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查报告【精选15篇】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xx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hm2;农药折纯用量,单位施用水平/hm2;农膜使用量为,平均使用水平为/ hm2,平均残留量为/hm2。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xx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万吨,粪便利用率为%,尿液利用率为%。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xx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20xx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xx-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20xx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万t/d。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0%左右,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是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活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一、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据重庆市农地污染与作物健康品质关联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库区土壤中的汞、隔、砷、铅和锌五种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累积现象,特别是镉和铅累积现象十分突出,较20年前
增加一倍以上。稻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达到警戒级水平,其中轻污染的有5个区县占%,主要污染物为镉;旱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达到轻污染级水平,其中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警戒的区县分别有1个、1个、5个、8个和6个,分别占%、%、%、%和%,主要污染物也是镉。
20xx年对三峡库区的8个基本农田片区土壤监测,有3个片区已达到警戒级水平,占%。对20个蔬菜基地监测,部分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部分农田土壤板结,耕性下降,宜种性降低,已逐渐出现退化现象。
二、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两个方面,据环境水质监测部门的测评,目前长江干流部分江段和不少支流水质均未完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有56%的监测断面的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其中N、P含量超标,BOD5、大肠杆菌超标率、超标倍数惊人。重庆区域内的`70条次级河流有23条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26个断面中,水质呈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断面分别占%、%、和%和%。其中万州区苎溪河2个断面呈中度富营养,忠县汝溪河、黄金河、丰都县渠溪河和龙河、云阳县澎溪河5条河流10个断面呈轻度富营养。
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是农田径流,库区水体中90%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在库区水体污染源中,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达60%以上,这种农业面源污染对三峡水库水质构成巨大威胁。
三、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20xx年对库区主要农产品市场抽样监测,大米重金属样本超样率%,玉米重金属样本超标率%,蔬菜农残样本超标率%,茶叶样本超标率%。农产品质量下降,对食物链带来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也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影响经济链。
四、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农户典型调查表明,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10%,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10%,部分村落卫生环境差,加之畜禽粪污的直接排放、作物秸秆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影响。根据重庆市水利局的抽样调查,目前重庆市2423万农村人口中,有1341万人引水不安全。对全市2380处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表明,水质不合格的有1952处,多为Ⅳ类或Ⅴ水质,少部分地方氟、汞、可溶性固体等毒理学指标和化学指标超标。同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等,在高温下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安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xx)-06-06-1
1 发展现状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被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
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大安市农机总动力万千瓦,拥有各种农机台。大安市农作物机播率85%左右,机收率不到20%,秸秆直接还田率20%左右。
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要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当中,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品安全。目前,大安市抗旱坐水一条龙作业模式的粮食高产模式化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高光效、生物防治等技术全面推广,科技贡献率接近70%。20xx年,大安市推广生物防治等五项重点技术205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13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还开展了科技110、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建立庄稼医院等科技服务平台,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
要转变农业产业增长,主要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大安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3家,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发展到4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带动农万户增收。
农业服务社会化
一、基本情况
二郎镇xx村地处合川市西北部,属龙多山台地区域,离二郎场镇4公里,耕地面积1336亩,其中,田520亩,土8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513人,劳动力774人,20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纯农业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二、影响xx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从xx村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自然灾害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xx年龙多山台地的遭遇春旱连伏旱灾害导致该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玉米、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四成左右。就其原因主要是该村水利设施不健全,仅有的一座水库(渣口子水库),至今没有排灌渠道,受益的只有6社部分农田,而其它5个社遇天旱连吃水都很困难,农田灌溉只有靠自然雨水。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140亩,玉米、水稻、红苕等粮食作物占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经作物极少,且品种老化、分布零星,质量低、效益差;二是
养殖业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猪、鸭养殖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农民对“市场”知识了解不多,生产带有盲目性,有时还倒亏。如:今年xx村大部分农户养殖的“花边鸭”,由于品质差,目前市场价仅元/斤,不够饲料成本。
