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使用调查报告(精彩8篇)
调查目的:
根据20xx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的数据中,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下降到%。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左右,小学生30%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家庭上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的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在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74%)和网吧(23%)上网,%的初中生和%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的学生几乎天天上网,%的学生每周上网3-5次,%的学生每周上网1-2次,%偶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的学生担心上网会影响学习,39%的初一学生、46%的初二学生、57、4%的`初三学生、29%的五年级学生、%的六年级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时间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2:1)初二(1:2)初三(1:1)五年级(:1)六年级(1:1)。75%的初中生和88%的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的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的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22%),其次为初一(13%),初三(1),六年级(%),五年级(%)。80%的家长对孩子上网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东西;80%左右的学生有网友,35%的学生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增多,65%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变。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两方面分析。
在家长、老师和大众传媒的印象中,强调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负面的。在调查过程中我的确看到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严重影响学习的案例,但是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上网之前就沉迷于其他娱乐而影响学习,网络游戏只是替代了过去的娱乐方式,而且加深了娱乐对学习的影响;也有部分孩子受到轻度影响,因为网络游戏而造成学习成绩下滑。但是总的来看,这样的个案占据的比例比较小。在调查中整体上网络对青少年是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还不是很广很深,网络是青少年信息渠道、交流方式的一种补充。而且青少年并不是被动接受网络的影响,他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有认识也有一定的警觉性。另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甚至他们的家长把使用网络的能力看作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而互联网建设的发展也会加深这种认识。这样就涉及到目前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的问题。
媒介素养指儿童与青少年接近、分析、评估或创造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儿童与青少年接近、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创造信息的能力。
网络素养主要包括:
1、接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包括了解如何接近互联网以及使用互联网的经验分享;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的偏好以及家庭成员的偏好及其变化;学习如何评估和管理个人的使用行为,学习如何理性地使用互联网;认识互联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了解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和与互联网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使青少年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2、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形态;了解有关的信息制作的基本知识;学习辨别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及联系;了解说服性信息的可信性(如网络广告等)以及与娱乐性信息的区别;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学习对媒介基本论题如刻板印象等进行分析。
3、评估网站及其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网站的运行机制及社会因素对网站的控制,较完整和较客观的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和局限;学习对网站的性质及运作特征进行评估;学习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估,根据伦理的、道德的和民主的原则探讨信息的表面意义和内部涵义;学习对流行文化进行评估;学习如何辨别跗面信息以及避免父母信息对个人的影响。
4、创造性地利用大众媒介的能力,包括: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习利用网络进行人际沟通;辨别和区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学习利用这些资源表达自己的声音和参与事务;以及学习如何创造自己的媒介,传播青少年的声音。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和青少年以同学、朋友、家长、老师为主要信息来源的特性共同作用下,青少年在主动的利用网络新媒体,并且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和使用经验的增长正在培养自己的网络素养。在媒介极大丰富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其实已经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他们会意识到玩网络游戏有负面作用,会主动的利用新媒体帮助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利用网络来扩展人际交流面。
随着网络建设由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随着年龄和使用经验的增长,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范围和程度也逐步拓展,而且对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管理和网络素养的培养处于初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便于管理和培养的阶段。
