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精华15篇】
郝贝尔说:“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我们都是些植物,我们这些植物必须扎根于大地,以便向上生长,在天空中开花结果”,这可以能是人对自然最诗意的解释,反映了人对自然最深切的向往与依恋。事实上,从人类诞生之日起,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就从未停止过,从原始的象形文字、石窟中的花鸟鱼纹到今天的飞机、潜水艇,人类智慧围绕着自然发散与汇聚,却始终未脱离对自然的探索与敬畏。
21世纪,人类的设计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极简、工业模块化的风格成为设计的主流。但无论风格如何变化,设计界总是涌动着一股清新的暗流一一对生态自然界从形象、结构到功能的模拟与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仿生学同艺术设计结合得愈发紧密,反映在家具设计上——模仿自然生态的具象和抽象仿生的家具层出不穷,雅备布森、乔治尼尔森、弗兰克阿尔比尼这些在设计史上身名显赫的大师作品都与仿生学息息相关。而仿生学家具也因其多变的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视觉艺术感深受广大消费群的喜爱。意大利设计工作室Studio65的红唇沙发,依照性感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嘴唇仿生而设计;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的孔雀椅,扇状孔雀尾的椅背形态让人过目不忘。这些新颖的构思让原本简单的生活用具变得富有生气,除了借鉴自然生态学结构巧妙地发挥其作用外,配置在空间中更加强了空间表现力,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道道或满足、或轻松、或自嘲的.表情。
抽象与功能
最原始的人类对于美的定义来自于对自然与生命构造细节的抽象表现,雅各布森就是一位用一丝不苟的比例来追逐自然抽象美的丹麦大师。他名下的蛋椅、天鹅椅等经典传世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同时更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结构运用的抽象性思考。如今,雕望式的对自然的诗意概括已经深深融入到家具界的时尚潮流之中,无论是家具配饰还是功能设计,生物体结构都给设计师以丰富灵感,例如反映结构主义的“流动”椅、史莱克床、写意雕塑式的叶子椅、银杏叶椅,以及从生物器官汲取设计元素的章鱼系列,都是设计师对自然结构与功能的提炼、夸张、概括与诠释。
美与趣味
自然界的美与趣味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而亟待开发的资源库。人类的审美情趣有很大部分上来源于自然界,与自然共生的历史让我们深刻地理解自然,并在与生物的交流中发现自我,感受乐趣。自然界中小到蝴蝶翅膀上那精美的图案、蜻蜓婷婷玉立倩影、海螺螺旋纹的结构,大到壮阔瑰丽的河山,都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惊喜,也成为设计的智慧灵感与原动力。无论离我们自身的生活远近与否,生物的造型与色彩会给我们一种暗示,或柔软如舌、或冷如皎月、或灿烂如花,而多样的元素可以与周围的环境相融,进而加强空间的氛围——现代、时尚、含蓄、热切......,美与趣味由此从家具延伸到空间。
有意思的空间
空间主题为“鸟舍”家具的视觉性被放大,“小鸟”扶手椅和雏鸟一样的立灯搭配,金、黑色调的“鸟巢”吊灯似乎隐喻辉煌与财富,灯罩如同倒冠,不规则的造型和垂下的小光源散发一种诡异感,墙面上有一些小鸟走过的痕迹,划痕般的文字发人联想。空间主题为“屠宰场”。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室内设计作品,更是一个带点黑色幽默的艺术空间。设计师脱离普通的具象思维,用挂在铁链上的“草稿”扶手椅制造虚幻感,也许作者在暗示被扼杀的天赋与创意,凶手也有可能就是艺术家们自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作品最有意思的地方。
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比如说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从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到原来早餐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每一天都要吃早餐,那样才会有精神学习,也不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疾病。因此,十分感谢能有这次实践活动。
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体会到团队的精神。也给了我们发挥生活实践的平台。
我们的研究主题是阳光早餐,健康全天。我们透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用群众力量,团对精神去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我们的研究调查。我们亲临其境。亲自动手。亲身体验,使我们经历激动人心的操作和探究,使我们的实践才能和创新潜质得到充分的展示。
这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调查,它使我们拓展视野,深刻认识创造精神。与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综合起来,能够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质,使我们领略学习的境界。
坚信透过这次的调查,学习,必须会成就我们青春年华力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创造与发展乐趣的完美生活的一部分。
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感触很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懂怎样做,但最后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路途中艰辛汗水有过想放下,但在我们相互鼓励下,我们坚持了下来,从中获得友谊,这次活动会成为我们宝贵的回忆,期望下次的到来。
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关于早餐的,由于没参加过这种课外活动,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完成开题报告后,我们接下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群众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我们合作着完成了一样样工作,得出了一些结论,了解中学生的早餐状况,完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工作。透过这次研究,使我们对于早餐的重要性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了。
