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通用12篇)
一篇教学设计改进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小的船》梁庄九年制学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6个;“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创造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我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我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今天怎么不见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
[说明:卡通人物丁丁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将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说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发。]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2)教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3)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6)齐读课文。
[说明: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朗读的规律,训练朗读的基本技能。]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说明: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
五、认单字
1.示贴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谁来了?
2.“谁来当当小老师?”会读哪些字就拿下字宝宝,领大家读一次。
组词重点:里、月多音字:只
3. 小组合作识记一类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字理识字:月数笔画:在、见
编儿歌:只、尖猜谜语:月
[说明:“宝宝”形状的字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使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记字。]
4.拓展识字方法:丁丁说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字,比如说电视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广告牌等,你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说明:沟通课堂内外,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座互检生字掌握情况。
[说明: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他是谁?
[说明:游戏的魅力在于激趣。]
7.自由组合进行拼句游戏:摘果子,做拼盘。
[说明: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进行变句的训练。]
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七、写字
1.观察书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说明:由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突破难点。]
2.多媒体演示“里”,“在”的笔顺,生书空。
3.余下的字,指名说笔顺,多媒体演示,一生领书空。
4.观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5.指名二人在灯片上写字,众生观察,对比,评议。
6.学生练写生字。
[说明:基本书写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口语交际训练:老师,请您评评我的字。
听课老师评点所写的字。
[说明:充分利用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八、课外作业
观察月亮的形状,看看月亮变成什么形状的时候,丁丁就该结束他的旅行回来了。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教学改进
本单元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编选了两篇诗歌和一首古诗,《小小的船》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引入,看图,读文,自主识字,音乐欣赏,朗读感悟,拼句游戏等多项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了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本课例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
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如由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于童趣,安排音乐欣赏及水果拼盘游戏。课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单字,自主识字写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弹性地处理教材,如将“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等容有机地安排在本课的教学中。
本课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欣赏音乐,做律动等活动,与艺术课交叉渗透整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课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对星星、月亮、天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在创设的自然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
本课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方面,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如拼句的练习,各种方式的阅读,创设情境的体验等,还注重训练基本技能,如读的具体指导,引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及写姿指导。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对创造潜能的开发,如想象月亮的形状,问在夜空还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课例对双基落实与能力培养的度还未把握得体,如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会更好一些。
2012年7月4日
典型案例心得体会
典型案例心得体会此主题相关文件 案件防范学习心得体会
二道信用分社会计:蒋文
近期,联社相继组织全县一线职工进行了多次安全规章制度的集中学习,和《案例警示教育》等文件。我认真参加了学习,并对这几个文件反复品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说,编辑这本书是很痛苦的事,为书写序同样痛苦,而看这本书的我心情也无法轻松。在四川银行业,十年时间,发生案件1164起,涉案金额高达亿元,风险金额高达亿元,信用社的发案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银行,内控不严,内部人员作案是所有案件的两大基本特点。看到这庞大的数字和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件,沉思之后,颇多感慨:(一)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作奸犯科的人要想在现场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都是不可能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耳熟能详的话历经了无数前人的经验提炼,而作案的人却总带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高明,不会被发现,铤而走险。然而最终还是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而最终陷入痛苦的深渊。或许他们曾有过短暂的“成就感”或者提心吊胆地挥霍金钱的“幸福感”,但他们想过没有,他的这种所谓“成就”和“幸福”是建立在无数领导、同事、前辈,甚至无数后辈们辛勤劳动的果实之上?不用问他们是否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因为这些太抽象了,扪心自问,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对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得起自己的父母、亲人吗?他们拿什么来留给下一代?他们肆意践踏领导、同事对他们的信任,辜负父母对他的殷切希望,又与自己的目标----幸福、快乐背道而驰,而最终承受最多痛苦的人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亲人。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直白点就是冲动的惩罚。人是万物之灵,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制力。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偶然的存在,而人从生下来那一刹那起就注定要回去。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原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承诺---对父母、对亲友、对社会。然而,生命太短促了,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一个人只要记住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他的生活将非常愉快。而守住诚实、正直、忠贞、善良和表里如一的品质最终才会获得幸福。其实在生活中,富贵的人并不一定幸福,贫穷的人也并不见得痛苦。何况我们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工作,也不可能沦为贫穷阶层。为什么不脚踏实地走正道,遵纪守法做好人呢?(二)我十分珍惜我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它让我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跟男人一样养家糊口的成就感。我深知,如果放弃现在的工作而想再就业绝非易事。在这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人面前都充满着巨大的诱-惑。但是,只要学会了在寂寞中坚守住人间最宝贵的真、善、美,坚守住生命的最朴实自然与纯净,学会将诱-惑放在适当的 距离之外,让它维持一贯的魅力,那么我就征服了自己。
