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神舟十三号心得体会8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观看神舟十三号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赏析。
从新中国建设之初,祖祖辈辈中国人就在为发展祖国航天事业而奋斗。
翟志刚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我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永远不变。”他也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这句话背后的意义。作为航天“老将”,他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挑战,无论是十四年前的神舟七号任务,还是刚刚圆满成功的神舟十三号任务。这种积极乐观、镇定自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亚平,她是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飞行员,也是三次“天宫课堂”的主讲老师。在本次出征前,她曾向自己的女儿承诺,会带一颗星星回家。而事实上,为祖国航天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她,自己就是中华民族航天史中一颗耀眼的星星。
还有叶光富,虽然是三位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此前也没有执行过飞行任务,但他在出征前就表示“对完成这次任务充满信心”。正是这种对自己的坚定信心,以及十一年如一日为梦想付出的'汗与泪,才让我们看到了今日这位可亲可爱的航天英雄。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想,我们应当学习中国航天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坚定梦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在长大成人之后也像他们一样,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秋浓如酒时一飞冲天,春暖花开时载誉归来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仓,重回地球的怀抱。
当我看到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镜头前甜美微笑、开心挥手的王亚平,笑着送给红裙相迎的'女儿“星星”,我的内心激动不已,这是对女儿的承诺,更是对祖国人民的承诺。
通过观看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直播,我体会到,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中国身影,为人类科学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在人类航天史上留下中国精神。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并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将伟大的航天精神转化为我们学习的内驱力,握好祖国科学发展的接力棒,承担我们的使命,为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技兴国,航天筑梦,力学小学此次组织观看神舟十三号返航直播活动,不仅在小米粒心中播撒下了太空梦想的种子,也点燃了科技梦,愿祖国生生不息,伟大富强。
今天是2022年4月16日,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是一个值得中国人自豪的日子,因为就在今天,离开我们183天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我和哥哥一大早就守在电视机前,怀着无比激动与好奇的心情,和全国人民一起迎接宇航员们的归来。当返回舱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的心也跟着颤动起来,我目睹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缓缓打开,它带着鸡蛋似的'返回舱在湛蓝的天空中悠悠降落,美丽又神圣。当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我的心也慢慢提到了嗓子眼,9时56分,返回舱稳稳地落在地面,静静站立在祖国的土地上。“成功了!成功了!”我和哥哥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与此同时,电视机里也传来现场人员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
历经整整半年,183天,太空“出差”的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当看到叶光富叔叔出舱后俏皮的对着镜头比了一个“心”时,眼里带着激动泪花的我不禁笑出了声,此刻,我只想大声的喊:“致敬英雄!欢迎回家!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
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在十六日早早开始的直播中,无数满怀激动的中华儿女共同期待着英雄归来的一刻,直播观看人数不断增长,弹幕上不断滚动着“英雄们,欢迎回家!”,这一切无不令人动容,观看直播视频的我也不禁红了眼眶。
“感觉非常良好!”“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我实现了飞天梦想,可以自豪地向祖国报到!”随着三名航天员被牵引出仓,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笑颜,也轻松的吐露着自己的心情,这份在经历艰难之后的淡然和乐观,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气神。半年前,送你们出征的画面历历在目,如今,赢你们凯旋,也为你们感到无比骄傲。
最后,我想用微博热搜#欢迎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回地球#的一段导语来结尾——太空出差六个月,远征星辰大海,谢谢你们带来的‘宇宙级浪漫’和‘世界级惊艳’。摘星星的英雄,欢迎回家!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再到太空生活6个月之久,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将“手可摘星辰”从梦想变为了现实,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
今天看了神舟十三号的回归直播,我发现他的安全回归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与配合,也说明了我国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我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也希望我的祖国越来越强,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行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0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已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造的宏大项目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未来圆满顺利进行;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激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从容。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常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顾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顾,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顾中国科技事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寻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因为铭记成为永恒。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从未停止。
半个多世纪前,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现如今,鲜艳的中国红闪耀太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航天梦”早已汇入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览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个个饱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任务,一次次展示着中国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现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中华民族对无垠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自主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又是一载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国梦圆。这次太空之旅,不仅能刷新中国人在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我们更能和他们一起体验在太空过春节……科学探索再次与航天梦想在太空奏响协奏曲。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出征前所说,只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