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前言】下面是会员“duzhuangshailun”整理的望庐山瀑布的诗意(共5篇),供大家参考。
望庐山瀑布
——庞古堆小学:卢杨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大家坚持课外阅读唐诗,一个个都会成为小诗人的。
3、板书课题。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1、大家齐读课题。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2、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3、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4、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出示庐山瀑布的插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介绍“银河”的知识: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11、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练习背诵
1、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师指插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3、学生练习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希望你们回家被给爸爸妈妈听。
五、练习书写生字
1、让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1、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
3、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安县第二小学 胡云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诗题。
1.课前小游戏,看图猜古诗。
2.揭题,板书诗题。
二、初读古诗,明诗意。
1.读诗题(指名不同学生读,读出不一样的感受)。
2.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解决“香炉”。
4.解决生字“疑”。
(相机出示疑)指名读,齐读。那么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指名一到两名学生)一起跟老师写。(师田字格范写)
生描红,临写,师展示,点评,反馈,生自评,互评。
5.生质疑不理解的字、词,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6.再次指名读古诗。(两名)
7.生互评。
8.指导朗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来。王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小窍门,咱们如果将停顿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那感觉就出来了。
9.齐读。
三、想象画面,悟诗意。
1.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诗中有画”,我们刚刚读了好多遍,读着读着你就发现了,这首诗也描绘了一幅画,师配乐朗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2.指名说说看到的景物。
3.指名描绘脑海里的画面。
4.(相机出示开头: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指导学生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将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可采用老师提供的开头,也可以是自由创作。(学生自由创作)
5.交流赏析(师评,生互评)
四、再读古诗,悟诗情。
1.抓重点字,感悟壮丽。
同学们,凝练的诗句中蕴含着一幅唯美的画,同学们又为这幅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形成了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如果再一次让你走进这首诗,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妙?(指名说)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说你的理解。
3.汇报成果。
4.指导朗读。
5.了解写作背景,升华情感。
6.交流讨论。
五、拓展延伸。
1.我们浩瀚的历史中还有描写庐山的诗歌,相机出示《题西林壁》,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2.指名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诵读《望天门山》,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疑
韵律美
语言美
意境美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再配乐解说,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然后自然导入到第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出示庐山瀑布的画面,我相机配乐范读,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美丽和壮观,让学生学习领略《望庐山瀑布》中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热爱大自然,欣赏瀑布的气势宏大的激情,并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感染学生,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地展开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诗人用词的精妙,鼓励学生动脑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并把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遗憾的是,本想让学生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因为时间的关系而作罢。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董建琴
一、导入古诗
1、观图猜诗人,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同学们猜猜看,图片上的古人是谁?能说说你认识的李白吗?
2、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诗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另外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起读题。(生齐读课题)
3、认读“瀑”“ 庐” :同学们看瀑布。请跟我读准字音pù瀑布。我国有许多瀑布,李白在这里看到瀑布,你能读准这个名字吗? 同学们看地图,庐山就在中国江西省,在江西省的这个位置。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望”就是看的意思。
4、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写生字,感受古诗语言美
1、请同学们自由读《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注意把字读准,把诗读顺。(生自由读古诗)哪位同学能把古诗读准?大家注意听听他哪个字词读得特别准,待会请你评一评。2.学写“炉”“烟”“流”“银”
你们能把古诗读准,那你们有办法认出下面这4个生字吗?
先观察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书写要注意左窄右宽。你用什么好方法认识它们?(1)认写“炉”
加一加;用换偏旁法记住“炉”,庐山的庐,广字旁换成火字旁就是香炉的炉。师:这个方法非常好,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两个字。
(2)区分“炉”和“庐”,(师指导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方法:看部首猜字义)同学们看,这两个字不仅是形近字,还是同音字。我们应该怎么区分炉和庐?
师:是呀,这两个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们的部首不一样。你们看,广字旁的庐跟房屋有关。那火字旁的炉跟什么有关?
