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财务核算制度10篇

2024-05-23 15:21:44综合

财务核算制度10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财务核算制度10篇,供大家参考。

财务核算制度10篇

财务核算制度1

  [摘要]新财务制度下,加强成本核算具有重要意义,能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但目前成本核算存在不足,对企业发展和运行效益提升产生不利影响。需要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并采取改进措施:完善组织机构,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并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成本核算;组织机构;责任制;工作人员水平

  引言

  近些年来,新财务制度得到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财务会计活动顺利进行,还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促进企业综合效益提升。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运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在成本核算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高,对企业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推动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应该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措施,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努力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为企业运行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注入生机与动力。

  一、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意义

  对企业运行和发展来说,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该项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对企业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

  资金利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在日常工作中,不注重成本核算,对资金使用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忽视及时跟踪资金使用情况,则容易导致资金浪费,不利于企业运行效益提升。而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资金使用加强跟踪与管理。能有效规范和引导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落到实处,使其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进而有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创造条件。

  (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水平

  加强成本控制,严格资金支出和管理,这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工作,有利于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在新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采取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热情,明确他们的职责,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实现对资金的合理利用,进而严格控制企业各项支出,让资金利用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成本预算方案,减少不必要损失,这对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运行发展和效益提升紧密相连。落实新财务制度的各项规定,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活动,激发成本核算人员的'主动性,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对资金使用和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修复和完善措施。进而避免资金浪费,减少不必要支出,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

  二、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不足

  虽然加强成本核算具有重要作用,也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新财务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成本核算水平提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成本核算组织机构不完善

  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措施,合理配置成本核算工作人员,这是有效开展成本核算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一些企业忽视完善组织机构设置,没有根据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不利于工作人员相互协调与配合,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水平提升。

  (二)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不健全

  为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立即采取修复措施,有必要结合具体需要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结构。但一些企业不注重该项工作,成本核算制度和相关措施不完善,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成本核算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没有严格落实,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热情,对成本核算活动开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三)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有待提升

  例如,一些成本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成本核算流程、工作要点不熟悉,在具体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容易导致数据计算和分析错误。或者忽视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新知识和新制度学习不足,难以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制约成本核算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

  要想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既能加快成本核算速度,还能减少误差,促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升。但目前在具体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忽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或者数据资料收集不全面,影响成本核算工作效率提高。

  三、新财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对策

  为有效提升成本核算水平,结合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和相关规定,推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完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

  要充分认识成本核算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将成本核算纳入财务会计工作之中,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根据经营状况和财务会计活动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并增进管理、财会、销售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要合理安排成本核算人员的日常工作,密切分工,增进联系,将成本核算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形成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措施,推动成本核算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加强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活动,提高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热情,让他们掌握新财务制度,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成本核算各项活动,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

  成本核算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为提升工作水平,健全成本核算体系结构是必要的。可以成立成本核算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规划成本核算制度与流程,确保方案得到有效实施。建立成本核算工作小组,明确每个工作人员职责,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填写报告,为企业财务会计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实际需要,对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改进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加强监督管理与考核,确保新财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并统计各部门成本核算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时应该及时完善,不断优化成本核算流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水平。

  (三)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

  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实现对成本的严格控制,建立并严格落实成本核算责任制是必要的。这样既能有效规范成本核算人员的每项活动,还能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为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奠定基础。作为企业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成本核算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明确成本核算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活动,进而让他们按新财务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活动,确保成本核算工作落实到位,促进工作水平提升。要根据核算对象和核算任务与工作要求,拟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与落实。利用新财务制度健全成本核算责任制,更好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职责,提升成本核算人员责任心,严格遵循制度和规范要求开展各项活动,进而出色完成成本核算任务。

  (四)提高工作人员成本核算水平

  为确保成本核算水平,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成本核算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必要的。为此,应该根据成本核算的具体需要,引进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成本核算工作人员,充实成本核算队伍,努力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提高工作效率,成本核算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工作人员胜任成本核算各项工作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采用现场授课、讲座等形式加强学习,深化对新财务制度的理解与认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并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和流程,熟练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学习,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开展成本核算的各项活动。加强管理与考核,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并落实责任制,让成本核算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按规章制度要求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同时,成本核算人员要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加强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熟悉成本核算工作流程。要具备奉献精神,遵循规范流程开展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每一项活动,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顺利完成成本核算各项任务。

  (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成本核算工作水平,合理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不仅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还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此,要根据成本核算具体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收集并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和数据资料,保证数据信息完整,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与参考。同时,在完善的数据信息支持下,有利于财务会计数据信息查询和分析,为成本核算活动开展创造便利。要建立成本核算动态跟踪和分析机制,注重成本核算信息的更新和完善,及时查询和分析数据资料,进而详细全面掌握财务会计和成本核算状况。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培训,让工作人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成本核算。并遵循工作流程,掌握成本核算技能,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落实新财务制度,健全完善各项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成本核算。不仅可以弥补成本核算工作的不足,还能推动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减少不必要损失,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77-79.