以前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只要尽职尽责、安份守纪、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就行了。通过学习,我认为光这样做还不够,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智慧的头脑,在工作中和一起共事的同事共同坚持制度,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有效地抑制案件发生。为有效防范案件专项,联社加大了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管理力度,对手工填制存单、转帐业务、大额现金存娶操作员密码设置更换、冲帐抹帐、数据恢复、重空领用、使用、销号、重空交接、日终资料的打印等都作了新的规定。新的规章制度涉及了日常业务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门市临柜会计的我将会认真执行联社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规定程序办理业务每次一笔业务,一方面,让自己的工作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工资收入颗粒归仓。
以前,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粗茶淡饭保平安,良心作枕梦里香。”现在,我最喜欢的话是:“活人要知足,对工作要知不足,对知识要不知足。”我将用这句话指引我一生的道路。
在我对公开教学《墨梅》作了第一次反思之后,有幸得到了学校教师-们的指点,才发现自己课堂出现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第一篇反思中所提到的那些,真是太惭愧了。经过整理,我对自己的教学作了二次反思。
总结如下:
一、整个教学过程偏离了自己预设的主旨。课前设计中,我的整堂古诗教学课是围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设计的,这个出发点得到了宋校长的肯定。可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却严重偏离自己预设的“轨道”。诗人背景没有介绍清楚,让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该抓的字眼没有抓住,上完课之后还有很多学生一知半解。特别是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写的是画中的梅花,在诗意的解释中,我却没有交待清楚,让学生疑惑重重,误认为是现实生活中的梅花,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二、没有抓信课文的中心句:“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的灵魂就在“清气”二字上。清气指的是清高纯洁的气节。该名可理解为:“只希望把它清高纯洁的气节永远留传人间,”也可理解为“只希望留下它清高纯洁的气节充满天地人间。”只有抓住这句,古诗的意境才能得到升华。
最后,老师们还教了一套如何领会古诗诗意的方法--扩、补、调、换、连。扩指的是单音节扩为双音节;补即为补充省略的词语;调是调移、颠倒顺序;换是古语换新词;连就是将诗意连贯起来理解。
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今后的古诗教学一定会比这次好。
社会时代在变,教学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小学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教学反思。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以及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十分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教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并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可是,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必须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激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必须很好吧?
生:(不等教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教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明白菜必须做得不错,教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教师明白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教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明白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教师不但要明白你们做的什么菜,并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一样?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资料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能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向处于被动理解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资料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供给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资料,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教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本事。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经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教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教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能够看到,学生一向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能够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述生活;学生仅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仅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一、案例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语交际和解决问题本事的发展。可是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常会流于形式。所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亟待解决。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本事提高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
本节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课前把学生按4人一小组,分成12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进取影响。
【合作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为了编写这部明史,谈迁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并用笔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体会,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全班以小组汇报。组内成员都找出来关键词语,小组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都凝聚着谈迁一腔的心血。
【合作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国榷》原稿被盗,对于这对于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简直就是飞来横祸、一场厄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重新站立起来”“假如你是谈迁,你会对自我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以及应对困难决不退缩的历史人物。如,“使人站起来的不是双脚,而是梦想、智慧和创造力”等名言和对谈迁说“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期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等话语以及学生合作表演。
【合作三】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学习文中插图为什么要把这松树画在谈迁的背后谈迁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各抒己见,有的朗诵、有的表演、有的画图,用不一样方式体会谈迁生活的艰辛,体会他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惊人的成就。
案例分析研究:
1、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但教师应加强学生合作的技巧的指导,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2、合作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仅有愿意学习,才能学得好。所以在活动中,学生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但教师应加强学习任务从不一样角度切分,让学生因人而异,采用适合自我的表达方式,如,朗诵、表演、画图等等方式表达自我的观点,才能让每位学生都会主动投入。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多探索、多实践,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观察,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的事物的特征,及准备采用什么样的句子,来使所观察到的事物显得生动、具体。
【学具准备】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了四篇文章,《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有趣吗?
