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反思范文13篇(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0短)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次考试和这段的工作进行阶段反思。
本阶段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充分。
2.教学目的明确,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3.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教学过程面面俱到,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今后的改进措施:
1.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如:投影、挂图、直观模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适当布置地理作业,如:地理规律的总结、地理原理示意图等,可以让学生写或绘在作业本上,增强动手绘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出不足,表扬做的好的同学。
3.要不间断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然后指导学生学好地理的方法,使其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最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经常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的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期中过后进行了试卷分析,我和我的学生感受多多。
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起点,指出了教育的终点,规定了教育的内容,确认了教育的整体性,是当今深入开展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属。中小学生的素质应该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等。其中的科学素质包括旺盛的求知欲(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能力)等。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我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语)”,“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由于我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几年来收到了一些效果,我教过的历届学生都很爱上地理课。在有了兴趣的基础上,我还时时用问题做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常常处在兴奋的状态。
我还对兴趣教学前后学生的注意力的变化做过一个抽样调查:缺乏兴趣的教学学生在课上的注意力分为四个层次:当时在班上各方面属于中上等的同学在班级中占43%,他们一节课有效的注意为40分钟;中等生占45%,他们的一节课的有效注意力为30分钟,中等以下的同学占10%,他们一节课的有效注意力为20分钟左右;那2%属于“活跃”分子,他们在一节课的有效注意力只有15分钟。实行了兴趣教学以后,中上等以上的同学注意力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原来占10%的中等同学一节课的有效注意力提高了一倍;那2%属于“活跃”分子的有效注意力提高的最明显,提高了25分钟。
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他们还能互相之间解决问题,例如:在讲长江、黄河时关于干流、支流、和流域这些概念时,有的同学这三个概念闹不清,当时有一个男同学主动站到讲台前,用他的肢体动作和几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解决了问题:他站在了讲台上向两侧平伸胳膊,一边解释:“从我的头到脚就相当于河流的主干,我的两条胳膊就代表了支流,我胳膊能触及到的地方那就是流域。”被他内化了的知识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带着高昂的兴趣迎接了期中考试。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且也只有通过应用地理知识,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正确性与重要性。因为,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经实践验证的知识。在应用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加深理解,并巩固、扩展知识,形成多种技能。也只有在应用地理知识中,才能真实地验证学生是否已真正掌握了知识。考试后我进行了试卷分析,然后后将试卷发到学生手中,虽然我们班的成绩年级第一,但我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次考试你们有什么遗憾吗?情况种种,其中一道题有45%的同学同时举手,遗憾都出在同一个问题上:综合题。
地理学科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这道题问题集中出现在平时各方面属于中等层次的同学身上,他们表格内的内容填充的完全正确,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没有把问题理解完整,把本来会的知识而给忽略了,没有填图。这部分同学再次重申:“不是不会,是遗漏”。白失掉了应得的分数,他们感到非常的遗憾和内疚。也是由于我对于学生审题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造成的。
反思后我有所得:
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乃至漏题。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习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它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
1。明察问题
明察问题就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内容与目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例如,学生解答问题,必须弄清题意,明确问题问什么,提出什么要求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过程,而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该问题要解决什么,需要哪些条件等。
明察问题这一环节,通常被学生所忽视,这往往是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明察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智力活动,它包括学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审题为例,首先要有正确的感知过程,即看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理解题意,进一步分析题目所给概念的关系,明确题目要求,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记忆过程。首先就要阅读全题,弄清题意,了解问题问什么或要求什么。因此,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2。重视知识
所谓重视知识,就是为解决问题回忆有关知识,选择有用知识的过程。在学生明察问题之后,已了解了问题的性质,就必须应用自己已有的地理知识去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回忆自己已有的有关知识,并尽快选择出最有用的知识,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重视知识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不仅需要记忆,而且还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出现某些弱点,而不易重现已学过的知识,甚至重现错误的或带干扰性的知识等。例如:地理知识中机械记忆的知识多,就增加了重现知识的困难,常表现在对某些问题的内容与要求十分明确,但无法回答。另外,地理概念复杂多样,有些概念十分接近,但又不同,也容易造成重现错误或出现干扰性知识的现象。
为了解决问题时善于重现知识,就需要加强巩固知识的教学,对知识有良好的记忆,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间的联系,这些都有助于重现知识。此外,在教学中经常介绍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知识。
3。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指在先前的学习情境下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掌握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等活动中去的过程。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用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的问题中,并起到效果,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经过期中考试我们各自有所思,有所获,我们师生达成共识,期末考试见。我们看中的不是分数:让我们的知识和能力再一次接受考验!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有心理学家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新课程的评价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对比新课程教学理念,我反思如下:
一、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尽量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可见我们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例如: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要理解这一知识点可能比较抽象,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可能易于理解,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再如我国位置优越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象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二、进一步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的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习的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如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学习目标的自我确定以及学习方法自我选择。
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要合理分组,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和方法,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如:学生小组展示交流问题时的合理评价。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
