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地理学中的世界气候教案

2023-06-13 13:45:56综合

地理学中的世界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刻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紧密关系,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念和灾害意识。

  知识和能力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基于实例分析,深入探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讲解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学会初步解读世界气候分布图,并树立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运用读图技巧,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设计

  复习提问:

  1.在热带、温带和寒带中,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2.主要有哪些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这些不同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组成了世界各地气候不同的原因,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都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在课本P59的活动设计上,让学生通过阅读图表、讨论和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总结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教师通过投影展示P60上的图表“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先解释它包括“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图表下方显示了一年12个月的时间,左侧是气温信息,右侧是年降水量信息。

  学生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对图表进行分析和阅读。然后,学生分成两组,每个组分析一处地方的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并深入探讨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所属的气候类型。每组选举代表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

  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无法受到海洋气流的调节,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而且气温日较差很大。年降水量也很少,在夏季降水较多,但总体来说降水不足。

  5.课堂小结,学生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问题的回答。教师强调纬度和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并指导学生们继续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2.各组代表经过演讲和互动交流,大家一起议论商定并补充完善,教师则就内容点拨说明。然后通过简略的黑板或投影图协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领会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来说,对于A地来说,它的气温各月都在20℃以上,每月的降水也非常充分,年降水量还超过了20毫米。这也是说明该地气候的特征在于它全年都属于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而这主要是因为它位于赤道地区,纬度比较低,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甲图

  3.教师把教室比作成是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并把学生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另一组则位于大陆内部。每个小组需要讨论自己分别所处的海陆位置形成了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同时还需要结合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典型特点来说明各气候类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4.各组代表发言并陈述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一起就其进行评讲和补充,教师会就内容点拨加以解释。此时简略的黑板或投影图也会派上用场,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和领悟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举例来说,对于同处于温带的东西两岸地区而言,它们所呈现出来的气候类型就是东岸的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而其特点则是全年共分为四季,夏季温度较高而降水量较多,冬季则寒冷而干燥。相比之下,亚欧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则是比较潮湿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前者的特点是夏季又热又干,冬季乍暖还寒同时也降水相对较多,后者的特点则是全年温度适中而降水量相对较多。

  乙图

  对于亚欧大陆内陆地区来说,则形成了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类型。这主要是因为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所以无法受到海洋气流的调节,导致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而且气温变化极大,年降水量也很少。接下来,教师还对该单元的作用做出一个小结,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谈谈同学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也会指出,纬度和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并鼓励学生继续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5.课堂总结

  在北部地区,冬季漫长而且多冰雪。相比之下,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而黑龙江省北部则纬度较高,气温也很低。

  另外,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则较为湿润。虽然它们位于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但塔里木盆地却远离海洋,纬度也较高,因此降水较少。而北京则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得到比较充足的降水。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实例讨论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具体的讨论内容:

  1.让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列举一年内不同季节里人们在衣、食、住、行以及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和教师的引导评价,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活动1,并分成小组讨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学生们可以结合当地的实例或个人经验进行探讨。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将相关内容概括,并在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认识到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受气候限制的程度越来越小。

  3.让学生阅读课本P61的“水稻种植与气候”章节,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水稻的生长习性,分析当地是否适合种植水稻,以此来认识到气候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影响。

  4.请两个学生扮演小强和小明角色进行对话,以讨论他们的愿望是否可行,为什么。通过这个讨论,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并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树种或农作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5.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61中的活动3,并将学生分成两组。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在地的自然灾害,讨论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通过辩论,教师适时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并明确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差别。例如,沙漠地区长时间不下雨并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同时也是主要的农业区。如果这些地区一个月没有下雨,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和损失。同样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域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为了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通过辩论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其次,在投影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P62的“气候变暖”一节,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探究地球为什么会出汗,以及面对全球变暖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提醒他们要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同时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板书设计如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生活- 农业- 灾害

  作业布置: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堂讨论、调查和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一星期后,组织一次论文交谈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