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目送作文29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爱的目送作文29篇,以供借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题记。
那个女孩第一次上小学,陪在她身边的,不是母亲。她怯生生地打量着周遭陌生的环境,不断地望向伫立在校门口的大门,而换回的只是一次次失望的泡沫,她在等待,像穿越着漫无边际的时空长河,然,她的母亲还是没有出现。
逐渐她长大了,上了初中,偶然的机会她回到了母校,是与母亲一起来的,令她遗憾的是母亲是为了妹妹的入学,内心莫名有些酸涩。数学老师见到她热情的与她交谈起来,状似不经意的对站在她旁边的母亲说了一句:“这孩子在学校呆了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你来啊。”母亲一愣,随即尴尬的笑起来,那个女孩也莫名的一笑,谁知,那是苦涩。
她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对母亲的爱,只是,也只能是那一次次地目送……
她与母亲不住在一起,每当她要从母亲家回去时,她总是只身一人,站在路边,眼睛望向那一片灰色的海。车来了,她不经意回头一瞥,却震惊在原地,母亲,她瘦小的个子撑起了灼热的烈日,只是为了默默地守护着她。女孩默不作声的上了车,只是内心再也无法抑制
地波涛汹涌,原来,那么多日,母亲用自己的目光传递了对她深深的爱与不舍,而她却不自知,还埋怨母亲。车启动了,在那滚滚浓烟的后面,依然还是车来人往的马路,当然,还有那令她珍爱的身影……
那个女孩是我,亦非我。哲人说:当你看懂了寓言,你已经长大了。而我说:当你读懂了人生,学会了目送,你才是真正地长大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安好。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好似有一颗细小的石子从数千米的高空坠落,石子很轻,却很重、很痛地砸到了你的心湖里,一片水花……
读完这本书时,已是夜晚。我轻轻合上最后一页纸,揉了揉胀痛的眼睛。向着阳台的方向,可以听见父亲洗衣时“哗哗”的水声,伴随着清浅的秋风,绵延而深长。打开窗户,微微闭上眼,思绪穿过楼层穿过小院穿过云层,飘到母亲身边。静下心来——可以听得见母亲给顾客讲价钱的声音,招呼顾客时的问候,还有变换站姿时,平底鞋轻轻磕触地面的声音……
开始时,是那样一个个的清晨,我哭着赖着不肯去幼儿园。千唬万哄的被哄上车后,迅速开到幼儿园门口,二话不说将我抱下车来,交到老师的手里,任凭我大哭大闹都无济于事。平静下来后,老师将我小小的手攥在她的手心里,牵着我向另一个时空走去,在即将没入的那一刹那,我略微顿住了脚,老师也停了下来,我怯怯地回头,望着门口即将离开的父母,迟疑地想说些什么,却还是回过头,和老师一并消失在了人影错杂的校园里。
后来,再后来,我可以静静地任由父母牵着,将我送进小学的大门,不哭、不闹、不挣脱。后来,再后来,我可以独自从中学的大门里走出来,伴着落日余晖,平静地看斜阳将我的影子无限拉长,突然就会想起父母的面庞,静静冥想,我不禁觉得,在我无数次求学的路上,他们有多少不舍,有多少次的目送,有多少次的独立窗前,有多少次等我的一个回头,有多少次等我的一声“再见”,或是一个深长的拥抱?
我何曾知道?何曾在乎?
我只知道,时光正无情地踏着宇宙的步伐,给他们施加酷刑——
他们的头发一点一点变白,视线一点一点模糊,牙齿一点一点的松动,耳朵会不灵敏,说话会含糊不清……最后,面对时光,平静地承受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老人”。
我没有办法阻止,没有。
直到有一天,我恐惧的日子终将来临,“最后的时刻”终将上演。这是我们人生最后一课堂,没有什么准备可以安然接受。没有导师,没有辅导书,没有百度,也没有排练和彩排。曾经,我们匆匆登场,几十年后,在落幕前的那一刹那,你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流泪,只能心碎,只能深深地凝望,希望记住今生今世最后的容颜。
我们真的没有办法阻止,真的没有。
我们总会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不可销毁,不可转让。有些痛,也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但是,在弹指般短暂的人生中,曾经有一批叫“父母”的人,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可支配的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他们的“孩子”,安慰地看着他们长大。然后,默默转身,独自面对老,面对病魔,面对孤独,最后平静地面对自己的离开。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抬起头,我慌张地擦去恍然间流下的泪水,起身关住了窗子,拉好了窗帘。绝望地坐在床沿边,侧耳听着父亲洗衣时“哗哗”的水声,轻轻回荡在我的心里,继而抬手擦着止也止不住的泪水。眼前浮现出父亲洗女儿的衣服时认真的样子和母亲疲惫的双眼,终于泣不成声。如果,如果,有那么一天,我终将失去他们,那么,下一世,我们还能记住彼此吗?还是成为一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我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慢慢、慢慢地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还能有多少时间,可以深深、深深地记住他们今生今世最后的容颜?
窗外,落雨了,轻轻地,但重重地砸在了我的心头。仰起头,向黑夜默默祈祷,光阴啊!请您慢点走,慢点走……
那时一个宁静而又幸福的黄昏,夕阳斜斜地弥漫着地面。我上完英语课程,乘座公共汽车往家中赶。恰逢下班了高峰时段,街上熙熙攘攘,密不透风,车喇叭声一直在耳旁响个不断,“嘀嘀”“嘀嘀”……
一路上,公共汽车开开关关,我依靠窗子,脑海中里乐滋滋地惦记着母亲今日会烧哪些晚餐帮我吃:红烧排骨、骨头汤、鱼香茄子……“啊哟喂!”驾驶员来啦个急刹,我的脑壳一不小心撞在了窗上,一阵痛疼。车里的旅客竞相埋怨:“这驾驶员如何开车的呀?”“他想干啥?”
“前边是否发生了什么了?”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提的醒。我不由自主把视线转为窗前,一下子惊住了。一位人体驼背的老奶奶正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探索着横穿马路,每一步都那麼厚重、迟缓。可是,她却不清楚人行横道现在是绿灯,徒步的人不可以根据。有几台汽车早已缓缓起动,顺向老奶奶起来,老奶奶仍然在渐渐地向前走。她难道说没听见吱吱声的喇叭声?这可怎么办呢?近了!近了!我心都绷紧起来了。
就在这时候,一个戴黄遮阳帽的小男孩出現了。他一边大步走地跑向老奶奶,一边取下小黄帽向周边的汽车挥动。最前边的汽车一个急刹,后边的车都停了出来,给他让座。这时,公车上好像任何人的视线都被牵引带到这一老一少的身上,小男孩捋起袖子老奶奶的胳膊,扶着老年人一步步渐渐地往前走,姿势是那麼柔和。老奶奶紧攥着小男孩的手,嘴巴吹拂微笑。
喧嚣的全球霎时间瞬间静了,车箱里谁也没有说话,仅仅目送着她们向前,直至她们来到大马路正对面。
好几声警笛后,汽车启动,路面上又修复了喧嚣。车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这年代那么小的小孩就那么听话,不常见喽!”“这小孩子的家教老师毫无疑问非常好。”……我贴紧汽车窗户勤奋地为外凝望,目送那顶愈来愈小的淡黄色遮阳帽,内心觉得一股暖流在奔涌……
临行前,我静静地坐在姐姐身边,看着她干净利落地收拾着行李。她拿起身边的一打相册,想要装进箱内,但是那些五颜六色的必备品推脱着,阻止着那可怜的相册,不给它留半点余地。姐姐沉思了一会儿,翻开相册,仔细地看着。好不容易选出了一张全家福,放入她的皮夹中。
我依旧看着姐姐,看着姐姐的每一个动作。姐姐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只是去国外上学而已,过几年就会回来的,很快就会回来的。”看着姐姐离别的身影,我所能做的只是呆呆地站在孤独的路灯下,看着姐姐单薄的身体拖着大而笨重的箱子。
我双手紧扣,依旧看着她,我只是希望姐姐在地球的那头可以时不时来几通电话,我只是希望她在那边可以过得好一点。又是一次送别。坐在座位上,看着台上的你在转身的一瞬间默默流下泪水。
最后的一节课讲完了。你转过身,眼睛周围还有些许微红。你说你会回来再看我们,你说你会健康地回来为我们加油打气,你说你会再次带着笑容走进我们这个大家庭。你继续说着,声音越来越激动,满含泪水的眼眶终于抵挡不住,一滴泪珠从脸颊边滑落。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你走出门口,回眸一笑,慢慢走了出去。
我听到身后时不时的抽泣声,回过头,每个人都不舍地看着你远离的背影,拿着纸巾快速将眼中的泪水吸干,为了不让你的背影变得模糊。不知为什么,我没有留下眼泪,只是盯着前方没有你的讲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上面这段话选自文章《目送》最后一段,同时又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句。我从中感慨深刻。
作者在文章中深刻的体现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之差别。也就是只有经历两代人时期的老人才能够真正的感悟得到......
