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下农村数学教学策略论文合集8篇
摘要:
在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升。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创新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的结构以及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身心潜能得到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引言
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为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需要在方法上进行优化和组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教学的方法,并且要进行灵活的运用,保证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自身只是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知识的来源主要就是靠教师的讲解。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数学的思维分析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与时俱进,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现代教学观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要求,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还影响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所用的方法和思路,是决定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细分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要求进行细分,将教学大纲从框架变为具体。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比如,指引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可以使教学的步骤有序的进行,控制课堂的节奏。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协调课堂教学的结构,减轻学生的课堂训练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达到教学目的的表现方式,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师的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这种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科学、合理。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要求来进行选择,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满足启发性、自主性等原则要求。要求趣味性是因为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要求启发性是因为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需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向教学的目标靠拢;要求自主性是因为应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出时代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
五、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具体落实和实现的。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就是教师先在黑板上列出板书,讲解相关概念,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题目进行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运用练习,这种反复单调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长久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且也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继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全面普及和运用,推动了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和优势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多媒体教学继承了以往教学形式的所有特点,并且实现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创新。利用计算机来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多种功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对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切实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成为以学生为核心积极主动学习的全新数学课堂。在美国很多学校中,教师仅在课堂中讲解十分钟,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沟通、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教师则在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鉴于此,我们国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也在实践教学中大胆尝试,采用该种形式对课堂时间进行大胆分配,依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只讲解十到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课堂时间结构进行规划和分配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规划和分配课堂时间。优化高效的数学课堂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快节奏和高标准。而应具备下述特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由浅入深、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并且,教师在处理和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应保证和学生以往知识结构相匹配;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新知在课堂上理解和内化;保证课堂训练的“精”和“简”;保证课堂信息反馈速度和科学评价;保证课堂时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2]薛晓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12(12).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切的前提下,再看单位时间(包括所花精力、物力等)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固定的,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从教三十多年,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做好预设,把握生成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载请保留出处
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而不应是心无熟识、任其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到哪。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特别是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一张卡片、一朵小红花往往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正因为上课之前我不仅认真钻研了教材,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在此处会有疑问。可以说我既做好了预设,又善于把握“生成”资源。这个教学环节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假如我一心只忙着教自己的教案,对这位学生的主张不予理会,待到教完生字再来解释一番,这样的教学,可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许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有效的组织教学,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的课堂环境。
1.等学生做好准备再上课。尽管课前也指导过孩子如何做课前准备,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课音乐响了,还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有的孩子甚至还没坐好。这时,不要急着上课,而是要耐心地示范课堂上需要准备的东西,等学生全部准备好,坐端正,再和学生行礼。特别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要让学生从假期的氛围中适应过来,养成学习习惯,良好的开端会是课堂成功教学的一半!
2.榜样引导,用积极的话“诱惑”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时,我都会这样说:“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师真喜欢!”其他孩子一听,马上也会坐坐好。这句话还能迁移成“某某读得真响亮,听得真认真,真仔细,写得真漂亮,说得真完整等等”我发现孩子都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话说出来提醒孩子,百试百灵。而有时,孩子为了抢发言,都会发出“恩!恩!我!我!”等声音,这是,我马上说:“我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学生马上坐好了。“我请声音响亮的小朋友回答。”学生站起来,会回答得很响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主编的,共分五章,分别是《课前设计》、《过程调控》、《方法运用》、《教学设计与案例》。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这是吴老师在书中的题记,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吴老师在书中还说: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带着对吴老师的敬仰细读这本书,这本书告诉了我如何从一招一式的背后去挖掘深刻的道理,完成从教学技术到感悟教学规律的升华,真正提高执教能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如何让每位学生获得高质量的数学学习等等。下面就谈谈我读过这本书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收获:
首先给我感受最深的是重视课前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不是课程专家或教研人员,也不是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设计,而是执教者本身。课前设计体现着教师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还包括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因此,要上好课,要重视课前设计。主要可以运用学情调研的策略、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设计探究学习的策略、设计合作学习的策略。
