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秘密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螃蟹的秘密3篇,供大家参考。
活动背景
这是一次由幼儿引发生成的活动。自然角里要增添东西,王洋小朋友带来的一只螃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孩子们对螃蟹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并有一定的探索螃蟹的.动机。于是我设计安排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大胆地提出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初步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和运动方式。
3.通过小组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纸、笔一份,一只大盆,盆里放有一只螃蟹。
2.一只材料箱,里面放有纸条、塑料软棒、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自由观察
师:我发现小朋友一走进活动室就特别高兴,能告诉我你们看见什么了吗?那就请你们找4个好朋友为一组,一起去仔细看看小螃蟹吧!(师幼一起观察、讨论)
(评析:导入开门见山,简明的让幼儿一下子知道了研究的对象,亲切的交谈拉近了师幼间的心理距离。)
二、集体交流,引发问题
师:刚才,你们发现小螃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谁先来说说?
幼1:我们那只是雄的。
幼2:我们那只是雌的。
幼3:我发现小螃蟹有两只像钳子一样的脚。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小螃蟹这么多秘密。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小螃蟹吗?(老师将幼儿的问题用简笔画记录下来)
幼1:小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
幼2:小螃蟹是怎样交朋友的?
幼3:小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幼4:小螃蟹吃什么?
(评析:提问通常是教师的专利,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自主探究活动的深入。有些问题教师也意想不到。探究活动的开放性,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驾驭。)
三、分组讨论,确定研究的问题
师:你们提的问题真精彩,有些问题连老师也没想到。由于时问有限,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研究。请你们每个组讨论协商后选出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并把它画在纸上。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最想知道哪个问题。
组1:小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组2:小螃蟹的钳子有什么用?
组3:小螃蟹的眼睛为什么一会儿伸,一会儿缩?
组4:小螃蟹是怎样交朋友的?
师:每个小组都已选好了自己要想知道的问题,今天,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幼:好!
(评析:每个幼儿对螃蟹的观察角度和兴趣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尊重幼儿的选择,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需求,这样幼儿的探索活动会更主动、更深入、更具创造性。而在短时间内对每个问题都进行研究是不可能的,让每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能促使他们学会商量和合作。)
四、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方法和材料
师:你们需要什么工具?想怎样来研究呢?先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现在你们都想好了吧,如果需要什么材料就到材料箱里去拿,材料箱里没有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评析:在众多的问题中,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进行研究,并且初步讨论出研究的方法、所需要的工具及材料。这样做并不是要求他们有很详细的研究,有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而是使幼儿明确,科学实验并非玩耍,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五、小组探究实验
这里,了足够多的时间让幼儿探究,孩子在活动中的专注、投入、采用的方法,使我感动。不过有的幼儿忘记了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也有的因遇到困难而转换了目标,这需要老师的提醒,以培养他们一心一意、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六、小组交流探究情况
师:下面请各个小组把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如果有什么新的问题、新的发现,等会儿可以向他们提问。
组1:我们发现螃蟹的膝盖不像我们人的膝盖是向前的,而是往左右两边的,所以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师:小螃蟹是横着走的,可是刚才我看见第一组的小朋友用书夹住螃蟹的左右两侧,结果怎么样呢?
组l:不走了。
组2:我们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们用一根小棒来逗它,小棒只要一碰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师: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组2:可能是它的武器,用来保护自己的。
组3:我们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它一伸一缩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我们人的眼睛碰到东西就闭起来。
,大班科学活动:螃蟹的秘密
组4:我们的是雌螃蟹,又去、捉来了一只雄螃蟹,两只螃蟹在一起吹泡泡,还互相用钳子打闹,那只雄的螃蟹厉害,还爬到雌的誓身上欺负它,一会儿就走了。
幼:不是欺负,它们是表示友好。
(评析:幼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成功的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同时在交流中.幼儿获取了更多有关螃蟹的信息。)
七、拓展延伸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讲得:也非常精彩,大家知道了小螃蟹的许多秘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来得及研究怎么办?
幼:我们可以继续研究。
师:很好!我们把小螃蟹养起来继续观察它、研究它,把新的发现记录下来。(后来发现小螃蟹即将死亡,我和幼儿一起将它进行了解剖。)如果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还可以和大人一起到书上或者电脑里找答案。
(评析: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或许并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也不可能获取有关螃蟹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想继续探究下去,这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
记得我六岁那年回奶奶家。我和姐姐一起在村边的小河里捉螃蟹,我们一口气捉了五六只螃蟹,准备炸着吃,我们好像闻到了炸螃蟹的香味,心中十分高兴。
回到家,洗螃蟹时,我发现有的螃蟹是尖脐,有的是圆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好奇地问姐姐。“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姐姐想都不想地回答。过了一会我又带着疑问去问爸爸,爸爸想了想说:“有可能是种类不同,也有可能是雌雄之分吧!我也不知道。”
第二年,我又和姐姐去捉螃蟹。我们又捉了许多。为了解开这个迷,我剖开了一只圆脐的螃蟹,发现里面都是白色的小卵,接着我又剖开了一只尖脐的螃蟹,里面却什么也没有。我想尖脐的一定是雄螃蟹,园脐的一定是雌螃蟹。后来通过查资料得到了证实。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并对自然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开始不清楚到后来明白的过程总是让人很兴奋,我就是这样子的。
一天,我做完了作业,闲着没事干,便无聊地玩起鱼缸里的那些小家伙来。突然,我看见一只小螃蟹正趴在靠不到水的一块石头上吐着白沫。
“糟糕!”我像触电了似的跳起来,想:一只出事不要紧,如果传染了别的可就不好了。我把手伸进鱼缸里,抓住了那只“奄奄一息”的螃蟹,不料,螃蟹却用它那个大钳子紧紧地夹住我的手。“哎呦!”我痛得大叫起来。
我生气地把那只螃蟹弄出鱼缸,奇怪地想:咦,这只螃蟹都吐白沫了怎么还这么有力?这时,爸爸回来了,我忙上前把前因后果跟爸爸说了,爸爸听了,笑得前俯后仰,搂着肚子说:“自己查。”
我忙跑去翻书,终于发现了:螃蟹的鳃片里储存很多水,即使离开了水,也仍然能够像在水里一样,能不停地呼吸,吸进空气,然后又从口器两边吐出来。由于它吸进的空气多,鳃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大,鳃里的水分和空气一起吐出,就形成了无数气泡,越堆越多,从而在嘴前堆成很多白沫。
原来是这样!爸爸走过来,说:“知道了吧!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可千万别依靠自己的想法行事,一定要查清楚再说,不然,要吃大亏的!”说完,指了指我红红的指头,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走出屋外呼吸空气。啊!天空竟是这样蔚蓝,阳光竟是这么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