我为此而感到悲伤,我是如何对待我的父母的,难道我就没有一点惭愧感吗?!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惭愧感吗?!
是时候了。时间无言,岁月无情,他们已经慢慢的老去了,我们要去尽孝了......
可是为什么文章里面所体现的,却是如此的真实。我真希望这篇文章是个童话,可是不可能。
人世间的情感,难道就在此而间断吗?不可能......或许,光芒还会在人生路上另一个地点亮起。既然如此,我也不必悲伤与绝望。因为我还有机会。
我伟大的父母,我能为你们做点什么?我不希望我像这篇文章里面写的一个残酷,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不仅感叹了......
有些事情只能自己做,有些路只能自己走。而父母在我们背后望着我们的背影。我们用背影告诉他们:不必追。
小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极其不负责任的科学老师,他经常不给我们上课,上课也是照本宣科,偶尔还让我们自学,上课时甚至还可以看到教室外有学生在打打闹闹。于是我的科学成绩就像一颗石头,从山顶滚落到山脚下。直到我上了初中,我遇到了我新的科学老师——金老师,他的到来使我重获学习科学的信心,他就像一束光,照到了我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光明与希望。
金老师上课非常有趣,除了教我们课内的知识,他还会从一道小小的题目延伸到生活中。他告诉我们: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回归与生活。下课了,他抱着电脑和教科书,走出教室,几个同学追过去问问题,金老师就一边走一边说,给他们细致的讲解,最后几个人一起消失在了楼梯的拐角处,看到这一幕,我感到金老师是多么的平易近人,我的心里冒出了一丝敬佩之情。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扫地扫得很晚。天都黑了,我们下楼时遇到了金老师,他也才准备下班,他说:“这么晚还没回家啊!路上注意安全哦!”我和同学相视一笑跟在他后面走出了校门,他向左,我们向右,我们回过头看他的时候他刚好也回过头看我们,我们互相点头,道了声明天见。就这样他一转身,瞬间消失在了人流中,虽然天色愈黑,但是金老师的关心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光明。
不知不觉他成了我们班最受欢迎的老师,半年后我们得知他是从另一个学校过来做交流的,教完初一就要回去了,我很伤心,我知道,我那97分全校第一的成绩中,有一半是他的功劳。最后一节课上,金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是我最后一节教你们了,我希望你们能爱自己,爱他人,爱大自然。同学们再见了!”他微笑地挥了挥手,跨出了教室的门,他步伐沉重,我知道他强忍着心中的不舍与无奈,我仿佛能看到他眼眶中晶莹的泪珠。在那熟悉的楼梯拐角处,他停了下,又望了望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和曾待过的教室,那眼神中是说不清的复杂情绪,他好像下定了决心别过头去,向前迈了一步,慢慢走下了楼梯,只留下一条空荡的走廊……我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失落,这么好的老师就这么走了,我也不知道今后还能否相见,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忍不住落了下来。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师生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走廊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谢谢你!我生命中最美的过客。
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她是无话不谈的好闺蜜。直到毕业的那段时间,我和她却像是两个陌生人,一句话也不愿意说。
毕业前,我挽着另一闺蜜的手在楼梯上走着。我看到她也挽着她的闺蜜往操场走去,她们聊得很投入,时而笑出声来。看着她俩的背影,就像看到曾经的我和她。既然我有我的闺蜜,她也有她的闺蜜,那么我们之间谁也没有对不起谁。所以,我跟她的友谊就彻底结束了。
毕业晚会结束后,我跟母亲走到路边等父亲开车来接我们。刚好碰见她和她的父亲,同时,一辆来接他们的车正好从远处开过来。她的父亲对她说:“你怎么不跟她说再见呢?”她迟疑了一秒,才对我说了一句“再见”。我跟母亲也微笑着对他们说了一句“再见”。我一直看着他们坐上那辆车,直到那辆车离开了我的视线。
我已经把我们的事跟父母说了,难道她没有跟自己的父母说?不过,不管她有没有说,我跟她从此不会再相见了。我完全可以忘掉她这个人。可是,我却忘不掉。毕业后,我偶尔也会想起她。我有时想加一下她的微信,但最后还是把手机放下了。一年过去了,我和她已经整整一年没有见面、说话了,但我还是忘不掉她。
上个星期,我去参加了一个培训机构的入学考试。当我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往十点钟方向看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中等长度的头发,粉红色的上衣,难道是她?当试卷发下来后,这写字姿势也是那么熟悉。考完试后,我继续注视着那个女生,她拿出了一台苹果手机。对,我记得她就是用苹果手机的。我更加确信,这就是她了。
过了五分钟,台上的一个老师说:“继续参加下一场考试的同学坐在座位上,只参加上一场的可以离开了。”她听到这个消息,便拿起包离开了。这个包的款式是那么熟悉,她穿的那双鞋也感觉似曾相识。她一边打电话一边离开了考场。我的心里突然有些失落。
我考完下一场考试后,发现门边有考生名单。果然,我看见了她的名字。我一次又一次目送着她的背影离开,但我感觉她离我越来越远了。我对她不再有怨念,只剩下思念。
生命中总有那么些人,见证我从年少无知的小女孩长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并且目送着我的背影一次次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便住进了乡下爷爷奶奶家。奶奶疼我,平日里,她总牵着我的手,带我去便利店挑选五颜六色的糖果。每到夜晚,我总早早地搬好藤椅放到小院内,缠着奶奶放下还在洗的衣服。坐在奶奶腿上,轻摇着小扇,听树上知了聒聒,听田里蛙声一片。奶奶会指着夜空中的星星告诉我:这是北斗七星,它能指引走夜路而迷路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那是牛郎星还有织女星……”与城市璀璨的灯光相比,我更喜欢乡下的夜,这里多了一份自然与亲切。
时光残忍,催促着我快快长大,我也到该上上小学的年龄。奶奶亲手为我整理好了行李,把我送上了车。我坐在车上,嚷着哭着要回奶奶家去。可成长的路上,小车终究要向前驶远的。渐行渐远的途中,我不停伸出头往回望,只见奶奶站在小路的拐弯处,慈爱的眼神目送着载着我的车子渐行渐远。她的目光中透着浓浓的不舍。我在窗口拼命地向她挥手道别,直到她像天边的夕阳那样慢慢变成一个小点,消失不见,我才肯好好坐回到座位上。
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紧紧地牵着父母的手不肯松开。前方是一条迷茫未知的路,小小的我怎能不心生畏惧呢?可终究要分别,要独自一人面对前方的坎坷。父母放手了,留我一人在纷乱的人群中迷离徘徊。我犹豫不决地往前走,并且不断地回头,好像正穿越着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视线和父母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汇了,我清晰地看见母亲秋水般的眼眸中盛满了担忧,那焦虑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我……校门缓缓关闭,那束焦灼的目光,却和窗外的景物一起在我的心中定格。
那年盛夏,我们结束了六年的漫漫征程,六年的青葱岁月我们一起在二小度过。我们一起走过校园中的每一层,一起看过校园内的银杏树的繁盛与衰败,如今,我们在校门口分别。望向熟悉的校园,不禁泪眼朦胧。与朋友紧握的手,最后还是松开了,正如这句话所说:我们都是彼此生命中匆匆的过客。现如今,属于我们的剧情都已落幕,朦胧的泪眼中充盈着不舍与留恋。这最后一程,还是只能目送着彼此的背影,在不同的道路尽头远去。