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认识到知识只有透过不断发奋才能获得,虽然这中间困难重重,有过汗水,有过泪水,但是更多的得到的是同伴之间的鼓励和支持,也让我懂得可身体是生命的本钱,因此我们就应按时吃早餐,才能够身体健康…………
这是我所得到的收获,用乐观态度对待生活。
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让我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早餐都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老人还是成人还是小孩。做为学生的我们,早餐尤为重要。早餐是不可避免的,吃早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上人重大的作用,反而不吃早餐的后果是承担一种巨大的胃病的痛苦,正因不吃早餐导致人体虚弱,精神衰退,记忆力减退,思维潜质降低,身体健康遭到严重的危机,因此早餐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的我们,早餐吃好了,才有精神上课,才有利于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才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对于上班的家庭来说吃好早餐工作才有尽,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更要注重早餐,早餐吃得好能促进人体的发育,不吃早餐,会导致胃病,因此要在乎吃早餐成为我们生活规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吃早餐个性重要。而且透过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团结了。团结就是力量!
时刻飞逝,我们历经了春的味道,夏的蓬勃,秋的婉约,冬的深邃,酝酿了一千多个日夜的快乐,登上了高中的台阶,经过了人生的洗礼,我们逐渐长大。
研究性学习是我们锻炼自己动手的潜质,这一个过程虽然坎坷,同学们之间的矛盾多等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发奋克服了同学与同学之间矛盾的困难,成功的完成了这项活动。以前我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父母心中的宝贝,动手的潜质很弱,自觉性不强,不会独立,永远都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也经不起风吹雨打,离开了父母就好像是迷路的羔羊怕被狼发现。
在未来的社会中,只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成熟一些,让你自己动手去做的一项活动。我小组研究的是有关于早餐的问题,它开发类我的脑力智慧,引起了我沉睡已久的好奇心,让我有发奋去探索真理的兴趣。
我真正的明白、了解,世界从何而来——实践中发展而来,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能够让我们健康饮食,在这个活动之前,我曾是一个不喜好吃早餐的人,宁可睡多点也不愿起来早点去吃早餐。此刻我知道,这是个错误的行为。不利于我的健康成长。进行这项活动需要收集一些资料图片,实地考察等。我觉得的我收获得不少,小组里的成员用心性很高,给我生活的好处——满足,脱离了父母的呵护也能够生存,我觉得我很满足了!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l.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有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聘请相关教师为指导教师,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 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自身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
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刚进入高中,一门新课――研究性学习――使我感到有些新鲜。所有新的事物刚接触起来一般都不会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对于这门崭新的课程,学习了一年之后的我就有一番自己的心得体会。
上课之前,我十分激动,刚听这门课的名字就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一门让我们学生做自主调查研究的课程,我们得自己动手、动脑,做调查时还得和陌生人说话询问……而后,我还想到了十分十分多的关于学这门课会发生的一切,以及今后和老师同学之间和合作问题,自己心里也是阴晴不定的。
最后要上第一节课了。我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一共有七名成员:五个女同学和我们两个男同学。我们的指导老师是我们班数学老师,而我们最终确定下来的研究课题是:研究纸张浪费状况。老师还给组长解释了我们这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好处以及方法,组长也给我们小组的成员们各自安排了工作。自此,我们为期一年的研究性学习正式拉开帷幕了。
接下来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七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但我们的研究进展却不是很理想。我们虽然不是什么都没干,但是效率却极低,我想主要是正因我们干起活来自顾自的,就连小组内部也是只有分工没有合作。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还远远没有到达我们理想的那样完善,就连上半学年的报告也是大家临时想出来的。我们小组的人数在年级段就应算是最多的了,人多效率低,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老师注意到了。
于是,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又开始了,我们的辅导老师对我们小组进行适当的改革,之后我们的研究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这学期,我们加强了组织内部的合作,美其名曰:“六帮一”,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原来的一个人做一件事,到此刻的七个人做七件事,同学们的友谊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上学期没完成的任务,这学期都很快的补了回来,到了期末,我还有超多的时刻来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深加工”,以使我们的报告做到了尽善尽美。经过这一年的发奋,我敢说,我们没一个人都没有留下一丝的遗憾。
