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篇

2024-06-12 10:18:33综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篇,供大家赏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课件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课件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课件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课件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m。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m。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m。

  (课件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课件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课件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课件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课件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1-2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写上加强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积累经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技能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

  2、理解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电脑及课件,投影,三角尺,铅垂线等。

  2、学具:三角尺,正方形的纸或长方形的纸,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画完后在组内交流,看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画的是否相同?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画法,投影展示。通过辨析请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顺势启发: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平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相交。(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一)认识“互相垂直”

  1、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直线相交得到四个角,将这四个角标上序号,互相说说各是什么角?当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时其它三个角是什么角?(汇报)

  2、引发思考

  师:摆成锐角和钝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断出来。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断不够精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两条直线开始相交,然后一条直线转动,成直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用字母o表示垂足)同桌选一个自己刚才所画的图标上字母互说。

  4、辨析质疑

  (1)“互相”是什么意思?

  (2)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3)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加深认识互相垂直

  1、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动手尝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2、摸一摸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上的那些边是互相垂直的。说一说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3、画一画

  师指导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一是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

  三、实践应用

  1、p22练一练第2题

  2、测身高、比赛跳高(量高度)

  3、p23小实验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秋游三四五年级都参加了。出示图。

  二、新课:

  1、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192人,四年级师生共184人,五年级共有师生230人。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三年级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怎么列式呢?学生:192÷24=因为····所以····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学生回答

  师: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一算。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明确把除数“24”看作“2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级师生共184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4÷46=

  ②请你算一算等于几?

  ③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猜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4、想一想试商时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小结,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设计意图:规律由学生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应用拓展。

  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263÷27○10

  602÷31○20487÷18○30第2题:森林医生。

  第三题:竖式:361÷54

  216÷27

  第四题:练一练:73页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页练习二(3—8)

  教学目标:

  1、在加强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正确的试商的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使得计算由正确向熟练推进。

  3、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4、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第7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校对。

  2、口算比赛。

  24×372÷390×524÷4

  240×3720÷3450÷90240÷40

  12×3270×354÷2960÷4

  13×4150×475÷5450÷3

  3、估算:第7页第4题

  先独立连线,再交流是怎样想的?

  三、笔算练习。

  1、复习笔算方法。

  提问:昨天学习除数是几位数的除法?我们把除数看作什么数来试商?

  2、第7页第5题:

  先说出下面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

  3、第7页第6题:

  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想的?

  4、第7页第7题:

  读题分析:怎样求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除以14,而不是除以2?如果除以2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计算,得出平均每天生产水泥11吨。

  再独立完成第2小题,将结果填写在表中。

  提问: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呢?

  得到:要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四、补充实际问题:

  1、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是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地上船,晚上7:00到达乙地。这艘客船平均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2、一个修路队要修路726米。已经修了285米,剩下的如果每天修63米,还要用多少天?

  五、作业。

  第7页第6、8题

  课前思考:

  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熟练而正确地掌握试商的方法和能正确计算出结果,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打下基础。

  说出每题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以及比较上下两题除数的区别,认识用四舍或者五入试商的区别。这些大量的练习都是为以下的试商调商作准备。

  练习中要注意学生的表述,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计算分析的过程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教后反思:

  今天的练习主要是巩固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从学生的.练习中感到基本的计算方法学生都会了,但在计算时学生还是有许多问题。比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差,退位减的方法还掌握的不牢固。今天我主要从这些方面来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正确率。

  授后小结1:

  本节课是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练习课,正如小宋老师所说,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试商方法基本掌握,但是计算中的错误很多,尤其商是两位数,学生要经过两次试商才能完成。另外学生计算的速度也没有我料想的那样快。

  授后小结2:

  本节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试商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掌握教快。但是,学生计算时不关你上课如何强调,还是有一部分同学用商去乘整十数,同样也有商是两位数的,不知道十位的商与除数相乘末尾与商的哪位对齐。总之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不够理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

  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

  (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题目。

  3、算盘:

  (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

  (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

  4、计算器:

  现在,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电子计算机:

  (1)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现在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

  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较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三)、计算器的应用

  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四)、巩固练习

  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

  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5、计算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和辨析,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严谨。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对比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

  PPT课件,四边形的关系图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若干。

  2、学具:

  直尺,三角板,粗水笔,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谁想来?