我们所经历过的感情,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片段。而目送离开,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是生命前进的必然,也是蜕变的成长。
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一个人,会一直默默地望着你的背影,直到你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小学时候的每个暑假,外公外婆都要来陪我。尽管父母白日不在家,家里却时常满溢着欢声笑语。那时候,外公还没有退休,往往只住几天就要回老家工作。烈日下、石头桥上,外公背上大背包,迟迟不愿出发。“外公,一路顺风,路上小心!外公,到家了,给我们打电话啊……”我像雕塑一样立在那里,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个不停。外公眼里透出的那一丝无奈,与我百般不舍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他缓缓地举起手,摸摸我的头,那慈祥的目光似乎在告诉我:“外公很快又会来看你的。”一个急转身,那熟悉的背影越来越远了,我却还是直直地僵着,小小的我甚至还傻傻地幻想着外公能因上班时间推迟而返回来。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就这样,在外公的一次次往返中,在一个个暑期开始和结束中,我长高了。我长大了。我小学毕业了。我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学生了。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里,有长达一周的留校军训。母亲一早就挤出时间,送我到教室门口。她一遍一遍地叮嘱我“加油,军训要听军官的话。”“有困难要坚持,做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相信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军训会成长很多……”我期待又害怕地点点头。母亲走得很急,似又不放心,一步三回首。她用力挥了挥手,除了那焦灼不舍的目光,似乎还有什么晶莹的东西在她眼里滚动,牢牢地将我的心抓住。浓浓的不舍在我心底,随着那目光蔓延开来,在一次次的回头中,她的身影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奇怪的是,那一瞬间,我的内心竟有点空空的感觉,都不知自己是怎么走进教室的。
一学期咬笔钻研的学习生涯转瞬即逝,期望已久的寒假终于来临。我去奶奶家过年,时间不会因人们沉浸在欢乐中就慈悲地放慢脚步,它一分一秒地偷偷溜走。上学的日子不远了。那天,久违的阳光柔和地照向大地。“一路顺风!”奶奶和哥哥向我们挥手告别:“明年再来啊!”他们的目光似乎与阳光融合在一起,温柔地笼罩着我,我的眼睛很快便开始模糊了。一闭眼,他们踩在栏杆上极目远眺我的身影又浮现在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寒假的凄凄离别之后,崭新的学期在校门口向我招手。父亲一大早起床,将睡眼朦胧的我送至校门口。我怕车挡住别人的路,叫他速速离开。可父亲如往常一般--灵巧地在车水马龙中穿梭出去,并不匆匆离去,寻了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走着走着,我停住了脚步,我察觉到,茶色玻璃后,有一道无言的慈爱目光射了出来,给我注入了许多无形的力量。等我一步一步跨进校门,那温暖才渐渐消散。汽车再次发动,消失在茫茫车海中。
人生中,无论是生死离别,还是一日之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你的人只能默默地看着你渐行渐远,而你用或矫健或踉跄的背影默默告诉他们:不必追。
人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目送他渐渐远去,再到背影化作星点被风吹散在茫茫人海之中,望不见,却又刻骨铭心……
热烈的夏,那个陪伴了我六年的“家”散了。正式放暑假的第六天,70个少年和两名老师聚集在一起,歌唱成长的快乐,书写离别的忧愁。毕业会上,同学们都无比兴奋,欣赏着同学精彩的表演:《送别》、《稻香》……,每一首歌都唱到了大家心中的不舍与祝愿。“唉!你初中打算干些什么啊?”,各种问题都涌了上来,我耐心地一一回答,因为这可能是最后的对话了,我想好好珍惜。吃过午饭以后,大家就逐渐散了,我跟着父母上了车,刚准备驱车离开,就听见了一声,“嘿,令狐丹妮,山不转水转,我们江湖再见”!“记住,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我们以后再见!”……我的同桌、朋友们吼着,话中有点呜咽,他们明明眼中泪水打着转,却故作欢快地跳着、蹦着、笑着,车缓缓向前开着,我看着他们和窗外两旁的风景向后退着,然后化作一个小点,淡出我的视野。车,已经开出好一段距离了,我仍痴痴地望着,记着所有人的背影……。我们彼此都朝着对方的方向望去,眼神虽不能交汇,但心却紧紧连在了一起。
夏日,我目送71个背影渐渐远去。
深秋时分,桂花开得十分旺,秋风却故意似的将桂花打落一片,飘落地上,无人过问,无人欣赏。那时的我才四、五岁,不懂离别,只觉得痛苦。妈妈又要去潼南上班了,中午,趁着我午睡的空当,妈妈悄悄背上包,缓缓拧开门把手,我听到声响立马冲出房门间,拉着妈妈死死不放手,妈妈也着了急,用力辦着我的手,想要让我松开,外婆也帮着妈妈助阵。将我扣住,想让我松手,最后还是没有留住,要走的人始终留不住。妈妈快速下楼,消失在转角处,她盯了一眼我,眼神中有着一丝不忍心。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了,只给我留下一个被泪水遮住的迷糊背影和枫糖色风衣的一角,还有无限的思念。现在回味起来,仍有一丝丝痛心的难过。那个背影深深得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
深秋,瑟瑟秋风,伴我目送了她的背影。
初冬,已经十分寒冷了,风呼呼的刮着,从人的耳边呼啸着冲过,炫耀着他的本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走时,离停车场还有一段,婆婆不舍,在路口守着,我对老家有一点儿留念,也是为了多陪陪她老人家,我便放慢脚步和婆婆并肩走着,婆婆忽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和一大包为我准备的干果零食,塞到我的怀里,我不要,婆婆却困扰的说“拿着,你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多吃点。平时,我和你爷爷照顾不到你,你要好好的照顾自己,身体一定要好,你们一年到头也回来不了几次,就收下吧”!说着到后面,婆婆一脸怜爱的看着我,干涸的眼里积满了泪水,我心不由得一紧,收下了。走时,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花白的头发零乱在风中,十分耀眼,像星星在空中闪烁,我望了好久,好久……
初冬,星光和风随我目送了婆婆的背影。人,这一生,在不断目送他/她远去,亦不知,这也是在凝望下一次的相见,目送着,凝望着,期盼着……
从没有一本书,如龙应台的《目送》一样令我难以忘怀。毕竟,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本是最大的小偷。它一点点盗走你的东西,当你幡然醒悟时,已人去楼空。
其实较于那篇广为流传的《目送》,我更喜欢此书中的另一篇文章《寒色》,短短的篇幅,精辟凝练的语言,却深刻地阐释了“家”的定义。作为被呵护的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可是,一旦儿女离开家,家里留下的就只有白发苍苍的父母,无所适从。
不知怎的,此刻想起了爷爷,爷爷大概也是如此地等待吧,等待他心爱的孙女,可他现如今已是再也没法等了。我也终于坚信,岁月果真是最大的小偷,他偷走了爷爷,而爷爷做的我最爱的香菇鸡,也定是被岁月嘴馋时一并带走了。
年年除夕,桌上定会有爷爷的拿手好菜----香菇鸡。把一只从小在田里长大,受自然滋养的土鸡沿肚皮切开,掏去内脏,塞进香菇和独创的调味料。然后焖上一会儿就成。简单,可把酱料放的量把握好,那可是爷爷的绝活!