  [2]孟祥霞.关于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思考[J].财会研究,20xx(4):120-123.

  [3]牛怡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xx(5):45-48.

  [4]高志妨,毛婧.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对中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xx(4):79-81.

  [5]饶培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造纸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56-59.

  [6]季花.新财务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xx(3):95-97.

  [7]陈琼芝.新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对策[J].管理观察,20xx(14):96-97.

财务核算制度2

  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以下简称研究开发经费)的管理,加速公司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国家的财务管理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研究开发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

  (一)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二)直接投入研发活动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四)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五)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六)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七)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者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用。

  (八)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二条研究开发经费的来源:

  (一)国家、政府部门重点研究开发项目的专项拨款;

  (二)由公司成本列支的研究开发项目费用;

  (三)其它方面筹措来用于研究开发项目的`费用。

  第三条研发过程的管理

  (一)立项

  (1)小型研发项目:是指投入资金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的研发项目,立项必须具备项目计划报告、项目费用预算,经科研部门经理签字同意,报公司分管付总经理批准立项。

  (2)中型研发项目:是指投入资金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的研发项目,必须具备项目计划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费用预算,经分管付总经理签字同意,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立项。

  (3)大型研发项目:是指投入资金300万元以上(不含300万元)的研发项目,必须具备项目计划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费用预算,由项目发起人邀请公司科研、财务、市场三方代表讨论通过后,经分管付总经理签字同意,报公司总经理批准,报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立项。

  (二)项目计划报告必须说明项目名称,目标,发起人,负责人,研发、测试承担者,研发、测试的项目实施工期计划,项目预算等内容;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必须说明项目名称,市场调研情况,销售预测,技术现状和实现途径等内容。

  (三)研究过程管理

  (1)、项目只有立项后才允许发生费用。费用报销、研发领料时使用此项目名称作为财务核算的依据。

  (2)、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并按照研发项目或者承担研发任务的部门,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企业研发机构发生的各项开支纳入研发费用管理,但同时承担生产任务的,要合理划分研发与生产费用。

  (3)、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部门难以独立承担的研发项目,由公司集中研发力量、并统筹管理公司研发活动。

  (4)、研究开发有关内容需要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其进行的,必须签订科研项目外委技术合作研究合同,合同需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四条研发费用的管理

  (1)、每年由公司科研部门编制年度研发费用使用预算,报总经理审批。公司根据研发计划及费用预算,提前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资金的需要,研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列入管理费用。

  (2)、研发费用预算应当详细说明费用支出的用途和数额,按照已经立项或拟立项的项目列支。与技术开发活动无关的任何其他费用不得计入研发费用列支。

  (3)、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由分管科研负责人全权负责,研发费用报销列支时,报销单据必须列明项目名称,由项目负责人、科研部负责人签字后,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报销。

  (4)、财务部单独建立研发费用账务核算体系,建立与研发费用内容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按照研发项目及承担研发任务的部门,设立台账归集研发费用,以保证各项研发费用归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规定披露研发费用相关财务信息,包括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集中收付研发费用情况等。

  第五条所称企业研发人员,指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企业在职和外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管理人员。

  第六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制定。

  第七条本制度发布之日起执行。

财务核算制度3

  在进入21世纪以来,医疗政策不断发生着变革,其中会计核算作为医院日常工作的主体,影响着整个医院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同时,会计核算还直接反映着整个医院的收支状况,从中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整。从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对医院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影响,下文主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在进行着完善,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有了新的规定,医院应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及时地对自身的会计核算进行更改,使医院会计核算逐渐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保障医院会计核算的质量。

  一、医院会计核算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院会计核算涉及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在核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极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导致核算结果出现偏:

  (一)医院财产收支问题

  因医院每天接收的患者众多,其收入资金也相对较大,因此,会计财产收支核算的准确性对医院的利益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医院财产收支核算的需要,例如:在医院中对药品价格的核算采取的是售价核算方式,管理费用和采购费用属于药品支出核算项目中,如在核算中由于财务人员的操作不当,极易对医院财产收支核算结果造成影响。

  (二)医院固定资产问题

  医院在形式上属于公共服务行业,其中包含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所以,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应选取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当医院按照固定资产的形式购买相应基金时,应借记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贷记专用基金项目。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情况设立相关会计项目,但因医院与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不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项目,因此,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时,采用的资金为进价数据,对后期计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值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影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结果。

  (三)医院成本核算问题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收入-成本”有明确的了解。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包含种类众多,例如:医院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购进药品费用、员工工资等,并还涉及到某些不明确的成本核算项目,导致财务人员在核算成本过程中考虑不全,引起成本核算结果的误差。同时,医院缺少相应的成本核算项目会计科目,在进行成本分摊方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改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第一,保障会计核算科目的完善性。会计科目作为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为了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则必须使用会计科目。因会计核算是由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组成,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满足了医院对会计核算的基本需求,解决传统医院会计核算的留存问题,适应现阶段医院现代化方向的发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进行了完善,并增加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公益性会计核算3种会计科目,为医院在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进行了全面统计,同一时间,对医院某些不必要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删减,简化了会计核算的具体流程。