同学们,看部首猜字义,这是一种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好方法,所以你们看“烟”的火字旁就说明这个字跟火有关,“流”的是三点水旁就说明它跟什么有关?那“银”字呢? 师:我们认识了这些字,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师板书“流”字
师:其他字都会写了吗?生点头,让我们一起来写一个吧!(师板书“炉”“烟”“银”字)(生书空“炉”,师提醒火字旁最后一笔撇变点;生书空“烟”,师边写边提醒注意大字最后一捺变成点。
(3)生练写生字,评价反馈 请你们在书本上写1个。让我们一起把这4个生字读读吧!同学们,生字宝宝回到古诗里了,让我们一起读顺这首古诗吧!(生读顺古诗)
3、师带读古诗,感受古诗节奏
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诗读顺了。老师也想读读这首古诗行吗?老师念的时候,同学们要留意老师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生:“飞流直下”读得快!生:“三千尺”读得慢!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注意到了老师读诗的节奏。请你们模仿老师的节奏,自己练习读一遍古诗,要注意快的地方读快些,慢的地方读慢些,把诗的节奏读出来吧!
4、男女生挑战读古诗,读准古诗节奏
同学们,就让我们来个男女生挑战赛!比比男生还是女生最会模仿老师的朗读 师:看来你们都是模仿高手!
三、想象画面,配乐读古诗,感受古诗意境美
1、想象诗句画面
老师要送你们一件礼物。同学们看(师展示太阳图片)是呀,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从诗句“日照”这个词仿佛见到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请你们细心找找每行诗中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画面?和同桌说说你找到的字词和画面,比一比谁找得多,说得好。
(1)想象1,2行诗的画面 ①认识“香炉”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你看到的画面?课堂预设: 生1:我仿佛见到了香炉。师:你见到的香炉是怎样的?
生1回答:是烧香的香炉。师: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图片。这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香炉,这就是香炉峰,你觉得它们怎么样呀?其实诗里面的香炉指的就是这座香炉峰。
②了解“生紫烟”
还有哪些字词让你仿佛见到了怎样的画面?(紫烟。)
这紫烟其实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其实这烟就是瀑布的?(水雾)
师:同学们,太阳照在香炉峰里,瀑布的水雾轻飘飘地向上升,飘到空中,被阳光一照变成了紫色,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用李白写的这句诗夸夸庐山独特的美丽吧!(生齐读“日照香炉生紫烟”)
③想象“挂前川”(师指导想象方法:读诗中的某些词语就能让我们想象画面。)
同学们,读诗中的某些词语就能让我们想象画面。请你用这种方法,说说还有哪个词让你仿佛看见怎样的画面?课堂预设:
“我仿佛见到瀑布像河流挂在山前。能说说诗句中哪个词让你想到这幅画面吗?(挂前川)师:你知道川其实是什么吗?(河流)师:对呀!你们看,地上的河流和“川”字像吗?
对了,川其实指的就是地上流淌的河流。远远看去,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流下来,就像把地上的河流挂起来一样。难怪李白会这样说:(生齐读: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来到庐山香炉峰这里意外看到这样的美丽的画面,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想象3,4行诗的画面 ①感受“飞流直下”
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课堂预设: 生:我仿佛见到了瀑布流得很快!师:你从诗中哪个词想象到的? 生:我从诗中的“飞流直下”这个词想象到的。师:那你能用快速的语气读读这个词吗?
②抓“三千尺”,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 你们还有什么感受?
师:三千尺到底有多高?你们猜猜看。(学生猜)师: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三尺就是一米,三千尺就是一千米。我们一层教学楼相当于四米,那你算算三千尺会有多少层教学楼?
来,我们一起看看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有三百层楼那么高。你们看,其实瀑布没有三千尺那么高,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
(3)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我们以前也学过。比如说《赠汪伦》里的这句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没有)这是用深千尺说明诗人和汪伦的情谊很深。瀑布并没有三千尺那么高,只是诗人认为 它很高很高。所以我们读三千尺要读得慢一些才能显得瀑布很高很高,跟老师读读这个词。(师带读 三千尺。)同学们看,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崖上飞快地流着,难怪李白会这样说:(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除了三千尺,诗里还有一个词说很高很高,你们能不能找出来? 生1:落九天。师:你知道落九天是什么吗?