三、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必要时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如本节课学习中国的位置时,纬度位置就可以和我国最南最所在的纬度,南北所跨近50个纬度整合在一起。我国海陆兼备,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我国濒临的海洋一段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因此可以将海陆兼备和我国濒临的海洋整合在一起。再如:学习濒临的海洋时,教师应适当补充领土、领海、领空、内海的有关内容。
四、学生活动要有“质”
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
设计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多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大量学生活动,有些活动在“质”上需要再下功夫。如:鼓励学生自编口诀或用自己的记忆方法,而后大家交流,这样效果会更佳。
总之,一堂好课是通过师导生演,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中去,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轻松愉快中就完成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把握好这门艺术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想拥有教学创新的先进意识与能力,诀窍唯有两个字“学习”。
细细分析今年高考全国文综试卷(Ⅰ)地理试题,仍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延续往年的题型和试题特点,整体上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思路。以往的文综试卷中只有39题是历史、地理和政治三家综合题,36题是单纯的地理题,而在今年的试题中,第36题也体现出了综合性,其第(5)小题的设问,必须用历史知识切入才能得出结论。至于客观题,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有的试题因题干和选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又有一定的难易梯度,部分考生会感觉把握不大。总体而言,与去年的试题相比,今年的地理考题难度有所降低,且有其突出的特点:
1、注重能力考查
地理试题突出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学科的特色,凡是地理题都以图、表引领或切入。强调能力立意,如考查运用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只有掌握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能力之后,才能答好。
如:选择题3——5题,根据三条曲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各自所代表的地理事象,只有从题干文字材料和统计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调运所储备的“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气温、降水与雪线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才能进行选择判断,体现了高考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考查趋势。
又如:选择题9——11题,以日偏食作为切入点,考查计算能力,考生通过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之后,运用基础知识,就可得出正确结论。但稍有疏忽,则易失分。
2、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试题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如:选择题1——2题蕴含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关注;选择题6——8题涉及能源问题;综合题36题,以沙尘暴来设问,近几年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此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题———协调人地关系问题。
3、试题答案较为开放
今年的试题还有一个变化,答案灵活一些,不强求一致。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总之,今年的文综卷地理试题比较简洁、明了,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更突出了对学生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的考查由浅入深,难度适中,但要取得高分并不易。反思这一学年来的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在今后的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讨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分析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则要打破常规的章节,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知识的重组,突出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图表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
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而且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倾注更多的关注,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农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的建设,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要指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真快,又到了学期末,05—06学年就快要结束了,不知不觉我已经参加工作六年了,六年,也该是一段不短的时光了,初登讲台时的紧张已由逐步的沉稳、平和所替代,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处理也更加的深入、灵活……静下心来,回顾这一年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失落。
收获之一:精心备课,教学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教学难点的突破、处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理解。
这一学年,是我第五轮教高一,我并没有因为对教材熟悉,而对自己有丝毫的放松,相反,我总是想每一届的学生都是第一次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知识是全新的,而对于我来说每一届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全新的,所以每一节课我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后才去上的,站在讲台上时心里觉得很踏实,处理课上遇到的问题时也比较从容,我想很大程度上这份踏实和从容都是来自于之前的充分的准备与积累。较之前几轮,我觉得这一轮高一,在自然地理部分一些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处理上更加得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尤其是地球运动部分,本身这部分知识较抽象,可同时也是会考考察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自制的动态课件将地球的运动状况模拟展现出来,形象直观,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在讲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比如在讲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时,让学生结合一年中四季里白天和黑夜长短的不同总结出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收获之二: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对知识的应用,力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地理的过程。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在课上已经把相应的知识点讲解清楚了,学生也觉得自己听懂了,可是做题的时候,却会有些学生做不对或不会做。在教学过程中,我就有意识的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与指导。例如,在做习题时,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该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再请其他同学分析该同学思路的优缺点,在此过程中我只是适时地给与引导,这样学生通过实践、练习,逐渐在“做”中掌握了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点。
收获之三:更侧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交给学生进行阶段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
我觉得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说,无论哪个学科,对学生思维严谨性的要求都是越来越高,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要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看似简单,可对于学生来说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从第一次练习的讲评一直到最后我都很注意对学生这个习惯的培养。每次练习之后,我都要求学生对此次练习中的得失作自评,通过总结、分析找出前一段时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方法去解决。
收获之四:从兴趣入手,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适时的鼓励,让学生想上、爱上地理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和巨大动力,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将所讲内容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如讲“日界线”时,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问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了一岁?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比较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固,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让学生爱学,成为“乐之者”。