爷爷家的春节虽没有花哨的节目,却隆重得多。一家人必定团圆,天大的事也得赶回家,坐在圆桌边。而随着我升入初中,因为学业的繁忙,说好的每周一次回家看望爷爷,时常变为两周一次,甚至,有时一个月也不能回家看看。所以,这一年一度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更显得弥足珍贵起来。
年夜饭,当爷爷端出香菇鸡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更是两眼发亮,嘴角都快淌出口水来。还没掀锅盖呢,香菇的清香混着沉郁的肉香就迫不及待地往自己鼻子里钻,打开锅盖,香味更浓了。菜的蒸气模糊了众人的视线,对面的奶奶也变得朦胧,爷爷的笑容却格外清晰。
香菇鸡是用手撕的,一上桌,我就会和表哥、表姐们一拥而上,你撕一个鸡腿,我抢一个翅膀,顾不得烫手,抓在手中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爷爷则总会在一旁宠溺地看着我们抢作一团,嘴里还不住地唠叨:“都有,别急,慢慢吃,小心烫。爱吃,就常回来,爷爷专门给你们做。”这时,即使我嘴里满含食物,也不忘贫嘴:“爷爷厨艺最好了,实在太好吃了!”爷爷听了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褶皱也多了几道。
圆桌,家人,香菇鸡,一切都如此美好。这一份美好也终将破碎。什么时候这一切变得可有可无?也许,是从爷爷入院开始;也可能,是爷爷离开,仿佛顷刻间一切都消失殆尽。
从一开始无一人缺席,到如今,亲戚们在微信群里年年为要不要一起团聚争执不下,那一盘子香菇鸡,更是无迹可寻。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时间无言,生命的目送。
有香菇鸡的时光,像阳光里的浮屑一般美丽而又缥缈,仿佛我亲历着,目送归鸿这些时光飘然而去,我从没有像这般厌恶岁月这个大盗,它的技艺如此精湛,让人防不胜防。这个世界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写着同一篇文章,那就是爱与离别。
又想起了“龙先生”的《目送》。惟愿时光的沙漏就此停止,让我好好怀想专属于爷爷香菇鸡的香味。
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工作忙碌,经常都是我一个人呆在老师办公室,望着窗口,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
因此,那时的我总是目送着同学们远去的背影。窗外的树苗轻轻地摇晃着,不时飞下几片漂亮的叶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背影牵着大人的手,渐行渐远,直到老师办公室的窗户再也看不到他们。
那时的我总是希望他们可以留下来,再陪我一会儿,再陪我一会儿吧!可是,没有人听见我内心的呼唤,没有人停下脚步。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目送他们远去。
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因为大队部的工作,总是留到很晚。又是这样,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地从大门离开。我坐在窗户边上,偶尔一抬头,便又会发现一个熟悉的背影渐行渐远。
当所有工作结束的时候,平时热闹的校园已经安静下来,路旁的大树总是投下长长的影子,拥住小小的我。我走在路上,再看不到熟悉的背影。
有时也会有别的同学和我一样留到那么晚,恰巧也与我同路,有时他们的家近些,有时我的家近些,我们就这样彼此目送着,直到看不清对方的背影为止。
到现在,我们毕业了,我还清楚地记得考完试那天,一个又一个同学欢快离去的背影。校园里的树木摇摆枝丫和叶子,像是在向我们告别,我一步步走出校园,渐行渐远。这些年,我目送多少同学离去的背影,而在今天,又会有多少同学目送着我的离去呢?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同学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着彼此长大的身影渐行渐远,而且,那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谁也无法描绘出它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它的脚步。”
是啊,步履匆匆,迈过了春夏秋冬,迈过了悲欢离合。我也在不经意间,已经度过了6年零10个月。
6岁,我上小学了。九月的风是暖暖的,吹的脸热热的。天空像一块洗净了的蓝色粗布,云朵仿佛是嵌在这块粗布上闪亮的棉花。我小小的手,圈在妈妈大大的手里,不敢松开。校门外,我和妈妈两个人,手牵手站在门口。我害怕陌生的环境,害怕与人交流,眼睛一闪一闪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心中充满了慌张和焦虑。就这样站了一会儿,妈妈蹲了下来:“进去吧,会有小朋友和你玩的。”我点点头,但还是不敢迈出第一步。妈妈笑着说:“放学了我会来接你的,很快的!”我更用力地点了点头,深呼吸,鼓起勇气,终于迈开了脚步,走进了校门。我回过头去,发现妈妈还在原地站着,目送着我,向我挥着手,鼓励的眼神激励着我继续前行。我一咬牙,别过头去不再回头,快步走进学校,身后炽热的目光仿佛会传递能量,支撑着我迈开脚步。
十二岁,小学毕业。每个同学都不舍得离开,但离开教室的那一刻始终要来临。我走到教学楼楼下时,抬头一看,发现老师正目送着我们离开,抬头向她招手并对她笑笑,她也对我招了招手并示意我转身回家。我走出校门,回头再看看老师,老师还趴在围栏边,注视着远方。老师的眼神中有着一丝落寞,也有着一丝坚定,那是一份祝福,更是一份守候。
生命轮回,其间由一次一次的目送组成,那眼眸中盛满了牵挂与不舍。在这些目光中,我渐渐成长,学会告别,学会珍惜,学会爱。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于我们的爱从不显山露水,如春雨润物般无声。细细品味,我们在他们爱的滋养中长大,在一次次送别中我们脱离他们的羽翼,独立飞行。可以独挡一面,父母于我们的爱是毫不吝啬的,是最无私的,他们没有用爱将我们捆绑,他们把爱藏在心底,每次离别不舍的眼神将这份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舍得手,但为了我们更好,他们把爱隐藏,用微笑向我们挥手说着再见,那一次次的目送,是父母对我们最大的爱与不舍。
孩子长大以后,我们只能在穿越在不断的目送中。记得龙应台说过,“铃声一响,顿时人影交错,奔向不同的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闹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准确的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让我感慨不已。