总的来说,网络进入青少年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尽是大众想象的负面作用,现在的青少年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主动选择权的群体,而且他们有使用网络媒体的愿望,面对主客观的必然性,如何开展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前言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建设者,他们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关注这一群体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们祖国的发展,我们民族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本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揭开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缘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长,学生,网吧,社会管理部分所承当的责任,并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研究相干说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缘由及对策研究》SRT课题组实施,具体目标以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网瘾现状,把握网瘾比例在年级、地域和性别上的散布情况。
(2)通过对不同上网目的、网民分类(非网瘾、网瘾偏向、低度网瘾、中度网瘾、高度网瘾)的交叉对照分析,探索上网成瘾与网上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对不同程度网民的家庭状态等题目进行分析对照,调查家长对大学生消费及上网题目的态度。
(4)通过对调查对象平时的在校情况及上网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题目的影响。
(5)通过对不同程度网瘾大学生网民的人格因素进行对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对网络成瘾程度的影响。
2、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以后确定操纵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以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终究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问卷的方法。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本校除大四年级、硕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学生。访问地点为学校、网吧和其他公共场合。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35份,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为%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次调查主要触及到三大类共五个指标。分别是:
1、核心指标――网瘾;
2、参考指标――网瘾程度与网瘾偏向;
3、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标:网瘾
网瘾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题目。“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发展完善了他的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internetuse,简称PIU),指在无成瘾物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致使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点:
(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
(2)出现戒断症状,假如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甚么;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前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
(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遭到严重影响;
(7)固然能意想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题目,依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在这七个标准和研究所遵守的“网瘾”定义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多方征求意见以后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固然金伯利·扬博士很早就对“网瘾”概念进行过界定,并且在网瘾调查研究方面获得了丰富成果,但由于美国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其实不能直接拿来作为我国网瘾状态的研究根据。因此,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屡次深进探讨,制定了以下网瘾评判标准:
网瘾评判标准的条件(必要条件)为:上网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问卷第题)。
在这一条件下,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1)总是想着往上网(问卷第题);
(2)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问卷第题);
(3)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缘由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莫衷一是(问卷第题)。即判定他属于“网瘾”。
调查问卷中,针对这些标准设置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在第题选“是”的情况下,第题、第题和第题中只要有一个选“是”,即判定该网民属于“网瘾”。
(4)辅助指标:网瘾程度和网瘾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两个辅助指标,分别是描写网瘾群体和非网瘾群体的。对已被界定为网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的`网瘾程度有多深;而对还没有成瘾的个案,我们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网瘾偏向。
网瘾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即:被访者在对问卷中第题回答“是”的条件下,第、、题回答“是”的题项越多,其网瘾程度越深。
网瘾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网瘾群体中,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问卷第题);
(2)实际上网时间常常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问卷第题)则表示该被访者具有网瘾偏向。之所以这么确定,是由于这两个选项可以反映出网民在上网时行为和心理上的一种失控趋势,即:行为上没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却没法自拔,因此才向亲人隐瞒上网时间。
(5)其他相干指标――上网目的特点与调查对象自然状态、人格因素等。
本次调查中,上网目的被分为文娱性目的和实用性目的两类。
文娱性目的包括:
(1)玩网络游戏,
(2)聊天或交友,
(3)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
实用性目的则包括:
(1)获得信息,
(2)学习或工作,
(3)通讯或联络。
网上活动丰富性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网上活动的数目体现出来,参与的种类越多,表示活动越丰富,反之则越单一。
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由以下几方面的题目加以体现,包括其性别、年级、籍贯、月生活费等。
而研究发现,一些消极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谨慎、个人主义等特点,喜欢单独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际关系途径,特别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较遵守社会风俗,相对其他人更轻易情感化。
