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作品作文750字_初三作文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最好的作品作文750字_初三作文12篇,以供参阅。
“醉吧,就在今夜,圆月之下,开启那坛藏了千年的桂花酒。”
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在清风朗月之下,围聚在教学楼的露天阳台,吟诵苏轼苏辙的《水调歌头》和咏叹圆月的诗文。这是在为即将拉开帷幕的诗朗诵大赛做准备,为了呈现出最好的作品,每一个人都反反复复地练习着自己的片段。明月、相思、穷愁。被年少而独有的清音诵出,如当风的披帛,在夜幕下回荡。
“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起初拿到诗稿,我心中只有万般不情愿。每当排练,也只扭捏作态,声音细若蚊丝。那时我尚不懂得诗词之美,只将它作为可以在成绩上变现的俗物。而忽略了,那“许身山水、物我两忘,此心尽神州”的诗意,而这足够我一生享用。
如今,当我一遍遍地重复着那华美而真挚的诗。不知怎的,心里便有一份情感随着这样的吟诵一点点沉重。一声声吟诵,恍若隔着千年的岁月空谷才传回的余音。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诗温凉的体温。古老的诗,从创字伊始的洪荒里历经四千八百里。秦汉浩渺,魏晋汹涌,从斛律金的牧歌到李白的歌行,日夜奔腾,奔腾过挥毫洒泪的唐宋元明,继续一路高歌,。当这些声音从我口中吐出,从我耳畔飘来,仿佛眼前真有青山隐隐绿水悠悠。那些诗,虽不曾刻意熟记,此刻却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
终于上场,在众人面前吟咏月光,心中满溢啸出剑气般的豪情。尽管并没有夺魁,却也不胜欢喜。因为我们已将最好的作品呈现,因为那份诗心,早已被唤醒。那是月夜独步依旧会想起的“起舞弄清影”;是与友相伴难以忘却的“此事古难全”;是长凝秋月油然而生的“明月不胜愁”。
比赛过后,我将那诗稿小心叠放在床头。此后,每每夜深,书房里都飘满馥馥的桂花酒香……
我想,最好的作品,并不在那区区的分数,也并不印在镀金的奖状上。而在那颗,月光浸润、融贯千年诗心。
一个人能够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便是给予上天最好的作品。,题记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和睹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而在这奔流的途中,我们应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作品。
苏轼,号东坡居士。少时博通经史,后中进士,深受欧阳赞赏,名满京师。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讪谤朝政”的罪名入狱,即:“乌台诗案”。出狱后,罪贬黄州,躬耕东坡,后又被贬黄州、儋州,过着:“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的因苦生活。
面对贬谪,苏东坡始终以一颗坦荡而真诚的心坚守自我,依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达而不骄,穷而不馁”的人生信念正是苏轼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这也使他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成就了最好的作品。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10岁时便能诵读古文,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后来他继任了父亲的职位,做了太史令,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之后的种种不幸遭遇,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过自杀,但想到父亲的遗愿,又以古人的伟大事例来激励、鞭策自己,最终以惊人的意志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为世人留下了最好的作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中国的文人里,有谁能将心净到如此境界?41岁的陶渊明,毅然放弃功名利禄,殷抛下荣华富贵,几经周折,迷途知返,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山水田园,开始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园田”的自在生活。
他忍受长期的贫困,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在菊花烂漫的季节,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落日黄昏,他“带月荷锄归”;在战乱纷纷的社会背景下,他幻想着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在闲暇的日子里,他挥洒出了一篇篇千古流传的佳作。
在生命旅途中,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好的作品。
我是御子,被常年遗忘在角落中,直到几天前,有一个留着长生辫儿,穿着一身大褂的小男孩把我捧起。
我想,他应该是世界上最温柔的人了。
身上的尘土被轻轻吹去,换上身新衣裳的我看起来就像是全新的御子。
“师父,”小男孩拿着我,对身前的一个头上留着个桃心的大男人说道,“我一定会学好太平歌词的!”
