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1篇】

2024-01-11 19:55:30教学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1篇】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1

  习课是以知识深化、整合和综合应用立意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结构性,体现综合性,着眼提高性。复习课倡导“整合—训练式”教学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据各部分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物理属性,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温故知新,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科学归属知识的功能,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综合应用,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探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使方法进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维程序: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自主梳理,整体建构→深化完善,典例导练→应用感悟,变式训练→综合检测,达标演练→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最好由一句话导入。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要立足双基,突出发展,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2)引领复习目标,指导复习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进行能力目标的引领,根据学情实际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点是什么,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法指导建议。要特别关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2。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思维扫描进行回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

(2)认定复习范围内的各项学习目标,比对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哪些方面自己已经掌握,应该主攻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

  说明:(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地位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目标自我定位,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

(2)目标定位要本着瞄准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以完善、深化知识与提高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3)目标认定过程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4)复习目标认定后,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问题上。

  二、自主梳理,整体建构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东西;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所以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属性,不要搞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整合要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要搞成了知识点的罗列再现。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师活动

  按照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参考如下三个方案组织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独立构建。课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构建思路,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2)课堂研讨,学生合作构建。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同学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

(3)教师引导,师生同步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思考,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同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学生活动

  对本单元知识和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理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指导、点拨,一方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教师的点拨性语言的含义,还要主动地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借鉴,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注意: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结构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不要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搞成了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解说。

(5)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链接,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实现知识在“温故”基础上的“知新”,在综合应用基础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炼”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知新”的意义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内涵的透彻理解——深化,外延条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识的准确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复习课教学策略,

  1、教师活动

(1)问题引领,点拨完善。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通过程序性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根据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创设互动平台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强化对知识外延的牢固把握,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例题导练,探究方法。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互动式,以能力培养立意,以审题方法为切入点,以启发点拨为主要手段,以规范呈现过程为标准,以思路与方法的提炼为落点。

  2、学生活动

(1)深度反思,互动完善。在教师的程序性问题引导下,从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等角度寻求问题的结论,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比较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2)主动探究,寻求方法。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动研讨加工处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呈现出解题过程。积极参与同学互评、老师的点评,提炼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意:(1)要突出主干,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复习,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要潜心发现问题,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双方要互动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搞成了低效重复。

(3)例题的设置要从深化完善知识内容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两个角度考虑,深化与完善知识要紧紧围绕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困惑点;综合应用要紧扣知识重点跟实际问题的联系。

(4)例题的教学策略必须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发现规律和自身存在的误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最终提炼出思路和方法。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

  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题的特点,设置并投放变式训练题,但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梯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平台。

(2)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指导,在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完成解题任务的基础上,当堂落实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不留教学欠账。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解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感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纠正误区,内化提升。

(2)对存在的困惑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1)该环节学生要以独立活动为主,合作讨论为辅,教师要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讲评为辅。

(2)变式训练要与例题相近、相异,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避免机械地套用方法。

(3)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例题比对,以感悟方法;教师进行点评时,要有意识地联系例题的特点,以巩固方法。

(4)要限定时间和规范要求(思维规范、表述规范、过程规范),训练情况的落实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争辩实现顿悟,通过交流实现完善。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1、教师活动

(1)投放综合达标演练题,提出时间要求和结果呈现要求。通过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以面向全体的教学心态关注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过关,最大限度地消除两极分化。

(2)学情反馈,引导学生互动评析,进行补救教学。

  2。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达标演练题,深入思考和领会知识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困惑的问题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查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2)展示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进行感悟深化、自主补救、自我完善。

  注意:(1)题目的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在尽量覆盖全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2)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面向全体,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3)巡视指导的重点是中下游学生,通过中下游学生的提升推进上游学生的提高。

(4)落实要当堂完成,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针对点评,针对点评重在进行思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迁移应用和整合应用的策略指导。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1、教师活动