只能远远的看着一个背影,目送他被驶来的公交车带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的爱再浓烈,也无法触及孩子内在世界的成长;父母的爱再广大,也无法代替孩子完成人生的答卷。
成长之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歌颂这种爱,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它的伟大之处,那是一种平凡的爱,但是在关键时刻却可以为其舍弃自己的生命,陆游的游子吟,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像是密密麻麻爬满墙头的树藤,层层叠叠蜿蜒连绵,围绕在他们的身旁。母爱之大,充盈于天地之间,沉浸于万物之中。但即便是这样,依然还有无法触及之处。把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刻画的如比真实,朱自清的背影,把一位父亲对于儿子的爱与不舍跃然纸上。
父母的爱平凡中蕴含伟大,但作为父母,不能总把孩子挂在身边,以爱为借口,以害怕他们受伤为理由。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路上的引路者而不是决策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或精彩,或平庸,只能由自己决定。
正如《燕尾蝶和月亮》这本绘本中,月亮妈妈默默地陪伴和耐心地等待,最终盼到孩子获得独立、勇敢的成长的那一天。
月亮妈妈在燕尾蝶的托付下,答应照顾尚未出生的孩子,这份嘱托深深埋在他的心里。月亮妈妈看着小毛虫们一个个从破壳到慢慢长大,直至变成一个个美丽的燕尾蝶,看着他们历经磨难终于完成这场蜕变,这份耐心的等待,藏着对燕尾蝶的关爱。燕尾蝶的妈妈无法守候她的孩子们,于是把孩子托付给月亮,而月亮妈妈在一次次的守望与等待中看到了曙光,毛毛虫历经重重考验完成了破茧化蝶,这对守护者也是一次考验,耐心等待毛毛虫成长,放手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不同阶段。
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但凡有一点点收获,她盛满慈爱的眼神,和挂着欣慰笑容的脸上,那份喜悦和释然无以言表。
有时,她依然会按捺不住地焦虑和着急。但她也知道,有些路只能放手,让孩子们一个人走。耐心地等待和静静的陪伴我们的“毛毛虫”,放手让他们去体验人生旅程中的每一次跌倒;每一滴泪;每一点收获和每一个进步。
这就是成长的力量,一种向上的动力,是生命最好的状态。我想,获得这股力量的孩子,在生活中不会不堪一击,不会摇摆不定。当他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一定能迎难而上,活出更坚定、更顽强的自己。努力地散发出他们的生命之光!生活是面多棱镜,有哭有笑,有苦也有甜!
借用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在父母的一次次目送中、守望中我们懂得了为人母,为人父的不易,因为他们无私的爱,才有我们现在的独挡一面,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躲在父母身后的胆小鬼了,我们也有能力去照顾哺育,抚养我们长大的父母了。歌颂这种无私伟大的爱,一两句说不清。让我们用心体会,不断把这份要沿袭下去……
我拉开车门,背上书包向外走去,父亲在车里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问:“冷不冷?”我摇摇头。
走到学校门口铁棚旁边,听得身后喇叭鸣响数声,极像父亲的车喇叭声,我回头,果然是。只听父亲高声道:“冷了给我打电话,我回家把衣服送给你!”我“哦”了一声,走进校园内。
走地慢慢的,身旁立刻满是学生,在一个拐角处,不经意一回头,见父亲白色的车仍伫立在校门口,在诸多学生身影中,父亲隔着挡风玻璃和铁棚的眼睛是否可以看见女儿消失在路的拐角?我隐约可以感受到父亲担忧的眼神,这就是目送吧。
我走了进去,终于消失在父亲的视线中。今天很暖和,不冷。
我想或许,是一年前的背影,让我与父亲都分外重视彼此的目送。记得那是在医院中。
父亲摸着我的手,对我笑笑,我问道:“爸,做手术你不怕么?”父亲轻拍胸脯,声音哑哑地道:“你爸是谁?就做个小手术怕什么?”我笑道:“你不怕?一会儿不许哭哦!”父亲道:“不哭就不哭!”我俩拉钩在手指上盖了印章。
然后四个白衣的护士推走了父亲的床——床下有自动的轮,父亲说他要吃麻药了,会睡觉。在吃麻药前,爸爸亲了我一下,胡子渣渣刺进了我脸上的皮肤,有点痛,有点痒,带着父亲特有的味道,此时,我发现父亲很久没有理胡子了。
小床在医院的长廊消失了,母亲搂着我,远远看着父亲进入专用手术病人的电梯,电梯门缓缓地合拢,父亲的笑容隐去了。我站在父亲的病房里,望着放床原来的位置,那儿空空的……刹那,眼睛很模糊,眼睛酸酸的,一股叫眼泪的东西涌上。
……
走到一半,快到教学楼时,我转过头,想看父亲的白色车还在不在那儿,但看见原来位置已经空了,再远看一点,父亲的车却在路口,候着红绿灯,仿佛久久不愿意离去,我站在墙角,看见父亲的车终于在一个绿灯的拐弯处,不见了。
我想告诉爸爸:爸,今天我心里很暖,不冷。
我呆呆地站在火葬场的焚化炉前,目送着外婆的棺木被缓缓推向炉门。周围长辈的抽泣声充斥在我的脑海里,泪水也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站在一旁,心中满是伤感,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外婆对我很好,我获得的每点进步和荣誉都是她最高兴的事,我登在报纸上的文章一发表,她就买了一大捆分发给朋友们,我参加比赛得了奖,她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可随着棺木被送进炉中焚化,她老人家说没就没了……外婆慈祥的面容不停地在脑海中浮现,可眼前这口冰冷的棺材,使我实在难以接受,不由地痛哭流涕。
能目送火化的过程很短,也只有几分钟。可我却觉得像几个世纪那么漫长,因为我以后永远也见不到外婆的面了,时间被不断拉长,这仅仅几米的距离,在我眼前也被持续拉伸,直伸到天边。
在墓地上,我远远地目送着外婆的骨灰盒被埋到了这里,直到封住了墓口,墓前的爆竹“噼里啪啦”地响起,大人示意我们要走了。可我却觉得腿被灌了铅似的,走也走不动。我不时地回头看着外婆的坟,直到被长辈拉了过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外婆看着我长大,而我却只能在这离别之际目送她渐行渐远……
祝外婆一路走好!
