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尊重作文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初中尊重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这件事发生在我读三年级时。那年刚开学,我们班就转来了一个矮个子的女同学,名叫金梅。老师把她安排和我同桌。我与她交谈了一会儿,才知道她是苗族人。我仔细打量着她,只见她戴着金耳环,脖子里还套着金项圈。出于好奇心,我问她:“金梅,你怎么戴了这么多的首饰呀?”她没有回答,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为了不使她为难,我就不再追问下去了。
当天下午,我们小队为她开了个欢迎会。小队里唯独“调皮大王”王强一人不愿意表演节目,他冲着大家说:“干吗要我们先表演给她看,她先演,我保证接着演!”我听了很不高兴,心想,他怎么能这样对待新同学呀?于是我就对金梅说:“金梅,你就跳个舞吧,我们都爱看。”金梅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好,我就用苗语跳个苗族‘迎客舞’。”“好哇……”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但王强却一边扮鬼脸一边说:“‘晤哩哇啦’的语言,乱蹦乱跳的动作,我才不要看少数民族舞呢!”金梅刚放开歌喉唱了起来,看见王强怪声怪气的样子,兴致全没了。她忽然不唱了,眼眶红了。我见此情景,拦住了王强,厉声责问他:“王强!请你尊重人!你不要忘记《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一条:‘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队长说得对!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旁的同学也批评起王强来了。王强脸红了,低下了头,我劝他向金梅道歉。“对不起,刚才我没有尊重你。”王强低声道了歉。金梅呢,含着泪水笑了。
“阿玛勒俄,呀哈啦哩哪……”随着婉转动听的.苗语歌声,金梅翩翩起舞。我们又欢跃地鼓起掌来,这掌声是对金梅的赞美,也是对能歌善舞的苗族风俗的赞美。
小时候我非常相信这样一种思想: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对等的,我对你付出了十分的尊重,你就必须回报我同等的尊重,我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理所应当。
可是,我在渐渐长大的同时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有的人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人对此感到厌倦,甚至有的人恩将仇报,到头来反咬你一口。我忽然觉得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世界原来并不如我想想象中那样和谐、美好,我这样心甘情愿付出的尊重、竟可能会被人视作傻瓜,而且得不到丝毫回报。
这样的事太多了:当我友好的向陌生人送上一句问好,人家非但不回应,反而回敬一句“精神病”;好心地替人家捡起一堆掉落的书本,人家正眼也不给,转身就走;热心的在教室里替别人摆桌椅、扫垃圾,一句感谢没有,反被泼了冷水:“你真是爱装,居心不良!”……就连许多“朋友”也这样:他人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我都会恳切地安慰、帮助他们;可当我遇到坎坷,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帮助我,反倒有人给我无数的冷眼与嘲讽。
我实在很伤心,世界怎么会成这样?平等与尊重究竟存在不存在?我越来越怀疑眼前的一切,甚至变得越来越像我曾最讨厌的那种人:悲观、失望、轻言放弃。我不喜欢这样,却无力挣脱。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一段这样的文字——也许不太准确,但大致如此:即使人们大多数时候冷酷无情、以自我为中心、十分傲慢,可你还是要原谅他们。原谅他们?我的.心骤然一阵颤抖。我身边的人虽大多冷淡了点,却也不至于这么坏,我当然原谅他们。只是,我得不到与我付出的所对等的尊重呀?难道我要放弃这种追求吗?这时候,又一句话点醒了我:即使是从来没有人因为你尊重他而尊重你,也要坚持尊重他人。是这样吗?我能做到吗?
于是我开始一种新的尝试:和从前一样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虽然还是免不了受到来自不同的人的各种冷嘲热讽,但我学会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了,学会把一些负能量的言语在未脱口而出前就先化在肚子里了,我与以往那个一受到别人冷眼就急躁苦恼的自己告别了,我愈发沉稳笃定。
事实证明,我能坚持,而且颇有成效。这成效是于我自己而言的:尊重别人当然比对别人冷眼相待要轻松,而且这给我自己带来了许多无法言说的快乐:终于有陌生人以微笑回应我的问好了;终于有人在得到我的帮助下向我言谢了;终于有人愿与我一起打扫教室了……
我又重新相信了我最初所相信的,那是种很妙不可言的感觉。人与人确实是应该彼此信任与尊重的,不过还应当添上一句:至少自己得坚持,不管别人如何。因为,尊重是一种自我的选择,而非对别人行为的回应。
莫要好心做了错事。
好心的游客拯救了侦察龟,却没想到丧失了好多只幼年龟的生命。
看到弱肉强食总想去帮一把,可是侦察龟有它自己的使命,那是自然的选择。其结果怎样?悲惨的一幕出现了。好心不成反做了错事。请尊重自然,尊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真的好奇怪!只有跑的更快才能不被吃掉,只有自己学习才能学会自由飞翔。每件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天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以此维护大自然的平衡状态。
一条条简单的生物链编织成一张大的生物网,若有一个小的环节出现误差,生态系统会出现相应的故障。人类一旦干涉过度,那大自然多少承受不起。所以,请尊重自然,给他们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生物链不被破坏,生物网就是好的。
顺其自然,方得始终。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的爱莫难助,太多的弄巧成拙。事物、人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只有他们自己去创造环境,他们方可成长,自己生存下去。破茧成蝶也是如此。好心的男孩帮助茧,而它却失去了飞向天空的'能力,笨拙的身体等待着的只有死亡,莫要好心做错事,请尊重自然。