  面向全体:请同学们提供准确的信息。

  面向猜者:请你根据大家的描述来猜是什么图形,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大家的描述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描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有些同学的描述就不够准确了。本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设计意图:课始,用“大家提供信息一人猜”这种形式的“猜图形”游戏导入,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描述起来就有些困难,这样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联系生活,感知图形。

  师: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这是一张“校园一角”的图片(课件出示),请看屏幕。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吗?

  学生汇报。

  师:来看看同学们找得对不对。(课件演示图片中隐藏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设计意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老师通过一张图片(教材中的主题图)说明几何图形无处不在,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师:那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呢?要想研究它们,观察是个好办法。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说明,当学生说出“平行”时要让学生到黑板前用手指出平行的对边。

  学生指黑板图形说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平行的对边。

  师:这只是我们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真的是这样吗?

  师:一号题卡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它们的对边真的平行吗?拿出一号题卡和工具,开始吧!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快速收好工具。谁能说说你的验证结论?

  学生汇报。(指定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就图说明。)

  师:你们的结论也是这样吗?那么其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不是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平行四边形。(课件演示:出示3个平行四边形。)

  师:请大家看屏幕:第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验证过了,我们用电脑来验证另外两个。

  点击课件呈现:两个平行四边形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现在证实大家的发现是正确的。现在谁能试着说说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学生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板书。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齐读。

  师:再来看梯形。(点击课件:呈现3个梯形)。

  师:第一个刚才验证过了,发现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现在我们用电脑验证后两个。

  点击课件呈现:第二个梯形验证。

  教师指图说明:这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呢?(生:不平行)

  师:是的,很明显,无需验证。

  点击课件呈现:先验证第三个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

  师:另一组呢?不太确定的情况下需要用工具验证一下。

  点击课件呈现:再验证第三个梯形的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师:看来我们刚才的发现是正确的。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梯形?

  学生叙述,教师根据学生板书。

  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齐读。

  师:(指板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虽然都是四边形,都有对边平行,但也有不同,谁注意到了?

  生: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中标出重点号。

  【设计意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对比认识的方法,感悟、理解并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已有感性认识,但要用语言准确表述定义,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此,本过程分3个环节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归纳概念:第一,先观察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最先感知的观察到的是“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第二,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感知到这两组图形都有“对边平行”:第三。通过观察——学生动手验证——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直观地理解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自主建构概念。变教师单纯的“教数学”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

  四、应用练习,巩固新知。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请你判断一下好吗?

  点击课件呈现题目: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O”。

  师:这些题就在2号题卡上,请大家快速完成。

  学生完成。

  师:你是怎么写的?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标注。

  学生汇报后,教师询问是否有不同意见,如有则汇报并说明理由;如没有则教师询问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看法。重点解决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师即时评价学生并注意引导错误学生说明原因。

  结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建立的概念之后,设计应用概念判断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完成对于新知的顺应,完善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探讨“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一问题时,要为学生搭建质疑、争论、思维碰撞的平台,在争论中,学生更深入理解了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进而明确长方形符合这一特征,也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也有特殊,特殊在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也为下面“明确关系”的环节作了铺垫。】

  五、明确关系,提升认识。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我们研究过的这些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

  师:(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四边形,它包含着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包含着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着正方形。也可以这样理解:正方形属于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属于四边形。

  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互说。

  师:以后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进行完判断、分类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巩固、总结、辨析、掌握,又借助电脑的动画演示,顺势导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几者关系进行了梳理。同学们头脑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图形,而是一个相互有关系的知识网,使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相互的联系有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知识系统。】

  六、继续游戏,拓展思维。

  师:课前的游戏大家玩的意犹未尽,我们再玩一次,好吗?这回由我来演示,大家来猜,有信心吗?

  实物投影展示:被两本数学书遮住的一个四边形。

  师:这是一个四边形,可惜被两本数学书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猜猜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猜测。

  师追问:能确定吗?谁有不同的想法?

  当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后,教师将他们的猜测归结在一起。

  师:有几种可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可能呢?

  师将两本书拉到不可能是正方形的位置,问:现在猜一猜,这不可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生说明。(不可能是正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明显比左右两条边长。)

  师将右侧的数学书拿掉,露出一条斜边。问:再看,一定不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可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说明。(一定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因为已经有两个角不是直角,所以一定不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因为还有一条边无法确定。)

  师将左边露出一半,问:一定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生说明。(一定是梯形,因为这个图形的左右对边不平行。)

  师将左侧的数学书全部拿掉。证实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师:恭喜大家答对了!

