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真好》教学反思必备12篇
《树真好》这是一首贴近孩子生活,又琅琅上口的散文诗。散文诗以情景式的句式讲述了大树的可爱以及无处不在洋溢着的深深温情。大树能够让白鹭鸶做家,能够让小花狗乘凉,也能够不怕疼痛地让小毛虫卡咔滋咔滋的咬。从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中所要体现的是一个大主题,大真谛:母爱真好!是阿,母爱,每个人都深深感受,殷切期盼,并愿之伴随一身的感受,多么温暖,多么动人的一种情感阿!这种情感小时候有,长大了也有。长大了我们能够自己感悟,可孩子呢,他们始终被母爱包围,却不明白母爱藏于何方!那么这首散文诗《树真好》正好为孩子解答了这个难题。
我觉得这首散文诗透过拟人式的手法,将大树隐喻为妈妈,将白鹭鸶、小花狗、小毛虫隐喻为孩子,让孩子透过学习明白当白鹭鸶累了想找个家时,无论何时何地,大树就像妈妈一样无私地张开手臂欢迎它来做窝,为它遮风挡雨;当小狗跑热了想乘凉时,大树也会像妈妈一样为它遮阳送凉,擦汗扇风;当小毛虫饿的时候,大树还是像妈妈那样为它准备吃的,还会象小时候那样不怕疼,不怕累地奉上自己甘甜的乳汁。白鹭鸶、小狗、小毛虫多么象自己阿,自己不就是这样的小白鹭鸶、小狗、小毛虫在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中生活着、成长着的吗!于是,透过学习了这首散文诗,孩子们一下子就很容易地将母爱理解了、感悟了。原先母爱无时无刻不包围着自己,妈妈平时每做的一件事都充满了对自己的.爱与关心,当自己快乐时能够与妈妈分享,当自己悲哀时妈妈也来分担。妈妈多好,母爱多好,妈妈就是大树,大树就是妈妈。这样孩子透过一首简单的诗歌理解了一个人生的真谛,真是事半功倍,同时透过这样一首散文诗孩子更看到了母亲的辛劳,也会更尊敬妈妈、爱妈妈、体谅妈妈了。
另外,学习了《树真好》这首散文诗,还能够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更加有浓厚的兴趣。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都值得我们的孩子去关注、去发现。所以我们老师能够借助这样的教学让孩子去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小草在春天露出嫩叶,蜗牛在雨后爬出泥土,大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孩子们天天能够从生活中找到许多搞笑的现象,进而了解大自然,体验自己完美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让学生进行生动地创造。”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在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童话故事《这儿真好》。课文通过讲述了一只小熊找朋友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领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联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作一个环保小卫士。
针对小学生特点,如果只是让孩子读课文,未必能对课文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在教学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画有荒岛背景的画、有各种图片素材(如:小熊、各种小动物、树木等),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了许多的素材,等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改造书上的荒岛。
上课时,当讲解完书上的内容,每个小朋友大概都能想象出来小岛的美丽景色之后,我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背景画,每个同学都自己进行设计,动手来改造荒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想象最丰富。”
了解了要求后,学生们开始安安静静的创作了。
可在我巡视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朋友嘴里总是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再说些什么,我走到他们身边,仔细一听,原来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讨论如何设计呢!
我问他们:“为什么要一起讨论呢?自己设计不好吗?”