对调查对象的人格因素的调查,主要体现在题目13—18当中,本次调查主要是从调查对象对本身状态的满意程度情况进行分析的。
(5)数据预处理
在所有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数据登录和逻辑查错与净化处理构成终究数据库,研究进程中使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处理说明
本报告对问卷调查的样本结构进行了描写,但在后期分析的同时,又对身边已知沉溺网络程度较深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的结果主要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和参考。
三、我校学生上网情况分析
1、具有网瘾和网瘾偏向的学生范围
(1)我校学生网瘾比例约%
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网瘾学生约占学生网民总数的%,网瘾现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视,需要引发多方关注。
以往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约有10%的网民上网成瘾。例如,有报导称,“整体而言我国上网人群中大约有6%的网瘾用户,而在青少年中这个数字更高达14%”。另外,民盟北京市委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也显示,“北京市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比例达%”。本次研究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的结果都与以往相干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
(2)我校学生网瘾偏向比率为%
除现有的数目庞大的网瘾学生群体外,调查结果显示,在非网瘾群体中,约%的学生存在网瘾偏向。可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瘾预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网瘾群体散布情况及生活用度状态
(1)性别散布
可以看出,男同学网民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同学网民(%)高出约33个百分点。在具有网瘾偏向的网民中男同学比例一样高于女同学。
一、完善网络系统工具
既然是做网络营销,那么网上我们需要具备哪些呢?方便别人,方便自己。
1、医院形象网站
医院网站是关键,其中包括网站的访问速度,网站整体设计布局,网站相关栏目内容。
2、简洁方便多样的沟通工具
每个人所用的工具不一样,因此我们要考虑周全,不浪费一个流量,常用的沟通工具包括:、商务通、免费电话、MSN、微博等。记住,我们要的是间接方便多样的沟通工具。
3、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谁都知道,具体在这就不讲了。
二、建立医院形象工程
1、医院内部形象
内部形象包括医院的环境,导医接待,医院相关荣誉,医院专家荣誉,院内活动等。主要是包装医院内部的东西。
2、医院外部形象
外部形象很重要,比如医院参与的公益活动,参与了抗震救灾的活动,参与了扶贫的活动,参与了社会某某爱心公益活动等。
三、完美的客服服务系统
1、专业知识的.强化
咨询人员,也就是我们网上的客服人员,必须对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同时懂的结合不同的季节、病人做不同的解释。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学、礼仪方面的学习,这才是完美的客服。
2、咨询技巧的强化
咨询技巧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和礼仪的升华。
3、客户是我们朋友
这句话是我经常给我们下面的人説的,不管客人来与不来,我们先做朋友。做医院的人要牢记:“大医院做品牌、小医院做口碑”
四、精密周到的售后服务
1、客户管理
这个比如我们要知道客人的姓名、电话、地址、治疗项目、生日、家庭成员、喜好等等。具体为什么,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
2、客户拜访回访
制定客户回访计划,不要舍不得钱,有必要的话,买两斤水果亲自拜访一下,效果往往很好。
3、后期跟踪开发
跟踪开发就好比客人带客人,客人开发客人。当一个客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客人的时候,我们就多一个。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的同学配有电脑,35%的同学天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生疏,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非凡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然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号。
调查目的:
根据20xx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18岁以下的网民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缓慢增加,在今年发布的数据中,而10—19岁的网民占比从27。3%下降到26。0%。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不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学校也购买计算机供孩子学习电脑知识,随着互联网不断在国内蔓延,越来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机会上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从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以及手机上网,从简单的收发邮件到制作网页,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仅开始使用互联网,而且在使用互联网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这种经验是否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是我们开展这次调查的目的。
数据分析: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学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电脑,这些学生家中的电脑90%联网;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过互联网。学生经常上网的场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左右,小学生30%左右;在网吧上网初中生平均占了18%,小学生占2。4%。家庭上网环境与上网场所呈现出正相关性,家中有宽带上网的学生有82%的人经常在家中上网,只有18%在网吧上网;家中没有电脑或家里电脑没有联网的学生主要在学校或亲友家(74%)和网吧(23%)上网,2。8%的初中生和1。7%的小学生因为上网有逃课经历。样本整体呈现出上网的频率并不高,平均只有9%的学生几乎天天上网,12。7%的学生每周上网3—5次,31。4%的学生每周上网1—2次,46。9%偶尔上网。初一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网络游戏、聊天、在线听音乐和浏览网页;初二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初三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网络游戏;五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在线听音乐、聊天、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六年级学生最常出现的上网行为依次是浏览网页、在线听音乐、聊天和下载软件或文件;对于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学习而减少上网(19。9%的学生担心上网会影响学习,39%的初一学生、46%的初二学生、57、4%的初三学生、29%的五年级学生、26。3%的六年级学生因为学习紧张而没时间上网),无论这种克制上网的动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最后有33%的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几乎没什么影响,其他学生中认为有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的学生比例是:初一(2:1)初二(1:2)初三(1:1)五年级(2。4:1)六年级(1:1)。75%的初中生和88%的小学生认为上网后,看课外书的时间没有变化,8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温习功课的时间没有什么变化。90%的学生认为上网没有影响体育活动时间,88%的学生睡眠没有受到影响。10%的学生认为上网后与父母的交流减少了。家长对孩子上网坚决反对的初二最多(22%),其次为初一(13%),初三(12。8),六年级(6。3%),五年级(2。2%)。80%的家长对孩子上网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东西;80%左右的学生有网友,35%的学生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增多,65%上网后现实生活中朋友不变。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从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两方面分析。