那是第一次有亲人去世,而且是向来疼爱我的阿婆,虽然疼爱我的阿婆还有很多,但她是无可替代的。在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出去玩,最常去的就是阿婆家了,阿婆家有很多糖。对小孩子来说,最有诱惑力的就是糖果了吧。所以我最喜欢的就是阿婆了,也最喜欢去她家玩。在长长的送葬队伍中,我紧紧跟在妈妈后面,泛红着双眼抓着妈妈的衣袖。队伍很长,很隆重又很“热闹”。在这“热闹”中我感到的只有悲凉,一颗心空落落的,似乎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
阿婆的脸仿佛就在我面前,她慈爱地笑着,眼角经时间沉淀的皱纹使她的慈爱更深了几分。目送着她的遗体入葬,这天人永隔的一刻,代表着我的阿婆离我而去了,永远地离开我了。那时我还小,只是哭得很伤心。
弟弟总爱与我一起出去玩,一起闹。我做什么,他也要做什么,说白了就是我的小跟屁虫。他也很听我的话,我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这一次出去玩,我却发现了不一样的弟弟。带着弟弟去五马街瞎逛,他突然提议我们两个分开逛,十一点的时候在五马街上的肯德基见。这是他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一开始以为他在开玩笑,但看向他的眼睛,那坚定的眼神告诉我这一切没有半分假。一瞬间眼前小小的少年仿佛长大了,他不再是只爱跟在大人身边的小屁孩了。他跟我打了个招呼,一个人转身就走了,容不得我半点挽留。
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跟屁虫弟弟长大了。他的背影是那样的坚定,潇洒。在他离开的路上,没回过一次头。我刚想追上去,却已消失在转角处。回想起刚才的目送,这就是长大了的他吗?也许这个少年太想独立,所以显得有那么一点绝情!目送着他的离开,又仿佛在目送那时的我,也是那么渴望自立。他的背影好像默默地告诉我:不必追,我能行。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了:当你目送着他人的背影离开时,总会感到心痛,有些东西也许在这一刻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她穿着幼儿园的校服,牵着外婆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她幼儿园毕业了。穿着粉红的裙子,梳齐头发,坐在板凳上,“咔!”闪光灯落在她的脸上,将这三年的时间定格在这一刻,结束了她在幼儿园的最后时光。
妈妈打算把她接到自己身边上学,她欣然答应。到了分别日,她却后悔了,像只小猫一样扒在门框上,拼命寻找外婆的身影。
她从小是外婆带大的,对外婆充满了依赖。外婆不知从哪里走了出来,她立马抱紧外婆的脖颈,看着门外的人像在说:“外婆,他们欺负我。”外婆抚着她的背,她渐渐止住哭声,身体一抽一抽的,红着眼,冒着鼻泡儿,泪水打湿衣襟,外婆轻声对她说:“我们昨天不是说好了吗?等你过去了,好好学习把外婆也接过去住。”她点了点头,妈妈将她拉走。
门关上了。
过了一会儿,门的主人又打开一条缝,外婆目送着她离开了。
妈妈来的时候是正午,回去时便是日落。太阳昏黄,阳光斜照,洒在她的脸上。一上车,她便睡了过去,领口上印着泪迹,脸上还有未流干的泪痕。
后来,外婆真的搬过去跟她一起住了。
在她12岁时,外婆病了,病得很重,已经无法照顾她了,外婆回到小屋,盼望着她来看自己,有时也会出去散散步,与他人聊聊天,提起她孙女时总是一脸骄傲,但外婆知道都是她孩童时期的'事情了。
步入中学,她的学业更加繁忙了,她盼着她,她忘了她。
端午节,有了假期,妈妈带她回去看外婆,外婆高兴坏了,抓着她的手问东问西,她都一五一十地回答,随后便没了话题,她看着手机,对着冰冷的屏幕露出了笑脸。
太阳西斜,已经是5点多了,外婆执意要出门相送,余辉透进楼道,照在外婆的脸上,银白的头发根根分明,面露不舍,不停的挥着手,一步一挽留,目送着她离开。这次走出了楼道也没听见关门声,不知外婆站了多久才回家。
又一天,她正在写作业,妈妈的电话响了。她听见妈妈说:“好的,过几天带她回去看你。”出于好奇,她便问道:“妈,谁呀?”“外婆。”
听到妈妈的话,她停下了笔,回想起上次回去看外婆已经两个多月了,她心里酸酸的,目光垂了下来。
这时,似乎有一双苍老的目光穿过岁月的光阴看着她,看得她心里暖暖的……
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小小的,被爸爸妈妈抱在襁褓里的小婴儿。可是,慢慢地在爸爸妈妈的庇护下茁壮成长,被爸爸妈妈的大手牵着,学会了走路,牙牙学语,也学会了叫:“爸爸妈妈。”他们看着我们长大,一天一天地懂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他们一步步渐渐地放开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自己独立。
爸爸妈妈的庇护就像避风港,慢慢的长大我们就如一条大船,避风港也会随着我们的长大而渐渐衰老,我们就得保护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的避风港,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他们总是目送我们上学,他们总是要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放学尽快回来。我知道,他们目送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他们肯定为我们的成长而感到高兴。
周一的早晨我打开车门,背上包,向即将出差的爸爸道声再见,转身钻出车门。我关上门,老爸一踩油门,车走了,消失在车的海中,我目送他离开后奔向学校。
周日的午后,我爸打开车门,拎起包,向我和我妈道声再见,转身出了车门。老妈一踩油门,车走了,我便透过车窗目送他,消失在车站的人群里。
并不是每一次我爸出差我都能目送他,有时一觉醒来,他已经在路上。他经常出差,从小到大,我也习惯了家中缺着一人的感觉,目送这事儿对我和他来说,其实并不有多重要,我们之间的目送,也不过是几秒,因为我们都很忙,都忙着奔来赶去,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渐渐地,仿佛因为心中有了“反正等他出差回来就又见面了”的想法,我和我爸道别时的流连越来越短,赶路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奔波的速度比目送时的慢节奏快了太多,一时之间我们无法慢下来目送对方慢慢离开。
爸爸在一次应酬上陪行长们喝了太多的酒,在那个晚上回到家中,瘫倒在沙发上。他的心脏天生有损,不应该喝这么多酒的,他呼吸急促而吃力,四肢瘫软。我从睡梦中醒来,看他那不省人事的样子不知所措,在他身旁无计可施地看着他。
后来来了辆救护车,两个医务人员和一个我爸的同事把他抬上担架,从家门口离开,我依偎着家门看着他,他满脸通红,被抬着从家门口到电梯口,再进了电梯直到电梯门缓缓合上……从前不曾觉得家中少了一人的空落,但爸爸这次一离开,感觉不仅是家中空了,心里也顿时空了一大块,慌张与不安弥漫心间。但愿爸爸平安无事。在床上辗转反侧好一阵子,我才重新入睡。
第二天清晨,他恢复了他原来的气色,回到家中,我的心也放下了。
于是自那以后,每次与他道别我都会在他离开时,多站一会儿,多望一会儿。父子间也许并没有那么多肉麻话,但在目光里,在那短暂的一会儿的目送里,是满满的爱与牵挂。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然后,他用他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喜欢龙应台不是因为她含蓄,细腻的写作手法吸引了我,而是在她的书中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目送》,就深有感触:也许只是一种行动,一种目光,一点念想,冥冥之中却包含着意想不到的深思熟虑。“目送”看似简单,但它连带着父母对你的爱和那些无法言说的心酸。
我记得她在书中提到过:自己送儿子前往美国,在检票口处,她抱住儿子,觉得自己成了儿子的阻碍,他不再像刚上小学的那样依靠自己了。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父母常年在外,只有春节时才会回家一趟,并待上几天。每次,他们又要外出时,我便感到深深地不舍。可是看到龙应台这样想,我便明白:我何尝不是他们心中的负担呢!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在目送与被目送中度过的呢!只是我出生到现在还没有感觉到被目送的滋味,向来都是我目送别人离开。有些事情,你不想,但就那样发生了。大人们经常不接送
我上学,只有我上幼稚园的时候,会接送我上下学,不过,是我看着他们走出幼稚园,直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还有现在,爸爸妈妈虽然每年都会回来,可是陪我的时间都很短。他们的假期只有几天,又要忙这忙那的,陪我的时间就过滤得所剩无几了。他们每次走都是“偷偷摸摸”的,不想被我发现,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每次我都在窗前看得一清二楚。我可以体会到,龙应台当时的感受——送走孩子时的心情,那种“有话说不出,有泪流不下”的感觉。
人的这一辈子,无非就是在一次次目送中留下今生今世的证据。
在生命中,我们常常会目送他人,也会被他人目送。
打开了大门,望着他那瘦小的背影,微微有点驼的背,感觉眼睛酸酸的。在简短的道别后,他就走向了刚刚上来的电梯,我目送他进入电梯,才关上门。可是,没想到,这次竟是最后的目送。
那是我的爷爷最后一次来这里,也是我最后一次目送他。每次想到那次目送,我总会有种说不出的难过。我跟爷爷的接触不算多,也不算少,许多关于爷爷的故事,都是从爸爸那儿听来的
我的爷爷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很早的时候,爷爷在电影院工作,放电影。那时他年少力壮,有很多势力强大的官员,抓了一些老百姓当苦工,爷爷爱打抱不平,把那些人都放了出来。那些官员当然不会饶了爷爷,爷爷便丢了工作,被派到海边晒盐。
那里离家很远,工作也十分辛苦,每天不能回家吃饭,只能让爸爸把饭送去。爷爷来我家里时,都会带一些好吃的,每次一见到我,爷爷便会露出和蔼可亲的表情,巴不得一把抱住我。但爷爷又经常正襟危坐,双手捧着一杯茶,慢慢送入口中,不时和我父母聊上一两句。在晚年时,他被查出了病,已经到晚期了,病入膏肓,再好的医院也无能为力。
最后一次见到爷爷,他已经骨瘦如柴了,我们都叫他多注意身体,爷爷便抬起一只脚,手舞足蹈起来“别担心我,看我还能单脚跳呢!”