其中的一个同学看着我说:“两个人设计出来的才能更漂亮呀,我想不到的他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想到了,我们还是一起动手做,这个荒岛才能更美丽呀!”另一个也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
听到这里,我意识到原来小朋友们之间也是喜欢互相合作的,他们也认为互相交流、互相参谋、互相讨论后,得到的效果会更好。那何不如放手让小朋友们共同来创作呢,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于是,我重新提出了要求:“请小朋友们结合成小组,每一组都拿出一张荒岛的背景画,小组集体讨论,共同设计和改造小岛。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材料,如果有你们需要的,就可以到这儿拿,把它贴在你们组的小岛上。如果你还想到什么新的东西,也可以用水彩笔画在图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最丰富。”
要求一改变,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几个人为一组,热烈的讨论起来,有几个孩子还这儿指指,那儿指指,一副小小设计家的样子,真是的得意极了。讨论完后,他们立刻动起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还对自己的组员进行了分工:设计小树的,设计小花的,设计小动物的……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积极、主动,跟刚才自己设计时气氛完全不同了。由此可见,只有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才能更好。
并且,孩子们在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既要懂得合理分工与相互合作的重要,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和设计,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得到理性升华,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意识。
当孩子们完成制作时,我又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果你们这一组的.设计完成了,就可以贴在黑板上,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一组的小岛最漂亮、最吸引人。”此时,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既能强化小组的结构,又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于是,各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把设计好的图画贴在黑板上,准备评比。
等各小组贴好后,我又请学生自己选代表来介绍自己组的设计,然后,由全体学生共同来评价各组的作品。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出了:“最佳环境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几项大奖,并给获奖小组的成员颁发了“环保小卫士”的胸章,以示鼓励。获奖的小组兴高采烈,都说要把胸章保护好,坚持尽到“小卫士”的职责,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没获奖的小组也毫不气馁,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实际生活当中,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争取早日当上“环保小卫士”。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了及时地、准确地评价,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在本次教学中,我意识到,即使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喜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能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学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该把“合作活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又促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人正常交往,学会与人共同生活”,为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较好地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竞争与合作、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特长生和潜能生之间的关系,为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同时,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实施学科综合渗透,增强实践环节,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张桥中心小学 马英" target="blank">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图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本课教学时,我先出示一幅荒岛简笔画(只有几块石头,没有一点绿色植物),然后指着“荒岛”图问:“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话音刚落,许多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有的说“这儿没有花草树木。”有的说:“这儿没有可爱的小动物,我不喜欢”;有的说“我不喜欢这儿,因为这儿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说“这儿光秃秃的,不好玩。”
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荒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根据课文逐幅呈现“小熊、云朵、绿树”等画面,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在学习句子“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为了更好地理解句中的词语,我又出示了一幅绿油油的树林图,学生通过画面,“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不用讲解自然就明白了。接着我再次吸引学生逐步入境:“你喜欢现在小岛上吗?请你帮小熊出出主意,使这儿变得更美丽。”顿时,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各种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帮小熊造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帮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帮小熊造个游乐场,让动物们开开心心地玩耍”,接着,我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画在黑板上,构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最后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鸟等小动物来到美丽的小岛上嬉戏生活,让孩子们做小鸟,做小猴,做小鹿……然后让孩子们动手像小熊一样,打扮小岛,在说说、演演中充分地放飞孩子的想象,整体感知小岛的美丽,保护环境,渗透环境的教育已尽在不言中了。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由这个故事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备课文之前,我先把教参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理理清。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有了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岛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小岛的美,才有感悟这儿真好,才有小动物们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难点是:引导学生读中深思,感悟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由词语入手,我分别抓住了“孤零零”“连忙”“许多”“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等,引导学生体会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岛的美,让小动物们都觉得这儿真好,紧扣课题。
但是,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难点,故我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体悟情境表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只有通过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环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话性、故事性的课文,常常会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这一点备课时,我经常都会忽略。“放小鸟”中,我的心情由高兴变为担心,由担心转变为着急,又由着急变为高兴,在故事的发展中,紧扣故事的环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非常重要,从朗读中再来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课文也是这样的,虽然故事主人公内心变化只由孤零零变为了高兴极了,但学生的体会很浅,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小岛变成了绿洲,因为小熊种树,辛勤地劳动使这儿变得很美,小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动物们都愿意来到岛上和小熊交朋友了。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何”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一开始先来到“荒岛”上,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初步体验小熊的“孤单、渴望朋友”之情。随着情境的不断发展,学生通过“怎样寻找朋友”即“亲自美化环境”深入体验: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最后,学生在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大家带来的欢快、愉悦之情。通过逐步层层体验,最终升华明理,知道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儿真好,到底好在哪里,学生不难找出书上现成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小熊在岛上种呀种,种了很多小树苗。”出示在黑板上,种树很累,学生不难体会,再加以指导朗读。然后抓住小熊种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他在岛上都种了哪些树呢?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学生不难回答:“梨树、桃树、苹果树”等等,而这些却正是小动物们吸引来的真正的原因。然后随着课文的深入,时间的推移,小树苗长大了,那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通过让孩子们看小岛的春景图,让孩子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象,并把它连成一句完整的话。紧接着再让孩子们看丰收图,让孩子们感受小岛上丰收的喜悦,是一幅硕果累累的景象,放手让孩子们说一说,这儿有什么。在让孩子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真正明白这儿真好,好在哪儿。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环境美就能明白就能理解的。
看到这么美的小岛,小动物们都被吸引来了,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问小动物们为什么来这儿,同样从侧面体现这儿真好,是事事在在的,具具体体的好,再一次让孩子们明白小岛吸引小动物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这儿到底好在哪里。
最后进行对比,这儿原来是什么样的?把荒岛和现在的小岛进行比较,让孩子们明白这一切来之不易,是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获得的,小熊真不简单!
