唱就唱,想亮就亮。

  八、课堂小结:

  通过共同探究,我们明确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喜”和“忧”,知道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要大力发展大众文化的道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生活的大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分不开的,我们要自觉在党的领导下,享受文化带给我们的快乐,坚决抵制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九、板书设计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2、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发展的原因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与忧的原因和表现

  2、政府和公民该如何做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

  2、什么是大众文化

  十、教学巩固

  多媒体展示:请以《中学生与流行文化》为课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探究文章

  提示:①什么是流行文化?中学生群体的流行文化是什么?②怎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吸引现代的中学生?③流行文化中的美学因素有哪些?评价流行文化的标准是什么?④流行文化蕴涵着怎样的商机?⑤校园中的流行文化能否成为主流?

  十一、教学反思

  1、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其自主合作的探索,寻求知识,获取知识。

  2、结合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文化现象或事例,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所学理论观点,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创新教法与学法。

《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11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身处当前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的高中生总体上对文化生活的选择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面对落后腐朽的文化时无法正确辨别和选择,而高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了。

  通过上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性,体会了文化生活存在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存在不健康腐朽的文化,掌握了大众的文化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落后文化,什么是腐朽文化,为什么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现象;知道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能力目标〗

  学会辨别各种文化现象,能够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能够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信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对我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认识到落后文化和腐朽的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学重难点】

〖难点〗 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重点〗 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设计构思】

  1、学生知识构建过程:

▼感受(通过例举身边的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感受文化生活中的“细菌”的存在,引起共鸣)

▼辨别(通过学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定义、危害、表现,学会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提高辨别能力)

▼选择(在感受和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基础上,学会在色彩斑斓的文化中选择健康的有益的文化生活)

▼追求(追求文化生活中的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这是最终的情感归宿点和提升)

  2、材料的选择。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文化主体之一,所以主要以网络文化生活为主,进行组织课堂材料。【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说明

  导入 探究活动1:学生观看视频《文明上网》,说出网络文化生活中的“阳光”指的是什么?阴影是什么? 点题,导入新课。

  1、阳光下的阴影 探究活动2: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以4人小组为单位,列举出我们文化生活中“阴影”有哪些?(写在纸上,看哪个小组列举最多)老师投影学生的成果,并且提问学生所列举的具体内容 过渡:同学们列举的这些文化可以分类吗?怎么分?分成几类?为了完成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一个问题。老师准备A4纸,用时4分钟。也可以课前准备。

  2、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探究活动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90—91页,然后填写下表(小组共同完成表格)

  老师展示正确的归纳,然后逐一详细分析讲解图表的内容(见附表)。(图片、文字、视频材料等)

  探究活动4:请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小组所列举的文化“阴影”分类。

  老师展示某一小组的分类结果,并简单解析。(主要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这一难点,同时延续探究1的内容,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探究活动5:感受和选择 ①学习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现在的感受。(如心情很糟、厌恶、恐惧等)

②面对形形色色、五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中,你会怎么选择?。(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如何选择文化生活)

  过渡提问:面对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生活,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追求文化的主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通过对学习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感受的总结,达到自觉做出选择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认识到文化生活有更好地追求,实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老师提前准备表格。这一环节准备一个《让色情远离网络》的视频,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色情腐朽文化的危害之大,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功能。

  3.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①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通过学习色彩斑斓的文化和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个现象,所以这一知识老师简单过渡既可)

  探究活动6:学生观看报道《绿色上网》,谈谈网络文化中如何奏响主旋律? ②奏响主旋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作用、地位以及必然要求。

  4、总结归纳 展示本课内容的结构图,归纳本课的知识,同时归纳第八课的内在联系结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阳光下的阴影

  2、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① 落后文化 ② 腐朽文化

③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ABC

  3、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① 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② 文化主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 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巩固练习题】

  1、(单选)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电脑算命

②有殖民色彩“洋店名” 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

⑤讲排场、挥霍浪费

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2、(单选)针对日益复杂的文化环境,我们应该()

  A、发扬传统文化,因为它有民族性

  B、吸收一切现代文化,因为它具有时代特征

  C、抵制一切外来文化,因为它包含了资产阶 级腐朽思想

  D、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3、(多项)电影《任长霞》首映式于2005年6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看过影片的干警泪眼朦胧地对记者说:“《任长霞》真是感人、撼人心魄,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生动的教材。” 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高尚的精神的塑造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C科学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4、辨析:“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