透过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足见社会和个人对节约环保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所学到的东西也远不止我一年前所想到的,这对于我是一段经历,一段必须要经过自己身体力行之后才会得到的经历,我想这会使我终身受益的。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有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聘请相关教师为指导教师,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自身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班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有实施计划,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聘请相关教师为指导教师,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自身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本学期我们历史课题组的课题是《红楼梦》与康乾盛世,我们小组负责收集有关清朝和乾隆年间社会的繁华的图片及写文章。转眼间,18周已经过去了,我们开始完成最后的工作:结题。在研究期间,我们每周多会积极参与,认真完成。虽然这个过程看上去有些漫长,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也最终走过来了。
记得第一周开题的时候,当组长与我们确定好课题后,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就好像在长时间的干旱之后,临来了久违的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组长分配了各个小组的小组任务后,各个小组都立即分头行动,寻找,搜集。各个小组需要的资料,成员个个都很激情。于是,在这种氛围下,第一贼后的任务很快便完成了,而且过程轻松高效。没留下一点遗憾。经过18周的努力,我们终于结题了,结束任务时,我们谈论着各自的研究成果。
每次结束本周的任务时,我们都欢声笑语,一次次的任务被我们圆满完成,我们都很高兴,回望过去那一周的心情,至今历历在目。研究中相关的史料,那康乾盛世的原因,康乾盛世的评价,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搜集来的,都将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的生活,衣食住行,仍印记在我的脑海里。那康乾盛世的手工业,商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政治,经济制度至今让我深深震撼。
好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好一幅太平之画。在星星点点间,流露出当时社会的多彩,使人震颤。那个时期的文学成就,社会的盛况,无不倾洒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字里行间充满生的喜悦,但历史终究是历史,有生的喜悦,就有死的悲哀。纵有万丈之高,也终究有碎至平地的时候。偌大的大清王朝,任凭它的光辉,任凭它的不可一世,也终究成为过眼云烟,在史书留下一大片已故的辉煌。唉!这就是历史,让人无情让人无奈。
任何一个探究的过程有喜必有忧,有苦必有乐。《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研究它必然要花一番精力去细细品读,从而得到感悟。从《红楼梦》中我得到的一条结论:万物极盛之时,里极衰之时也不远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又懂得了:什么样的人间才是真正的人间,怎样的真相才是真正的真相。回到现实之中,回到起点,原来这一过程需要学习更多团结与合作精神,更多欢乐。唯有团结,上下一心,才能缔造奇迹,唯有欢乐才能持之以恒。
刚进入高中,一门新课《研究性学习》使我感到有些新鲜。所有新的事物刚接触起来一般都不会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对于这门崭新的课程,学习了一年之后的我就有一番自己的心得体会。
上课之前,我十分激动,刚听这门课的名字就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一门让我们学生做自主调查研究的课程,我们得自己动手、动脑,做调查时还得和陌生人说话询问……而后,我还想到了十分十分多的关于学这门课会发生的一切,以及今后和老师同学之间和合作问题,自己心里也是阴晴不定的。
最后要上第一节课了。我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一共有七名成员:五个女同学和我们两个男同学。我们的指导老师是我们班数学老师,而我们最终确定下来的研究课题是:研究纸张浪费状况。老师还给组长解释了我们这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好处以及方法,组长也给我们小组的成员们各自安排了工作。自此,我们为期一年的研究性学习正式拉开帷幕了。
接下来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七个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但我们的研究进展却不是很理想。我们虽然不是什么都没干,但是效率却极低,我想主要是正因我们干起活来自顾自的,就连小组内部也是只有分工没有合作。很快一个学期过去了,我们的研究成果还远远没有到达我们理想的那样完善,就连上半学年的报告也是大家临时想出来的。我们小组的人数在年级段就应算是最多的了,人多效率低,这个问题很快就被老师注意到了。
于是,高一的第二个学期又开始了,我们的辅导老师对我们小组进行适当的改革,之后我们的研究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这学期,我们加强了组织内部的合作,美其名曰:“六帮一”,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原来的一个人做一件事,到此刻的七个人做七件事,同学们的友谊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上学期没完成的任务,这学期都很快的补了回来,到了期末,我还有超多的时刻来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深加工”,以使我们的报告做到了尽善尽美。经过这一年的发奋,我敢说,我们没一个人都没有留下一丝的遗憾。