在家长、老师和大众传媒的印象中,强调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负面的。在调查过程中我的确看到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严重影响学习的案例,但是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在上网之前就沉迷于其他娱乐而影响学习,网络游戏只是替代了过去的娱乐方式,而且加深了娱乐对学习的影响;也有部分孩子受到轻度影响,因为网络游戏而造成学习成绩下滑。但是总的来看,这样的个案占据的比例比较小。在调查中整体上网络对青少年是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还不是很广很深,网络是青少年信息渠道、交流方式的一种补充。而且青少年并不是被动接受网络的影响,他们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有认识也有一定的警觉性。另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甚至他们的家长把使用网络的能力看作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而互联网建设的发展也会加深这种认识。这样就涉及到目前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及其培养的问题。
媒介素养指儿童与青少年接近、分析、评估或创造信息的能力。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儿童与青少年接近、分析、评估网络媒介和利用网络媒介创造信息的能力。
网络素养主要包括:
1、接近和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包括了解如何接近互联网以及使用互联网的经验分享;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的偏好以及家庭成员的偏好及其变化;学习如何评估和管理个人的使用行为,学习如何理性地使用互联网;认识互联网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了解自己使用互联网的权利和与互联网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法规,使青少年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2、分析互联网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形态;了解有关的信息制作的基本知识;学习辨别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及联系;了解说服性信息的可信性(如网络广告等)以及与娱乐性信息的区别;理解新闻的真实性;学习对媒介基本论题如刻板印象等进行分析。
3、评估网站及其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网站的运行机制及社会因素对网站的控制,较完整和较客观的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和局限;学习对网站的性质及运作特征进行评估;学习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估,根据伦理的、道德的和民主的原则探讨信息的表面意义和内部涵义;学习对流行文化进行评估;学习如何辨别跗面信息以及避免父母信息对个人的影响。
4、创造性地利用大众媒介的能力,包括: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习利用网络进行人际沟通;辨别和区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学习利用这些资源表达自己的声音和参与事务;以及学习如何创造自己的媒介,传播青少年的声音。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在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和青少年以同学、朋友、家长、老师为主要信息来源的特性共同作用下,青少年在主动的利用网络新媒体,并且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和使用经验的增长正在培养自己的网络素养。在媒介极大丰富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其实已经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他们会意识到玩网络游戏有负面作用,会主动的利用新媒体帮助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利用网络来扩展人际交流面。
随着网络建设由拨号上网到宽带上网,随着年龄和使用经验的增长,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范围和程度也逐步拓展,而且对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管理和网络素养的培养处于初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便于管理和培养的阶段。
总的来说,网络进入青少年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尽是大众想象的负面作用,现在的青少年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主动选择权的群体,而且他们有使用网络媒体的愿望,面对主客观的必然性,如何开展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一、前言
如今,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拥有最多休闲时间的大学生上网情则收到普遍关注。网络自然有它的优势,信息更新快,涉及方面广,信息量大,可以迅速解答我们的问题……尽管它有诸多优势,但是信息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些隐患,而不合理的上网时间和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造成心理发育不健康,人格发育不健全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我利用这次作业的机会对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一次初步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及调查形式
调查时间:20xx年4月14号——20号调查范围:应用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学院大一学生,30男20女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2)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回收之后进行分类与整理,列成图表形式,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本次派发五十份问卷,收回问卷五十份,回收率100%。
三、数据分析
1、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
男生比女生上网时间长,沉迷网络情况较多。应加强户外锻炼,多进行阳光,有意义的活动。
2、上网的环境?
