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办公范文 > > 教学 > 正文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7篇

2023-10-04 08:23:19教学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7篇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1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

  第26~27页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三角形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第28~29页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30~32页教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

  第33~34页单元练习。全面整理知识,突出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关于边和角的性质。

  教材中的思考题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知识。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雪花图案的方法和埃及的金字塔,能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

  1? 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继续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教材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即组织学生“做”图形,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主动构建对图形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1) “做”三角形,感受边、角和顶点。第22页例题教学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分三个层次编写: 首先呈现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照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然后安排学生每人至少“做”一个三角形并相互交流;最后讲解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学生“做”三角形并不难,做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在第一学段都曾经做过,现在学生还可能剪、折、拼……“做”三角形的目的不在结果,要注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把精力放在建立边、角和顶点等概念上。所以,交流的时候要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用三根小棒、三段细绳、三条线段……才能“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小棒、细绳、线段……必须两两相连,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2) 围三角形,体会两条边的长度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标准》要求: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新课程里增加的教学内容,第23页例题教学这个知识。首先,为学生提供四根长度分别是10cm、6cm、5cm、4cm的小棒,向学生提出问题: 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并直觉感受这是为什么。最后通过比较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找到原因、理解规律。

  例题的编写特点是不把知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做”图形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体会规律。因此,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 第一,课前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长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第二,课上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小棒,充分地围,经历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并给学生提供思考“为什么”的时间。第三,要引导学生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用小棒围的时候,他们的直觉感受是如果两根较短的小棒的另一端能够碰到一起,就围成了三角形;如果不能碰到一起,就围不成三角形。这种直觉感受是必要的,但不是最终的。要在直觉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根小棒的长度进行分析研究,这才是“数学化”的过程,才能在获得数学结论的同时又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各组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里不需要动手围,只要运用已有的规律作出判断。第3题从学校到少年宫的3条路线中,走直的那条路最近,这是生活经验和直观比长度得到的结论。现在还要用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作出解释,因为在图中可以看到两个三角形。

  (3) 对图形量、剪、折,体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第30页的两道例题分别教学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分三个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是通过学生量三角形边的长度,理解“等腰”“等边”的含义;第二层次是仿照例题示范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继续体会它们的边的长度关系;第三层次是给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角的大小关系。其中第二层次的教学比较难。两道例题里“茄子”和“白菜”提的问题不同,前一道例题的问题是“用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因为学生容易看懂图文结合表述的剪法,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到两条腰是同时剪的,长度肯定相同。后一道例题的问题是“你会像下面这样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因为学生不容易看懂教材展示的方法,教材希望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研究剪法、弄懂剪法。关键在找到那个红色的点,先对折又斜折是为了让三条边的长度都相同。

  另外,“想想做做”第3题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引导学生从“对称轴的两边完全重合”这个角度进一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度相等、两个底角大小相等。

  2? 从已有经验中提炼数学概念。

  在具体的感性材料里提取本质特征,形成理性认识是概念教学的渠道之一。丰富的感性经验与清晰地认识特征是建立正确概念的前提。

  (1) 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高。第24页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里的部分习题把三角形高的教学分成四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量出人字梁图形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这里讲的“高”度还是生活中的高,是从上往下竖直的距离。虽然与数学里的高含义不同,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垂直的、最短的。设计这一步教学的目的是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营造认识三角形高的基础。第二步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的高。学生对教材里的一段话,既要联系人字梁的高来体会,又要超越人字梁这个具体实物比较概括地理解。联系人字梁的高能降低理解概念内涵的难度,超越人字梁具体实物才能形成真正的数学概念。教材表述的是三角形高的描述式定义,描述了高的位置,描述了画高的方法。教学时可以把教师边画边讲与学生边描边体会相结合,重在对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第三步通过“试一试”扩大概念的外延。数学里平面图形的高的本质属性是“垂直”而不是“竖直”,竖直是“从上往下”,垂直是“相交成直角”。例题教学三角形的高先从竖直的位置讲起,“试一试”举出各种摆放位置的、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以及不同边上的高,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全面地把握概念的外延,深刻地体会高与底之间的对应联系。第四步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的画高练习,进一步感受描述式定义,巩固对高的理解。其中最右边的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学生在画高的时候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2) 联系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分类。第26页例题让学生在给角分类的活动中体会三角形的分类。首先呈现了6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个三角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并把观察结果填在预设的表格里。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表格里的数据信息,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有些三角形里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有些三角形里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从而引发可以给三角形按角分类;准确而精炼的语言总结了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最后还用集合图表达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与三角形整体的关系。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要特别注意三点: 第一,必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分类活动,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逐渐形成共识。第二,要扣紧概念的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锐角三角形强调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只讲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从而掌握判断时的思考要点。如第33页第2题里左边和中间的三角形能确定它们分别是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因为在图中分别看到了1个钝角和1个直角。右边的三角形只看到1个锐角,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第三,要用好第27页“想想做做”第4~7题,让学生在图形的变换中加强对各类三角形的认识。