3、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生产效益低,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该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据调查统计,全村774个劳动力长期外出的达174人,占总劳动力的2%,举家外出的有20余户,其结果是导致部份土地搁荒,耕作粗放,农业税费收不起来等一列问题;二是基层组织对农民增收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究怎样带领农民群众致富,怎样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多;三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如,今年该村鸭的养殖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不仅没增收,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4、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大部农民连基本的农技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如,该村今年大面积的玉米、水稻发生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很少有农户懂得防治。对于养殖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少,疫病防治,饲料配制一点不懂,依然是传统饲养,靠运气,以致常出现“买得多活得少,老本全蚀光”的现象。
三、xx村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渣口子水库,尽快将排灌渠道修通,同时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如,水池、小塘堰等,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公路的养护和全村闭路电视网络的建设。
2、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根据该村地理位置和交通、土壤构成情况,建议:一是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是品质的调优,要充分利用龙多山台地独特的地域优势,种植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力发展绿豆、高粮等小杂粮;二是适当发展优质果树,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二社、三社、六社发展以早熟为主的伏淡水果;三是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鸭乡”这品牌,做大、做强鸭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在品种上要进一步优化,选择适销对路、品质好的品种,饲养水平要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3、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xx村目前的状况来看,土地合理流转程度低,虽然有部分的土地无人耕种,但要扩大生产土地又集中不起来。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在加大业主引进的同时,村社一定要花大力气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实行以“业主制”为主的规模种、养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需求迫切,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养殖业技术的培训。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将先进、实用的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不断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开办村夜校、村图书馆、培训会的形式,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农业技术。
隆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隆回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隆回县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集体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机制、体制等生产关系得到了调整,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阶段性的飞速发展,完成了农村由贫穷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迫切要求和相当长时间内的艰巨任务。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隆回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隆回县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特色经济更加明显
近年来,全县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产业特色的区域性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以三阁司等为主的万亩商品鱼生产基地;以七江等乡镇为主的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以六都寨水库等网箱养鱼基地。以县金山牧业公司为龙头的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以320国道及花金公路沿线乡镇为主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建立了以小沙江为主的无公害金银花生产基地、北山乡镇为主的龙牙百合生产基地、七江乡为主的`尾参生产示范片、金石桥为中心的宝庆苡米生产示范基地等中药材基地。以小沙江镇为中心的反季节蔬菜基地,以山界、北山、三阁司为中心的“三辣”基地,以桃洪镇等320国道沿线乡镇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以中低海拔乡镇为主建立了65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种植富硒大米基地。南面乡镇以及六都寨镇、司门前镇、金石桥镇、高坪镇为主的工业原料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西洋江镇、六都寨镇、南岳庙乡、横板桥镇、荷香桥镇、石门乡、三阁司乡等乡镇柏木生态益林基地;滩头镇、岩口乡、荷田乡、六都寨镇、高坪镇、司门前镇、大水田乡等乡镇笋林两用林基地。此外还有以周旺镇、岩口乡滩头镇、雨山铺镇、荷香桥镇,荷田乡等乡镇为重点5万亩烤烟基地。
2、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龙头企业和地方名牌产品形成。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全县涌现了颇具规模和竞争力的银海药业、小沙江药材协会、恒隆生物有限公司、毅鹏金银花保健品有限公司、湖南桃花食品有限公司、隆回县龙牙百合协会、汇隆公司、周旺家私工业园等龙头企业,地方名牌产品如金银花、龙牙百合、桃花三辣食品等逐渐走出隆回,走向全国甚至走出海外。
3、农产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加工流通产值增长较快。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较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粮油、蔬菜、水产品、中药材、烤烟、竹木等大宗农产品产业链头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xx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26亿元。
4、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20xx年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70%,比20xx年增长%。20xx年农业产量总产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232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8元,比上年增长%。
5、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明显增加。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万元,省级财政投资万元,市级财政投资万元,县级财政配套万元,银行贷款988万元,群众自筹万元。财政投入极大的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带动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6、二、三产业迅猛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全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在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初步调查统计,到20xx年底,全县农业总人口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万人,其中,从业人员为万人,常年性剩余劳动力资源约18万人,季节性临时剩余万人。其中按从业结构分,从事第一产业的21万人,占从业人员的%;从事二三产业的万人,占%。在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行政区域(指县市区)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万人,行政区域外劳务输出万人,境外就业人员约20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近120亿元。