大学生用私人电脑上网的占大多数,只有小部分在家或者网吧上网。也能说明大学生住宿生偏多,且上网方便。
四、结论
现在的大学生课余生活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上网时间长,在寝室上网时间长,没有户外运动,容易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上网玩游戏比较多,看新闻和读书的比较少,但是现在用电脑做作业的情况也较多。
五、建议
我们应该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不应该过多沉溺于游戏,进行适度网络娱乐,多进行户外运动。多用电脑看新闻查资料,且注意保护眼睛。
六、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溺网上娱乐的不利,在纷繁的网络诱惑背后,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上网,努力学习。
自从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它便始终受到众多视点的关注。对于中国游戏厂商而言,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持续性的利润来源以及免于盗版困扰的捷径;对于用户而言,则为他们增加了一项全新的休闲娱乐方式。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网络游戏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xx 年,中国的网络游戏玩家已经达到了3112 万人,年自主发行网络游戏218 款,市场规模 亿元人民币,而相关行业的直接收入达到了 亿元。 然而,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网络游戏行业也同样缺少管理,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例如,自网络游戏出现在中国开始,有关网络游戏沉迷的问题始终处在社会关注的中心。早在20xx 年,便有报刊、学者提出“电子毒”一说。直至今日,网络游戏“实名制”、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与绿色网游等政策的推出,表现出网络游戏所引发的诸多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远离家庭,所受约束较少,同时也因为年龄、心理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流行趋势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游戏已逐渐在大学生间逐渐流行、发展起来。
然而,现阶段通过数据对于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解释的文章却不多见。为了客观、公正的了解和评价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认识状况,笔者特地在本校开展了这一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目的即是希望了解当前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程度以及分析其原因及特点,以便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游戏认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引导大学生合理接触网络游戏提出对策建议。
一、 调查方法及样本概况
本次《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调查问卷》由信息管理系05级学生调查小组在益明教授的指导下制作、发放和回收。调查以北京大学本科生及硕士生的所有在读学生为总体,考虑到学科、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在抽样过程中采用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问卷324份。通过筛选及逻辑校验,排除种种情况造成的废卷,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符合问卷调查的一般规律和标准。
样本整体中,男生占%,女生占%,基本符合北京大学学生的总体性别比例;其中,人文科学学部占%,社会科学学部占%,理学学部占%,信息与工程学学部占%。
二、 样本分析
(一) 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及主要途径
1、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总计有%的同学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总体而言,北京大学学生中玩过网络游戏与未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大致相等,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略多于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的人数,可以说,网络游戏在北京大学学生中间有着较高的流行程度与传播广度,至少有一半的被调查者曾不同程度地接触过各类网络游戏。
2、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主要途径。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本身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因此,对于外界信息与事务的接受较快,同时,对于外界了解的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网络游戏方面,“朋友介绍”是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最重要途径,有%的被调查者是通过这一途径了解网络游戏的,在各项途径中居于首位。其后的是“网上宣传”,占了被调查者总人数的%。而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网络游戏的则仅有%。总体而言,北京大学学生了解网络游戏过程中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1)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北京大学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网络游戏作为基于网络的游戏形式其宣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与大学生上网状况相适应。
(二) 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基本态度及特征
1、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认为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的占总人数的%,而认为有一些影响的占总人数的%。这两项合起来占了总人数的%,即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相对的,仅有%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对于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只有%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多”,高达%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个别”,而还有%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这表明北京大学的学生,一方面认同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的学园生活有负面的影响,同时在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样的影响尚不严重。