每一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情调研的价值,把对学生的关注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而不仅仅是在一些研究课上或教学设计评比中体现。学情调研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学情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人为干预数据。进行教学设计前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读懂教材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要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的文化和历史。要努力读懂学生,自觉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怎样调控教学过程。书中介绍了16种教学策略,每一种教学策略都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都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少走一些弯路。其中有这样一篇文章我印象深刻:提问和理答的策略,提问对于课堂教学并不陌生,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课堂离不开提问,但如何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呢?如何能通过提问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呢?我想这都是教师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读这篇文章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从而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教师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提问的策略,即为了促进学生理解而提问,使学生开动脑筋;利用追问使学生理解概念本质;为了解学生需求而提问,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通过反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四种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传授了行之有效的提问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有就是理答的教学策略,说实话,当我刚刚看到理答这个词语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理答对于教师来讲可能是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所采取的回应方式。教师的理答应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也像我们介绍了三种理答策略,即教师要学会等待,促进学生反省和深思;重复学生的语言,突出教学重点、转向,扩大学生的参与广度。最后还向我们提出了关于提问与理答的几点建议,有画龙点睛般的将前面的策略加以升华和总结,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一)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巩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用硬纸片做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都有一道算式,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写着得数的牌子,让学生用鱼钩钓上和自己身上得数相同的鱼。这样的游戏比起让学生枯燥地做几道数学算式要有趣得多,既训练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又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引入“余数”概念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11个小球进行分堆,要求不管分成几堆,每堆都要一样多。在分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出现分不完的情况,会产生疑问。这时,我趁机导入新课“有余数的除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巧妙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堂训练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当堂练习设计得巧妙合理,不仅能巩固学生新学到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设计当堂练习的时候要做到重难点突出,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形式多样。
(二)注重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透过每个人的动作表情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明白了什么、不理解什么、疑惑什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遵循自己的引导就横加指责,而应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释放,个性得以发展,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发言。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反思,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只表现为知识的增多,还要有自我进步、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而反思是自我发展的基础。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更要注重探究过后的反思,要使学生通过反思不断获得提高。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只有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放下教师的架子,营造一种朋友式的平等的交流环境,多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不仅只有语言上的交流,还有心与心之间的对话沟通。比如,教师可以这样与学生交流:“你想的很好,你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谢谢你启发了我,我也有个想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这样平等温和的交流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毫无情感的物品,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经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会使课堂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他们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去表达,让他们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机智、全面地评价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公正,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又要注重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细节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表现得不够完美,教师也不要直接否定他们的参与热情,而要讲究评价技巧,给予学生以适当的评价,要做到既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学困生,我们要侧重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多采取鼓励多表扬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不要轻易表扬,以免造成他们自负情绪,应该注重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三、把教材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相对单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将其与教材整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利条件,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只留少量的家庭作业,真正做到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到了几点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明确一堂课的教学要求。
一堂课的教学要求,订得明确具体,而又恰到好处,就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小数乘法”在学生具备“积随着因数的扩大(或缩小)而扩大(或缩小)”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在乘法里,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保证新知教学。
为了保证学生在短的时间内学好新知识,要努力改变教学中不分主次,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精心地安排和剪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
1、在各个教学上,保证新知教学。
在安排这些教学环节时,要以新知为中心,如开始的复习内容要和新知密切相关,复习时间3-5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这样一来既复习旧知识又巩固新知,每堂课一般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新知独立作业,使学生当堂掌握新知。
2、新授课突出重点和难点。
上课时常常感到要讲的内容很多,时间不够用。其实,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并不多的,因为新知大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关键要善于抓住新知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例如:“和是11的加法”涉及到的知识有:①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②10以内的加法;③3个数连加(如7+3+4);④计算法则:“凑10法”。其中①②③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已掌握的,只有“凑10法”是新知识,在新知识中,按“凑10法”的需要,把其中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教学中的重点和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应把主要精力用来解决“怎样把这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分解出来的第一个数和另一个加数凑成10”。
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升。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创新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的结构以及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身心潜能得到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引言