透过我们这次的研究成果,足见社会和个人对节约环保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透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所学到的东西也远不止我一年前所想到的,这对于我是一段经历,一段必须要经过自己身体力行之后才会得到的经历,我想这会使我终身受益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第三,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我们开始做这个课题研究时,说实话,我心里没有底,不知行不行,自己平时在班上又总是那么默默无闻,此刻突然做什么“研究”,是不是有点出疯头或哗众取宠呢?但是,好在同学们都比较有热情,整个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都精诚团结,并没有表现丝毫的排它性。
我逐渐融合和沉浸在小组这种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勤奋工作、热情求知的氛围中,我开始自信,我开始坚强……
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合理分工协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尽量广泛地收集与中西方文化有关的任何信息,然后共同精选与课题相关的素材。
其中对电脑比较熟悉的,我们就让他上网查找资料,做网络资料收集员;长于博览群书、一目十行的,我们就让他担任图书资料收集员;而长于文章辞句的,我们就让他作记录员和报告撰写执笔员。然后再利用群众的智慧,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报告初案。每一位成员在群众的熔炉中都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力量,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自己的潜质。
在采访过程中,尽管我们参加人员比较多,但都有各自的分工,有的扮演记者,有的摄像,有的记录,有的录音,有的为采访过程做其它服务。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奋使我们最终构成了这份理论性结题的报告,使我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理论性。
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使我们每一位都很高兴,但我更高兴的是:透过实践锻炼,使我更自信,更坚强。
今天的学习获益匪浅,通过张老师细致的解说,使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老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在“研究性学习”中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选题的指导。(包括了解学生热点关注的问题、指导学生拟定科学的研究步骤、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等)。
2、做好小组分配指导。
3、做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指导。
4、实施阶段的问题对策。
5、结题阶段的指导策略。
明确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区别。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知识有一个体验、总结的过程。能形成深刻的印象;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组织、指导的作用。而接受性学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被动的,带有一定的消极性。
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明白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用心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透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潜质,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好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方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潜质,包括发现问题的潜质、制定计划的潜质和解决问题的潜质;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潜质,主动用心、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透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构成,就算是知识,也务必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就应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构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一样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方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明白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此刻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透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潜质,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好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分析
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起源与20世纪60年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形式,二是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三是集体共同研究的形式。这三种形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及其目的、时间以及其它资源来选择。
集体研究