此时的小男孩不过七八岁,他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喊嗓子,之后更是不断地练习,我看过他挨打——挨师父的打,错一个字一巴掌。
慢慢地,小男孩长大了,长成了翩翩公子。
“今儿个给各位唱一段《太平歌词白蛇传》。”
说着,长成了公子的小男孩拿起了我可开始打板:“那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了季的清香,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那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了山岗……”
一字一句,缓缓唱来,大家都知道,当年的那个小辫儿回来了。
后来,这小辫儿大红大紫,他把我带到了更大的舞台上——商演专场。
“人生在世天下游,争名夺利几时休。闯罢了江湖跑断了腿,走遍了天下游遍了州。四方景致观不透,那天下美景数这杭州。山又青来水又秀,真好似金山竹影几千秋。”
小辫儿只要开个头,下面的姑娘就能跟着唱:“龙头船引着凤船走,公子王孙坐在了高楼。那金鱼儿也是斗,那银鱼儿也是斗,嘿!来往就不断那打鱼的舟……”
我看到了小辫儿嘴巴边的笑,是的,我知道,这是小辫儿所期盼的,所想要的。
姑娘们也知道小辫儿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们学着去唱,学着去热爱,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不让别人觉得小辫儿的粉丝都只是一帮追星的。
“许娘娘,许娘娘敬酒渐台上,忽然间狂风吹灭烛光,小将唐蛟饮酒过量,顺手牵袖放轻狂,他顺手牵袖放轻狂……”
我看着下面亮起一片绿海,台下的那些姑娘们,亮起荧光棒,跟着唱流传下至今的《探清水河》:“太阳落下山,秋虫儿闹声喧……”
我本以为自己会在尘埃中,被历史一点一点儿地遗忘,直到消失,直到千年后人们看着两块竹片儿,猜测这是做什么用的。不过现在想来不用了,我想……
传统文化终究会有人来继承的,我……也会一直存在。
这,也便是最好的作品——传承传统,与时代相结合而成的作品。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着许多的作品,它们也许美丽,也许普通。但无论如何,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也有好有坏,像极了天空中明亮或暗淡的星星。
最好的作品有可能是一幅画、一片落叶、一半卷红帘,甚至是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我也曾经有过一个最好的作品,不过,它是一个场景。
一个暑假的晴天,我无所事事地在大街上闲逛,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吧,街上并没有什么人。我一个人走在有些空荡的大街上,想着美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画一幅你觉得最好的一个作品。我在家中思索了许久,但是依然毫无头绪,因此,想出去找些灵感——于是,就出现这条有些炙热的街道上。
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也忍受不了这样的躁热,便拐进了一家便利店买水喝,不想却遇见了一个老同学,闲聊了一会儿便打算离开,我说了一声:再见!她也友好地冲我点头微笑,我的脑袋中突然灵光一闪,激动地握着她的肩膀使劲地摇晃,连声说:你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她也许是被我晃晕了,一脸茫然的样子。
微笑,是上帝创造的最好的作品,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我要准备去寻找并描绘微笑了,但是我不禁有些忐忑:怎样的微笑才是最美的微笑?怎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我拿出画板,坐在街角,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出现……也许是我太紧张了吧,看着许多匆匆而过的人们,我竟然无从下笔了。
我不能再等了,此刻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就要西下了,我真的不能再等了。就在这时,一位长相甜美的姑娘在我面前经过,看了我一眼,我连忙报以一个帅气的微笑,没有想到,她竟停下了脚步,随即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笑容,似春风一般吹入我的心房,我连忙在我的画板上画了起来,因为已经画好背景:夕阳以及此时匆匆的行人,我便在画板中画起了她。她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在我的面前多停一会儿后,才匆匆离去。
画板中,一位年轻的女子,在行人匆匆的古街上、夕阳中,特意为了一个寻找灵感的少年停下匆匆的脚步,给他一个温暖的笑容,给了他一个饱满的灵感。她脸上五官精致,嘴角微微上扬,笑容却是那样的无邪而动人,这是一个多么珍贵的微笑呀!
伴着西下的夕阳,一幅唯美的作品也“诞生”了,这是我学画以来画出的一幅最好的作品。我满意地提着画板,拍拍身上的灰尘,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家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词像一条柔软的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
记忆深处有位意气风发的少女朝我跑来,长长的马尾一甩一甩地,她仰起头,将一份满分的答卷撂在我的面前。这时,我终于看清:她就是几年前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的我!