  3? 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实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里讲的“了解”不是接受和知道,而是发现并简单应用。

  (1) 第28页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采用了“质疑——解疑”的教学策略,实验是策略的核心,是解疑的手段。

  首先计算同一块三角尺上的3个角的度数和。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所以能够很快求得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并由此产生疑问: 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解疑,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是平角得出3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教材要求小组合作,剪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实验。因此,实验的对象有较大的包容性,实验的结论有很强的可*性。学生会完全信服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普遍规律。

  (2)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想想做做”巧妙地设计了两道辨析题。一道是第2题: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另一道是第3题: 正方形内角和360°,对折出的三角形内角和180°,再对折成的小三角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解答这两道题时,学生的思考会在180°和360°以及180°和90°不同答案上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普遍规律,不因三角形的大小而改变,不因拼、折等图形变换而改变。

  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解释为什么直角三角形里只有1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只有1个钝角。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

  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

  【讲解新课】

  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中,

  求证:

  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1、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

  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应有点A与C,B与D,C与B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还可提问:

  (1)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答案:)

  (2)如图,当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不指明对应关系)

  (答案:或两种情况)

  探索性题目是已知命题的结论,寻找使结论成立的题设,是探索充分条件,所以有一定难度,教材为了降低难度,在例4中给了探索方向,即“BD与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这种题目体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有好处,教师要给予足够重视,但由于有一定难度,只要求学生了解这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不应提高要求或增加难度。

  [小结]

  1、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除了本节定理外,前面判定任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2、让学生了解了用代数法证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

  3、关于探索性题目的处理。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9中A组9、教材P240中B组3。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4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 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师:谁来拼?(幼儿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4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4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

  (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4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分类”。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分类”是小学几何知识,尤其是三角形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切实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分类知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并不陌生。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和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学文本,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归纳每类三角形的特点。

  三、学生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知识,知道锐角、直角、钝角的意义,对锐角、直角、钝角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对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且有初步的表形概念。在学习方式方面,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三角形分类》这一课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分辨各类三角形。

  2.在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操作、想象、思考、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了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疑(想、说、做三要素组合)

  1.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直角、锐角、钝角并回忆其意义。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并进行分类。3.同桌交流:你把这些三角形分成了几类?怎么分?

  4.提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第24、25页,做好自学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是在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的,这些知识对本课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角的知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较好地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接着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尝试中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然后引领学生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自己解决疑问,在预习中自主构建知识,在预习中生发新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听、说、想、做四要素组合,动静转换)

  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一定有不少收获,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收获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

  1.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给这些三角形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生一起完成主题图中三角形的分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在自学过程中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你能从学具中找出每一种三角形吗?

  通过实际操作,强化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意义的认识,使图形与意义之间产生对接。

  4.想象:各种三角形角的特点、边的特点,并用手势比划出各种图形。

  5.联系生活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表面是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

  6.媒体展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等腰直角三角形。7.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8.师生补充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1)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呢?