  第二,核销医院药品进价差价。医院在药品购买时更加关注的是药品的使用效果,导致药品的种类、产地、价格、名称等出现了多种多样,而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又无法将药品成本价格排除。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因药品的购价与售价不一致,所以采取的是差价处理方式,但是新财务会计制度核销了药品的进销差价,避免“以药养医”现象的发生;删减了药品总账会计核算科目,增加医院库存物资核算科目。同时,新财务会计制度在药品成本控制方面,是按照药品售价进行成本总结,提高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第三,对医院支出类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医院的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统一划分至医疗收入、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划分至医疗支出,通过会计核算科目的合并,提升了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医院的经营范围也有所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医院现代化业务的需求,新财务会计制度还设置了医院教学收支以及教研收支两个会计科目。

  (二)保障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

  成本核算工作是整个医院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医院成本核算制度的规范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整体水平。新会计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项目进行扩增,其中增加了科室成本、床日成本、诊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项目成本5类,从而更加精确了医院会计成本合算的结果。新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应以床日成本和诊次成本作为核算主体,其中三级医院或某些特殊的医院还可将病种成本作为核算对象,医院应不断地对自身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规范,减少成本核算中出现不必要的流程,提升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医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

  第一,规范医院收支项目的核算工作。因医院在会计核算收支方面内容相对较多,为了更好地对医院收支核算进行规范,新财务会计制度应逐渐改进原有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例如:新财务会计制度取消了医院管理费用分摊项目、管理费用从医疗成本中剔除等措施,同时,医院在科研方面产生的费用支出纳入医院收支项目成本中,并根据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真实的反映医院资金流动情况,便于医院管理人员及政府投资人员作出正确的医院投资决策。

  第二,规范财政资金的核算。因医院属于服务性机构,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所以,国家为了医院的长远性发展,对医院实行不定期的资金投入政策,为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和建设注入了部分资源。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中,国家投入的资金不可用于医院年终分配项目,因将其结转至下年或上交是国家财政部门,如国家投入资金是以固定资产形式,在编制医院财务会计结算报表时,应单独在会计核算项目中记录,所以在体现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保障医院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能够改善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困境,例如:医院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不完整、成本核算制度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医院应不断地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使其为会计核算提供有利的条件,确保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而满足医院管理者与政府投资人员的需求。

财务核算制度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会计核算,为财务管理提供基础、可比的会计数据,根据《会计法》、《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工作规范》,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定

  第二条严格按照《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颁发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结合会计核算内容和中心财务管理要求,对会计核算科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要求,设置和运用会计科目,开设相应的会计账户。支出类二级科目随每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第三条记账采取借贷记账法;收支的计量采取权责发生制;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第四条会计报表按《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部规定的表式和填报时间、份数执行。

  第五条会计凭证使用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自制原始凭证包括差旅费报销单、入库单、出库单、调拨单、收款收据、借款条、劳务(咨询)费领款单、内部费用转账单、费用开支证明等;外来原始凭证是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劳务关系时,由对方出具的凭证、发票、收据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方法

  第六条凭证填制与审核: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由经办人或部门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或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须经计划财务处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

  第七条账簿登记:根据记账凭证,全面、连续、系统的进行登记。

  第八条成本核算:对应计入成本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

  项目收支分部门和项目进行辅助核算;管理费用和间接费用按部门进行辅助核算;各种往来款按照各往来单位和个人进行辅助核算。

  第九条财产清查: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检查财产和资金的实有数额。

  第十条会计报表编制:根据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规定的表式,概括地、综合地反映各部门和中心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一条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第十二条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后生成“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类明细账”和“总分类账”。

  第十九条定期和不定期的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

  第二十条记账错误处理

  (一)记账前发现记账有错误的,由制单人重新填制记账凭证。

  (二)审核后发现记账凭证有错误的,由审核人取消审核,由制单人进行修改。

  (三)已经记账的记账凭证发现错误的,由记账人取消记账、审核人取消审核、出纳取消签字后由制单人进行修改。

  (四)报出会计报表后发现错误的,以红字冲减错误的记账凭证,重新填制正确的记账凭证。发现上年度的记账凭证错误,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度的规定进行更正。

  第五章结账及对账

  第二十一条结账是各种账簿记录的结算

  (一)结账前,所有的转账业务应编制记账凭证,记入有关账簿。

  (二)在结账时,首先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入有关账簿。

  第二十二条对账是为了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一)账账核对,一般为每月一次,各种资产明细账及各种辅助账与总账核对相符。

  (二)账实核对:

  1、每日现金与现金日记账核对;

  2、每月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核对,填制《银行余额调节表》。

  3、定期不定期对资产明细账与资产实物进行核对,每年对“往来账款明细账”与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进行核对。

  第六章其他

  第二十三条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办清交接手续,由主管人员监交,并由交接双方签章。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计划财务处负责解释。

财务核算制度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制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医院的成本核算受到各界的重视,这就要求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制定出科学、可靠、系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本文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为有关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成本核算

