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园的面积教案5篇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2023-03-26 08:47:00综合

园的面积教案5篇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园的面积教案5篇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欢迎参阅。

园的面积教案5篇 圆的面积数学教案

园的面积教案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新人教版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验几何阶段转入论证几何阶段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出公式并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对圆和圆的周长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掌握,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过“感知——动脑——观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数学天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图形转化的神奇和美。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重情境创设,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实际情境,既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在直观的动画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圆的面积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 注重实践操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其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其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潜能,存在于学习过程、探究过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数学结论中,只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探究过程,才能有所创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教学重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图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 注重学法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转化的方法

  本节课中,在求圆面积公式时,不是教师灌输式地教会学生s =πr,而是由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操作——分析——探究”, 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圆变成已学的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剪拼,然后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整节课,始终围绕这个主题,从创设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与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公式,教师只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适当进行点拨,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

  4、 注重媒体应用,有意识地突破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

  利用计算机和动画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有其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特点,它能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同时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节课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用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什么是圆的面积?

(1)涂出一个圆的面积

(2)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2、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什么方法推导的?

  3、能不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圆转换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4、学生拿附页1进行剪拼,看能转换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5、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

  6、得出结论:分的等份数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无限地分下去,最终拼出的图形就是长方形、

  7、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什么?宽相当于什么?

  2) 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公式吗?

  8、汇报讨论结果。

  9、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r=5cm,求圆的面积

  2)课始主体图中的问题

  总结

  小结本课知识,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运用我们今天的所学所得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

  总之,这节课,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再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园的面积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学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边长等于r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动机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用手摸一摸,引导说说关于圆,都知道了什么,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2.引导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还想知道圆的什么知识,适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3.引导简单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转化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引导,确定方法

  师:我们曾运用转化法探索出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从而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猜想一下,圆可能转化为哪些平面图形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

  师:请同学们看手中的学具,想一想把圆怎样剪?剪成什么样的图形?

(根据学生猜想,指导学生试着把圆平均分成8、16、32个相等的扇形,然后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动手操作,尝试探究

  师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师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请你把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各小组汇报,共享思维成果)

  3.课件演示,突破难点

  师课件演示,再现将圆16等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再将圆32等份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的过程。引导思考:

(1)圆与有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2)把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区别?

(3)如果等分份数仅需增加,结果会怎样?

  师:课件进一步演示把一个圆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长方形,是学生之观感知: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4.观察比较,导出公式

  师:请各小组仔细观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能从中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使学生明确: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也就是s=πr×r=πr2

(可能有的同学会把圆剪开后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推出同样的计算公式。)

  5.尝试运用

  出示例3,读题列式,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2.完成第116页做一做的第1题。

  3.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直径50分米

  2.一块圆形铁板的半径是3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明家购买一种麦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5米。请你帮忙算一算,它能喷灌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第118页的第3题和第4题。

园的面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并学会环形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42528292202

  267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二、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答: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r2或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 )2

  已知周长求面积s=( )2

(3)环形面积:s=(r2-r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在我带领着学生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发现圆的面积与拼成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领悟出求环形的面积是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两种算法的一致性,同时提醒学生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减少计算量。

园的面积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平!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平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平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园的面积教案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个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学过的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底和高的关系。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将采用“自主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本课的学法有: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格子纸、剪刀等。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以“四环节”教学法为宗旨,从以下四方面来阐述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师:兔妈妈在山上开垦了两块地,为了培养孩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决定把地交给两只兔宝宝来种。〔课件出示两块地。〕老大说:“我是哥哥,我来种大的。可这两块地到底哪块大呢?”你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数学的魅力。通过质疑“这两块地到底哪块大呢?”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2)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用数方格〔即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怎样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可能会说亲自量量、摆摆、数数,引出数方格的方法。

①课件出示方格图和表格并说明要求(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满一个按半格计算),学生独立数方格和填表。

②认真观察,探索发现。

  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师:“你觉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会怎样求?”

  引出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数一数、填一填、说一说建立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联想,大胆猜测的能力,也为下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供思路。〕

  2、渗透“转化”思想引入割补法。

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验证方法。

  师:猜测并不代表结论。通过刚才的方法我们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否成立?我们来验证一下。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②动手操作〔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再四人小组交流剪、拼的过程,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课件展示两种剪法〕

  展示之后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呢?”使学生明白只有沿着高剪,才能拼成长方形。

④建立联系,推导公式。

  提出问题:

  师:现在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怎样求?为什么?

  我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你们真棒,都会用‘转化’的思想了。”

  学生可能会说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公式。

  追问:今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需要割补成长方形吗?如一块草坪不能割补怎么办?根据刚才转化的过程你能发现点什么?

  学生思考,若有困难可以四人小组讨论。根据汇报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设计意图:这样一系列地追问更迫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关系。学生的叙述也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①在刚才学生思考剪拼的过程中我及时点拨:要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

?底和高〕

②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形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s=ah

③分层运用新知识,逐步理解内化

  对新知识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联系生活”的原则,安排了四组形式的练习。

  基础练习:

  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相应底和高的认识,巩固其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趣味练习:

  趣味题的设计,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的使用,同时开拓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视野。

  实践练习:

  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道实践练习,在学习加强知识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快乐。

  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考察了他们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4)检测反馈、拓展运用

  1、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包括对‘转化’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理解,这是数学由‘双基’转化‘四基’的具体体现。〕

  2、拓展运用: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准备了一个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怎样变化?如果任意拉这个平行四边形,你会发现什么?什么情况下它的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拓展题目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从而理解的更透彻,运用的更灵活。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快要接近尾声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你还能有折纸或是其他的办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吗?作为课后的操作作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多元思维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曲终而有余音绕梁”。

  四、说板书

  我以条理清楚为原则,既体现了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设计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的面积=底×高

  s = ah

  五、说预设效果

  本节课,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重点部分让学生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可以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本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定会带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精彩与收获!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提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