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3篇,供大家赏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队多多少人?
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 11-9=2
11-3=8 11-8=3
11-4=7 11-7=4
11-5=6 11-6=5
11-6=5 11-5=6
11-7=4 11-4=7
11-8=3 11-3=8
11-9=2 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
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 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4=12 12÷3=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空军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这次飞行表演非常成功。(课件展示飞行表演画面)今天,老 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这次飞行表演,而且老师还要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做一回飞行大队长,指挥飞机编队飞行。 2.复习乘法。 师:(课件出示第39页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吗?(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请一人板 演) 师:(指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1:一排有4架,三排一共有12架飞机。3×4=12,三四十二。 生2:一列有3架,四列一共有12架飞机。也是4×3=12,三四十二。(师板书:3×4=12 4×3=12 3.设计编组,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飞机在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编队飞行(在电脑主题 图上把三架飞机圈成一组),你能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请学生在书上边圈边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就是把12架飞机每3架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所以用除法。 师: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略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2:我是在图上圈的 生3:我是用口诀算的。 师:(在主题图上把四架飞机圈在一起)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来编队飞行。你能提问吗? 生:把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一组,可能编成几组? 请学生用小棒边摆边列式。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三个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得出乘法和除法中的各个数字 只是交换了位置而已。 (运用规律:电脑出示150/25=) 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不能回答)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一个乘法算式,你一定会知道!(电脑出示256=150) 生:等于6。 刚才,飞行大队长让这些飞机进行了两次编队飞行。让我们来帮帮飞行大队长,看看这些飞机还能不能有其它的编队方 案? 生分组讨论…… 学生操作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分组表演。 (2)用小棒代替飞机试着分一分、摆一摆,然后提出除法问题。 (3)小组研究后,列式解答问题。 (4)学生汇报。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题单。(电脑做相应展示)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互相反馈订正。 4.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以后,我们要遇到这样平均分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今天掌握的本领,不仅能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指挥官,还能为我们解决好多生活中的问题呢!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弄清“余数”概念。 难点:理解余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国庆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课件演示) 师:飞行员叔叔的表演精彩吗? 师:飞行员员除了有强健的身体,还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二(3)班的同学个个 都非常聪明,出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能独立列式计算吗? 教师指名列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出示第二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小棒表示飞机摆一摆,看看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出示第三个问题。 请同学们把15根小棒分成5组,看看每组有几架飞机?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出示第四小题。 请同学们继续用小棒来摆一 摆,老师看看谁能出色的完成这个任务。 完成后,教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交代写法,帮助学生认识余数。交代读法。 议一议: 剩下的3架飞机还能再分吗?余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实践应用 今天,飞行员叔叔出的四道难题,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同学们能不能用解答这四道题的方法来解答其它的题呢? 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 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师:同学们能独立完成这道题吗?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免费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