集体研究主要是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能集思广义,时间与空间集中。缺点来自思维敏捷、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表现对其它同学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第一,表现突出的学生的敏锐反应,会给其它同学造成压力,降低研究的热情和思考的积极性。第二,反应敏捷的学生的意见会干扰或引导其它同学的思路,破坏他们思维的自由。第三,集体研究参与者众多,教师难以照顾和监控每一个学生。第四,这种形式调控难度较大。集体研究的形式,比较适合这样几种情况:第一是课题难度较小,开放性强。第二,课题难度较大,需要教师较多的启发引导。第三,在开始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时,为了介绍、示范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也适合运用集体研究的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合作研究形式是指把学生分成研究小组(或者叫项目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小组一般由三到五人组成,人数要根据具体课题的需要来确定。研究小组通常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研究小组(项目小组)主要根据研究课题(研究项目)组建,对于不同的研究课题,小组成员不必相同。
小组合作研究形式的优点主要有:第一,较集体研究有更高的参与度与满意度。第二,减弱了尖子学生对其它学生思路的干扰和引导。第三,机动灵活、适应强。第四,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小组合作研究形式的缺点主要有:第一,也可能会出现“中心化”和“学生权威”阻碍每个小组成员的自由思考。第二,也可能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适宜面广,各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较大的课题,也可以是较小的课题。这种形式是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个体独立研究
个体独立研究的形式就是单个学生独立完成研究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优点:第一,学生参与度最高。第二,研究的自由度高,思路不受干扰。这种形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缺点:第一,不利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师宏观监控和指导的难度大。第三,学生水平不一,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比较理想的收获。第四,靠个人的智慧,研究的困难较大,会影响对问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个体独立研究形式适宜于在集体研究中,对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角度或子问题。
2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本人、研究小组和指导教师,如果研究课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或者专业性,则还需要领导或专家参与评价。个人自评主要评价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完成情况,获得的知识、策略、技能与感受;小组自评的内容主要是课题的研究程度,课题的意义,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价值,研究策略的应用,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研究的心得。小组互评的内容主要是在交流之后,发表对别的小组的研究成果的看法,以及研究过程的纪律、组织等方面的看法。教师的评价涉及的内容最多,既要包括个体的突出表现,又要进行课题组的研究过程比较,还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领导和专家的评价,则主要是评价课题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领导和专家的评价,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研究的热情。
评价目标的发展性与鼓励性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更有进步。研究性学习也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在评价时要以个人的发展性评价为主,不管进行地是独立研究还是合作研究,都要对个体的特殊贡献和收获给予评价,包括个人研究成果对小组的贡献,个人研究成果对个人的价值,获得了哪些体验取得了哪些进步等。评价要强调从研究中“获得了什么”,而不是“做出了什么”。让个体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帮助不自信的人树立信心,让自信的人更自信。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因而其评价内容也应很广泛很全面,知识的获得或应用、策略方法的运用、研究的效率、研究的组织、分工与合作、情感体验、研究结果的推广与应用价值、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交流的质量等,都应成为评价的内容。相比而言,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更强调研究的结果,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强调过程,当然,只是有所侧重,而不能偏袒某一方面。
3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的一个作用是提供学习的物理条件,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营造一种氛围,在学生心中激发出一种有利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情绪。