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为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需要在方法上进行优化和组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教学的方法,并且要进行灵活的运用,保证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直接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主要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无法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自身只是作为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知识的来源主要就是靠教师的讲解。传统教学观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数学的思维分析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不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与时俱进,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现代教学观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本要求,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还影响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所用的方法和思路,是决定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细分教学大纲,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及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要求进行细分,将教学大纲从框架变为具体。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比如,指引教师的教学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可以使教学的步骤有序的进行,控制课堂的节奏。制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协调课堂教学的结构,减轻学生的课堂训练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达到教学目的的表现方式,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师的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其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这种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要科学、合理。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要求来进行选择,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满足启发性、自主性等原则要求。要求趣味性是因为需要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要求启发性是因为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需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活动向教学的目标靠拢;要求自主性是因为应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还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出时代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
五、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具体落实和实现的。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就是教师先在黑板上列出板书,讲解相关概念,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题目进行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运用练习,这种反复单调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长久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且也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总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开数学教学,继而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全面普及和运用,推动了各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和优势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多媒体教学继承了以往教学形式的所有特点,并且实现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创新。利用计算机来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多种功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对学生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切实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六、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成为以学生为核心积极主动学习的全新数学课堂。在美国很多学校中,教师仅在课堂中讲解十分钟,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沟通、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教师则在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鉴于此,我们国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也在实践教学中大胆尝试,采用该种形式对课堂时间进行大胆分配,依据实际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只讲解十到二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课堂时间结构进行规划和分配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规划和分配课堂时间。优化高效的数学课堂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快节奏和高标准。而应具备下述特征:“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由浅入深、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并且,教师在处理和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应保证和学生以往知识结构相匹配;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新知在课堂上理解和内化;保证课堂训练的“精”和“简”;保证课堂信息反馈速度和科学评价;保证课堂时间的合理规划和利用。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媒体展示教学图片、讲数学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时,上课一开始,我按照教学预设出示小动物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两种动物,小白兔有三组,每组有两只在一起玩;鸡有四组,每组有三只在一起吃东西),再向学生提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打算怎样解决?一个学生提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2+2+2=6(只)。我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坐下。这时还有学生举手,我让另一个学生接着说。鸡一共有多少只?算式是:3+3+3+3=12(只)。我再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了想说:4个3相加得12,我看到图上每堆有3只鸡,那么4堆就是把4个3加起来得12。呵!他把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意义也说出来了。我接着问: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起了手。又一个学生说: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2×3=6(只)。几个学生附和着说:嘿!我也是2×3=6(只)。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那些写了加法算式的小朋友就一副不明白的样子。我笑了,这时我就告诉学生: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又有学生举手说:鸡一共有多少只?我写的算式是3×4=12(只)。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问:“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有的问:“3、4、12分别表示什么?”有的问:“‘×’是什么号?怎么写,怎么读?”还有的问:“3×4=12这道算式怎么读?”……
二、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数后,一一写下。这些数有些乱,怎样把这些数整理整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学生纷纷说:一位数为一类,两位数为一类,三位数为一类……;或者整十数为一类,不整十数为一类,整百数为一类,不整百数为一类……;单数为一类,双数为一类……虽然孩子的分类有些笼统,有些幼稚,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对于学生来说,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他们自己的发现,甚至是创造,如果老师不放手,不让学生去讨论、去合作学习,就不可能得出如此丰富的分类结果。
我肯定了他们的分类,接着问:谁知道40、56和100是由什么数组成的?是整十数还是不整十数?学生纷纷说:“40是由4个十组成的,还可以说是由40个一组成的,是整十数。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是不整十数。100是由十个十组成的,是整百数。”问:“300是由什么数组成的?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一说:“300是由300个一组成的。”生二说:“300是由30个十组成的。”生三说:“300是由3个一百组成的。”真不简单。我说:一百一百地数,3个一百是三百。那么8个一百是多少?一个学生举手说是八百。又问:“一千是几个百组成的?”同桌数一数、说一说:“一百、二百、三百、四百……八百、九百、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300、800是整百数吗?一千又是整百数吗?一千是几位数?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个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并使每个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源自于师生角色转换,把课堂的阵地还给学生
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时间和空间。当教师的时间掌握与学生的整体思维速度吻合时,学生就会陶醉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课堂教学就会丰满、充分、有效。比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二)》时,我出示了一组数:450、380、630、453、572、699、306、705、60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前面3个数最后一位数都是0。生2:我发现后面3个数中间的一位数都是0。生3:我发现它们都是比100大的数。生4:我发现它们都是三位数。我又问:谁会在计数器上拨出450,并读这个数出来?生:在计数器百位上拨4颗珠,在十位上拨5颗珠,在个位上不拨珠,读作四百五十。真了不起。我问:你们都能把这组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吗?试试看。从拨珠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有的数是几百几十,有的数是几百几十几,有的数是几百零几。生2:我发现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生3:他说的只是中间3个数的读法,我发现前面3个数后面的0都不用读出来。生4:我发现后面3个数中间的零都要读出来。现在你们知道这组数各是由什么数组成的吗?我把这个“大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他们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几组成。这样1000以内数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他们不仅发现了读法的规律,而且能发现这些数组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发现虽在情理之中,却又在老师的意料之外。几个数在学生的眼里成了一只奇妙的蜜蜂,引领着他们认识其它新的数,学生为自己是新知识的发现者而充满了成就感。
传统课堂教师是主体,新课标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余地、时间和空间,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起点,也是提高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