2、对待网络游戏的态度。对于玩网络游戏的目的,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是“纯粹娱乐”。同时,有%的被调查者从不通宵玩游戏,有%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通宵玩游戏,仅仅%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通宵玩游戏。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对于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而言,网络游戏的存在意义仅仅是纯粹的`娱乐工具。
(三) 北京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的认知情况
1、对绿色网游的了解程度。自“绿色网游”的概念在20xx年被提出后,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的同学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而只表示“听说过”的则占了被调查者总数的%。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有多达、被调查者总数的%。由此可见,尽管绿色网游的概念已提出了2年之久,北京大学的学生对于绿色网游仍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2、对绿色网游宣传情况的看法。在调查中,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的只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即使算上认为“一般”的同学,也仅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相对的,认为当前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差”的则占了接受调查总人数的%。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北京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状况是不满意的,这也导致了前文所提的北京大学学生对绿色网游缺乏了解的问题——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绿色网游有所了解。
三、 结论与思考
(一) 北京大学学生对网络游戏认知状况的特征分析
1、目前,北京大学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使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游戏也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由此可见,网游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曾玩过网络游戏,%的同学表示不曾玩过网络游戏,网游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词;
2、北京大学学生主要通过朋友介绍与网上宣传来了解网络游戏,人际传播对于网络游戏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对于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有关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3、在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的被调查者承认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但是同时,在关于“您的周围是否有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沦的同学”这一问题上,认为“有,很多”的只有%,认为“只是个别”的却占总人数的%,而认为“没有”的同学也占到了总人数的%。这一点也是与北京大学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原因相关联的:曾接触过网游的被调查者中的%表示,自己接触网络游戏只是纯粹为了娱乐。
4、对绿色网游的认知状况。当前北京大学学生对于绿色网游的了解状况并不理想,不论是在玩网络游戏的人群还是不玩网络游戏的人群,只有极少数的人对其有所了解。在被调查者中,仅有%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网游很了解,而表示“完全没了解”的则占了多达%。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上对于“绿色网游”的宣传以及重视不够,仅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很好,与此相对的,有%的被调查者对绿色网游的宣传情况给予了很差的评价。
(二) 对策分析
1、注重人际传播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健康成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人际传播,受到身边同学、朋友的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规模普遍性的宣传活动开展合理游戏的宣传效果并不会很好,因此,需要发挥学生骨干等的作用,将宣传工作落实到院系、落实到基层,真正深入到同学中间去,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开展合理游戏、健康成才的宣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团组织与班集体的作用,加强沟通,贴近同学,了解同学的实际情况与所感所想。
2、加强绿色网游宣传,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有%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只是“纯粹娱乐”,而对于没有了网络游戏后的感受,选择“照样过下去”和“生活更精彩”的占了曾接触过网络游戏的被调查者总数的%。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游戏并非不可缺少,而恰恰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引导来度过课余时间,在无聊之下才选择了网络游戏这一途径。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所要做的一方面是通过鼓励社团活动、发挥学生会等团体的作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同学参与集体活动;另一方面则在大学生中
加强宣传绿色网游,杜绝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引导大学生合理游戏,健康成长。
