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5篇(《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史铁生散文读书笔记5篇(《史铁生散文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我手上的这本《史铁生散文精选》陪我两年多了,今晚再抽出来看,往昔亲切舒心的感觉依旧,似乎内心又有一种久违的馨香萦绕我左右。我想,这样的去看一本书,带一个深藏好久的纯心来细细读一本书,或许是人间最美的享受。
看着这些几乎和我同龄的散文随笔,我感觉即便这个社会再浮躁,现实的我再迷茫,我也能从它一直活跃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中找到一些适合我的寄托。人的感情是天然的,我渴望那种自由的宽度,它是尊重生命的,它是向往纯洁的,它是热爱生活的,它是歌咏爱与美的,就如同史铁生的轮椅在他的地坛里碾过的印痕,当雨燕轻盈飞过时,它吐露泥土芬芳;当斜阳的丽影消逝而渐渐烘托出柔软的月光,它是午夜里啾啾唧唧的虫鸣;当一个孤单丧气而且怯弱的男孩子小心翼翼摘下一朵火红的玫瑰再勇敢地向他心仪的女孩倾诉着无声无畏的爱与真诚,它是见证永恒的春光、夏荷、秋枫和冬雪。
读书从来就是一件有关于感情的事,真正的读者与作者是共鸣一种类似如爱情的醇香,没有感情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有了一定感情而毫不珍惜的是一件令人遗憾终生的事。无论什么样的书,只要它怀抱真诚,邂逅它是一种美的自在,错失它是一种痛的持久延续。
一个人最大最满足的幸福莫不过于在张望幸福时那一刻的悄然安定,人生有这样一刻钟的时光,会比依偎在爱人温暖的怀抱里舒意许多,尽管我不是一个深入了解爱情的人。
他打开一扇装着自己的门,像孩子似踮着脚溜进去,起先他惊慌失措,四处张顾,他不敢高声耳语,他害怕那个比他本身还要婴孩的自己会忽然因他的不小心而哭闹,他冒冒失失地走过去问那个自己,即便他已知道躺在摇篮里的那个自己的幼稚,他还是忍不住要问,“哎,你傻不傻啊!”如果没有回音,或者那个偷笑的自己竟睡着了,他会偷偷地抹泪哭泣,有时候大一点的孩子会比小一点的哭得更厉害,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受不住旁人的冷落,我们都是孩子,不过是彼此成长的速度有快慢之分而已。
有些事情或有些问题总是我所想不通的,尽管我在这世界活了二十年,花费了它四分之三的时间在那些大人眼里学习了解世事明白世事,不过我始终都抱着猜测与犹疑的心理,我不是不敢相信,也不是不会相信,我没有像史铁生说的“被眼睛所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那样,我只是站在这里,去眺望,去窥视,去拼命地掩盖,去孤寂地冷淡,去似是而非地思考,一直持续到今天,持续到有一天我的尽头。在这之中,我遇到许多人,见过一些也很了不起的动植物,也好像磨砺过一些对我而言很有益处的事,譬如遇到史铁生这本书和同这本书一样的人,譬如看见寒风里兀自矗立的老树,譬如我过世多年的祖母外祖父在我梦中的挣扎与沧桑的皱纹,但我的困惑会存在,会依旧,会死而又死之后再度复燃,那也不是出于其它理由,只是人生的漫长旅程需要我无法逃避,如果可以把人生比作旅程。
我会在这里不断写下去,因为一本书是永远不会看完的,如果你说你看完了,我想剩下的便是死亡,这同见识一个人一样,你永远不会看明白,如果你稍微想了然的话,你所得到的将比失去的更多。我庆幸我还保存一种憧憬,因此我要勇敢地爱下去,等天荒地老。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我们此刻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此刻的童年来之不易阿!
童年充满着欢乐,童年到处是温暖,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童年爱满心窝,老师热心地传授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在理解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们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那里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那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们的童年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的。高尔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成为一代名家,我们也必须要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一次读史铁生的散文是他的《我的梦想》。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散文总是十分晦涩,好似雾里看花,叫人读不懂,对散文实在是没有好感。但是《我的梦想》却带给我另一种感受,没有虚情假意,没有矫情做作,朴实的语言直达心灵。从此,我记住了史铁生。
暑假开始了,时间比较充裕,闲来无聊,便在此捧起了这本《史铁生散文》。可能是在青年时突如其来的下肢瘫痪让他对人生产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问题连着下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串起了文章,虽然这些问题并不都能够得到解答,有时甚至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但这并不妨碍你在跟随文章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自己的收获。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许多文章我还是读不懂,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难得地感觉到了放松与平静。一味地读小说,那些或惊险、或离奇、或喜或悲的故事已经让我们的心灵过于冲动,过于敏感。不如暂时放缓脚步,静下心来读一篇这样的文章,放松一下,也为下一次启程做好准备。
关于史铁生的'散文,最喜欢的应该是《好运设计》了。如果我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该多好啊。这样的梦想想必每个人都做过,但像作者这样规划得如此详细的却是不多见。然而,当你顺利地拥有一切时,生命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于是,之前的“好运设计”一项项地被推翻,“设计”了半天,到头来却发现:享受现在、热爱生命、注重过程,这才是完美的人生。这个结尾可以算是俗了,但之前的铺垫却让这一切显得顺理成章,而且富有内涵。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也不需要读得快,慢慢地读,细细地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细细品味,一定大有收获……