(1)从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三个方面对归纳的格式和要领提出指导性建议。

(2)针对链接其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完善。

  2、学生活动

(1)审视单元知识体系,回顾相关知识、方法与题型,从知识主干、方法套路、问题类型等角度进行归纳与链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观点与老师的指导点拨,自觉进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1)归纳要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类型,提升要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策略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拓展要突出横向联系、问题归属,链接要“回放”跟例题、训练题相近的题目,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它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道题目,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实现方法的准确理解与迁移应用。

(2)要做到知识与问题对应、题型与方法对应。

(3)要充分落实让学生参与过程,不要把指导搞成了替代。

  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复习课既不能忽视训练而搞成了单纯的知识剖析、深化与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训练而上成了习题课,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在落实训练的过程中内化和提升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2

  习课是以知识深化、整合和综合应用立意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结构性,体现综合性,着眼提高性。复习课倡导“整合—训练式”教学策略,即高度概括,根据各部分知识所反映(或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物理属性,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温故知新,深化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澄清对难点知识的困惑,科学归属知识的功能,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综合应用,全面认识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探究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体系,使方法进一步套路化。

  基本思维程序:导入课题,引领目标→自主梳理,整体建构→深化完善,典例导练→应用感悟,变式训练→综合检测,达标演练→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一、导入课题,引领目标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语言要简练,最好由一句话导入。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要立足双基,突出发展,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新授课还没有到位的目标。

  1、教师活动

(1)简述复习范围,直奔复习主题。用简洁的导语或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直击学生的知能薄弱,激起学生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整合学习的欲望,对复习课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2)引领复习目标,指导复习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要求进行能力目标的引领,根据学情实际指出需要深化、完善的重点是什么,应该进行到什么程度,并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法指导建议。要特别关注不能一步到位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2。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思维扫描进行回忆,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

(2)认定复习范围内的各项学习目标,比对反思自己的学习现状,进行初步定位,明确哪些方面自己已经掌握,应该主攻的问题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复习策略。

  说明:(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本单元的知识特点、地位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根据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目标自我定位,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

(2)目标定位要本着瞄准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以完善、深化知识与提高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3)目标认定过程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

(4)复习目标认定后,应该引导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问题上。

  二、自主梳理,整体建构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东西;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所以复习课要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主动梳理,科学构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实现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梳理要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突出知识所描述(或反映)的物理属性,不要搞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述再现;整合要根据概念、规律和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不要搞成了知识点的罗列再现。梳理和整合最好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交流,互动完善。在梳理(不是复述)、归纳(不是罗列)、感悟(不是问答)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温故知新。

  1、教师活动

  按照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参考如下三个方案组织教学

(1)课前布置,学生独立构建。课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讲解自己的构建思路,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2)课堂研讨,学生合作构建。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位同学(或小组)的归纳成果,请其他同学评议,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评析,提出补充、完善意见,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巩固、整理知识结构,将已有的知识图表再加以简洁化、科学化。

(3)教师引导,师生同步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地回顾、思考,教师进行思维引导,同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学生活动

  对本单元知识和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理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知识网络,根据老师的指导、点拨,一方面要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准确领会教师的点拨性语言的含义,还要主动地对其他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与借鉴,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注意: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结构图或表格)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不要把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搞成了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解说。

(5)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链接,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三、深化完善,典例导练

  实现知识在“温故”基础上的“知新”,在综合应用基础上的“思路和方法提炼”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知新”的意义包括深化、完善、提高,即物理内涵的透彻理解——深化,外延条件的全面把握——完善,相近知识的准确辨析——提高。要突破薄弱环节,澄清认知误区,关注学生新课学习中疑惑不解的问题、复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这是复习课的根本问题;例题的导练要突出审题能力的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和思路方法的提炼。在综合应用(不是套公式)、互动辨析(不是对答案)、方法归纳(不是就题论题)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

