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之量作文700字3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轻重之量作文700字3篇,供大家阅读。
活于我们不是一片平原,它时而重峦叠嶂,时而小桥流水,正如一些事物对我们重若泰山,另一些则风轻云淡。唯有把握好生活的轻重,理性面对,我们才能自由徜徉于山水之间。
学会“看重”,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境界的飞跃,登上高峰。“看重”是重些什么?对爱因斯坦而言,是对科学之美的深入挖掘;对塞林格而言,是对文学麦田的守望;对梵高而言,是让艺术散发向日葵般的光芒。看重的事物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在它们的身上都体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而最终他们也成为各自领域中的一块里程碑。可见,唯有对理想倾注身心之“重”才有可能让人生站上新的高峰,而这条道路是充满着艰险与负重的。“我担心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做到了,他将他的苦难与其一生都倾注在了书写底层的命运之中,他的人生因而完满。面对生活之“重”,我们若想达到理想的高度,必要背负与之相应之“重”,而结果必会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光彩。
同时,学会“看轻”,人生才能变得自由。人生而不自由,生活赋予了我们许多枷锁,世俗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往往都成了通往理想之路的绊脚石,学会看轻,我们才能自由前进。王维行到路穷时,坐看云起时;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骑白鹿游访青崖;托尔斯泰放下贵族身份,来到林间回归自然本真。他们放下了牵绊自己的事物,在理想之路上自由前行,如此这般的洒脱,人生怎不叫大自由呢?雨果有言:“心灵是人类的`枷锁。”若要解开这束缚,我们还得学会一份看轻,让心灵真切地看到比起那些琐碎的事物,真正的重要的事物在何方,如此一来,人生之路将更加清明。
说到底,看重与看轻终究是统一的,看清一些事物,看重一些事物,都是为了人生能行到更远处,更高处。孟子的舍生取义便是这个道理,为了生命活出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必得舍去一些事物,才有可能获得更珍贵的事物,而其中的.评判标准,是我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把握了这般轻与重的关系,何愁人生不能更高、更远?
孰轻?孰重?用一颗充满理想与热情的心去看清,让风景洒满人生之路!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生命更显得短暂,竞争更趋激烈,这就注定了人们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有所建树。因此,我们必须分清生活的轻重。
据说非洲人抓狒狒时,常将食物塞进小洞中,当狒狒把爪子伸进洞里抓住食物时,人就从隐蔽处赶来了,此时的狒狒抓着食物的手却因洞口太小而抽不出来, 吱吱 地叫又不想放弃食物,眼睁睁地被人捕获。假如狒狒知道前面还有可以吃的东西,放弃这点食物,不就逃脱了人们的无情猎捕了吗。
周瑜是一位名将,可他因为嫉妒诸葛亮那超人的智慧,落了个吐血而亡。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世界上比我们强的人还有很多。当然嫉妒之心也不能完全没有,当你嫉妒别人时,说明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孔子说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何愁不能胜于蓝。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靠出租驴来赚钱生活。一次,有人租了他的驴,驴拉了一车货物,正至正午,火辣辣的太阳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前进,驴的影子能容一个人歇凉,可驴的主人和租客谁也不愿让出驴的影子。主人说,我只出租驴而不出租驴的影子。租客说,我既然租了驴就应该包括驴的影子 在他们无休止的争吵声中,驴跑了,他们什么也没了。
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一不小心就会一无所有。古人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目光放远一些,看看将来,想想现在,考虑该放弃什么,该拿起什么,分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范仲淹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偌大的世界有别人的存在,也有你的一片天地,合理充实生活,你将是生活的胜利者。
每个人心中,都常悬一杆秤。但相同事物,在不同人心中又有不同的轻重。对此,我认为只有获得独立而包容思考之能力,才能使心秤不因外物而偏颇。
同一件事,同一个结果,有人认为他“轻”,不过小事耳;有人却以其“重”,认为头等大事。这般对待相同的不同态度究根而来,源是个人的人格、立场、环境之差别。
内视己心,轻重为人格所影响。古往今来,有视死轻于鸿毛,撰写指南录;视忠重于泰山,有言“宋之亡,不亡于崖山之崩,而亡于燕市之戮”的文天祥。也有“肯爱千金轻大义”,投身我国教育事业,创办复旦大学的马相伯。毫无疑问,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而这也促使他们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中,不被其所局限,坚定而自主地选择何轻何重。
正视自我,轻重为立场所影响。纵观国际形势,有美国政府的“轻疫情”“重经济”,过于积极的推进复工复产。而这种所谓“重视经济”的行为,看似是在为国民生计着想,保持本国经济之增长,实则是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忽视民众的健康,甚至漠视,明知其之严重性而不作为。
外视八方,轻重为环境所影响。正如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介绍的,乡土与城市社会的显著差异。前者轻文字重交流,后者轻交流重文字。区别的态度,因环境而生长,乡土社会需要团结和睦,常来常往;城市则注重个人工作,自力更生。往而推之,乡村城市如此,国家之间亦然。而这些“轻重”既带来文化差异与交融,也滋生了冲突,与歧视。就如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背后也有四字“蛮夷戎狄”。“乡下人”,自然也沾上了泥土的腥气。
总而言之,轻重之量,因人格、立场、环境而于人心中的标准不同。然综之而看去,惟有独立包容之思考能力,方能使我们既保有自己的“度量衡”,亦透过他人之视角,免于囿于“盲人摸象”之境地,以观其之全貌,再做出正确有利的决断。
愿世人皆有独立包容之思考能力,因而孰轻孰重,自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