二、目前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隆回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并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特色产业不突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还比较低,广大农民还停留在种田为吃饭、喂猪为过年的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没有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订单产业模式。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化的核心环节没有大的突破。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服务体系、科学致富技术体系等都不能适应现今的农业发展。市场体系不键全,没有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3、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农业基础设施任务十分艰巨。由于县、乡财政困难,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和建设资金匮乏。虽然实施了项目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筹资启动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资金缺口仍较大,工程实施困难。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下降,种粮效益不高,同时动物疫病威胁仍然存在。
4、龙头企业带动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目前而言,全县龙头企业不大不强,辐射和带动力不足,国家级龙头企业没有,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龙头企业的作用也有限,农民受益面不广,受益程度不高。多数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权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对农业和农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
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做好“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新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一、农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xx街道办事处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6500多农户、农业人口人,总耕地面积139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
2、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①耕地、淡水、生物资源相对匮乏。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事业的蓬勃发展,先后有20余家项目在xx建成投产,鹅庄管理区全部规划为市开发区,所辖土地主要用于工业项目发展;神洲生态乐园、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xx煤矿矸石热电厂等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使辖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相对紧张,发展现代农业的空间相对狭小。
②农业基础薄弱。xx一直是传统的工业强镇,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③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工商、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3、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辖区内309国道横穿东西,244省道纵贯南北,驻地位于垛庄、曹范等乡镇出入市区的交通要道,即将建成通车的济莱高速路横穿xx南部山区并且开有路口,明埠路、埠翟路、埠旭路以及各条乡村路网相连,交通十分方便,为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
②距中心城区近,工商业基础雄厚。xx位于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距离明水中心城区10分钟车程,容易在信息、技术、市场、理念等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影响;xx工商业较为发达,驻地工商个体户达到600多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
③招商引资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济南植物园于去年国庆节前夕建成开园,其规模和植物物种数在全省都位于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良机;银鹭食品项目近期在xx开工建设,为开发种植粮食作物,加快小杂粮、蔬菜、果树等基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地下企业”到“地上企业”的转变和由“黑色产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变,逐渐摆脱了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开创了生态旅游、机械加工、商品物流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了25以上的增幅,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全力开启xx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垛庄水库低压灌溉工程效能,维护好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渐扩大水浇地面积,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亩产量。在巴漏河沿岸各村建设提水站,并修建一系列的蓄水方塘,做好雨季蓄水工作,计划5年内扩大水浇地面积6000亩,使水浇地总面积达到亩,占耕地面积的62。进行科学施肥测土施肥试验,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多施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单位土壤的产出率,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农民增收工程。
以产业调整为动力,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依托银鹭集团,发展订单农业亩。大力扶持培植金燕肉鸡深加工项目,形成年加工肉鸡10万只的规模。打造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富有xx特色的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做大做强牛羊肉、小杂粮批发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户;每年递增奶牛10头以上,争取到,奶牛养殖量达到200头的规模;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场一处,达到每年产蛋量700吨的规模。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在庭院中种植花卉、食用菌或从事小型加工业;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
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从桃江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去年全县通过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杂交水稻、“双底”油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免耕农作制度,推广畜禽、鱼配套饲养技术等科技措施,增加经济效益约5200万元。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30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逐步完善在“户为基础”的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
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倘若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可以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可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农业科技服务在粮食高产区处于滞后状态:
一、虽有体系,但机构配置本末倒置。主要是“两个不顺”:
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