教师应注意营造课堂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创设物理环境方面,教师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配合研究的需要,把桌椅摆放成研究讨论的形式;对黑板以及墙壁做些布置;在教室模拟或重演研究课题的背景;利用多媒体播放诸如课题的背景、科研工作者埋头研究之类的录相。研究性学习的进行需要一种平等、积极、合作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民主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的形成又为研究性学习准备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有助于良好心理环境的形成:首先,教师自己要轻松,要能看到工作的乐趣,喜欢所做的事情;其次,教师要强调积极的方面,不苛求完美;第三,对学生所做的限制前后一致,强调纪律但不使学生意志消沉,鼓励学生冒险;第四,教师要有幽默感;第五,尽可能私下里处理违纪问题,能谅解学生的过错,不因学生的过去而对他有成见;第六,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坏学生或笨学生;第七,对所做的事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永不放弃;第八,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坦白自己不会的地方,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参考文献:
我们在充实而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了这份课题研究报告,一轻松下来,倒觉得有些不自在了。也许因为在这些日子,我们太过充实,太过愉快了。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我深刻懂得了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实践,去思考,去与人交流……。从小,我就是一个性格内向、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又差的女孩。尤其是一遇到陌生人,与其说话都面红耳赤,这使我变得很孤僻。但是在这次活动中,何老师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他积极鼓励动员我参加这次活动,他说:性格是在实践的磨练中可以改变的,他以前也跟我一样内向,但是这个社会需要我们面对太多的真实,需要我们去改变,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金子,只是有的被土壤淹埋,没有人发掘,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靠实践,靠创造来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呢?我被老师的热情和同学的鼓励感动了,我终于鼓足勇气,毅然参加了这次研究活动。通过采访和其它实践活动,我逐渐克服了自己不善“交际”的缺点。
特别是在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因为知识经济需要丰富多彩的个性,而个性间个性的多样性、独特性,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成为当今社会所必须。任何个人的能力毕竟很有限,自我与他人间的独立性、异质性,只有相互理解合作、碰撞激荡才会创造出更新、更高的价值。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以“物”为对象的交往实践,更应包括人与人层面上的交往实践。正如我们的研究,我们了解的人文现象,它离不开人的活动,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一切社会现象又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我们在次研究活动中充分发掘和体现了“人与文化融合”、“人格的合作性”等原则和理论。在整个研究过程,我们每位同学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使任务完成得更加顺利,更加圆满。同时,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研究和互相学习,所以,完成这次任务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的心血的结晶。通过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我,而且使我们学到了许多文化知识,培养了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它使我深深领会到一点就是:心动不如行动,敢拼才会赢,团结协作产生无穷力量。我相信,实践不在于成功与否,而在于收获大小。当然,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勤于思考,团结一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总会等到成功的那一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走过的每一步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更加丰富多彩。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第三,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从中收获很多。
首先,我们为了做生物、化学实验分别从运河水中三次采集水样,我参与了其中一次取样的活动。我和一位组员拿着5、6个大大小小的水瓶,步行到运河边准备收集水样。我们分工合作,我负责将空的水瓶给叶淑娴同学以及用相机拍下全过程,而叶淑娴同学就负责收集水样。
看着黑如墨汁并散发出阵阵“香味”的运河,我们还要将手伸入到这运河水中取水样,我们满脸看到的是僵硬和难以置信的表情,脑中想到的尽是细菌快活地在这运河中“畅泳”的景象。走近一看,景象更是让我们触目惊心:这运河水上竟浮着一层清晰可见的油污!还有一些塑料袋、菜叶、垃圾在水中浮浮沉沉!我们早在网上搜寻的资料上得知运河的“光荣史”,今天亲临其境,果然“闻名不如一见”啊!
几经辛苦终于采集到水样之后,我们回到学校就用这“新鲜”的运河水来饲养金鱼,看看这运河水对生物的危害。刚开始的两个星期,我们都没看见那些金鱼有什么异样,于是我们组员之间也相互讨论着,认为“其实运河水也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污染严重啊,金鱼都在里面生活得好好的呢”,没想到,第二天回到学校,就发现生活在运河水中的三条金鱼竟然在一夜之间死光光!事实证明,我们前一天的“认为”是彻底错误的。我们为那三条为科学而献身的红斑马金鱼致哀……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作为组长的我学会如何对一件事进行规划,让事情办得更加顺利、有序。还从中学会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的重要性,组员之间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例如,我们做实验时,为了将亚甲基蓝配成%的溶液,我们将一份1g的亚甲基蓝粉末分成100等份,再放到 1000ml的容量瓶中配制成溶液。我会非常珍惜这次活动中学到的一切,和这次活动给我留下的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