那次目送爷爷回去后,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我四年级时他去世了。得知消息后,我不做声响的半靠在墙边,滚烫的眼泪划过脸颊,留下两条泪痕……
那次目送让我记忆深刻。
——浅析《目送》情感线索
龙应台在短文《目送》中,一改以往锋利的笔锋,用温情的笔尖朴素且温柔地描绘出世间亲情。短文简短精炼,除去枝蔓繁荣的描写方法,用洗练干净的语句将人间极朴素的感情娓娓叙出,可谓是淡笔写离思。一篇基本无对话的短文内,基本上是场景的剪接和电影镜头般的不断转换。 然而这样的文章并不会使读者感受到空洞,反而使读者内心泛起涟涟激思。龙应台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目送。
细节化的场景和细腻的笔触不断加深人性最敏感在意的那份深情与爱,物是人非的苦涩也被小心翼翼地叙述,使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线索更加耐人寻味。上幼稚园的儿子,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并不断回头,直到华安瘦小的背影消失。而到了儿子十六岁的时候,为赴美在机场告别母亲时,已经换了另一种姿态,“勉强”忍受母亲“奇怪”的深情,麻木的连回头都没有。这种无奈与差距感叫母亲感受到了一种随儿子成长显现出来的孤独感和疏离。这种落寞,使场景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父亲开着冒黑烟的小货车送自己来学校的样子,远去的货车表达出父亲对于女儿的不舍,以及作者探望年迈老父时消失于门后的轮椅背影和在火葬场前凝视棺木里的父亲,内心铭记这场最后的目送。这时,作者开始体会到生命中刻骨铭心的‘舍’两个不同时间段发生的小事被作者放到同一空间来表述,以此形成一个丰满的不可缺少的人生体验。无论是不舍还是疏离产生的落寞,都是生命需要经历的路。一次次无奈、伤痛的目送中,全都诠释了,‘不必追’。
在这个光怪陆离、高速发展的的信息时代,每个人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背影,匆匆路过,埋头赶路,似乎亲情以及感情一类的观念已经渐渐淡漠了。可是人总归不会活着离开这个世界,无论周围多么变幻。可无论世界多么变换,父母的最平凡的爱总是抵得过沧海桑田,凝聚成所有凝视的深情目送。当来不及注视自己的亲人时,他们却已经渐行渐远。所有凝望的样子,都是一个人最柔情的时刻,仿佛自己小小的鎏金时光也随着那个人的背影消失而消失。不必追,这三个字透露着内心最不舍最不甘的感情,也透露出另外一种对于自己爱的人的坚毅和坚定
下课了,五岁的我拉着四岁的悦奔向校门口,站在小池子边上看鱼儿们跳跃。她忽然踮起脚,蹭到我耳边说:“来我家玩吧,明早去公园,然后下午去练琴……反正你妈也没来,叫她别来了。”
正说着,两位妈妈就骑着摩托车来了。这一来计划全被打乱了。我们倒着坐在车后望着对方。车动了,妈妈在路口停下来,与熟人聊上了。我只能无奈地目送着悦,望着朝我挥手的她渐行渐远,消失在远处的拐角,隐隐约约听到“再见!”
心空了……
我们都上小学了,暑假是最让人兴奋的。每逢周六晚,我们一大家子总聚在奶奶家,围着大圆桌吃团圆饭、聊天。悦也经常被我带来一起吃,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
暑假最后一天,星期六,我们又牵着手一起下课。我俩谁也不肯放手,悦妈只好让我带走她,我们兴奋地冲向了奶奶家。
晚上,本以为悦能住在我家,可半路上送我回家的姐姐把车停了下来。车外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悦妈。悦拉紧了我的手,座椅上好像涂了502胶水,她的屁股粘在上面,就是不下去。爸爸只好抱她下车。我摇下车窗,看见阿姨拉着悦穿过斑马线。而她一步三回头,到了对面与我招手,带着哭腔在嘈杂的马路上对着我呐喊,“下次再见!”接着她头也不回地跑走了,又消失在了一个拐角……
直到现在,空余的时间越来越少,我还经常在下课后目送她离去的背影,看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听着那句带着不舍的“再见”!
我渐渐地,渐渐地感觉到:所谓朋友一场,也许就意味着我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期待相遇又目送对方慢慢远去……
在我的记忆里,爸爸每天早上都要去单位上班。
小的时候,我很是淘气。每当爸爸要离开家门时,总是扑过去紧紧抱住他,就是不让他走。等到爸爸快要生气了,才不舍地松开手,眼睛死死地盯着他,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移。终于,爸爸下了楼梯,拐了个弯,倏忽不见,我看不到他了。这时,我便马上跑到阳台上,望着他从一楼大门走出,快步走向了车库,黑黑的车库。他走得很快,背挺得很直。忽然间,就走进了车库,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盯着爸爸消失的地方望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缓过神来,不禁想:我爸爸可真是帅气!一边想一边露出羡慕的神情。
后来,我上了小学。每天起床比爸爸还要早。寒暑假,我又有各种的学习班。有时候早上明明有空,但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也不愿起床。
就这样,一晃眼,我上初中了。
一次,学校因台风停课。大清早,我就被耳边呼啸的风雨声给吵醒了。没办法,睡不着,我只好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走出房门,一回头,望见了正准备去上班的爸爸。“咦?今天你这么早就起床了啊?”“哦,是的爸爸。”“好,那你自己先弄点东西吃吧,爸爸要去上班了。”“啊?爸,外面雨那么大,您先等……等等……爸!”我吃惊地叫起来,但不像以前冲上去抱住他。我只是叫,只是叫……爸爸很快走下了楼梯。
我急忙跑到阳台上。呀!风雨这么大!楼下小小的雨篷似乎已抵挡不住肆虐的狂风暴雨。我趴在阳台栏杆上,担心地望着爸爸。奇怪,爸爸的背怎么和儿时的记忆有了少许不同?好像没有那么挺拔了,行走的速度也慢了一些。我有点害怕……可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怕什么。我愣愣地望着爸爸渐渐模糊的背影,当爸爸快要走进雨篷下的车库时,我才猛地回过神,高喊:“爸!注意安全啊!”我看到爸爸愣了一下,转过身,朝我挥挥手,笑了笑,走进了车库。
而我却一直站在那里,望着爸爸背影消失的地方。雨下的很大,有节奏的沙沙声似乎在给我催眠。我一直愣着……或许在思考什么。直到一阵狂风让雨滴溅湿了我的衣服,我才向屋里走去,脚步有点缓慢而沉重。
我慢慢地,慢慢地感到:父母子女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如今是我目送他出门,或许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深情地目送我离开,长大……
“外婆,我走了,再见!”