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54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乡镇一级占%。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二、虽然运转,但措施配套脱节错位。
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
三、虽有服务,但层次很低囿于表面。
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
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
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
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
建设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途径:
一、针对多成份、多门类的农业经济格局,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的主攻点放在村一级。
根据桃江县实际,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当建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一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结构。这是近期内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笔者的思路是:
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
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
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二、针对多层次、多内容的农业技术工作机构,分解职能,从实处起步,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
县一级农业职能机构有数十个,若加上乡(镇)一级,机构更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笔者设想科研机构的主战场,就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等方面做文章,研究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农技工作部门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抓住能启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针对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结构,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法,把科技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低文化、低素质的问题,难以适应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如何提高科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现阶段除了加强农村劳力的培训、教育外,
比较现实的途径是要把科技培训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县所有村组。二是农技人员要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等形式,把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县农业技术学校,应把培训重点优先放在村农技员和“两户”队伍上,并逐年轮换,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四、针对多机制、多功能的农村经济服务实体,把经营的出发点放在无偿或低偿服务上。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应端正指导思想,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立足“围绕服务搞经营、办好实体促服务”,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对常规、普及技术实行无偿服务,开方配药、适用技术实行低偿服务,高难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同时,乡(镇)一级要合理配置好服务与经济的力量,在自食有余的情况下,力争使多数民办技术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推广工作。
xx县现有xxx万人口,xxx万农业人口,xxx万亩耕地,是一个人口大县、农民大县、农业大县。按照《xx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的要求,到20xx年要建成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这个任务繁重而艰巨,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要点在农民。用传统的理念抓农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经过笔者长时期的调查研究,认为“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应该是加快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条主要出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在思想上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业,用工业反哺农业;另一层意思是指用抓工业的观念、思路、体制、机制来抓农业。本文主要对第二层含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用抓工业的理念认识农业,必须增强紧迫感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表明,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我县年均粮食产量在xx4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36斤。根据《20xx年度xx统计年鉴》中的典型户调查,农民人均每年消费口粮466斤,每年约要消费粮食xx2亿斤。从理论上讲还有一半的粮食可用来作为商品粮销售,商品率最高可达50,而我县现在的粮食商品率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从全县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民每年人均售粮xx5斤,商品率仅为xx5,人均收入xxx元,除去种子、化肥、机械费用和人工等成本,所剩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县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县,历来重煤炭轻农业,挖煤挣钱,种地吃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就是传统“自足自给”的.小农思想在作怪,重“口粮”轻“商品”,重生产轻销售。正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传统农业的固有特征在我县的农业发展中比较突出。即不注重农产品加工,缺乏有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注重农产品特色,区域布局不明显,经营规模小;不注重营销,流通体系不健全;不注重标准化生产,缺少品牌优势;不注重科技应用,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所有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变传统农业指导思想,借鉴抓工业的理念和做法,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和手段把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用抓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必须找准结合点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必须找准二者的结合点。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组织化、集约化为手段,以品牌战略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企业家队伍为支撑。这些特征对我县发展现代化农业有着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对解决我县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农产品加工不够深的问题。目前,我县每年种植的xxx多万亩小麦、xxx多万亩大豆、xxx多万亩小杂粮,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不是把握市场走向,市场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而且所出售的大部分是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或仅仅是初加工的一些产品,没有实现深加工增值,农民最后得到的利益非常小。用“市场导向”和“效益最大化”的思想指导我县农业,就是要求我县的农业生产要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而且要尽量延伸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努力把县种子公司、另一面食品厂、丰青源公司等企业做强做大,真正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订单”指导全县的农业生产。