《红领巾真好》一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激发学生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课外拓展中,我让学生结合所了解到的资料和生活实际谈谈还知道哪些爱护小鸟的道理?充分发挥学生课前动手查找,课中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中,虽然读得形式比较的多,但是读得深度还不够,只有少数学生能在读文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种和谐之美,从而意识到要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其他学生只是去读文,没有很好的理解课文。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深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在读文中享受到乐趣,学到知识,把朗读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这儿真好》是以小熊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绘画的方式来理解故事。让一位女孩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熊,于是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了解到小熊是生活在荒岛上的。就是黑板上画了几座山,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然后就这样启发学生继续读故事,谁能为小熊找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学生非常积极的读故事,在几分钟这后,由四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熊的“荒岛”进行了环境改造。
这四名同学在这“荒岛”上添加了“漫山遍野”的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翠绿的小草,还有美丽的花朵,天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虽然我们只是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描绘着,但在我的眼中依然是五彩缤纷的一个小岛。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使学生进入“小熊”的角色之中,通过亲自美化环境来寻找朋友,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改善、美化环境对于寻找朋友的积极意义。这样的方式是我从网上课堂中学到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运用的。经过一堂课的来看,这样的课堂效果很好。在绘画中理解了故事情节,使故事的寓意也明了化。
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渴望拥有朋友的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在他的辛勤劳动下,将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交到了很多朋友。告诉我们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发法,引导学生由生字到词语再到句子来学习,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词意、朗读课文,一步一个脚印,自然扎实。
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本课要理解的词语有:孤零零、种呀种、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等,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我采用了适当的方法。第一段中主要理解“孤零零”。我先做了情感铺垫,让学生用“岛上没有( ),也没有(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从而了解小熊的处境,学生说得挺好的(没有树木,没有鲜花;没有小动物,没有果子)通过说学生就明白了荒岛上什么都没有。接着问学生:只有小熊住在那里,他会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孤零零”。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孤零零?”他们能理解孤零零就是孤单、寂寞、没劲的意思。为了更好地理解,我联系课文的语句,“你还从哪里也看出小熊很孤单?”,学生明白了不光白天想连做梦都想,可见小熊多么孤单寂寞。这样“孤零零”的意思学生自然是理解好了。在理解“种呀种”一词时,考虑到这个词语好理解,我只是将词语的意思蕴涵在过渡语中:为了让荒岛长满树,小熊早上种,中午种,晚上还要种,这就是“种呀种”,今天种,明天种,后天接着种,这就是“种呀种”。而是让学生想象小熊种树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小熊种的树很多和种树时的辛苦。
“漫山遍野 、绿叶成阴”这两个词语意思相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借助媒体,将抽象的变成直观形象的便于理解。我先让学生看图片,图片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很多树)接着引导:树长得怎样?(高大、茂盛、绿油油、很多树阴)从而归纳这就是“绿叶成阴”。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是满山遍野?”通过看图和想象,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我作适当的引导和归纳:山前是树,山后也是树,山上是树,山下还是树,这就是“漫山遍野”。
由于在课前没有在上课教室调试好多媒体计算机,导致上课时课件无法播放,又请相关老师帮助调试,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效果。今后在课前一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这儿真好》是一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由这个故事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要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备课文之前,我先把教参中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理理清。本课的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有了感悟小熊种树的辛苦,感受岛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小岛的美,才有感悟这儿真好,才有小动物们愿意和小熊交朋友。难点是:引导学生读中深思,感悟种树与找朋友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设计本课的教案。由词语入手,我分别抓住了“孤零零”“连忙”“许多”“种呀种”“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等,引导学生体会小熊的心情,感悟小岛的美,让小动物们都觉得这儿真好,紧扣课题。