  复习课教学策略,

  1、教师活动

(1)问题引领,点拨完善。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通过程序性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根据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创设互动平台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强化对知识外延的牢固把握,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例题导练,探究方法。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与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纠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的方式应该是互动式,以能力培养立意,以审题方法为切入点,以启发点拨为主要手段,以规范呈现过程为标准,以思路与方法的提炼为落点。

  2、学生活动

(1)深度反思,互动完善。在教师的程序性问题引导下,从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和适用条件等角度寻求问题的结论,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比较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2)主动探究,寻求方法。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捕捉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互动研讨加工处理信息,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规范地呈现出解题过程。积极参与同学互评、老师的点评,提炼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注意:(1)要突出主干,抓住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复习,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要潜心发现问题,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双方要互动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搞成了低效重复。

(3)例题的设置要从深化完善知识内容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两个角度考虑,深化与完善知识要紧紧围绕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困惑点;综合应用要紧扣知识重点跟实际问题的联系。

(4)例题的教学策略必须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推动下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发现规律和自身存在的误区,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最终提炼出思路和方法。

  四、应用感悟,变式训练

  例题教学所探究出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往往掌握不够准确,理解存在误区,教学中要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检验、内化,感悟思路和方法的含义、功能与应用注意事项。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跟例题相近又

  相异,提高例题教学的指导功能。训练要规范时间、氛围和格式,允许同学之间讨论、合作。变式训练的题目设置要关注学情,做到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1、教师活动

(1)根据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例题的特点,设置并投放变式训练题,但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和梯度,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平台。

(2)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指导,在各层面的学生充分完成解题任务的基础上,当堂落实做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确保不留教学欠账。

  2、学生活动

(1)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完成解题任务,在解题过程中感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纠正误区,内化提升。

(2)对存在的困惑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1)该环节学生要以独立活动为主,合作讨论为辅,教师要以个别指导为主,集体讲评为辅。

(2)变式训练要与例题相近、相异,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避免机械地套用方法。

(3)学生在做题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与例题比对,以感悟方法;教师进行点评时,要有意识地联系例题的特点,以巩固方法。

(4)要限定时间和规范要求(思维规范、表述规范、过程规范),训练情况的落实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争辩实现顿悟,通过交流实现完善。

  五、综合检测,达标演练

  复习课的主要活动是围绕知识主干、重点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不可能对复习范围内的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同时不同学生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往往不同,所以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个性,最后必须进行综合检测,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个性化补救复习,以消除教与学的盲点。

  1、教师活动

(1)投放综合达标演练题,提出时间要求和结果呈现要求。通过巡视进行个别指导,以面向全体的教学心态关注学困生,力争做到人人过关,最大限度地消除两极分化。

(2)学情反馈,引导学生互动评析,进行补救教学。

  2。学生活动

(1)独立完成达标演练题,深入思考和领会知识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困惑的问题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查找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

(2)展示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互动进行感悟深化、自主补救、自我完善。

  注意:(1)题目的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在尽量覆盖全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2)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要面向全体,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3)巡视指导的重点是中下游学生,通过中下游学生的提升推进上游学生的提高。

(4)落实要当堂完成,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针对点评,针对点评重在进行思路与方法的灵活应用、迁移应用和整合应用的策略指导。

  六、归纳链接,拓展提升

  归纳、拓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复习课的效果。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

  1、教师活动

(1)从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三个方面对归纳的格式和要领提出指导性建议。

(2)针对链接其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指导学生进行完善。

  2、学生活动

(1)审视单元知识体系,回顾相关知识、方法与题型,从知识主干、方法套路、问题类型等角度进行归纳与链接。

(2)在老师的指导下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感悟他人的观点与老师的指导点拨,自觉进行完善和提升。

  注意:(1)归纳要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类型,提升要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策略和方法的迁移应用;拓展要突出横向联系、问题归属,链接要“回放”跟例题、训练题相近的题目,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它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道题目,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实现方法的准确理解与迁移应用。