(2)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以交通指示牌为特例,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议一议的活动,比较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认识各种三角形的特点;抓住难点,让学生猜想、操作、比较,理解“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抓住关键点,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体会“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在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与操作,又有相互启发、激励、补充完善等合作交流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应用感悟(想、说、做三要素组合)1.找一找,填一填。(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填空)

  锐角三角形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3.在点子图上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练习1,教师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创设练习题,突破了练习内容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定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练习2,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使重难点知识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得到突破;练习3的操作画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想、听、说三要素组合)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你得到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3.你知道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吗?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帝王的陵墓,它的样子像汉字的“金”字。字塔的基底是一个正方形,四个侧面是什么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梳理,让学生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通过延伸拓展,让学生意识到三角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引起学生更多的数学思考和更持久的学习探索。】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的特征,会给三角形按角进行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分类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性。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标准

  教学难点:以角为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一支彩笔、一把尺子、一个双面胶、一把剪刀、手工纸两张、一个磁铁。每个小组准备一张A4纸。

  设计过程:

  预设的教师活动

  可能的设计活动

  设计说明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角?

  课件出示锐角、直角、钝角。能说这些角的名称吗?

(课件演示)老师在每个角上添上一条线段把它们变成变成了什么图形?

  什么是三角形呢?

  请同学们用水彩笔和尺子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画好后用剪刀把它剪下来。

  二、新授

  1.小组内把剪下来的三角形分类。

  如果和他们分法相同,请有序的的把三角形帖在它的同类三角形一起。

  2.揭题:三角形的分类

  3.小组讨论每类角的共同特征。

  4.比较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如果我们把三角形看成一个大集体,这个大集体有几名成员。课件出示集合图。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①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②最大的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③直角三角形中有2个直角。1个锐角。

④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者一个钝角。

  2.猜一猜被信封遮住的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说说你的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4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4.找出物品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三角形。

  5.用信封里的三角形拼成美丽的图形或图案,每组四名学生合作。还有四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拼。

  生: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

  生: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长来展示分类的情况。组长说这样分的理由。

  组1:根据三角形大小来分。

  组2:根据纸的颜色给三角形分类

  组3:根据三角形的角的特点来分

  揭示特征把三角形取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有2个锐角。

  不同点是:它们的最大角不一样,有锐角、有直角、有钝角。所以三角形的名称是由三角形中的最大角决定的。

  学生自由读题,用手势表示对与错。错题学生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4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折法,一是,把正方形对角对折再对折,二是,把正方形对边对折成长方形,再沿着长方形的对角线对折。

  通过复习角的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根据角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作好铺垫。

  学生通过画、剪三角形让学生更深的理解封闭图形,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内进行分一分,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判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通过折长方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能力。

  找找生活中的物品中哪些是今天我们认识的三角形。让学生体会学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更爱数学、更喜欢数学。通过拼图让学生得到了数学美的熏陶。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1)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分类教学设计 篇7

  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特性及三边关系的过程。 2.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了解三角形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探索发现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三角形的特性”

  情境导入: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你能找出哪里有三角形吗?

  1、你知道为什么这里要做成三角形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这样更加稳固等作用。

  2、我们来体验一下三角形的这种特性。(稳固性)

  让学生拉动三角形架和平行四边形架,然后交流自己发现和感受,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不易变形,具有稳定性。

  3、说一说: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物。

  4、课件充分展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六根小棒和活动记录单。

  1、提出活动要求

  2、(1)每人利用老师准备的6根小棒摆三角形,并将你用到的小棒的长度记录下来。

(2)完成记录单后在组内交流记录情况。

  3、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完成情况。

  4、提出思考:

  1、为什么有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提出思考:

  2、.观察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的长度,将其中的任意两条边相加同第三条边比较,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要求学生先独立分析思考,再交流发现。

  师生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三角形中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用这种方法验证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再次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6、验证三角形三边关系

  让学生各自画出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各边长,算出三边关系。并汇报。活动三:应用练习

  1、练一练1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明选择理由。(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说明)

  2、下面各组线段能围城三角形吗? (1)10厘米

  4厘米

  7厘米(2)9厘米

  4厘米

  5厘米(3)5厘米

  3厘米

  3厘米

  3、问题讨论

  如果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都是整厘米,其中两条是4厘米和7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几厘米?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