那时的我骨子里带着一份蔑视,看人时总是微眯着眼,上下打量着对方。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直到上了初中,我惨败在了一次简单的数学考试上。我欺骗自己:你都会的,只是失误而已。内心却越来越焦灼。我回到了家乡散心。
正值阳春三月,我彳亍在院子中。爷爷院子里的桃花开得可爱极了,让人不由得想起“风动落花红蔌蔌”这样的诗句。桃花一簇簇,一团团地挤在树上,清风拂过,落英缤纷。
“这树也有十个年头啦。”爷爷抚摸着它粗壮的树干说道,“它的根扎得很牢很牢。”
我拿着小树苗,跃跃欲试。那土层厚实极了,我只挖了约莫十公分便将树埋了下去。翌日,我冲到院子里看桃树。昨夜下了场春雨,小树苗该长大不少了吧。我这样想着,却瞧见了散落在地上凋败的树,焉黄的叶子卷起了边,俨然一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景象。
爷爷叹了口气,刨开了一个很深的土坑,他说:“这树啊,根若是不扎实,是活不长的啊!”
根若是不扎实,是活不长的。这话久久荡漾在心头,像是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那样,掀起层层波澜。
“爷爷,我们一起种下它吧!”
我突然明白了:学习如种树,须打好基础,我才能在丰收之时收获姹紫嫣红的花儿。
时过境迁,家乡发过几场打水,那树却依然开得茂盛。它干皱的树干像老人的皮肤,沟壑纵横,它却如伟岸的青年一般,矗立在那儿,不同于任何画作,它是成长旅程中最好的一件作品。
我的灵魂同树根一般,越扎越稳,那位心浮气躁的少女如今只深藏在记忆中,我早已同她告了别。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明白沉淀。我把所有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还给疏疏篱落,把所有的狂妄自大与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心中有丘壑,立马镇山河!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这两句诗描绘的便是元宵节的盛大场面。这些年来的元宵节,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次。
每年的元宵节,都是团圆的日子。奶奶都要亲自为我们炸些汤圆。所以我常常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随着岁月的流逝,奶奶的年龄也大了,一根根银丝般的白发在少许的黑发的映衬下更加醒目,深深的皱纹爬上了她那苍老的脸庞。但她那慈祥的笑容却从未改变。看着奶奶将汤圆裹上芝麻,放入油锅中炸。待汤圆炸至金黄后,便捞出。望着那金黄的汤圆,我也嚷嚷着要学习炸汤圆。
于是,我便开始跟奶奶学炸汤圆。我先将芝麻铺在盘中,再将汤圆放入盘中,让芝麻紧紧包裹着汤圆。“源源,记得在汤圆上戳几个小孔,方便炸。”“好的,奶奶。”我便用牙签给这群白胖子身上都戳上了小孔。一切似乎进行得都顺风顺水,可谁料到,在最后一步却失了手。我将油倒入锅中,开了火。见油冒小泡泡后,便自信地将汤圆倒入锅中。听见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吓得我立马躲到了一旁。望着那油滋滋的往外溅,一丝丝的恐怖涌上心头,但心中似乎有个声音告诉我:“源源啊,你可不能放弃啊!”