  财务部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部门,对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医院必须要加大对财务会计制度的管理力度,对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完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保证医院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深化改革,医院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创新成本核算、竞争、效益方面的意识。第一,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建立成本核算机制,不仅能够适应市场的环境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竞争环境,还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较小的能耗,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二,由于医院的经济收入渠道主要来源于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医院的健康发展有限制作用。而医院开展成本核算,能够为政府扶持和制定医疗服务定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医院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改革方式日益完善,有效减少医疗、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提升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公益效益,有利于医院的蓬勃发展。第三,成本核算工作在整个医院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剖析某一时期医院各科室的盈亏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医院调整不合理的收入结构和制定财务预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依据,充分了解医院当前的成本管理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成本管理管理缺陷,进而实现严格控制医院成本、降低能耗和患者看诊的经济压力。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的流程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严格按照分摊方法和遵循规范化、细致化、精确化的原则将医院的各项医疗环节、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整合和分析,计算得出的医院运营成本,最终成为医院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分为总成本、科室成本、医疗服务成本以及病种成本,整个成本核算过程需要经过各科室的协助并进行分摊,最终由临床科室接收各科室转移的成本,其分摊步骤如下:首先:一级分摊,行政科室分摊管理费用至辅助、临床、技术科室中,然后将计入各科室的费用纳入整个核算体系,无法直接计入的费用再进行分摊。其次,二级分摊。根据对照参数和各种价格将辅助科室的内部成本分摊至临床、技术科室。最后,三级分摊,临床科室接收技术科室分摊的内部成本。这种核算流程便于获取医院的成本信息和各科室的具体的'成本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收入类别和成本类别

  1.收入类别。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将传统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结合为医疗收入,以医疗收入为基础,二次划分为二级明细科目,即药事服务费和材料收入,由于材料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可将其作为独立的二级明细科目,便于财物人员对材料和整个医院收入的管控。医疗收入中药事服务重点在服务,与纯粹的药品收入有所区别,单独管控也具有一定意义。总之,对医院的收入进行精细的分类,保证了数据进行的完整和准确,为医院的整个成本核算提供系统的、完善的数据研究。2.成本类别。财政专项支出、药品支出、医疗支出以及其他支出是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划分的四类成本。医院精细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将医疗服务的收入补偿给药品支出,但现实情况难以将以和药品消耗的成本进行明确的划分。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具体应用

  (一)扎实的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进行核算工作前,利用新财务会计制度,做好各项相关的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成本核算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第一,明确划分执行成本核算过程的单位,对各科室的职工采取编码策略,并细致划分各个核算单元,按照医院的规定明确核算工作的具体内容。第二,不断创新成本核算理念,定期组织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培训活动,提高财务从业人员核算的专业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并对现有工作流程的弊端进行改进,充分发挥财务从业人员的价值。第三,强化管理、清查核算资产,医院的所有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需要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将成本核算按照单元进行分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第四,由于医院具有特殊性质,再加上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成本核算方法,医院人资部门将员工考勤制度落实到位,制定科学的考勤报表,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库,为后期的人员绩效考核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并对财务人员和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

  只有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才能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朝着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成本核算组织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要趋势,完善的成本核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成本核算领导组,领导小组属于医院成本核算组织的领导核心,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副院长;小组成员:各科室具体负责人员组成;成本核算领导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按照规定的核算制度,制定成本核算的具体实行方法。第二,建立成本核算工作组,组长:财务部门领导;副组长;财务部门负责人员;小组成员;各工作项目的会计从业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责是对医院管理、卫生医疗、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具体核算工作,准确编制各类成本报表,为成本核算领导组进行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第三,建立信息技术小组,由医院信息部门的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医院的技术工作,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保证医院核算的精确、高效和有序。对成本核算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找出并解决系统内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

  (三)明确成本核算项目、费用要素以及核算原则

  根据的相关规章制度,将成本核算项目划分为:卫生材料费用、人员经费以及其他费用,费用要素包括折旧费、工资津贴、各项福利待遇、社保费、绩效津贴、日常检修费等,在进行成本核算期间,成本核算人员严格遵循分期核算原则、合法原则、可靠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等,全方位的把握核算内容,确保无任何遗漏,提升医院核算工作的高质高效。此外,成本核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领域广泛,医院领导应加大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成本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促进医院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及医院内部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率和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吕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市场,20xx,(52):61-62.

  [2]谢其鑫,赵璇,丁方然,程薇.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应用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xx,39(12):1580-1582.

  [3]韦健,王晓飞,蔡晓锋.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xx,32(04):48-49.

  [4]潘宏霞.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xx,31(21):165-166.

  [5]董音茵.成本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6(23):13-14.

  [6]梁宁海.浅谈信息系统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4):140-141.

  [7]唐亚明.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探讨与实践[J].财经界(学术版),20xx,(04):89-90.

  [8]柯江,严宁.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成本核算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xx,(11):202.