其次,用“组织化、集约化”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农产品特色不明显、区域布局不合理、经营规模小的问题。我县现在人均占有耕地xxx亩,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很难形成区域布局,更谈不上特色,谈不上效益。用“组织化、集约化”的思想指导农业,就是要允许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入股、抵押、反租倒包等形式,逐步让土地向大户、农场、园区集中,形成一定的土地规模经营。有了规模才会有特色、有效益。以县原种场为例,农场职工每人承包经营的土地都在xxx亩以上,全部用来制种,每人年收入在xxx万元以上。只有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才能真正把适合我县发展、潜力大、农民容易接受的优质小麦、玉米制种、优质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培育为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进而将基地、龙头企业、科研成果和营销组织紧密联结起来,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第三,用“品牌战略”的思想指导农业,有助于解决我县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的问题。没有品牌不仅是我县农业上存在的问题,在工业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像高平有吉利尔、厦普赛尔、绿是金等知名品牌,而我县却还没有一个知名的品牌。用“品牌战略”的思想指导农业,就是要求我县的农产品生产要把创建品牌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没有品牌,不通过产品认证就不能进入市场。品牌知名度不高,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力。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支持和鼓励容器苗生产企业扩大容器苗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特别要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我县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针阔叶树种、草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万头,羊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万羽,禽蛋产量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三、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最近,笔者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在桃江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农业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使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现实情况表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否则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就不能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不能得到很好地转化。现阶段农业先进县并不是缺少技术、缺少科技成果,而是有技术,缺乏推广途径和手段,技术干部大都停留在上面,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才能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使科技成果的研制者、传播者、接受者能够融为一体。
二、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提高农民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从桃江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所起作用表现得越来越大。去年全县通过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杂交水稻、“双底”油菜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免耕农作制度,推广畜禽、鱼配套饲养技术等科技措施,增加经济效益约5200万元。据18个科技推广较好的村调查,每工日的纯收入由过去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30元,务农的纯收入能高于从事二、三产业的收入,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稳定农户科学种田、科学经营的积极性。
三、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可以逐步完善在“户为基础”的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改革传统农业提供示范。
如何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不变的条件下,把科技网络向村、组、户延伸,这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提出的要求。倘若我们以科技服务为桥梁,把以“户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同社会化生产联系起来,大面积推广科研试验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既可以改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又可以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农业科技服务在粮食高产区处于滞后状态:
一、虽有体系,但机构配置本末倒置。主要是“两个不顺”:
一是体制设置没有理顺。县一级成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四站(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一所(农科所)、一校(农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各网一面,缺乏配套性协作。
二是人员配置没有理顺。全县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54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乡镇一级占%。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传递。这种倒宝塔型人员配置结构,既与农技推广相脱节,又与网络延伸相抵触。这“两个不顺”使科技传递出现“断层”,网络分布出现“断面”,专业指导出现“断线”等服务滞后现象。
二、虽然运转,但措施配套脱节错位。
一是少数地方搞农技推广,各自为阵,单项技术之间缺乏有机结合。有的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不愿从事大田试验。科研成果被闲置的情况也很突出。二是技术与投入脱节。近几年农技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正常农技活动也被压缩。
三、虽有服务,但层次很低囿于表面。
一是服务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
二是服务质最缺乏高效、低耗、优质的规范化服务;
三是服务方式缺乏技农贸一体化的多样化服务;
四是服务体系缺乏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的标准化服务。这种低层次的服务,往往形成星与点之间的辐射盲区,放弃了内围死角;少数农技推广单位甚至把主要力量放在不是搞技术推广,而是搞经营上,即使搞了些科技推广项目,也是高价收费,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消极作用。
建设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实途径:
一、针对多成份、多门类的农业经济格局,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把科技服务的主攻点放在村一级。
根据桃江县实际,县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当建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一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结构。这是近期内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笔者的思路是:
第一,调整县级,重点是“减肥”。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站、所、校之间的关系,使挂帅的有实权,充分发挥其指挥协同职能;对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重叠机构,可以作适当调整和合并,把富余的科技人员下派到乡镇去;采取“三不变”轮换制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搞示范、搞承包,对出类拔萃的农技人员可直接分配到乡镇担任农技推广的领导工作。