  【设计意图:第二次猜图形比第一次的猜图形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是考查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概念的理解,这样的变式练习是对学生认知的强化,学生必须很好地掌握个图形的特征才能透过现象抓到本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同时将游戏贯穿于课堂的始末,使课堂更显完整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测量实际生活中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自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个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电子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呢?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3、出示课件,师读题: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说出阴影部分两个图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说出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的物体或图形我们可以用数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积,如果是大的长方形,比如黑板、教室地面、学校操场的面积,也用这种方法就会很麻烦,有什么好办法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想怎么测量就怎么测量

  2、测量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测量的?

  3、同学们的测量方法不相同,可是测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这是这么回事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4、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看到这里你们觉得长方形面积与边长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5、师小结: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那么你们可以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6、学生说,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巩固练习

  P98做一做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P99第一题

  (四)、拓展

  1、你们真能干,知道了怎么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你们身边有长方形的物体吗?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分小组合作)

  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最近有人请王老师卖装修材料,她告诉我她的房间地面长12米,宽4米,你知道王老师需要买多少木地板吗?

  4、还有一张床面积是300平方分米,我只知道宽是15分米,你们知道它的长是多少吗?

  5、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堂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红、黄、蓝星星各一颗(纸星星)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神秘嘉宾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二、新知教学

  1、2个条件

  (1)师:现在柯南手里有两颗智慧星,一颗红的和一颗黄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红星星。

  你能根据这个信息确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别藏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

  (2)快速抢答,猜一猜

  课件出示:

  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

  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

  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

  2、3个条件

  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

  红:我不是22

  黄:我不是22,也不是9

  蓝:

  师:现在你能确定吗?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

  (2)反馈交流:

  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

  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为什么?

  3、送儿歌

  “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陈老师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

  有了前面最简单的推理的学习,学生学习例3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解决此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和扎实地掌握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重条件的推理。练习的逐渐深入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PPT。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单位转换:填一填

  0.5米=()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米

  0.08平方米=()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4×6=7×6=8×9=

  2×4=0.4×6=7×0.06=0.8×9=

  [设计意图]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学生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广场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会宁县城的街心广场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了?

  (板书)广场花坛瓷砖

  长:30米3米0.3米

  宽:20米2米0.2米

  2.他们的面积你会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谁来说说你算到的结果是多少?(完成板书)

  要算广场和花坛的面积,很简单,算得都不错。瓷砖的面积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样算的?

  4.这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听听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计算0.3×0.2的方法?你听明白了吗?

  6.学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据这样的方法,我们发现0.2×0.3=0.06,真了不起!

  7.从老师摘录的数据中,你有没有发现这组数据比较特殊,他们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呢?

  8.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和花坛的数据:30变成3,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20变成2,也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结果600变成6,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联系这个规律,你能说说还可以怎样得出瓷砖的面积吗?

  9.施工人员觉得用长0.3米宽0.2米的瓷砖太小了,想改成长0.5米宽0.3米的瓷砖,这样每块瓷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学生独立计算)

  10.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11.回过头再来看看我们课开始时口算的几道小数乘法题,观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师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呢?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来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中小数位数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完成这张表格:

  算式

  第一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第二个乘数的小数位数

  积的小数位数

  0.2×0.3=0.06

  0.5×0.3=0.15

  7×0.06=0.42

  0.4×6=2.4

  现在看起来更加清楚了,说说你发现什么了?

  13.到底同学们得出的这个结论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法呢?请大家举个像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看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交流)

  (学生举不出0.5×0.2这样的例子,就由教师引出,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转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结果,在学生初步会计算0.3×0.2的基础上,及时巩固计算0.5×0.3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并质疑“同样都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根据表格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后,创设了验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结论的认识。运用猜想——验证——概括的模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

  2、技能目标: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人手。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254+687+313

  (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

  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

  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

  (1)揭示课题:

  (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定律”)

  (3)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A、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2、凑整训练: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3、教学例4:27+56+173+44

  (1)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2)反馈——投影出示整个计算过程。

  (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

  (4)小结:先凑整,再简算。

  凑整中同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我们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数任意调换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两个数放在一起加。

  三、自主训练

  1、怎样简便怎样算。

  77+255+45+23273+15+185+18

  68+74+33+67125+21+33+48

  (1)分组完成(每组一张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对)。

  (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依据是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

  2、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练一练”3。

  口答得数,说说依据和方法。

  ①发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

  1+2+3+4+5+6+7……+99+100

  =(1+100)+(2+99)+…十(50+51)

  =101×50

  =5050

  四、课堂小结:

  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

  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