财务核算制度6

  固定资产属于如房产、机械、工具等的非货币资产,供企业生产、租赁或经营管理所使用’其单位价格必须大于等于一千元、使用时间必须在一年以上,且没有造成损坏。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对于计划持有或使用超过一年的非货币资产,在单位价值上可稍降低标准。医院分工精确,部门数量不小,因此其有诸多种类、数量且价格范围宽泛的固定资产。随着全民医保等政策的推行,医疗事业不断进步扩展,其固定资产也不断增加,俨然成为医院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旧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明细账是会计账目的重要一项,仔细记载有助于了.解医院的账目支出、收支等内容,而医院对此所做的工作欠缺很多,或是设有明细账,?却无及时的更新,或是根本缺失此项内容。与此同时,医院各部门融合力度明显不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明显不够,管理、使用、职权、限制等都不具体,又缺乏沟通,因此常常无法深入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从而影响对资金的管理使用。除此之外,在设备的采购环节也问题百出:或购置金额远在预算之上,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因赶时间等原因不走正规程序直接使用,造成账目无法对号入座;或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仍然缺少发票等相关手续,造成账目与资金有所出入;或是各科室无纪律缺手续的将设备串换使用,造成部分设备不知所踪……类似情况数不胜数,究其原因,皆是由于'相关人员缺少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能严肃对待而造成不小损失。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

  传统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基本全通过借贷两项来填写,对固定资产的增减也是将包括“修购基金”、“银行存款”等几项内容反复使用。以上缺少细化项目的使用方式,使医院的固定资产基本没有浮动,管理核算并不合理,账目数据早已失去真实性。正常情况下,医院的.固定资产是被不断使用的,难免会有消磨和破损,如果财务上始终维持原有的金额,无疑是对资产的虚增,循环往复必是难以填满的深坑,不加制止,终会有无法收场的周面。

  二、新制度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资产管理专业化

  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多采用较为分散的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我们从经验中总结,所谓办对事要找对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应率先做好相关人的工作,明确具体负责机构,使资产管理专业化。在落实明确负责机构时,可参考团队力量的优势,将具有与此相关特长经验的人聚集在一起创建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走专业化、全面化的管理之路。

  (二)提升报表信息质量

  会计南细账是账目的细分,会计报表是账目的整体,医院在做好细节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通过合理提升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更上一层。会计报表有严格的填写要求,应认真仔细对待,尤其避免信息失真状况的出现。医院应对新制度做到心中有数,并将新制度中的相关内容适时、正确的运用于会计核算当中,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操作和高质量的报表信息,提升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已为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对于医院而言合理利用网络是有助于其发展的途径。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沟通畅通,强大的硬件条件可以将医院的管理分门别类,对购置、使用、折旧资产均可系统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利于医院对成本精细化的控制和对固定资产动态的及时了解,它既是管理者的得力助手,也是配合政府或自身工作的合理方式。

  (四)强化监管意识_

  会计制度的成功只有制度是不够的,同时也离不开相关人员的监管意识。相关人员应摆正使用与管理、资金与资产的天平,尽量不偏不倚。通过对之前工作的总结,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能合理对待、强化监管意识;多加记录,做到有账可依,并做到来源、使用、去向三个明确。

  (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与资产管理专业化紧密相联的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如果说资产管理专业化是上层建筑,那么相关制度便是地基。只有地基打得牢固,上层建筑才坚不可摧。对于管理工作来说,其制度应科学且健全,可包括日常管理制度、相关责任制度和奖罚明确制度三个部分。日常管理制度是基础,责任制度是超越,奖罚制度是激励,三项合一,所求披靡。

  三、结语

  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健全,也有了较多新型元素注入其中,医院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都面临全新的挑战。新制度的一项重要要求是资产折旧,要求医院一方面应对除图书之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另一方面要将在用的所有固定资产重新计提折旧。医学还在不断的完善与进步之中,医院应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包括会计工作,以更合理规范化的服务为更多人提供便利。

财务核算制度7

  摘要:各事业单位在我国不同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其经济活动也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督,财务核算需要得到合理规范。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传统的核算工作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发展。因而,事业单位还应尽快采取有效对策,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实现健康发展。本文就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

  随着我国财务管理手段、观念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本的会计制度也随之完善,新会计制度出台并得以实施。事业单位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其在财务核算方面存在一定的社会性,因而,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我国事业单位也应有针对性的对当前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进行处理,充分发挥新会计制度在财务核算上的积极作用,实现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拓展

  原本的会计制度下,在公共财政管理方面,对行业类型及经济类别过分强调[1]。会计制度仅仅适用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这不仅限制了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同时也造成了行业壁垒。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则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企事业单位统一遵循新会计制度,消除了会计信息壁垒,事业单位的基本的建设投资核算也纳入其中,解决了原本二者分别核算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得到细化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被细化成五大部分。与原本的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转变了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的情况,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制度支持,使财务核算的内容得到了丰富。事业单位能够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应用,充分的反映出自身实际财务情况,有助于提高财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新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资产和收支的具体化要素,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分类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财务核算效率。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优化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进行了优化,在原本基础上,增加了累计折旧项目,将固定资产标准提升至一千元,根据折旧率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在这一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及磨损程度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再结合损耗程度等进行核算,便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直观的反映,会计信息真实性得以增强。同时,新会计制度中,也从固定资产折旧中,将非流动资产进行分离,避免将其计入到支出中。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级会计科目下,明细科目设置不合理的情况,通常设置的层级过多,且难以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在政府补助等方面,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导致新会计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未能遵循《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导致明细账目缺乏明确性,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