第二,充实乡一级,重点是补齐。乡镇农技服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技术人员的配备原则上要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力量调配上要注意向边远地区倾斜;农技服务内容可由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逐步向产前、产后全过程方面发展。不能一步到位的可分阶段按规划实施。经济实力不足的,宜走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不宜向农民摊派抽薪。
第三,强化村一级,重点是完善。组织上要健全村农技综合服务队,配齐农技员,也可根据本村特点,配置畜技员、鱼技员等。为减轻群众负担,有技术的村干部可以交叉任职。在技术指导上以面对面、手把手的辅导为主,也可用示范户的办法,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
二、针对多层次、多内容的农业技术工作机构,分解职能,从实处起步,把服务的立足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
县一级农业职能机构有数十个,若加上乡(镇)一级,机构更多,如何搞好各部门分工,很值得研究。有计划地分解,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防止无效劳动,很有必要。笔者设想科研机构的主战场,就在引进科研成果、试验科研成果、比较科研成果等方面做文章,研究课题可分解到人,完成时间也可一并落实。农技工作部门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上。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抓住能启动全县农业生产大踏步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推广;也可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并与现有重大科技成果相结合的项目进行推广,促进科技推广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三、针对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结构,改进农业科技指导方法,把科技培训的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农业劳动力普遍存在低文化、低素质的问题,难以适应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如何提高科技在农村的接受程度,现阶段除了加强农村劳力的培训、教育外,
比较现实的途径是要把科技培训着力点放在田间示范传递上。一是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队伍,使之遍及全县所有村组。二是农技人员要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用田头讲座、田头诊断、田头示范等形式,把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县农业技术学校,应把培训重点优先放在村农技员和“两户”队伍上,并逐年轮换,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四、针对多机制、多功能的农村经济服务实体,把经营的出发点放在无偿或低偿服务上。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应端正指导思想,处理好服务与经营的关系,立足“围绕服务搞经营、办好实体促服务”,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对常规、普及技术实行无偿服务,开方配药、适用技术实行低偿服务,高难技术实行有偿服务。同时,乡(镇)一级要合理配置好服务与经济的力量,在自食有余的情况下,力争使多数民办技术人员从事农技服务、推广工作。
湖南桃江县委政策研究室:六的云
是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好农民的家园,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继续坚定不移地把菜、瓜、果、药、茶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的成果,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瓜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着力开发以柑桔、木瓜为主的林果业,不断提升以黄姜、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药材产业,择优发展以优质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二要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围绕市场发展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着力构建鄂西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依托资源建龙头,抓紧建设一批以木瓜、柑桔、蚕沙等深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壮大郧特粉丝厂、肉联厂、白羽乌鸡公司等一批“老”字号的龙头企业;三是优化环境引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发展;四是转化体制变龙头,引导和支持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利用生态提升农业较之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内工业较少,生态环境良好,着力打造秦巴绿色屏障,不断发展生态型区域经济。一要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村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把“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栏)、“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沼气)、“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园净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以“绿色基地、绿色加工、绿色营销”为主的“三绿”工程。二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龙之故乡、神奇郧阳为品牌,抓紧恐龙时空隧道、恐龙模型和恐龙科普、恐龙展馆的立项和建设;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不断发展休闲农业。境内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国道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满足人们节假日到近效休闲、娱乐、体验生活、采摘食用品的需要。
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依靠科技,才能不断改变农民传统的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力争通过3-5年的教育培训,使全县每户达到一个科技明白人,每村至少涌现5-10个专业大户,每组至少有5户科技示范户。同时,要根据的产业布局,科学确定科技成果的推广内容。二要注重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引导作用。近年来,县直单位在柳陂等乡镇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园,优质蔬菜示范园,高产油菜示范园,优质水果示范园,中药材示范园,使农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在全县选择3-4个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打好“郧阳调水源头”、“汉江”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万头,羊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万羽,禽蛋产量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
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唯一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名牌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三、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概念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面源污染概念
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hm2;农药折纯用量
,单位施用水平/hm2;农膜使用量为,平均使用水平为/ hm2,平均残留量为/hm2。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万吨,粪便利用率为%,尿液利用率为%。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一些地区受传统的水产养殖习惯影响,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威胁。
五、生活垃圾处理率低,生活污水无序排放。2004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万t/d,生活污水排放排放总量为万t/d。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0%左右,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10%,是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活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一、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据重庆市农地污染与作物健康品质关联规律与综合控制技术研究表明,库区土壤中的汞、隔、砷、铅和锌五种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累积现象,特别是镉和铅累积现象十分突出,较20年前