(2)要做到知识与问题对应、题型与方法对应。

(3)要充分落实让学生参与过程,不要把指导搞成了替代。

  总之,复习课教学是一个师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突出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杜绝知识罗列式或压缩讲课式复习,明确夯实双基并不意味着低效重复,立足教材要避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提升能力但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做到知识让学生自主疏理,网络让学生参与构建;应用让学生充分训练,规律让学生探究发现;错误让学生互动争辩,方法让学生感悟提炼。复习课既不能忽视训练而搞成了单纯的知识剖析、深化与完善,也不能只注重训练而上成了习题课,要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在落实训练的过程中内化和提升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3

  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4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知道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二、初中几乎没有学过生物,甚至连专职的生物教师都没有,生物基础知识匮乏。

  三、不知道生物学习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第一节课上首先明确高中生物虽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课,必须学习并且闭卷考试,最重要的有两次考试,一次是高二的小高考,必须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高考还可以加一分,即使小高考改革,会考也肯定会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高考选修科目。不能再像初中那样认为生物只是副科,可以不考试。

  二、无论初中有没有认真学习过生物,大家现在的生物学起点都是一样的,既然起点都从零开始,那谁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三、生物虽然是理科,但是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所以生物的学习方法第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复习。第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书,记住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内容。在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养成良好的生物学习习惯,成绩会不断提高。

  高一的生活过去了半个月,学生也渐渐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已经有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在不断地努力。还有一些学生思想上在徘徊,不愿意把力气用在学习上。最终的成绩就是这样拉开差距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中督促学生,在课堂内容的讲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把我们生物这门课学好。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5

  每次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时,都很费一番心思。因为这部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虽然趣味性也很强,内容本身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书本呈现的内容较为抽象,隐含的内容也很宽泛、深度较广,并且有些练习题难度也较大,还出现了教材上没涉及到的专有名词。如果仅仅学会课本内容,不进行专题训练,还是应付不了各种类型的题目。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教师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的认知层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么学生即使学得再多,充其量也就是学会了某些知识,而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遗传和变异”该如何实施,才能即学会一些方法,有应付各种题型呢?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书本上每节内容,还是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稍难的知识可以发动学习讨论,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例如:教学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预设了小组讨论。可在巡视中,发现许多小组的讨论好象只是为了完成讨论的环节,只讲了几句就停止了。了解情况后,发现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课堂预设立刻作出调整:不然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当时的调整是由教师提示各环节的`要点问题,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讲解补充完整。再随机出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训练解题思路。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刚学完这部分内容时,大部分学生是很糊涂,面对具体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各种题型的训练后,思路才逐渐清醒。因此,在题型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细致讲解和补充相关知识。例如:学完三种可遗传变异后,如果不比较三种变异,学生就难以区分三种变异的区别和联系。所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需要适当加以补充。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6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背景

  自从20xx年秋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广东、山东等省份开展以来,近几年逐渐在全国普通高中展开。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是如何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教学目标,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很多生物教师还是措手不及,如何去“教”、怎样“教好”呈现出的问题不少。因为教材理念和教材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付新课程,致使新课程在实际操作方面走了样。这些做法是受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支配,最终认为新课程改革还不如不改。教师的这种习惯性思维往往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的头脑中,正是所谓的穿新鞋、走老路。

  心理学和教育学界对教师日常教学的个人化教学理论称之为教师的“内隐理论”。即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以观念的方式沉淀在教师头脑中,它类似某种教育理论又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规范,但却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学。内隐理论并非直接受教育理论的启示,而更多是源于教师的生活经验、教学经验的自我解释,只是教师个体的某种行动理论、生活理论或实践理论,内隐理论是粗糙的、零碎的、不确定的,它常使教学呈现不稳定性的冲动。