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2、师小结后导入:
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 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过渡:小朋友,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
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三、教师交代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3、题目自拟,字数在300字以上。
四、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五、教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稍作指点
第二课时
《习作·观察》教学设计
一、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指导
二、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三、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 句子是否通顺;
⑵ 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 有无错别字;
⑷ 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 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五、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
【同伴互评】
唐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留心周围事物”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唐老师在本次习作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指导学生把“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落到实处。如:让学生带来水果、玩具等──观察对象实在;学生自己边观察边探索观察方法──观察过程实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对不同事物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指导实在;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当堂写下来──观察的结果实在。整堂课避免了空洞的编造,让学生不再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因为有了真实可感的观察对象,教师的指导就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当然也就更轻松,也就更有收获。如:观察植物应……观察动物要注意……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这样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启发。这样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中对习作的要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检查识字状况
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交流:(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读)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四、写字
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
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
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
4、学生书写。
听课评析
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用心灵去倾听》:这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也很感人,讲述了接线员苏珊用心灵倾听我的困难,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帮忙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问讯处的接听员苏珊用自我极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倾听以及她那富有诗意的语言使一个孤寂、无助、对死亡充满恐惧的男孩变得欢乐、自信,她影响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我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完美的意境,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在这堂课中,我主要紧扣一点:我把苏珊当作自我的母亲,苏珊具有母亲般的爱心。让学生发散,找到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感悟,感悟到她的乐观、耐心善良、温柔、细心、她就像母亲一样在关心我、爱我。从而提升到,苏珊是在用爱心在倾听,用心在歌唱一首爱的歌曲,回归到课题,点题。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进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齐欢笑、悲痛,有时会有惊喜。
二、教育艺术中的反思。
苏珊在应对一个陌生男孩的倾诉时坚持的是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这份亲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拥有了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澈的心灵。是啊,倾听就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学会倾听更是一种职责,一种追求,一种职业的自觉。可就在这份职责、这种追求之中,我反思自我的工作:当学生触犯纪律时,我是痛心疾首无休止的所谓教导;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是恨铁不成钢的所谓的谆谆教诲;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当学生羞涩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时,我是自作聪明的循循善诱……我何曾研究到了学生们当时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视到了他们当时的眼神写满了茫然!失措!厌烦!无畏!心不在焉……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听听他的解释呢?没有哪个孩子是存心想犯错误的;当学生气喘吁吁的跑进你的办公室,想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儿,注视着他的眼睛,静静地听他说完呢?当学生在路上兴冲冲地和你打着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欢乐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停住自我匆忙的脚步呢……让我们学会用心灵去倾听!这样,你会听到学生心灵的诉说,你会享受到教育的最大欢乐与幸福。
《长歌行》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词,会写7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读古诗,感知诗歌的韵律,初步了解时间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诗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理解、想象的能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从中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手段: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指导阅读
教学方法:讲读、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着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今买不到。
2、学生猜出后,老师借机板书:时间。
3、质疑: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你们听过有关时间的故事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5、认读生字“歌”,学习多音字“长”。
二、图文结合,自渎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自渎课文。(根据自己选择看图和读课文的顺序)
2、提示:
(1)看图,要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读文,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
(1)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字读一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这些词读一读。
(3)谁愿意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4、放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及韵律特点。
5、你们也想读一读吗?(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及韵律来。)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训练按下面的节奏读。
长歌行
百川/到东海,
何诗/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小结激趣:诗歌读得太好了。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想说说吗?好!读P28页的小短文,再来说吧!
3、自渎小短文。
4、试着说诗意。(要求不要过高)
(1)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2)质疑问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试着逐句说出诗的意思。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在书里画出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长、川、何、复、归、努、徒、伤、悲。
2、抽读卡片。
3、指导写字。
(1)观察字型:“歌”左右结构,左宽右窄;“海”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川”独体字。
(2)观察如何写漂亮这些字。
(3)板演,评价。
五、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字,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1、认读生字卡片。
2、背会诗歌。
3、对字条。
(1)请把相对应的字条连一连。
百川到东海
①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时间也是这样一去不回啊!
何时复西归?②条条江河向东奔去,流入大海。
少壮不努力,③如果年青的时候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④到老年时,再伤心后悔也来不及了。
(2)诗与诗意结合起来读一读,认真感悟。
(3)同桌互相说诗句,对诗意。
二、指导背诵,及时反馈
1、教师看图,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三、说说学了《长歌行》,你明白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抽读字卡,然后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的?分析字型、组词、偏旁或取偏旁记、看拼音记。
2、交流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悲”字的“心”字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歌行》,大家都知道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顺序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
2、交流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拓展生字组词
沸()()()()
悔()()()()()
纯()()()()
4、掌握字形:请你仔细观察“恶”、“享”谊三个字,提出书写时注意事项,并在每个字下面写一遍。
5、学习多音字
xìng( ) 兴{ xīng()
二、检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读预习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组采用接力的形式朗读一遍课文,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1、独立总结:教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交流。
3、理请课文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交流明确: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2)(3)(4、5)(6)(7、8)
说一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6、同学总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找到哪一种分段依据?
五、作业。
读课文,预习思考题。
板书:15六个馒头
宣布出发前一天出发那天第二天后来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6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写课题、读课题,引入:这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带。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开课本,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重新读,读完一遍后举手示意。
2、反馈:
(1)新词认读要求:正确、响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3)读到“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
提问:同学们,课文中的种树人,他种树的方法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默读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样种树的?作者看到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波浪线划下来。
1、朗读出“奇怪”:
谁来读读第一句?种树人这样种树,你想读出怎样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读出“奇怪”?是怎么读出“奇怪”的味道的?
带着这样的韵律与感觉,请大家试着把所有的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你注意到作者内心的变化了吗?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简练地来说一说吗?
(三)精读课文
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写成一篇读后感,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