但是,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谈谈我的感受:
《这儿真好》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理解故事内容不是重点难点,故我在教学中,确定以朗读体悟情境表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只有通过劳动,就能创造美好环境,就能找到朋友。”
童话性、故事性的课文,常常会涉及到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变化。这一点备课时,我经常都会忽略。“放小鸟”中,我的心情由高兴变为担心,由担心转变为着急,又由着急变为高兴,在故事的发展中,紧扣故事的环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非常重要,从朗读中再来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本课课文也是这样的,虽然故事主人公内心变化只由孤零零变为了高兴极了,但学生的体会很浅,为什么而高兴,因为小岛变成了绿洲,因为小熊种树,辛勤地劳动使这儿变得很美,小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动物们都愿意来到岛上和小熊交朋友了。从而理解课文的难点:种树和找朋友之间的关系。
人物内心的体会朗读中有些欠缺。“孤零零”一词,孩子们笑眯眯到朗读,没有感悟到孤孤单单地样子,从表情、从肢体语言,从朗读都能体会到人物的心情与状态。我班“何”在读这个词时紧皱眉头,双眼眯成一条线,他的动作表情应该值得称赞,我没有及时得表扬“你紧皱眉头,表情很伤心,让老师好象真的看到了这只没有朋友的小熊很伤心呢!”确实,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行为,我们应该鼓励表扬,让学生在激励中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的感受。
教材的设计是我们年轻教师难以把握的内容,需要多钻研,多深入。从课文的教学重点出发,教学难点着手来理解课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精简,围绕中心,在学生回答中要引导和启发,把孩子的思维引入到老师的思路上来。我想,这一方面我们还做的很不够,需要不断努力!
《这儿真好》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这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所以我用生动的语言带学生走进童话故事。复习词语时我这样导入:瞧,课文的主人公小熊来了,小熊带来了一些词语,你能读好它们来教一教小熊吗?一下子,小熊来到学生的面前,通过跟小熊打招呼,让学生感觉不是在学课文,而是见到了一个好朋友一般亲切。在教会小熊读词语之后,我又说“小熊可喜欢交朋友了,他要领我们去他家,他的家住在哪儿呢?”这样引导学生跟着小熊一起走进了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的童话氛围,学生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说到小熊“孤零零”时,学生也难过地皱起眉头。当学着小熊问云儿时,学生仰望天空,显得那么着急。当看到“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时,学生跟着一起露出了笑容。当许多小动物来到小岛时,学生就是那一群快乐的小鸟或是小猴小鹿小象。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了小熊的孤独,感受小熊的着急,分享小熊的快乐。
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47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清风飘悠
[教材分析]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这篇童话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富有教育意义。
全文分六个自然段,围绕“朋友”展开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小熊感到孤单,天天梦见朋友。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写小熊寻找朋友,在云朵启示下营造树林。
小熊感到孤单,没有朋友,根因在于岛上荒芜。小熊寻找朋友,从云朵那儿获得启示,在岛上种树,几年下来,使荒岛出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第三部分:(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写小鸟等动物觉得“这儿真好”,在此安家落户,小熊欢迎众多朋友到来。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态环境有所认识,有所耳闻。但这种认识,尚未成熟,还没能较深的认识并落实到生活中、行动中。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说说、读读、议议,抓住重点想象体会,联系生活实际,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
[设计理念]
1、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
2、学习目标的综合。用口头方式表达自己观察所得和想法,突出自主性。
3、第一范文生活化,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对话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正确书写生字“座、玩”。
2、想象课文中的“这儿真好”的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感情朗读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重要。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说他们是你的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心情怎么样?
