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4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初三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
一、课标分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
认识化学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二)微粒构成物质
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①通过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②观察并解释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③写科普小论文:“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
(三)认识化学元素
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①查找常见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②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③收集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的资料。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布朗运动
·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
·原子结构的发现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的特性,能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3)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5)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6)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三、教材内容分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主题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本单元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本单元内容,既是对前面第二单元中物质的简单分类进行微观小结,又为后期学习化合物、氧化物概念作以铺垫,更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为质量守恒定律埋下了伏笔。
本单元内容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
课题三元素
它们包括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观念,离子以及离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等内容。
这些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开端,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领域的重要开始,粒子由于看不到摸不着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化合物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分子、原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要他们真正建立清晰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在加上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等较多的化学用语内容的出现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形成,分子的性质,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的形成,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六、教学策略
根据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因此,我建议本单元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突出重点。同时穿插启发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体验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增加将元素符号制成卡片和比赛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突破重、难点。同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整合教材,分散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期初,我们可以适当渗透元素符号,名称的教学,让学生提前进行记忆,书写。
策略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课堂灵动、有趣、高效。
1.借助于课本上的图片。例“课题一分子和原子”利用书中图3-2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本分子图像以及图3-3通过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这两幅图学生认识到分子的真实存在,物质的微粒性。同时结合该图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一些基本特征。在“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中利用书中图3-8原子体积的大小与乒乓球和地球的类比来感受原子体积的小。利用图3-9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读图从而找到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知道原子的结构。通过图3-11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而且各部分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图3-13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图表现了典型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形象。
2.利用表格。例“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中借助表格3-1集中原子的构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的结构,还可以让学生将表格更完善补充一栏,查并标出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微粒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表格既可以来自课本也可以由教师自己设计。
3.利用视频、flash动画、分子原子的球棍模型等。将分子、原子的运动以及分子的构成形象化。例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就以《水分子的自白》音频,通过活泼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认识了分子,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下是为突破重难点而设计的一些图片,表格和视频:
策略三:重视实验,合理设计探究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更好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或者改进实验,例如,我们可以将品红的扩散做成热水和冷水中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理解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将酒精和红墨水混合,让学生对比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理解分子间有间隔。请壮而有力的男生压缩等体积的红墨水,瘦小的女生压缩等体积的空气。让学生理解气体分子间隔大,易被压缩又比如我们可以进行浓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实验改进,将“铁树开花”放在一上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增加浓氨水和浓盐酸相互接近时“空中生烟”的实验。这些都会增加学生的探究欲
策略四:链接中考,把握动向。
本节知识在中考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一般试题难易程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其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用原子分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察最多。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整体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9575字。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物质的组成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3、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 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
注意: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O Si Al Fe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4、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的意义: N的意义: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
金属元素
6、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 液态 固态 气态 稀有气体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A、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C、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4、离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
原子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原子失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五、化学式
1、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
(2).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3).表示各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4).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HO2的意义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六、化合价
1、O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化合价有变价。
2、化合价的应用: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书写化学式时注意根据化合价的正负,按左正右负氨特殊来书写。
4、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七、
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2N
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2H2O
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Mg2+
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 H2O
八、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对分子质量=39+35.5+16×3=122.5
根据化学式,也可计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如:在 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12:32=3:8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x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x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x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 、c 、si
x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x发现:门捷列夫
x排列依据
x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x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目的
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
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重点 难点
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展化学
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
教学重点 难点
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分子?如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引入新课]世界上大多数物质都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那么分子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分子能不能分割呢?经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这些微粒就是原子,也就是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原子?
[板 书]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 分子 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酒精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
3.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4.原子的特征: ]
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运动
③原子间有间隙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讲 述]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而且各种原子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板 书]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值
[讲 述]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不能认为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