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3篇 高一人教版历史课件

2023-03-07 11:03:31综合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3篇 高一人教版历史课件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3篇 高一人教版历史课件,供大家赏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3篇 高一人教版历史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1

(一)说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弄清楚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②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①以生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②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的悲剧。③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说学生情况

  本课由于没有简单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后果、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了解,我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说学法:在学法指导方面,主要通过给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实物等,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别是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

  A、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正确、恰当、清楚地说出教学手段的选择、分解、组合和应用的先后顺序,特别要说出教学手段应用的使用和作用时机。

  B、教学手段的使用原因

  1.电脑平台,投影,音响设施;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鸦片战争》部分视频。(设计意图)用视频播放,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记忆的效果,体现了时代性、新颖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

【板书】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师活动】顾名思义,这场战争是因为鸦片引起来的。展示罂粟花图片,并作介绍:鸦片俗称大烟,

  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由罂粟果内乳汁制成,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早在七八世纪,阿拉伯商人已经将它带入中国,但只为药用,不知吸食。后葡萄牙人曾向中国贩卖过鸦片,但数量有限。19世纪中期后,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

【板书】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背景

  播放视频: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如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共同讨论,小组共同解决,并由小组代表回答。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为了扭转这种情况,英国开始向中国出售鸦片。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题的意识,发展学生智能。

【活动】巧填数字游戏: 参阅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弛禁论”与“严禁论”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板书】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总结】从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军事力量、对外政策、中贸易综合国力方面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板书】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鸦片对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同学阅读课本材料,分析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学生活动】英国掠走中国大量白银(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数十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下降,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展开禁烟运动。

【教师活动】当时哪位政府官员最先意识到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活动】林则徐、虎门硝烟。

【教师活动】播放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活动】有见识的林则徐开始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那道光帝会采纳林则徐的请求吗?如果会的话,请思考道光帝为什么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学生活动】会的。道光帝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才会那样做的。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教师活动】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在虎门海滩成功销毁鸦片,禁烟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作出了什么样的反应?

【学生活动】他们悍然决定发动战争。

【教师活动】很好,从刚才一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禁烟运动点燃了鸦片战争,成为了它的导火线。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学生活动】中国近代历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教师活动】有人说如果林则徐不领导禁烟运动,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教师归纳并板书】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板书】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中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介绍战争的三个阶段及路线图)

  第一阶段:1840年6月英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1840年8月英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英军提出割地、赔款、通商要求,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1841年1—6月,英军攻占香港岛;

  第三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英军从广东海面北上南京,迫使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过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书】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1、战争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主要内容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为什么从鸦片战

  争开始了中国近代的历史。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此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补充】《南京条约》中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地区,因为今天的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地区三部分。后两部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割占和1898年租借。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已成功收回香港主权。(幻灯片播放“香港割让历史”的资料介绍)

【教师活动】讨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并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并指出中国封建制度腐朽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他们树立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信念。

【拓展提升】假如我是一个法官,我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有危害,出现了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直接引发的鸦片战争;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近代史由此开始。

  3、总结:(借助动态图示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机构开始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进行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课题延伸(献计献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清政府的官员,你对中国当时的危局有何良策?(分组讨论,每组可找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六)说板书设计: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1.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进程

  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2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解负令的内容,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方法、标准、权利与义务,以及梭伦改革在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措施;

(2)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分析解负令颁布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内容,从多角度认识、解释历史人物,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表格观察图片,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

(3)用归纳法概括“解负令”的基本内容;结合背景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4)通过学生表演课本剧,再现梭伦改革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改革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能成功;

(2)从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理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意义;

(3)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联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同样如此。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梭伦改革的内容。

  难点:梭伦改革的评价。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法:根据前一节课学习,请学生回忆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然后直接进入改革具体措施的学习。

★讲授新课

  梭伦改革的内容

(一)颁布“解负令”等法令:

  1、措施:

(1)颁布“解负令”:

  含义:“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雅典债的来源:分两种,即因契约而产生的债和因损害而产生的债,亚里士多德在《尼柯马赫-学》中称前者为自由之债,后者为不自由之债。梭伦改革前,雅典农民的境况极其艰苦,借了财主的债若还不起,财主就在借债者的土地上竖起债务碑石,借债者就会沦为“六一汉”,他们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留六分之一。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变卖为奴。

  措施:废除所有债务;释放和赎回债务奴隶;废除“六一汉”制度;

(2)颁布占有土地的限额法:

  目的:防止产生新的债务奴隶;

  内容: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限额。

(3)制定“遗嘱法”:

  目的: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

  内容: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4)安抚贵族:

  目的: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

  措施: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使贵族得以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特点:调整改革措施,有效地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体现了改革的策略性和政策的灵活性。

  2结果和意义:

(1)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2)促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

(3)但并未废除奴隶制,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原则:财产的多少;

  3、方法:公民每年的总收入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

  4、评价:

  局限性:未实现公民间真正的平等。

  由于确定财产等级的标准是财产的多少,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就越大,因此,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像第四等级的农民、手工业者在没有薪金补贴的情况下不可能经常参与政权。

  进步性: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权利的途径,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三)改革权力机构,建立“四百人会议”

  1、目的: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

  2、措施:

(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权力机构,主要职权有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有权利选举国家公职人员。梭伦改革的进步之处就在于将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员扩大到了包含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这就打破了公民大会做为贵族政治的附属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是雅典政治民主的一大进步。

(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即是雅典政治的进步表现,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集中体现。首先,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只有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其次,第四等级公民和其他人如奴隶、外来人无权参加“四百人会议”;再次,“四百人会议”实际执掌统治权。所以,“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在雅典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是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梭伦改革首创陪审法庭制度,这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是公民“参与审判”权利的表现,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陪审法庭有审查任何诉讼案件、起诉已判决案件的权利。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梭伦还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的法律。在梭伦改革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人民指责它不是用墨水所写,而是用血写的。梭伦改革了这一-,规定除-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这是古代雅典尊重人权的一个表现。

  3、影响:

(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国家政权,中下层平民也取得一些民主权利; (2)有限的津贴使农民手工业者无法经常参政,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四)鼓励发展工商业:

  1、目的: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 2、措施: (1)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自给有余的橄榄油等经济作物出口。 (2)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 (3)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3、影响: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发展。

【课后小结】

  通过梭伦改革具体内容的分析,可得知梭伦改革的一些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革命式、中庸式;

  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

  改革获益: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

  改革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改革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梭伦推崇“中庸”,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走的是中间路线。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但又不使过分强大。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结果将会如何呢?成功?失败?——下节课分析!

  课后习题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写一篇历史随想,想一想,如果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平民或贵族,梭伦的改革对你有些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如果是平民,是改革的受益者;如果是贵族(非工商业奴隶主)是改革的受害者。

  2.阅读与思考

  请你分析上述材料,谈谈梭伦改革有哪些法制特征。

  答案提示: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写在牌子上,立在柱廊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发誓遵守,执政官宣誓;法律的稳定性,百年不变。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⑵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