  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使其通过不断反思、调整、提高,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目标,还需要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用不同的词汇去表述、理解和诠释与教学有关的反思的含义,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思性教学内容的指向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思维活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更广泛的社会历史、伦理道德意义上的思考(即批判水平的反思)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还有的认为教学反思是一种协作活动,是由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在一起,针对课堂教学中闪现的教学亮点、独特的方法和暴露出的不合理的设计等共同进行回顾,通过分析、研究、探讨,达到互相交流、共同分享、整体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

  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具体地说,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课程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要完成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的突破,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就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开展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各界形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共识,反思型教师能够学会批判性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借助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满足了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通过探讨教师反思的本质、过程、方法,分析影响教师反思的因素,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认清并克服反思行为的障碍,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性教学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的积极自我审视行为,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专业化成长。这正是反思性教学的现实价值所在。

  2.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教育的发展,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加强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教学生学会反思,以达到不仅培养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也达到教会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的目的。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得到发展。当然,教师自身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两者是统一的。不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是教师个人的成长,反思性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师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可以丰富我国的教学理论,为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的教师教育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作为有益的补充。

  四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前,即反思集中于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计划、组织、安排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程度和喜欢程度的思考上;反思还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中,即反思集中于实施教学过程,对意想不到的问题做出思考、判断,及时调整教学;反思也可以发生在教学实践后,即反思集中于对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思考。反思活动的产生同样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于生物反思性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鉴于对平时积累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总结出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1.课前的前瞻性反思

  课前的反思包括对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等的反思。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其中具体包括:(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教学设计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设计情况,而是深究先前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革,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它特有的能力培养体系和思维方式,这决定了反思内容带有鲜明的学科特点。

  2.课中的监控性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失、成败都可成为反思的对象。可以反思教学定位、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得与失、成与败的原因、反思教学智慧。因此,一个成功的生物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成熟的过程。

  3.课后的批判性反思

  课后的批判性反思要注重与课中反思相结合,它是通过教学后记的方式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所进行的反思。要正确看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即便是再成功的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避免失误的再次发生。比如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繁简合理性、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设计可操作性的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的教学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把其作为教学经验加以吸收,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其实很多课堂上的得意之作,都是在课堂上偶现的灵感、稍纵即逝的智慧火花,所以教师在课后应及时追思回忆并记载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五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目的是通过整理本人教学实践中对生物教学反思真实的操作过程,理清自己关于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思路,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更合理的反思性教学提供支持。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为其他教师进行生物反思性教学提供可供借鉴的地方,迅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以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xx(02)

  [3]高凌飚、李娘辉.生物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8

  我作为今年刚调入洋浦实验学校的新教师,对于新课改不甚了解。第一次面对新教材,第一次面对新课改,以前的老经验有些显得过时了,所以我从开学一直在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尽可能找时间去听观摩研讨课,学习同事们的优点,吸取他们的长处,同时自己也上了两堂研讨课,得到了吴主任和夏组长的悉心指导,给我提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经常想起两位名师的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在自己的备课、授课中贯穿新课改的理念。

  比如在引入新课的环节上,我改变了过去单一提问复习的方式,做了一些改变。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学有可用,或通过一个科学家对某项研究的艰难历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或让学生先做试验,埋下伏笔,然后从分析试验中的疑问入手,疑问解决了,新知识也掌握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贯穿着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让学生多自学,独立思考,然后辅以讨论、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但资料后设置的问题,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较难,所以我将原有的题目简化,分解为更简单的小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对以后学生无论面对高考,还是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解决都大有裨益。

  在实验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讲步骤,演示过程,学生依着做。这样做,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到达实验的目的。我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尝试,实验前只交代实验要达到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问题,其余的均由学生去学、去做,放手让学生操作。当然,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及时地与学生沟通、探讨,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挖掘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新课改,我只是一个学生,还在学习理论、摸索教学的过程中,有些疑惑,敬请指导:

  1、“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讨论代讲”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2、学生的层次不一,自学自读、讨论学习,能培养所有同学的自学能力吗?