生1:不知道。师:九天就是指天的最高处。是什么从九天里落下来?(生齐答:银河)
③想象“银河”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银河吧。银河指的是宇宙的星河,夜晚的时候,我们能在天空中看到它银白色的光。你们看,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里流下来,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怪不得李白说:(生补充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1)配乐抽2个学生读古诗。
让我们听着音乐读读这古诗吧!(生1读古诗)
你们听音乐的时候,想象着画面就能把这首古诗读美了!(再指名读)
(2)配乐全班有感情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听着琴声,边有感情诵读这首诗吧!(生听琴声齐诵读古诗)
(四)背诵积累古诗,拓展阅读 1.背诵积累古诗(1)看图背诵古诗
李白写的这首诗这么美,我们试试背出来。你们和同桌互相背背吧!(生练习背诵古诗)(2)配乐有感情背诵古诗
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听着琴声,再把它背诵出来吧!(生听琴声齐诵读古诗)2.拓展阅读
现代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也写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歌!老师读一行,你们读一行,让我们轮流读读这首诗歌吧!(配乐师生合作朗诵诗歌)
(五)总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肯定有不少的收获,谁能说说你自己的收获?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本首诗体现了“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落实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 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 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大家坚持课 外阅读唐诗,一个个都会成为小诗人的。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讲故事导入:一天,李白来到庐山游览,当他看到太阳照在郁郁葱葱的香炉峰上,峰顶升腾起紫色的烟雾,一 条瀑布好像大河般高高地垂挂在山前,长长的流水像飞一样奔泻而下,真让人以为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一首诗 来——
(播放课文录音《望庐山瀑布》)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写景的诗。(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 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 二字)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①小组长抽读同学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员生字识记情况。②小组长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③小组齐读课文。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①读准字音。②认清字形。a.用猜字谜、熟字相加等方法识字。b.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c.用自己喜欢的生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a.课件出示:(没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让学生边读 第一行诗边观察图片,看看图里缺了什么?
b.课件出示:(有“日照”与“紫烟”的香炉峰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
c.教师描述“紫烟”与“日照”的关系。d.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指导朗读第一行诗。
(通过评议,重点指导“生紫烟”的读法,要求读时语气舒缓,声音 又轻又柔,能让人陶醉在紫烟里。)
e.师配乐读,生闭眼边听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再用词句描绘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
f.大家边想象香炉峰的美景,边入情入境地诵读第一行诗。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们平常看到什么东西用上“挂”字?诗中“挂”字是什么意思? b.观察画面,瀑布吊在山前像什么?
c.师描述:在紫烟缠绕的香炉峰上,一条白色的瀑布像河流一样垂 挂在山前,多么有气势!
d.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句诗,读时强调“挂”字。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 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 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 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 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 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我们以前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 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 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 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 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 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 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 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 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 画。
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练习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 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附板书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伟壮观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会写“庐、瀑、炉、紫、疑”5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古诗和想象的能力。
3、学生能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庐、瀑、炉、紫、疑”5个生字的音、形、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自由说)那你们去过庐山吗?庐山的景色可美了!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好吗?
2、(出示ppt)简单介绍庐山。
3、引出课题《望庐山瀑布》
4、谁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你知道的关于李白的知识?
5、谁想来当小诗人,背诵一首李白的诗?
6、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望是什么意思?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2、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识记方法。注意要把古诗读正确。汇报::①生读生字。
②你们怎么记住生字?
③庐和炉是同音字,要怎样才能把它区分开呢?
3、读词语(带读、男女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句。
1、字词同学们都读得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来读一下?
2、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庐山雄伟美丽的气魄)
3、欣赏古诗范读(出示ppt)
4、配上音乐,练习读古诗。
5、分组合作学习诗句,分组合作学习要求(出示ppt)
小组汇报、交流。
四、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1、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2、学习了庐山瀑布以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3、请同学们快速地找一找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庐山瀑布的雄伟美丽来!
4、齐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最能体现庐山瀑布雄伟的气势的诗句来。
5、古诗学懂了,那么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这么美的诗谁能试着来背诵呢?
五、拓展延伸、总结课堂
1、齐读叶圣陶的小诗,找出诗句中与《望庐山瀑布》瀑布哪些诗句是相似的?
2、学习了这首古诗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3、老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