增加一倍以上。稻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达到警戒级水平,其中轻污染的有5个区县占%,主要污染物为镉;旱地土壤,重金属平均污染综合指数为,达到轻污染级水平,其中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警戒的区县分别有1个、1个、5个、8个和6个,分别占%、%、%、%和%,主要污染物也是镉。
2004年对三峡库区的8个基本农田片区土壤监测,有3个片区已达到警戒级水平,占%。对20个蔬菜基地监测,部分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部分农田土壤板结,耕性下降,宜种性降低,已逐渐出现退化现象。
二、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污染两个方面,据环境水质监测部门的测评,目前长江干流部分江段和不少支流水质均未完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有56%的监测断面的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其中N、P含量超标,BOD
5、大肠杆菌超标率、超标倍数惊人。重庆区域内的70条次级河流有23条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占%。26个断面中,水质呈中度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断面分别占%、%、和%和%。其中万州区苎溪河2个断面呈中度富营养,忠县汝溪河、黄金河、丰都县渠溪河和龙河、云阳县澎溪河5条河流10个断面呈轻度富营养。
三峡库区主要污染源是农田径流,库区水体中90%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在库区水体污染源中,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达60%以上,这种农业面源污染对三峡水库水质构成巨大威胁。
三、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2003年对库区主要农产品市场抽样监测,大米重金属样本超样率%,玉米重金属样本超标率%,蔬菜农残样本超标率%,茶叶样本超标率%。农产品质量下降,对食物链带来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也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
影响经济链。
四、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农户典型调查表明,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10%,生活污水处理率不足10%,部分村落卫生环境差,加之畜禽粪污的直接排放、作物秸秆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影响。根据重庆市水利局的抽样调查,目前重庆市2423万农村人口中,有1341万人引水不安全。对全市2380处集中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表明,水质不合格的有1952处,多为Ⅳ类或Ⅴ水质,少部分地方氟、汞、可溶性固体等毒理学指标和化学指标超标。同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等,在高温下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2004年重庆市发生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总起数247起,总损失金额高达3300万元,获得赔偿金额万元。其中:
2000年因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仅重庆市级有关部门查处的污染案件就有68起,赔偿经济损失万元。
2001年48起,因污染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赔偿经济损失80多万元。
2002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55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万元,赔偿经济损失201万元。
2003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18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365万元,赔偿经济损失96万元。
2004年发生较大农业污染事故58起,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万元,赔偿经济损失万元。
重庆市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
在重庆市除渝中区以外的39个区县(自治县、市)内,以县为单位,开展了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初步摸清重庆市和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危害、成因和防治方向,编制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报告》和《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报告》。
二、编制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规划》;
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按照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生活污染、种植污染、养殖污染、径流污染以及全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养殖规模、粪污综合治理、消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等11项工程措施,分三期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操作实用性。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高库区水体水质,削减入库泥沙淤积,保障三峡大坝运行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人体健康,对三峡库区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共分9章53节,涉及渝、鄂两省25个区(市、县),其中重庆21个区县、湖北4个区县。目前《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
三、开展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战略决策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内容包括七个方面:1.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分析及过程评价;
2.重庆市主要农地土壤Cd、Pb分布与环境容量研究;3.重庆市人及畜禽粪便与秸秆年排放量估算研究;4.面源污染数据库建立与应用;5.三峡库区流域降雨径流数字模拟研究;6.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释放特征及环境风险;
7.全面启动库区农业面源研究的建议。
四、实施了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重庆市在渝北区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立足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农业资源的高效、循环、再生利用,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事故鉴定工作。
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
水库淹没区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6个区(市、县)。重庆库区包括江津市、巴南区、渝北区、长寿区、涪陵区、武隆县、丰都县、忠县、石柱县、万州区、云阳县、开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以及渝中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等;湖北库区包括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等4个区县(图)。