摘 要: 本文概括了IEEE 1394标准的主要特点,阐述了基于IEEE 1394标准的网络架构、连接方式及传输模式,提出了一种IEEE 1394网络拓扑结构,并且讨论了IEEE 1394网络的特点和局限性,指出了这种标准在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IEEE 1394,网络
1.IEEE 1394标准概述
IEEE 1394 是为了增强外部多媒体设备与电脑连接性能而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00 Mbps,利用IEEE 1394技术我们可以轻易地把电脑和如摄像机,高速硬盘,音响设备等多种多媒体设备连接。总体上说,IEEE 1394具有以下特点:
(1) 即时数据传输:IEEE 1394具有同步和异步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在同一总线下,同步及异步传输连线可能同时存在。
(2) 驱动程序安装简易。
(3) 内存映射的架构:所有IEEE 1394总线上的资源,皆可以映射到某段内存地址,并依此方式来存取数据。
(4) 1394接线可提供电源:对无自用电源的设备而言,可以透过IEEE 1394 6-Pin的连接头来供给电源。
(5) 通用I/O连接头:整合各种PC的连接头成为一种万用的连接头,使用者就不用花时间辨认不同外围设备要接到那个接头,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6) 点对点的通讯架构:IEEE 1394外围设备间互传数据时,不须主机监控,因此不会增加主机的负载,CPU资源占用率低。
(7) 最大400Mbps的数据传输率:在相同的总线上可以有数种不同的数据传输速率100,200,或400Mbps。
(8) IEEE 1394是最理想的多媒体设备的接口:IEEE 1394支持同步传输模式,同步传输模式会确保某一连线的频宽。对于如数码摄录机这种记录容量大,又需要非常高精度的传输的设备,IEEE 1394就最适合了。
(9) 支持热插拔:IEEE 1394可以自动侦测设备的加入与移出动作并对系统做重新整合,无须人工干预。
2.IEEE 1394网络架构
IEEE 1394的网络共有三层,分别是物理层、链接层及传输层,其架构如图1所示。
物理层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电子信号及机械的`接口,它位于整个传输接口的最底层,主要的功能为数据的编码、译码与总线的判断,而其连接器分为四接脚及六接脚两种规格,四接脚连接器需搭配四蕊的缆线(为两对双绞线),六接脚连接器需搭配六蕊的缆线,六蕊缆线由一对单心的电源线和两对双绞线组成,其最大输出电压规格为直流40V,最大输出电流为,因此连接于该总线上的设备可以使用上游设备提供的电源或使用自备的电源;两对双绞线一为数据线、一为控制信号线,并采用差动输出的方式即由双绞线传递,如此可以具有较佳的抗噪能力及信号品质。
链接层主要功能为封包接收、封包传送与周期控制。传输层则是定义请求及响应协议,并用以实现读取、写入及锁住三个基本的传输动作。
3.IEEE 1394网络的连接方式
IEEE 1394的连接方式一为雏菊链,另一为接点分枝的方式,两者可以混合使用。如图2是一种典型的混合连接方式。雏菊链最多连接16段,各节点可以连接的数目为63台,所以整个IEEE 1394的网络上共可容纳1024个设备,节点间可以做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当有新设备加入网络时,此设备会被自动给予一个识别码。
4.IEEE 1394网络的传输模式
IEEE 1394网络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同步传输其数据是连续性的,具有CRC检测,一般为视频及音频方面所应用,而异步传输的数据则是非连续性的,同样具有CRC检测,数据发生错误可以再行重送,且接收方必须有相对应的响应,即由这种机制来追踪数据的传送和接收是否无误,故其可以应用于硬盘、光驱或打印机等设备上。IEEE 1394的总线周期为125μs,每个传输周期中同步传输通道会优先处理,当64个同步传输信道处理完后再进行异步传输封包处理。而传输的寻址方式采用64位,最前面的10位为总线的编号,故可以供1024个设备(1023 个连接区段)使用,当此10位全部为 1 时,表示广播到总线上所有的设备。接下来的6位用于寻址区段上的节点号码,当此6个位全部
为1时,表示广播到区段上所有的节点,剩余的48位则是各节点的缓存器区及私有数据区。
每当IEEE 1394总线上有设备移除或是加入,都会产生重置信号,之后各节点会决定自己在网络中所处同步的联机地位,共可分为根节点、分枝节点及树叶节点,而各节点的从属关系则以Parent母体及Child追随者来标示(在图2中简称以P及C)。以图2为例,如个人电脑连接了扫描仪,故其对扫描仪的连接点设定为Child,表示其还有下属的节点,而整个传输的许可与否则需要根节点的判断,当欲使用总线传输的设备向其Parent提请要求时,Parent会在各Child之间判断出谁先提请求,将先提请求继续向根部分传递,而同属一个Parent的其它Child此时则被禁止提出请求,即由这种机制来完成整个总线使用权的判断,取得使用权的节点就可以开始进行传输信号。
5.IEEE 1394网络的特点和局限
(1) 节点之间的最大距
离不能超过米,但是可以使用IEEE 1394中继器克服这一局限。一台IEEE 1394中继器可以将节点之间的距离延长米。因为IEEE 1394最多只能支持16层树形网段,所以两个端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2米。
(2) 每个网段最多可以连接63台设备,每台IEEE 1394可以连接1023个网段,从而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但是考虑到两个节点之间米的最大距离限制,IEEE 1394并不适合在广域网中使用。
(3) 因为IEEE 1394设备支持热插拔,所以可以在任何时候向IEEE 1394网络添加或拆除设备,既不用担心影响数据的传输,也不需要进行重新配置,系统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进行自动调节。
(4) IEEE 1394网络使用的是对等结构,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服务器。但是,对于那些集中进行管理或数据存储的系统来说,IEEE 1394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5) 同一网络中的数据可以以不同的速度进行传输,目前可以实现的速度为100, 200, 和400Mbps。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设计网络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设备的传输性能。如果在两台传输速度可达400Mbps的设备之间放置一台100Mbps的设备无疑会使实际的传输速度大打折扣。
6.IEEE 1394网络应用的发展前景
随着PC行业与通信和其它媒体之间的合作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IEEE 1394可以满足所有各方的需要,而且成本低,易于实现。IEEE 1394的首要目标是影像等消费类电子设备如数码CAMCORDERS,数码VCRS,DVD和数码电视等。在影像消费电子设备产业中,IEEE 1394已成为一种事实上的连接标准。因此,如果一台PC需要连接到这类设备上,它的连接方式就是IEEE 1394。
1394同业公会已经推出了IEEE 1394标准的升级方案。IEEE 1394多媒体联网技术将获得高达的速度提升。新的1394b规范至少能将速度从目前的最高400Mbps提升1倍,而且通过增加物理连接长度能使网络更灵活。新规范的架构支持的未来速度,但初期允许网络以最低800Mbps、最高的速度传输数据。新规范允许同当前的1394标准向后兼容。
IEEE 1394已经在多媒体领域被广为接受,相信在急需一种可以把内部设备(如硬盘)和外部设备(如数字相机)连为一体的新型高速总线的PC市场,IEEE 1394的前景也必将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