我拿着锅盖,试探性地往前走。只见我一个箭步,一个转手,便把火调小了。顿时,“嚣张”的油锅变得平静起来。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我便将汤圆捞出。但汤圆却并不理想,正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奶奶走了过来,说:“没关系啊,失败乃成功之母,再试试。”我点了点头。便又开始炸汤圆,我娴熟地重复着之前的动作,又到了最后一步,“吃一垫长一智”这次,我看油有两三分熟,便将汤圆倒了下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炸出来的汤圆品相不错。
我把一盘金黄的汤圆端给了奶奶,奶奶夹起一个,尝了尝说:“不错,口感挺好的!”听了奶奶的夸奖,我不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这盘炸汤圆虽普通,但也都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我依然觉得,这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人的一生中会创造非常非常多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总有那么一个作品,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它并不是很完美,但它一定是最好的。
别人最好的作品可能是一篇获奖的作文,也可能是一场完美的表演,还可能是一幅完美的画作,但是我最好的作品,却是一本日记,我人生中的,第一本属于我的日记。
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写日记,那个时候还小,都不当回事,记的全是流水账,也不会天天写,只有在老师布置的时候才会勉勉强强凑出一篇,说白了就是为了应付老师,也不懂为什么要写日记。
到了三年级,老师还是会布置日记,唯一不同的是,字数要求变高了,写流水账凑出来的字已经不足以满足要求了,就开始学习描写,描写各种事物,日记的内容也开始变得生动,但依旧不理解为什么要写日记,依旧还是把它当成一项作业而已,老师不布置,就不会主动去写。
后来,我六年级了,所谓的“日记”也写得越来越好了,当时在我的眼里,日记就是作文,三分真实七分想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编,其实当时也想过,为什么不写写真实发生的事情呢?再看看自己,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哪来的那么多有趣的事情写成日记。
再后来我又长大了一点点,到了初一,学习任务比小学的时候重了,刚开始,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无法接受,心里也就非常的压抑。在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将心中的烦恼一笔一笔的写在了草稿纸上,看着自己内心吐槽的话语,我竟不自觉的笑了,心情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就这样顺其自然,我开始写日记,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是各种吐槽,记下的全是生气的,无语的事情。
后来,开始习惯初中生活的节奏,日记本上吐槽的话慢慢变少,取而代之的,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开始写下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开始写下自己的感受,开始学会冷静思考一件事情,开始学会计划,似乎,整个人都变得更有条理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流逝,在不知不觉中,我的第一本日记,写完了。写完之后我还翻了翻,觉得自己当时吐槽的话依旧好笑,充斥着幼稚的感觉。
我的第一本日记啊,不仅仅是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记录了我的心情,而是记录了我的成长,同时也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要思考,所以啊!我的第一本日记,就是我最好的作品。
时光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轻轻翻看岁月的笔记本,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一幅写得歪歪扭扭的书法作品,仿佛时光里的涟漪,在心灵深处荡漾……
初遇书法,我便被深深吸引,仿佛“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看那“颜体”,端正劲美,雄浑淳厚,刚正不阿中又带着些许豪情。每写书法,身临其境,总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赏心悦目和“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闲适淡然。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勤于练习,慢慢地,字也变得端正而富有韵味了。在拿了几次奖项后,我开始骄傲起来。老师看出了我的骄傲,说:“没有将你的心静于字中,你的字便也不再秀丽了,看那‘长横断断续续的,仿佛丢了翅膀的雁雀一般,说明你太过浮躁,我们习墨之人,要戒骄戒躁,才能写好每一个字,修好每一颗心!”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却没有放在心上。
期中考试后,学校举办了一次书法比赛。对于参加过大型比赛的我来说,这次比赛简直是小菜一碟。我自信满满地走上赛场,狼毫笔蘸了墨就开始肆意挥洒了,一个个字张牙舞爪地“霸”在纸上。可写到最后,我才发现,字写歪了!我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水打在我的脸上,掺杂着泪水,一半滚烫,一半冰凉,我将那幅没有获奖的作品交给书法老师。老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亲切地对我说:“失败并不是件坏事,谁的人生都有过挫折与失败,但恰恰是因为不断爬起,接着奋斗,才有了成功!”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看着这幅写坏的作品,不知为何,我的心却充满了斗志。是啊,无论前方多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取得成功必須经历的过程!从此,我收起了骄傲的心,逐渐沉稳起来。在之后的比赛中,想到那幅写歪了的作品,我便会静下心来,墨蘸、笔动、心不变,终于写出了一手好字,获得赞誉。
谁的人生不曾有过失败,但正因有了失败,才会明白成功的艰辛。从此,这幅“写歪”的作品就成为我心中最好的作品,因为它在不断地激励我勇敢向前,披荆斩棘!