一、导入课文
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关于小熊的故事,他呀一直没有朋友,他想找许多朋友玩。小朋友仔细听,认真看,想一想小熊找到了哪些朋友?(学生欣赏动画)
师:小熊找到了哪些朋友?指名说:(小鸟、小鹿、小象、小猴)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找朋友的故事吧。揭题:这儿真好
(指名读课题,正音“儿”,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小熊到底用什么办法找到这么多朋友的呢?我们打开书本轻声地朗读课文,把难读字、词、句子多读上几遍。一边读一边想,“这儿真好”是谁说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这儿真好”是谁说的?
2、检查自读:
出示:yí zuò huāng dǎo lìng lìng
一 座 荒 岛 孤 零 零
nián màn biàn yě yíng
一 年 漫 山 遍 野 欢 迎
lǜ yīn tíng jí
绿 树 成 荫 不 停 高 兴 极 了
(指名读,正音、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小熊原来呀没有朋友,后来为什么找到了那么多朋友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画面:(小熊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小岛上的画面)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指名说说)
师:小熊住在怎样的一座岛上?
(看图说说,没有树木,没有朋友,没有房子,光秃秃的一座岛上)对,这样的岛就叫——“荒岛”
板:荒岛 (指名读这词)
出示段1:(指名读句1、齐读)
师:小熊住在这样的荒岛上他会想些什么呢?心情怎样?
(自由说说) (相机板书:梦朋友)
师:小熊一个人住在岛上很孤单,很没劲,可以用哪一个词来说?
(出示:孤零零)指名读、齐读
师:小熊一个人生活在这个荒岛上多孤单,多可怜呀!我们一起读读来体会一下。
(自由读体会、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熊一个人住在小岛上,每天都梦到和许多朋友玩。有一天,天空飘来了一朵云,小熊怎么样?(出示画面) (连忙问云)
师:为什么要连忙问云?
(小熊很着急,急着想找到朋友)
板:朋友
师:小熊怎么问的? (指名读)
师:读出小熊的心情了吗?应该怎样? (再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云儿告诉小熊了吗?云儿怎么做的?(出示这段)
(学生自由地朗读这段)
师:小熊明白了吗?小熊明白了什么?
(小熊明白了,只要种上许多树,就会有许多朋友。种树造林了,条件改变了,环境变好了,那些小动物们才会来,自己才能找到朋友。)
师:小熊怎么做的?(板:种树) (读出有关句子。齐读)
师:小熊种呀种呀,种了许许多多的小树苗,种得非常辛苦。
(再读,读出辛苦。齐读。)
师:小熊这么辛苦地种树,小岛发生了什么变化?(板:绿岛)
读出句子(一年、两年……)
师:小朋友想象一下,你觉得最美丽的小岛是什么样子的?
(送词语)“树木茂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师:原来的荒岛变成了这样美丽的小岛,小熊笑了,开心极了。
齐读这段。
(四)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小岛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这么好的小岛,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们在这里安家。
师: 一只小鸟飞来了,(齐读)“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指名读、齐读。
师:“许多小鸟飞来了,都在这儿住下了。”
“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指名读“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师:我们是指谁? (小鹿、小象、小猴)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呀?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说说)
师:小动物们都说“这儿真好。”小岛好在哪里呀?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赵艳老师执教的《这儿真好》一课,我感到十分荣幸。星期二上午第三节课,汪老师以那亲切,自然、端庄、大方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的课堂结构,严密清晰的教学思路带领着学生们学习了这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跟着小熊一起种树找朋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说通过小熊的努力使荒岛变成“漫山遍野、绿叶成荫”的小岛,变成“这儿真好”的话,那么, 我觉得通过赵老师的努力,赵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受就是“这节语文课上得真好”。
“真正的语文课要体现‘实与活’,‘实’就是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实实在在,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使学生学有所得,真的能在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活’就是要讲求教学的艺术性,生动地教学,教师目中有‘人’,课上师生互动,让语文教学深入人心,润物无声:教师在课堂上因学而导,神采飞扬,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其乐融融。”赵老师这一课追寻和实践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实’与‘活’。
在初读感悟阶段,赵老师在检查学生理解“有哪些动物觉得这儿真好?”没有停留于教学生简单回答书本中提到的小动物就行了,而是引导学生补充文本以外的小动物,为后面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小岛上生活的幸福做好铺垫,这些拓展训练艺术地融合在生动的场景之中,真使别具匠心。