应该说,通过这六年的工作,的确让我成长了很多,有了一些收获,这是让我觉得欣慰的,可同时仍存在一些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这是让我觉得失落的。
问题之一: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只能照顾多数学生。
我很希望在课堂上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了”。可事实上,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发现很难做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满意。特别是习题课,表现得尤为明显,往往是有些同学已熟练掌握,有些同学基本掌握,有些同学还是一脸茫然,每每这时候我都会觉得课上没有照顾到全体同学,心里会有隐隐的失落。
问题之二:探究、讨论是否流于形式。
课上将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总是一部分学生积极的思考,有时有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成员只是按座位就近组成,没有考虑组合是否合理,限于时间,最后只能由个别代表发言。我有时觉得这种小组讨论有些流于形式,对于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知识、技能心存疑问。
问题之三:对于课堂中的“意外”,有时处于“两难”境地。
尽管备课时,我会精心准备,会预备好几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是及时将流露出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这样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就不能完全达成;还是一带而过,按既定教学计划进行,这样又错过了可能出现的“课堂精彩时刻”,这时会让我左右为难,如何将二者很好的结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想一名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要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只有不断的从以前的工作中总结得失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审视,并努力改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同时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也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时刻激励、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倍的努力以期更早的把它们解决,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从总体上看,课堂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形成了“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们均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教师蹲下来了,学生站起来了;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教师批评的话语少了,表扬的话语多了;教师冷漠的表情少了,学生开心的笑容多了;学生听讲的时间少了,交流讨论的时间多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少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多了。
走进六中开放周课堂,让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课堂已经涌动着勃勃的生命活力,展现了师生的生命风采,体现了人性的回归和生命意识的觉醒。
下面,就教师的'活动、学生活动状态、教学过程发展状态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一堂地理开放课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是一种创造性的职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各有所长。这堂课能够体现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能充分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教学设计。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始终对学生充满热情与爱心,充分信任、关注每一位学生。能结合学生的旧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新的知识,能创设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来感召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也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且表现出较好的专业技能基本功,能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
二、学生活动状态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本位”思想。因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积极学习的动力。学生们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表达的自我冲动,每个学生的这种欲望和冲动汇集起来,便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品偿到成功的乐趣。
大家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对这些状况,自我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心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带给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用心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构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我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潜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潜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一样角度培养学生的潜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带给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潜力和应用潜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潜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潜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用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用心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这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贴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备课时还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使用差异性标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4、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构建自己复习模式。
三、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本次所教的十五班成绩比起上次考试有关较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好的方面如上课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对一些常考知识点要多提问等,这一些需继续保持下来,但还有不足的地方,这需进一步改进,如学生答题思路混乱,应用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解题,在今后要多指导他们,给予学法上的指导,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多和本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讨论教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三月份教学反思
从接到通开始准备课与练习画图到比赛全部结束,仅仅两个星期的时间,却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其它事情也顾不上了,连吃饭也时常往了。为了备课绞尽脑汁,可很多时候还是无从下手,没有头绪;有时的感觉好像出手错了方向………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把课题定好,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先熟悉了课本,知道本节要讲什么了,然后才有了初步的思路,可是每个环节要讲哪些内容,怎么来设计这个环节,我还是拿不定主意,在与指导老师研讨每个环节怎么处理效果要好些,课件怎么修改等等,最后到比赛的前两天时才基本确定下来思路,接着课试讲,政史地课组的老师与赵校也来听课指导。试完课各位老师就课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认真详细的指导,通过一天修改后,我又饭也顾不上吃又昼夜不停的练习版图,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的半夜.第二天早上我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的把课讲完,自我感觉还可以,每个环节基本是按自己原来的`设想来完成的。就是感觉自己好像好久没有睡过一样感觉特别困.但是上完课后我又不自觉的对每个环节进行了深深的反思,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比如说:没有集中精神,没有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经过胆颤心惊,艰苦准备,让我感受到讲课之艰辛,教师之劳苦。讲课是一门艺术,站到讲台上授课需要拥有海量的知识,精炼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这是要充分长久的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断的钻研才有了完美的课堂安排。上课时还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热情去还要感染学生.
这次比赛时我一次很好的锻炼,提高了自信心,增加了勇气,让我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把握提供帮助。同时,对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老师、同事们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带给我的鼓励,我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