时光匆匆而去,许多的回忆都遗失在了过去。但在往事的沙滩上,还藏着一颗闪亮的明珠,那是我心中最好的作品。
一个男孩坐在琴房,抱着把吉他对着老师。
晚来的我匆忙跑进琴房,拿出吉他坐在老师另一侧,我和那个男生同时对视了一眼。我们互不认识。
“今天让你们两个来,是想你们两个能一起上课,实力相当,相互促进”。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情况,“还有,我想让你们能弹个二重奏,下个月在XX广场有个表演,让你们去参加。”说完,老师分别把两份谱递给了我们,是世界名曲《秋日私语》。因为我们彼此陌生,在课上都相对安静。直到下课,我们才有了交谈,在道别时,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就不知这份友谊的种子已悄然在我的心间萌发。
在第二节课时,我们就不再那么拘束,像平常一般,课是认真听的。二重奏的两部分是伴奏和主旋律,我负责主旋律他负责伴奏。课后每日长时间的练习,花好大的劲,才把自己的部分差不多拿下。再接下来我和他们配合中,却漏洞百出,这里节拍不对,那里旋律没跟上,仿佛都各自弹自己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整合在一起。
因为课上时间短,为了能更快进步,我们就常课后到琴房一起练习。休息时,我们会聊天,也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个随和的人,比我大一岁的他,明显越来越默契,互相了解对方,这也促进了我们在音乐上的交流,每当我们疲倦时,他都会先激励我:“来,再弹一遍吧。”我们会再抱起吉他,朝着目标奋勇直追,坚定的意念,在琴弦上迸射着火花,我们都渴望成功。
终于还是到了演出那一天,我不会忘记那个九月的秋夜。上场前,我们相互鼓励加油,会心地笑着。站在台上,他给我个眼神暗示,我们默契地开始了演奏。低沉的伴奏幽幽铺垫,紧接着主旋律融入呼应,营造出一份忧伤的气氛。衬托着美丽的夜景,我仿佛进入了歌中描绘的'场景,漫步在秋景之中,沉浸陶醉。随着旋律地推进情绪也越发强烈,轻柔的有如秋风拂过。相交结织成一首完美的音乐作品。悠远的琴声久久回荡,如歌如梦,余音缭果。
演奏结束,台下热烈的掌声才把我从陶醉中拉回,下台后,我不禁感慨,这由我们的心血与友谊凝练成的,不就是最好的作品吗?
现在,虽然他没学吉他了,但我仍将他记在心间,记得那所秋夜,以及这个最好的作品。
一宣纸,一砚墨,一少年。敛声屏气,执笔,挥墨,翩若惊鸿。
动作行云流水,俯仰生姿,看似动景。窥其心,万丈深渊,俨然平静。是进是退,是疏是密,是刚是柔,尽在墨间,是开是合,是起是落,是遒劲沧桑,是古厚端庄,是灵动自如,是入木三分,浑然于心。当执笔书写时,流光不逝,物我两忘,厚重的线条交织成字,简练的文字交织成章,一种宁静从心底蔓延开来,一种闲适自灵魂深处唤醒。
岁月匆匆,往事不断。犹忆那年夏日,考级之初,内心悸动,慌张不已。正因如此,考场上笔锋一抖,整张作品,皆毁。事后,我对墨海产生了动摇,面对茫茫墨海,满怀失落,一线细流滑过脸庞,落得悄无声息。可心中却不甘,内心筑起的铜墙铁壁轰然倒塌,委屈与酸涩纵横决荡,“啪嗒啪嗒”红黑相接的字体在惨白的宣纸上晕开狰狞的面孔。
似往常一样,赶去书法教室,只是步伐略显沉重。先生早已在等我了,文房四宝,早已备好。“笔拿正,手不抖。”先生有力的指节正掰着我握笔的手,“像这样,提笔,收,出笔,勾,笔锋要稳。”我卖力地点头,轻轻舒展着被先生捏得有些发疼的手指,指尖还留存着先生掌心的温热和萦绕的墨香,亦苦亦甜。宣纸上留下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坚持。先生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我独自细心品味。先生之意虽已懂,奈何写不出完美字,只能练习。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最好的作品。