每天都会有人经历生离死别:过去已经历;现在正在发生;或者说将来即将面对……这是每个人一生必定会经历的事情。逝去一位可敬的长者,在他的家人看来,也许只会在那几个月里有难过、伤心的情绪,但在今后的扫墓过程中,可能只是淡淡一哭,之后就不再去在乎人的生老病死这一周期性的变化。试问这些当事人,你们可曾有思考过人为什么生而人又为什么死呢?可能有人会这样说:这不就是正常的生理周期现象吗,我们怎么可能知道为什么,不必再去费脑筋思考了。
这时候就会有一个人站出来抨击你:人生下来就是赎罪的,他要来洗清他上辈子所犯下的罪孽,他是有任务并且有欲望而生的。这个说活的人就是史铁生。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他已经思考过无数多个了,他是这方面的行家。他会每天问自己为什么要活下来,还有为什么会转移死的话题来让自己继续拥有着生命。
有可能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在成年之际经历过人生的大劫难就是失去了行走能力,他所经历过的困苦,比我们正常人要多得多,所以才会对生与死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一番见解。在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里,处处流露出他对生的希望以及死的哀鸣。他是一个渴求拥有美好的生命,却同时又不畏惧死亡的恐怖的人,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思考的伟大作家。
也可以这样说,是轮椅造就了今天的史铁生,他的创作灵感大部分都是轮椅“赐予”的。只有经历过劫难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劫难所带给他的不行与机遇,是值得去思考和捕捉的。
生命,在史铁生的眼中,那可是极为宝贵的东西。也许在无法直立行走甚至在坐上轮椅的那一刹那,史铁生仍然是无法摆脱失去双腿带给他的痛苦与磨难,但是在他触动写作灵感的那一瞬间里,似乎所有的苦痛,他都在那一刻有所淡然并随之忘却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多大的槛啊,但他最终还是跨过去了,并且在写作领域里有卓越的成就,他就凭靠着自己的力量,成功了。在这成功的背后,是需要经历过多少个夜晚冥思,经历过多少次的重写及修改,才能换取一个“作家”名号的。或许他并不在乎这些名利,他只专注于塑造强大的内心世界,只沉溺于他广阔无垠的对生命的思考中。
在《宿命的写作》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我自己呢,为什么写作?先是为谋生,其次为价值实现,然后才有了更多的为什么。”还有“至于写作是什么,我先以为那是一种职业,又以为它是一种光荣,再以为是一种信仰,现在则更相信写作是一种命运。”是的,写作是史铁生自己为自己选择的命运。正是因为他选择了写作,所以才没有再去考虑且纠结于自杀,是写作带给他无限的思考和轻松的生活,他热爱写作,并且视它为自己生命的希望。
在他的作品中,各个地方都流露出他对生命的渴望。因为他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选择了精彩的活着,所以他才会对生命抱以由衷的敬意。他不愿意无精打采地活着,这才利用写作来充实他的世界,一个属于他和生命对话的世界里。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生命,所以他格外珍惜与生命沟通的机会,他才会将好的作品以及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我们众人分享。
他每天都在不断地思考、对话和写作间流连穿梭着,可能是因为极少有人去关照他、爱护她,他的作品中才会透露出一丝丝的空虚以及苍凉的感觉。我在品读他的作品时,时常会尝到他的内心既强大却又脆弱得不堪一击。他太寂寞了,寂寞到在他的文字里都能品出他多美期盼着有人能听听他的诉说,能替他分担一丝苦楚,能理解他内心的恐慌。
《对话四则》中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完美地对史铁生的内心做了个诠释,是他自己心里真正的内心独白。对话中,史铁生有说过是卓别林大师的幽默感拯救了他想死的心,他很感激卓别林的乐观和豁达。“要是你正正经经地陷入了绝望,你不妨听听幽默大师的话。当然,使我没去自杀的原因很多,但是我第一次平心静气地放弃自杀的念头却是因为听了卓别林的劝,以后很多次都是这样。幸好有一天我去看了那场电影,什么名字我忘了。一个女人想自杀,但被卓别林扮演的那个角色发现了。女人很埋怨他,发了疯死地喊:‘你为什么不让我死?为什么不让我死!’卓别林慢悠悠不动声色地说:‘着什么急?早晚会死的。’”
就像史铁生在《答自己问》里写的那样,“纯文学是面对着人本的困境。譬如对死亡的默想、对生命的沉思,譬如人的欲望和人实现欲望的能力之间的永恒差距,譬如宇宙终归要毁灭,那么人的挣扎风斗意义何在等等,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问题,不依靠社会制度的异同而有无。”这种文学就是史铁生毕生的追求所在,他就像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使者,他是上帝的宠儿,他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生存希望。在他的身上可以吸取上帝对生命的诠释。
第一次听到“史铁生”这个名字,或许已是多年以前,然而,第一次接触到他的文章,已经才是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博大无私的爱以及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处处令人动容。这才令我坚定了决心,在暑假读这本《史铁生精选集》。
《史铁生精选集》里共有小说十来篇,散文两篇,每一篇文章都能显示他极好的艺术感觉与文字功力。每一篇小说,都有独特的结构,绝无重复。史铁生将其朴素的人物与故事,容纳在看似随意的结构中,完成各种思想的表达。
其实,痛苦与快乐,其实都是挺好的。快乐的好,在于曾经拥有;痛苦的好,在于即将得到。痛苦到了极端,也就只是剩下快乐了。我喜欢自虐,是因为自虐过后才能达到更上一层的快乐。纯粹的快乐是没有的,即使有也是无聊的。令人惊叹的是,史铁生居然可以如此有条理有逻辑的将这样一个道理讲清楚。 生命在于过程。生命的起点是不能选择的,生命的终点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决定的,唯有生命的过程。生活的全部意义,也在于过程。能够有多少体验,能够有多少收获,都在于过程。每多一份体验,每多一份收获,都是生命过程的成就。所以我喜欢让心灵有各种体验,酸甜苦辣,都尝一遍。所以我愿意去尝试任何新鲜事物,无论容易、困难、舒适、艰苦,都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