“噢,慢点,记着打开车灯!上课认真点!”
“哦,知道了!”咚——关门的声音在楼道里回荡。楼梯里的声控灯也被震得亮了起来。
推出电动车,回头却又看见了她那温和的眼神,里面写满了信任,我向她挥挥手,然后“全副武装”,一溜烟狂奔而去。而她仍站在窗口,看着我在黎明前黑暗中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拐角处才转身回屋……
一路上,那信任的目光不停地在我脑海漂浮,想想过去,令她伤心的话自己不知说了多少,可她仍然无怨无悔地为我劳作,没有一丝怨言。真的伤心时,也只是一个人偷偷地抹眼泪……
经过一天的奋斗,我早已疲惫不堪。走到楼下,习惯地看向窗口,隔着一层雾气也能看见她已经站在那里静静地等候了,屋里黄晕的光照在她那蜡黄的脸上,多了几分朦胧。看到我后她便立马转身盛饭去了。走进家门,一股香气便扑面而来,饭菜冒着腾腾热气,馒头也在旁边乖乖地躺着。“咕噜噜……”肚子似乎也闻见了香味。
“孩子,饿了吧,快趁热吃了吧!”
“哦!”我在温暖中回应着,之后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慢悠悠地咀嚼中,思绪万千,外婆所有的希望和爱,似乎都凝聚在了那缕缕的目光和热乎乎的饭菜中。
我想,不久地将来,自己定会让那目送的路径延至地平线的远方……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
流年几度微凉,润湿了脸庞,透彻了衣裳,而您用殷殷的目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我沉眷母亲的目送。
“妈妈不会怪你的,我已经知道你努力地去做了,人生不总是完美的,总会留下一些大小的遗憾,调整好自己,不要把情绪带到教室去。”“嗯”我拭了拭眼角的泪,接过母亲送来的一包大小衣物。
那是多么重要的一场考试啊,母亲已经再三叮嘱要好好考了!可最终仍是搞砸了。那张已被翻得破烂开裂的提纲中注入了我多少心血啊,我明明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可考试的时候为什么还是弄错了呢?懊悔,气愤,委屈只在泪水之间揉搓,将我全身裹得透不出一丝气来。
已经入深冬了,深褐色的树干上挂着几片无力的叶,是在严冬最后的倔强。我拎着衣袋向教室中走去,干涩的风刮来整起了一阵落叶,我的心也不禁一颤。
终于走到了拐角,我正转过弯时,却看见了母亲仍在校门口张望。她矮小又略显臃肿的身姿在奋力地点起双脚透过门口的栅栏注视着我。
我不敢回眸,但泪却早已簌簌的流下来了,我赶紧背过身,拭干了泪,怕她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连忙走到了墙的背侧,停歇了片刻,在悄悄地探出头来,才看见母亲转过身朝东面的停车场走去。等她的背影混入了来来往往的人群间,我才转过身来。泪又流了下来。
那是五年前,舞蹈班突然要出省比赛。可惜母亲正帮别人代审案件,脱不开身。她将哭哭啼啼的我送上了月台,交付给同行的家长。我忘却了她和那个家长攀谈了多久,只记得在上车前她给我塞了一部儿童机。对站在列车上的我说,有事情给妈妈打电话,661。
“哔——”列车门紧闭,我拍打着车窗呼唤您,可您站在月台上就像一座雕塑。但是我知道,我凝视的那个方向您站了很久。在最后一次泪水的对视间,我看见您的眼眶是红溜的。
天下有哪位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谢谢您学会放手,教会了我独立。
那年秋天,正是梅雨季节。
“没事只不过是三条马路的事情,我能搞定,您老就放心罢。”我拎着小布袋推开家门。
“路上一定要小心呀——”哪顾得您将话说完,我便奔走到了楼梯上。
当我走到小区门口时,才发现下雨了。这时,电话却响了,又是你——661。
“袋子里有伞,记得撑。”我回过眸,看着您举着手椅在阳台的窗边。原来那绵绵的雨淋湿的不是我,而是母亲那颗细腻的心啊。谢谢您在放手之余,留下无尽的细腻。
母亲的目光送了我多年,直到今天,仍在我背后不停地散发着光和热,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给予我温暖和希望。我沉眷母亲的目送。
我拉着爸爸的手,享受着夜晚的微风,每个星期爸爸回来的那一天,就是这个星期中我最放松的一天。爸爸的公司在台州,不能经常回来,每次爸爸回来,我们都会好好玩,好好放松一个晚上,每次爸爸拉着行李箱,准备出发,我永远都像蜘蛛侠一样,从手中抽出千万股细线,想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来阻止爸爸的外出,可是我的阻拦大法没有一次成功过,最后都是爸爸握着手向我保证,他回来那天给我带多少好吃的,我才会松开手,目送着他离开。直到他的背影渐渐变淡,最后消失在电梯口……
爸爸刚上车,就接到我的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爸爸会说:“嘿,我这不刚走嘛!嗯,我下个星期就回来了,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哦!”
等我长大了些,跟爸爸之间仿佛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也不知为什么,爸爸每次回来,我只是坐在房间,手上抓着一本书,朝门外大叫:“欢迎爸爸回家。”爸爸到我房间,过不了多久,我会把爸爸“轰”出去,大叫:“妈,爸爸到我房间打扰我!”爸爸则是帮我调好空调的温度。敲敲我的脑门,慢慢地关上门,我目送着他的背影,在他转身关门时,我们的目光发生无意的碰撞,我总是低下头。“喀嚓”一声关门了,房间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脑子里还残留着爸爸转身时的目光,就这样,我慢慢地长大了。
小时候,和爸爸十分亲近,妈妈老是羡慕地朝爸爸说道:“哎呀,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我看在我们家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而长大后,妈妈的角色仿佛和爸爸互换了。可能是爸爸越来越忙,我也越来越忙,和爸爸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了。
和妈妈经常撒撒娇,开开玩笑,我们之间就好像“姐妹”。在学校里发生搞笑的事,在吃饭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与她分享,我们两个经常把饭喷出来。
妈妈要去香港办事,临走前像个老太太似的开始唠叨,我也是像个机器似的,机械地站在那儿,满脑子都是自己“小鬼当家”的情景,目送妈妈走出门,看着妈妈慢慢抬起行李箱,按电梯的时候回头,望了我一眼,我的眼睛无法跟她对视,总感觉我会掉下眼泪,电梯下去了,望着紧闭着的电梯门。我慢慢地走回家中,在我要关上门的一瞬间,从电梯中冲出一个人,“等一下!”我定眼一看,咦!是妈妈,妈妈朝我笑笑,“呃!车钥匙忘拿了,再一次目送妈妈走出家门,可是在我再一次关上房门时,走廊上安安静静的,妈妈真的离开了。
在我小的时候,我目送着父母渐浙远去,我才意识到我离不开他们,在一次次目送中我长大了,可是在不久的将来,父母也会目送我远去,我的背后汇聚着他们不舍的目光,那时的我会回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