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2023-06-13 09:36:04综合

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范文

  一、研究主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研究动因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发展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重点和主旋律。有效地学习必须依赖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并且增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2、近几年,学校已经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这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

  3、通过本课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旨在探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形成实施该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和评价观及策略的规律性认识;改善学校参加试验班级中“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变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摒弃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学习方式。

(2)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 自主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四. 实施的措施

  1.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知识,忽视发现和探究,并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此,《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是实现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需要贯彻《课标》精神,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需要营造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自主学习可以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全体学生能够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的目标。自主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数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并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3. 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解决方法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分析和解决,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或者利用图书、课外资料等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辅导,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这也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主学习成为数学教学中有益的一种方式。

  2、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方式学习”的形成。新课程提出了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方式,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处于学习的核心位置,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共同发展。教师应该打破以往单方面控制教学活动的模式,营造师生交往互动、真诚和激情的氛围。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方式,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探索新知的快乐。

  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当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展开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3、打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通过数学的角度,进行探究和解释,让学生感受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放课堂,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并且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最后,开放思维,给学生留足探究的空间。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从而达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数学。

  重写: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由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提供具有感性材料的自主探究环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引领他们进行主动探究,进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问题情境是推动学生成为数学应用者,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创造良好的内化条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探究知识规律。

  下面是实施步骤:

  1. 根据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设计研究方案。

  2. 设立健全的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的开展。

  3. 组织试点校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让他们深刻理解研究的意义,明确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实验。

  4. 定期组织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实验班集中开展实验课程的汇报和交流,以完善总结的方式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同时要保存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5. 加强教研室、教有组和备课组的合作,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管理组织如下:

  1.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确保研究项目的顺利执行。

  2. 主要成员:轩丽英和赵霞,负责计划编写、详细实施方案、开题报告、整理实验结果,以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王莉和曹俊霞负责搜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独特疑虑问题,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和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和总结,同时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整理、分析和搜索数学自主学习的资料。

  具体任务如下:

  1. 在学期初,课题组与实验教师讨论共同制定实验计划。

  2. 教研组要主导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 完成集体备课的工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

(4)强化听课评课活动。每学年,实验点教师需要围绕教师专题举行不少于4节的课程,并且备课组经常性地举行年段间的互听互评活动。

(5)实验点教师必须注意控制变量,不断总结可供推广的经验。

(6)需要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同时做好实验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