  3、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学校开始倾向过程性评价,社会、家长认可吗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9

  反思一

  有语云“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作为一名刚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我担任五个班级的生物老师已经有半学期。这半个学期我曾经茫然,曾经沮丧,但是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慢慢的进入了正轨。

  以下是我个人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1、备课反思

  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等。课堂教学重在准备,作为老师应该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下面谈谈我的两点备课反思:

  第一是备学生。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备学生。本学期我教的五个班级都是面上班,学生整体的基础比较差,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开始的时候,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给学生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有部分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指导和探讨,我认识到教学准备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努力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

  第二是进行备教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第三是进行教学组织设计,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2、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

  首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作为一名新老师,有时候在课堂中对学生与教师定位不够清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素质教育的渗透。或者在课堂过程不能很好的

  教学过程中要提倡“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要渗透素质教育,首先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少数尖子生。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造能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承认他们理解能力以及最终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在讨论中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用赏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学好生物课程的信心。

  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留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获取了知识,领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对课堂学习氛围的反思

  第一是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把“死知识”变为“兴趣生活”。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或用眼睛看科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是在课堂教学中缀入一点文学味,让“课本剧”化为“教育诗”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辉,而且蕴涵一定的科学道理。比如在讲到同种生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含水量不同,以人为例,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引出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学味。此外还可引用成语、谚语来说明生物学道理。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后反思

  无论是成功的一节课或者是一节较差的课,都会存在疏漏失误之处与成功之处。作为一名新老师,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对一堂课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我认为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才能逐渐趋于“完善”。例如在第一章讲授“种群”与“群落”的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个池塘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或者是一个群落”。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种群”与“群落”的概念。进过对这节课的反思,以后的课堂中可以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相关的概念。

  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断改进,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我会继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

  反思二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半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10

  尊敬的语文老师:

  我知道错了,我作业不完成是不对的。身为一名高中生,作业就是我的本分任务。我不完成作业就是不承担学习义务,也是缺少了对于自身学习知识的锻炼复习。

  众所周知,作业是最好的“第二堂课”,老师通过课堂上传授我们知识以后,我们就需要通过作业练习来巩固知识,因此作业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我这次犯错,恰恰是说明了我没有引起对于作业重要性的认识,忽略了作业的意义。

  其次,我没有及时完成作业也充分说明了我不好好安排课余时间,总是将作业托到最后完成,结果一旦遇到什么意外状况,就完不成作业,导致了这样错误的发生。

  总结过去,开创未来。我知道,这次错误已经给我敲响了警钟,正所谓“警钟长鸣催人醒,再梦再睡是愚民”,我一定要从此次错误当中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从今往后,一定要好好改正这一不及时完成错误的问题,并且好好安排课余时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作业与复习上。

  总言而之,我知道错了,一定是会改正错误的。

  检讨人:

  年 月 日

高一级生物教学反思 篇1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两个理科火箭班的的生物科教学工作。时间转眼即逝,特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工作小结反思:

  高一是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一生物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个高中生物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我对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教学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试题。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学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3.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教学方向,力争培养出尖子生。

  4.合理利用其他资源。除了各种教辅资料外,网络信息也很发达。所以,我会每天抽出时间,投入网海,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团结一致,提高效率。

  二、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

  进入高中生物教学,很容易走进刷题的怪圈:“迷恋”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我认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学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资料代替教材。

  2.重视基础和教师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

  ⑴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⑵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生物学科内综合可以是章节内综合,也可以是跨章节综合,

  ⑶通过专题教学,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理顺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

  (4)注重实验

  (5)热点渗透

  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活跃思维。

  2、贴近生产、生活,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尽量避免纯知识性题目的立意。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3、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总之,我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始终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工作中也存在不足,如急于提高成绩,缺乏耐心,倾听学生心声较少等,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