  新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新会计制度实施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得以优化,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账户,实现对资产的科学分类和盘查清算。然而在这一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库存货物划分与当前新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其次,事业单位大型资产处理缺乏规范性,存在划分不均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给财务核算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不科学

  新会计制度实施下,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选择科学的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有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法,将事业单位所有收入,都纳入收入范围中。然而其中有很多收入项目,并不能真正增加事业单位净利润,只能够在表面的数字上得以呈现。因而,这种计量、核算方式并不科学,需要事业单位尽快予以更新。

  (四)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

  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虽然其十分符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需求,但是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应用新会计制度时,仍然会存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的问题。第一,在账户与报表方面,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充分明确,导致其在处理账户与报表的衔接上,存在众多的疑惑,难以良好处理。第二,在会计信息处理上,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的审核与对比环节,缺乏横向与纵向对比,一些财务管理人员难以确保全面的财务核算,涉及范围较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实际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

  三、新会计制度实施下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对策

  (一)合理设置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

  在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设置上,应确保各个层级设置合理。第一,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事业单位的实际财政补助及支出,对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设置,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相匹配。第二,财务部门应对原本的财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简化,并监督明细科目架构的设置[3]。从而便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良好审核,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二)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优化

  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与新会计制度相符,事业单位还应尽快实现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首先,应要求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与非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划分,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对非固定资产进行存货处理。其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单位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新会计制度实施下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再者,应将原本的旧会计信息,融入到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中,对各项财产进行科学核算。最后,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应运用与新会计制度实施相符的先进技术和信息化设备,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确保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更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尽快采用与新会计制度相符的核算方法。针对以往收入确认、计量、成本核算方式予以转变,采取差额计入收入法[4]。这种收入计入法,主要是对企业净收入进行计算,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净利润,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同时,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领域较多,工作范围较广,因而,应实现网络结算、差额结算等核算方法的结合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核算方法的优势[5]。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应注重资产清查工作,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科学开展计提折旧和摊销工作,从而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处理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当,实际上是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了解深度不足。因而,事业单位还应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学习,转变其传统的财务核算观念。同时,设置实践训练,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对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方法进行熟悉。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其财务核算水平的提升。

  四、结论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对此,事业单位还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实现核算明细科目的科学设置,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采取新会计核算手段,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安英.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xx,4(4):93-94.

  [2]李超毅.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xx,12(12):23-24.

  [3]齐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8(15):100-108.

  [4]蒋鸿婷.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4):65-66.

  [5]张孟.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问题研究——学习新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交通财会,20xx,10(10):72-78.

财务核算制度8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制度》存在明显的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推广使用贷款“五级分类法”,改变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及呆帐贷款核销方法,对其他相关资产在年末计提相应减值准备,严格按定期存款的原存入期利率计提应付利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依据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中存在着明显不符合商业银行财务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的问题,根据《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得出的有关会计数据亦不能真实反映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呆帐准备金计提不足。

  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贷款呆帐准备金按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同业拆借资金)1%的差额提取,并从成本列支;对金融企业实际呆帐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应全额补提呆帐准备金,但交纳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财商字〔1998〕302号文这种对贷款呆帐准备的处理方法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显性不足。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少数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商业银行承担着很高的经营风险,贷款损失率远不止1%的比例。按现行办法计提的贷款准备金对于防范经营中的贷款损失无异于杯水车薪。二是隐性不足。虽然按规定对金融企业实际核销呆帐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全额补提呆帐准备金,但由于我国目前对不良贷款仍然是按照“一逾两呆”的标准来划分的,尤其是财政部规定的呆帐贷款认定标准过于严格,对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认定为损失的贷款因不符合现行严格的呆帐贷款认定标准,只能列在“呆滞贷款”,中反映,造成对贷款损失的低估,也导致贷款呆帐准备金不能充足地计提,从而影响商业行经营效益的真实性。

  2、应收利息的核算不科学。

  按照现行规定,贷款利息逾期180天(不含180天以上),无论该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财金【20xx】25号)。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贷款利息逾期不还者,其回收是较为困难的,也就是说逾期不还的贷款利息潜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单纯以时间概念来界定应收利息是否纳入表内核算作为当期利息收入的话,肯定会出现高估收益的情况。

  3、应付利息计提不及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根据计提当日定期存款各档次挂牌利率的标准。按季计提应付利息,并计入成本,实际支付给存款人利息时,再冲减已提的'应付利息。如果定期存款的各档次利率相对保持稳定的话,按上述方法处理计提的应付利息基本可以与实际支付应付利息数保持一致,应付利息科目帐面不会出现红字,或虽有红字但金额较小;如果在定期存款各档次利率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应付利息的计提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多提、少提的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继续按上述方法处理,应付利息的计提数会远远小于实际支付数,造成应付利息帐面余额出现红字,导致商业银行利润的虚增。