图三峡库区范围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养殖业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养殖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保持了养殖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紧紧围绕生猪、草食动物、家禽、淡水渔业等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伍市、浯口、安定、三阳、童市、瓮江、向家、虹桥等14个乡镇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虹桥、童市、三墩、大坪、加义、长寿、木金、福寿山、南江、板江、余坪、岑川、大洲等13个乡镇为主的草食动物基地;以伍市、向家、浯口、虹桥、余坪、长寿、大洲、梅仙、城关、三阳、三市、安定等乡镇为主的家禽养殖基地;以向家、瓮江、福寿山、长寿、黄金、南江、安定等乡镇为主的淡水渔业养殖基地。XX年共出栏牲猪103万多头,为全国牲猪调出大县。肉牛万头,羊万只,为全省草食动物基地县。家禽出笼万羽,禽蛋产量吨,水产品产量7200吨。常年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达209户。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2亿多元,有效保障了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养殖业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业生产的组织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平江县以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建设为重点,立足“生态、绿色、特色”优势,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截止XX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协会7家,家庭农场1个,休闲农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小户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桥梁,挑起了养殖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重任。XX年3月我县成立注册了我省第一家家庭农场——小燕家庭农场,养殖、种植和林业相结合,消除养殖污染,发展生态养殖、种植,创新生态、绿色、健康生产之路。休闲渔业发展势头好,涌现一批集休闲、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如三阳天水堂农庄,精养水面180亩,垂钓者络绎不绝,效益可观。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三)科技服务力度不断增强,提高了养殖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实施“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组织单位技术骨干,成立了专家服务组,指导全县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的制定,养殖业新技术、培训、推广,农业项目库的建设。
二是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加大了监管机构、检测机构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力度,加强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XX年2月,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大楼正式启用。XX年成为全省11个、岳阳地区唯一一个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名牌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三、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一、调查目标:
1、通过对生活垃圾的来源、分类、数量等方面的调查,明确其危害及解决办法。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环境。
2、通过开展调查活动,培养同学们调查、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责任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4、培养自己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调查过程
1、调查者:董宝宇、王鑫玉、孙志浩、张廷贺、田雨晴
2、调查时间:课后及周六日
3、调查地点:家里、学校、公路边、
4、调查内容:马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
学校垃圾桶情况和保洁情况
家庭垃圾分类的情况
5、调查方法:查阅资料、访谈、实验、实地考察
6、调查原因:
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远远
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原本山青水美的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垃圾到处都是。人们通常找个空地就把垃圾倾倒。与城市相比,垃圾处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7、调查准备:
在调查之前我们在网上调查了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资料。资料显示: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土壤、大气与水体,不但浪费了资源,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垃圾大量堆放后,垃圾堆中会产生生物分解,在分解过程中生成甲烷气,甲烷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发生爆炸;垃圾中有丰富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化合物,在常温情况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NH
3、H2S及有害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具有明显的恶臭和毒性,直接危害人体;废旧的电子电器产品,如果随意丢弃,散落到环境中,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电子垃圾中含有的有害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水体,会长期危害水环境和周围居民的人体健康。此外,电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绝热发泡剂中含有的氟里昂,一旦泄漏会破坏大气环境,从而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垃圾,最终人类会遭到报复,找不到一块生存的净土。
垃圾自然降解的时间表
纸3—4个月; 烟头 1—5年;橘子皮 2年; 铁罐 10年;尼龙织物 30—40年 ;皮革 50年;易拉罐 80—100年;塑料 100—200年;玻璃瓶 4000年和羊毛织物 1—5年。
垃圾分类表:
可回收垃圾: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厨房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其他垃圾: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
8、调查经过
一组调查了马路边和学校
调查经过与反馈:
(1)、马路上乱扔垃圾的现象
马路边的空地随处可见一个个的垃圾堆,我们以徐家庄埠西村公路附近垃圾堆为观察点展开调查。
早上,垃圾堆刚被拾破烂的老汉拣过。
小青年:离垃圾堆还有5米的地方就随手把香蕉皮一扔
家庭妇女:把垃圾随手一扔就走了
小学生:将吃剩的食物包装袋随手扔在路边
老婆婆:小心地绕到垃圾堆旁边,将垃圾扔进到垃圾堆…… 调查结果:
一个小时过后,13个倒垃圾的人中,只有3个人把垃圾扔进了垃圾堆。垃圾堆的四周堆着垃圾,上面飞着苍蝇。
(2)、学校垃圾桶情况和保洁情况
学校校园:校园有10个不分类垃圾桶,垃圾桶内的垃圾寥寥无几。垃圾桶由各班学生负责,每天打扫、倾倒干净。
教室内:各班都分别设有垃圾桶,由于学校教育、分工、检查得当,卫生打扫、保持很好,学生不随便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调查结果:学校里教室卫生,环境卫生打扫保持干净,但学校操场旁边的大垃圾堆臭气熏天,承载着学校所有的垃圾。
二组调查了村民和学生
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调查经过与反馈:
(1)、在村里调查了10户人家
对于垃圾分类,在10户人家里只有2户知道并愿意分类的。而5户则知道并愿意分类的,可是有时家里农活忙,垃圾又多,太麻烦。2户则知道却不愿意分类,因为这样太麻烦,他们不愿去做。1户连分类也搞不清楚。
(2)、调查20名学生处理垃圾的方法
垃圾分类装袋化的占5%,垃圾焚烧的占1%,垃圾填埋的占1%,弃入垃圾箱的占90%,随便乱扔的占3%。
调查结果:
处理垃圾的正确方法:可利用的垃圾要回收,把各种各样的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再将这些垃圾运送到代理商或工厂进一步加工再造成其他物品,这种方法既有效经济又使垃圾不产生污染。有机垃圾高温堆肥,有害垃圾焚烧、填埋。
三、思考与建议
我们将调查所得整理出来,同时各抒己见,总结归纳出以下几条建议:
1、设置分类垃圾桶要有一个整体规划,系统配置,不仅是城市,因为分类扔垃圾,这是关系每一个人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的问题;
2、在分类垃圾桶上标上醒目的图案或者文字说明,让大家在扔垃圾的时候,能将垃圾轻松准确地分类;
3、让每个人体验到分类扔垃圾带来的实际利益。比如垃圾分类情况较好的村,给每户张榜公告,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耀,一种被社会认可的公益行为;
4、在买菜的时候使用自己家的菜篮子,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提倡推广使用环保塑料袋,改进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利用价值,比如在袋子上做广告、做宣传;
5、呼吁人们做饭时尽量吃多少做多少,特别是饭店用餐时更要避免浪费,要解决泔水问题;
6、我们中队成立“垃圾处理、爱护环境小队”,对垃圾分类处理进行大力宣传
7、关于乱扔垃圾,是容易做到却被人们遗忘的。如果像新加坡那样重罚,应该也能收到奇效。
四、调查启示:
地球是大家的,绿色的文明,是靠人们保护才形成的;绿色的文明,是让垃圾“各归各位”才能形成的;绿色的文明,是让不好的习惯远离人们才形成的……愿我们早日能真正找到心中的绿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