这是一种无形的法则,适应自然也适应人类。事物的真如往往不留在表面,若看不到真正的过程,莫要轻易下结论,出于好心反倒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什么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好人好事、热心肠在这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都不如顺其自然,任它自由发展。给予这些属于他们的天地,我们多数需要静静地看,有些时候什么也不做才是最好的。
万物真的很奇怪,就像奇怪的人,你喜欢那样,人家偏偏喜欢另外一种方式。要强求他人和自己处于同一种生活方式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自然,有它独特的美。万物,有千万种姿态。尊重自然,也是尊重自我。
《我懂得了尊重别人》尊重,这两个字眼,看似平常却是世界上文明的真谛。想学会它,却要抛开你的一切名声、出身,还有所谓的“卑尊贵贱之分”。记得以前,在到奶奶家去的时候,我出去玩了一会儿,猛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宝贝似的捧着一本脏兮兮的书。我也很爱读书,所以看到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我满心欢喜,想与他交谈,可看他衣着破烂,蓬头垢面,总觉得难以启齿,一个劲在那想着。直到他走了,我还如木头人般呆立着,任凭风一个劲地吹。有一种怜悯,他叫做慈爱;而有一种怜悯,它叫侮辱!怜悯之所以慈爱,因为它可以以人为本,平等相待。而另一种怜悯,则是一种侮辱性的毒素!就像一个人把发霉的.面包扔给你!它充满了轻蔑与藐视,它忘了再卑微的人也有自己的尊严;忘了再低贱的人也懂得耻辱!我们这个世界上,为何要有种族歧视呢?难道白就算血统高贵?错!大错特错!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他没有理由在一生中被人歧视。如果他做了非法之事,主要是让他改过自新,而不是唾弃他!我们要记住: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你不管卑尊贵贱,都是无可替代的,都是与众人平等的!所以永远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别人。只有你学会尊重,你才会赢得尊重!江苏南京高淳县一中初二:宋一豪
小时候,我们尚还不懂尊重的意味,还难以体会尊重的重要,但渐渐地,我们会发现,其实尊重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而它无论对于谁而言,都无比重要。
我与姥姥住在一块儿。她特别喜欢吃水果,许是偏爱那汁水四溢的别样清甜。只要一有空闲,姥姥就会买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洗干净后放在果盘中品尝。吃着水果,品味那纯天然的美味儿,她往往不自觉地微笑起来。推开她的冰箱,只见满是水果,自然,我也总是带水果到学校吃。
每天午饭后,当我举起水果美美地品尝时,我的'同桌总是偷偷地瞄着。可能是因为没有吃水果的习惯,我几乎从未见他带水果来。我取出水果时,他总装作正在做习题,时不时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时而,笔停了——他正时而心不在焉地望着作业本,时而小心地瞄向桌上色泽明丽的水果。我刚要回头,便转眼间敛回目光,一副正专注学习的神情,带我回头,他便又垂着眼,望向桌上那只果盒。
这时,我便从自己的果盒里取出一只苹果或是一个梨递给他。他往往先是一愣,而后轻轻地接过,又轻轻地点点头,露出一弯腼腆的笑以示感谢,笑意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好意思。接过水果,他便背过脸去,慢慢地咬开果皮,小口小口地抿着果肉,不再言语。
但,那一天,他却显得异常兴奋。
有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在百忙中观看孩子参加的戏剧表演,发现自己的儿子演了一块石头,父亲对此感到难以理解,便去质问老师,为什么让我的孩子演一个石头。老师告诉他,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为什么要演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头呢?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喜欢这个角色。而不知情的父亲为何对此感到愤懑呢?很显然,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演更好的角色的机会。
这个材料让我不禁联系起如今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现如今,大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这种望子成龙的思想可以理解,但过分地为孩子铺设未来的道路,甚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步不差地完成他们所期待的人生,这种思想却是难以值得提倡的。而在这样意愿下成长的孩子,无疑是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选择,这样所走出的人生,无疑是不真实的人生。
相比起为孩子规划一个完美的人生,我认为,倒不如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书法,一天过后,母亲去接孩子,并询问书法老师,自己的孩子表现如何。老师十分高兴地对这位母亲说,您的孩子十分有天分。母亲很高兴地翻看了孩子的书法本,却发现上面绘满了各样的插画,这才知道,老师说的是孩子绘画方面的天分。之后,母亲十分生气,将孩子狠狠教训了一顿,并不允许孩子再画画。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孩子十分伤心,与母亲大吵了一顿,学习书法也不了了之。
读完这个故事,我在想,如果故事中的母亲换一种处理的方式,在得知了孩子的绘画天分之后,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并与孩子进行沟通商量,如果孩子真的对画画感兴趣,也未尝不可送他去学习绘画,那么这样,故事的结局是否会有所改变呢?我想,毫无疑问,一定会的。
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一味纵容,盲目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在理智可行的范围内,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孩子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更能让他们在该做与不该做之间有一个明确理智的判断,避免走上歧路。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利,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孩子的人生路上,父母要做的,不是教会他们如何走出正确的道路,而是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