  4、同业拆放资金减值准备匮乏。

  《制度》上对同业拆放资金的呆帐准备问题明确规定:拆放资金不得提取呆帐准备。这在当时针对金融机构的营运完全依靠国家信用的大气候而言是可行的,但目前随着我国商业性金融机构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政府不再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信誉、效益等大包大揽,同业拆放资金的风险也就凸现出来,且风险度与日俱增,如果继续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法,肯定不能真实地反映金融机构同业拆放资金风险状况,进而影响金融机构损益的真实性。

  5、其他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空白。

  按《制度》规定,金融企业(保险、证券除外)除计提贷款呆帐准备、坏帐准备外,不再计提其他资产损失准备。而在目前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经营环境下,各种资产的市场价格按市场规律不断波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均存在资产减值的现象,如果继续按照上述会计核算方法,则可能出现虚增资产的情况。尤其是《制度》规定,银行对抵押贷款到期未能收回而取得的抵押、质押资产,在未及时进行拍卖的情况下,将抵押、质押资产按贷款本金与应收利息之和转入帐内,同时冲减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到期不能收回的抵押贷款,其抵押、质押资产价值往往并不足以清偿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按《制度》规定处理此类帐务的话,不仅可能虚增资产,而且可能虚增利息收入,从而影响经营效益的真实性。

  如何处理上述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及建议:

  1、大力推广使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及各级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贷款“五级分类法”,但在大多数场合下,仍然使用“一逾两贷”的标准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认定。事实证明,“一逾两贷”是完全按照单一的时限范围标准认定贷款质量,仅是对不良贷款的静态反映,在现实工作中显得比较呆板,反映出来的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也并不完全吻合;而按“五级分类法”确认贷款质量,是对贷款质量综合的动态反映,虽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但却较为科学合理,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大力推广使用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改变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及呆帐贷款核销方法。

  应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结果,针对不同的贷款风险种类按不同的比例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如对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可以分别按0%、2%、10%、50%、100%的比例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对于贷款呆帐准备金的核销,应改变目前“必须按照财政部的有关呆帐贷款认定标准进行呆帐贷款的认定、然后经税务部门批准才能核销呆帐”的做法,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呆帐贷款认定标准,做到既能保证呆帐贷款不会沉淀,又能及时核销贷款损失。同时,适当将呆帐贷款的核销权下放给商业银行,由人民银行监督执行。当然,对此引起的税收问题,可以采取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的体制,对商业银行应纳税所得进行纳税调整即可。

  3、对其他相关资产也应在每年年末计提相应减值准备。

  如对同业拆放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尤其是对取得的抵贷资产应于每年年末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对其减值部分及时计提减值准备。

  4、应付利息的计提,应严格按照定期存款的原存入期利率逐笔按季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会计电子化核算,按定期存款原存入期利率逐笔计算定期存款应付利息,以便商业银行能真正执行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真实足额地提取应付利息。

财务核算制度9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的改善措施

  1、增强管理意识

  若想改善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其核算效率,首先需要医院增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意识。医院必须要以一个端正和严谨的态度来看待成本核算工作,要明白成本核算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应当尽量将成本核算工作纳入财务会计的管理体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2、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第一资源,在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若想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在招聘财务管理人员之时,应当要优先选择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而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则应当要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使其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能够符合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当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及实现更远大的职业目标。

  3、更新管理模式

  随着近年来自动化办公技术的日益发展,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工作也获得了许多便利。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必须要想方设法改善旧的成本核算工作管理模式,而积极利用先进的自动化办公技术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医院可以利用自动化办公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一套专门的财务会计管理自动化软件体系,从而方便医院的成本核算部门及财务管理人员快速获取和妥善处理相关财务数据。再者,医院还应当要进一步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不断完善相关责任体系与成本分析方法,要对医院资产的购入、运输、入库、调用、审核以及回收等过程都进行全面的跟踪化管理,以及还要结合市场情况来精确成本、调整定额,从而全面保障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人员素质以及更新管理模式,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财务核算制度10

  与企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具有较强的非营利性与社会性。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记录、监督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记录、监督活动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有效把握,充分发挥出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20xx年1 月1 日颁布并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去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

  1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 1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首先,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审计监督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并不能本着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去进行监督工作。因为往往监督人员与审计人员之间有着某种利益关系,这就导致了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因为没有得到事业单位核心部门的重视,这样就会造成在开展具体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会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往往只会使这些审计人员应付了事。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是来自监督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工作和自身利益的关系而造成的。