还有在引导学生理解“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环节,汪老师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再根据学生对“漫山遍野、绿树成荫”的理解,在黑板上画出岛上漫山遍野的树木,给学生以直观;然后,又通过动作表演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这儿真好》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赵老师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欢的老师,赵老师的激情,赵老师的语言,赵老师的眼神、姿态、等等,处处让我们感受到她深度动机中的童心,高雅气质中的童趣,华美织体中的童真。儿童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赵老师根据儿童认知的特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有效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赵老师在一开始就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荒无人烟”的小岛,随着“小熊、云朵、绿树、一大片树林”的逐步呈现,学生也逐渐进入所设之境,同小熊一起从“孤零零”到“动手美化小岛”,最终吸引来各种小动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之中。正是这种能够开放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创造力得到充分地呈现。也体现了赵老师“儿童底色”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赵老师还设计了角色体验,在小熊栽树这一教学环节中,赵老师创设“美化小岛”这一学生乐于接受的情境,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然后,让学生陆续上台在黑板上的小岛上画出自己的设想,这样学生自由、主动地投入了学习,生生互动,优势互补,每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在最后这儿真好的教学环节中,汪老师创设了“快乐生活”这一情景,让孩子上台前随着《春天在哪里》这一欢快的乐曲,载歌载舞,体验小动物们在岛上的快乐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开发心灵的智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理解了“这儿真好!”的含义。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文中人物的体验享受着代人言说的快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需要用心、用情去雕琢每一个细节,展现一种独特的生命智慧。汪老师不仅以充满“儿童底色”的教学风格巧妙地预设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教学情境,更是她敏锐地洞察力,恰当而极富鼓励的评价语展现出足够的智慧,让整个课堂得以如此灵动,让所有孩子富有生机。
“有效”是近年教育教学研究的聚焦点。看待课堂是否有效,就是要看通过教学全体学生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今天的课堂上,从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可以看出他们主体地位的彰显,身心的愉悦。从孩子们的朗读,可以看出他们语文素养的积蓄,看出他们对文本真切而深刻的感悟。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承载着一个德育教育内容:让学生明白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中,汪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说教,而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的语文活动,融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中,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正所谓是“润物细无声”。
要是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只是王老师在指导孩子书写“象”这个生字时,字写得小了一点,看得不是太清楚。
六一前夕阜阳的老师到我们学校交流学习,学校安排我上一节课,课本学习已近尾声,所以就选择了这一课---《这儿真好》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初次备课的时候,我在网上找了几份比较好的教案,几份综合后,主要重点放在语言训练上,这和我自己的想法也很相近,于是就翻开课标,认真研究了低段的阅读标准: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5、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依此,我重新设定了本课的目标:
1、读书感受小熊种树的辛苦,小岛的变化。
2、抓住重点句朗读感受“这儿真好”,想象“这儿”好在哪里,从而体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
3、学写汉字“象”“极”,认识撇刀头。
在目标的同龄下,我主要抓住第三段中的“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让学生读书感受种树的辛苦,以及种的小树苗很多。第四段中中的“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这句话,我抓住两个感叹号,让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朗读感受小岛的美,同时进行语言训练:“这儿好在哪儿?”“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进一步感受小岛变化后的美,体会环境的重要性。
再详细的教案设计,关键还在于课堂上的实施,课堂上的生成。通过这节课以及同事们的点评,我感觉在以下方面还要努力:
1、对朗读的指导要细化。
朗读过程中,一些学生不会断句,没有节奏,读书有拖腔,添字少字的现象,这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要指导学生做好停顿,要提醒学生看着书,认真读。
在让学生动脑想一想,找一找时,不妨让学生们动手划一划,边读边思考,以动手牵引动脑,让思想的面更广,想得更实在。
2、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一些词句时,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很差,如“漫山遍野绿叶成阴”他们更习惯借助画面去练习说话,或者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他们比较感兴趣,也容易理解。
课后我也听取了来自阜阳实验学校领导老师的点评,非常感谢他们给予我课堂的肯定以及指出的不足,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