  1. 2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缺乏全面性

  多数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财务核算是以寻求现有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中往往是事后财务核算多,事前、事中少,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个营运状况、资金运作水平的提高关注度不够,多数时候是为了财务核算而财务核算,较难发现客观性、针对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同时,我国的财务核算往往没有做计划和预算的习惯,只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财务核算,涉及范围面狭窄。虽然我国一直在对财务核算进行改革,但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加之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手少,任务重,财务核算人员多数仅仅是针对眼前的任务而开展工作,且多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队伍知识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养成了一种微观思维和惯性思维,难以将最新的财务核算方法、财务核算理念运用到财务核算工作中来。

  2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 1 扩大适用范围

  我国在1997 年颁布的《会计制度》在公共财政管理上过分强调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这就导致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在财务会计信息收集与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行业壁垒的出现。而20xx 年1月1 日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则打破了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会计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各行各业的财务会计审核制度。这样使得不同行业类型以及经济类别的会计在会计信息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有利于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上的交流,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

  2. 2 进一步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新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负债、收入、支出、资产和净资产五大方面,并且对于这五大要素进行细分。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事业单位不同多个财务内容之间的区分更为准确、合理,同时也间接地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旧会计制度过于强调预算资金,缺乏对于财务核算管理的规定,难以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真实财务状况,而新会计制度则加大了对财务核算的范围及内容,有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 3 固定资产核算的改变

  旧会计制度将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作为资产初始价值的计量方式,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计量方式,采用了“累计折旧法”进行计量。“累计折旧法”综合考虑固定资产原有价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面要素,提升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精准度。新会计制度同时进行固定资产和原值计入的计量,并且根据实际进行相应冲减。同时,不将计入原有的流动资产冲减,这一方式使得固定资产核算效率大大提升。

  3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对策分析

  3. 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活动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因此从保证事业单位长期良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当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结合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仅仅是新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事业单位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并完善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积极推动人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能力建设与职业素养培育双重建设,从而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人才。

  3. 2 做好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成本核算的解决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利益会带来事业单位权益的增加,这一概念与资产资产负债观基本保持一致,也是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容。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计量方式中,将各项收入均纳入到收入范畴内,但是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净利润增加,只是增加账面上的数字。因此这种收入以及计量方式不够科学,需要采用差额计入收入法。差额计入收入法计入的是企业的净收入,能够真正带来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该方法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要求; 事业单位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阔,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不能够满足实际要求的,应该充分发挥出“网络结算”“差额结算” “相互结算”等计算方式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制度时,做好会计实务工作在新旧制度下的衔接,并且重视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及会计实务的处理工作,对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要进行摊销,以促进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发展。

  3. 3 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将财务报告分为附注和会计报表两部分,并且在原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于会计报表的内容进行完善与增添。为了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这一要求,事业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财务报告制度: 预算管理方面。在目前预算编制中,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算以及无形资产损耗的'估量工作,强化对于资产运行过程中价值损失的核算预计量,进而提升资产运行与使用效率。按照资金的来源进行区分,做好财务资金分离预算,从而将财政补助资金与非财政补助资金准确区分开来; 资金收入与支出方面。收入方面,准确界定不同来源的财政资金的类型以及数量。支出方面,逐步完善财务集中收支体制,适当增加支出会计科目; 资产管理方面。在资产的入账核算上,应该对捐赠、盘盈等非经营方式获得的资金进行规范会计入账。对于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应当由凭证资料以及税费确定会计入账数目。对于不存在凭证的固定资产,如接受的捐赠或收到的实物投资,应使用协议价格或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并且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注明。资产损耗的会计核算上,增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选择合适的折旧办法,并确定合理的折旧年限。

  3. 4 推行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

  为了明确财务人员离职后资产、资金和资源的清算与问责,正确评价财务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就需要引入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从审计本身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审计、工作绩效审计、个人财务审计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立体化审计,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审计公示是将审计结果通过专栏、报纸、广播、电视等公共方式进行公开,使得广大职工对于审计依据、程序、内容、时限、规章制度、审计结果等内容有着清楚的认识,通过社会范围内的监督,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提升审计质量。财务人员离任审计公示制度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目的公示。在相关审计人员对被审计的离任财务人员进行审计之前,要提前将审计依据、审计人员名单、审计内容等内容进行公示; 二是审计结果的公示。在不违反相关保密法规的前提下,将审计流程、审计报告、决定书等内容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尽可能将可公示的内容予以公示。

  3. 5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稳步推进财务核算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资料,总结归纳绩效考核规律,积极寻求联系点。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逐步探索事业单位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的关系,探索同类事业单位的效益产出比; 二是酌情选择绩效考核指标。本着先易后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从事业单位预算入手,制定出与预算相对应的各个分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 三是合理利用先期评价试点事业单位已建立起来的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同类事业单位继续检验; 四是以综合价值的最优作为评价标准,结合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特点,明确重点考评指标体系,兼顾各部门协同发展要求。有效地处理“当年预算评价”与“战略规划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评价的短期性与长期性有效结合,从而保证评价激励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4 结论

  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对于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提出了较多的要求。面对这些限制和束缚,事业单位应该勇敢面对,及时获取最新最权威的会计政策,并且据此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活动,充分运用新管理方法、新管理技术,进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