笔一端就是个把小时,手腕发酸也不觉累,一个字也可以练满十余张纸,千百遍也毫无乏意。抚纸,提笔,落下,笔墨倾泻,在纸上留痕。手中毛笔渐行渐佳,如行云流水般,挥洒随心。提顿按压,转折过渡,收笔长叹。春去秋来,岁序偷换,我对书法的耐性与日俱增,先生的嘴角多了更多日渐藏不住的笑意。
纸素白,墨青黑,笔锋游走,翩若飞鸿,收官之作悄然落成。先生久久端详,朱迹横飞,悠然而去。正午的阳光穿过枝叶,碎金一般撒上朱迹,光影变幻间,一个“上”字映于眼中,落进心田。此时此刻,书房一隅,古色古香,朴素典雅,韵味无穷,踏上墨海,素纸浓墨,黑白映红尘。
最好的作品,不过是那份素纸、浓墨、行云流水,那份坚持。
六岁那年的暑假,父母把我接到乡下老家。
阿嬷是满心欢喜的,带我去看门口那个砖头堆成的小菜园新长出来的丝瓜花。彼时一群女孩蹦蹦跳跳地走过,阿嬷笑着打招呼,女孩们也笑,大胆伸出手地逗弄着那株拇指大小的花苞。
阿嬷告诉我,那是对面水彩班的学员。
我总是内向而又沉默,无事也只喜欢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望着丝瓜的苗顺着青青的竹架迤逦爬向天空。乡下的天空总是湛蓝而通透,像是小孩子澄澈明亮的眼睛,对面的水彩老师讲课的声音很清越,如同清风吹过叮叮当当的风铃,偶尔有几个声音开着玩笑,撞乱了夏日悠闲的午后。
孩童的心事像是丝瓜藤细细的须子,蜿蜒细长,挠得我坐立不安。
几天后,阿嬷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到了水彩班上。女孩们正准备笔和颜料要开始写生,画的是对面我家那株丝瓜花。七月过半,有些花早就吐蕊了,蛋黄般的颜色肆意展现着夏日的活力。唯独几朵花苞未开,小虫倦卧其中,恹恹欲睡。
授课的银发老太太声音真不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年人。她让我试试画铅笔稿,可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拿着沾满颜料的画板低着头,画着那几朵开得娇艳的丝瓜花。画了又擦,擦了又画,无数次的涂改后,别的女孩早就开始上色,而我却还在纠结着花瓣,手指紧张到几近僵硬。我快要哭了。
老太太让我住笔。我以为她要训我,可她却是指了指上面的那几朵花苞,问我为什么不画她们呢。我摇摇头。大家都喜欢绽放的花,因为她们娇艳美丽,让人心生欢喜。未开的花却注定不受重视,她们看起来卑微羞涩,在她们开花之前,仿佛就是应该被人轻蔑,不受宠爱。
“可她们会开花的。”
后来我只听到这一句。七月的夕阳金灿灿的,余晖慵懒地撒向了瓜藤,不知是谁在催促着,花啊,她终于开了。微风携带着该有的热意,丝丝向我扑来,其中又似乎夹杂着不该有的清香。这个七月的宠儿,伴随着晚风摇曳,好像在向我招手,又像是在向我点头致意,以这最好的作品,回报夏季这迟来的盛放。
每一朵花的花期都不一样,每一朵花苞,都只是为了酝酿那动人一刻的盛放。人又怎能因其曾经的毫不起眼,而去否定她此后必定的一霎惊艳?
离开乡下时大家都来送。我捧着一卷画跑向老师。那是我迟到的作业,也是自认最好的作品——她若展开,会看见一朵含羞未开的花。
小时候,我便被父母送去学钢琴。最初,我并没有抗拒,以为很好玩,只不过是黑白琴键,按按而已。
记得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女教师,她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十分的和蔼可亲,她的皮肤黝黑,但依然美丽。老师待人温和,不过有时挺严厉的。
“身板挺直,不要歪歪斜斜的,像什么样子!”“怎么又弹错音了?”练习室里充满了老师的训斥,“算了,今天先练到这,下次继续吧。”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在回家的路上,脑海中不时浮现出老师那愠怒的面孔:也许我真的没有学琴的天赋吧。难道练琴的手指长,唯独我的手指短。我一边走,脑海中总想着老师那严厉的面孔。忽然发现路边一位一瘸一拐的老爷爷正在艰难地捡着瓶子,他驼着背,弯腰似乎很吃力。捡一个瓶子都好像在完成一项重要任务似的。
我的内心似乎被针刺一般:一个残疾老人为了生活尚且如此坚强,我练琴被老师训斥算什么呢?遇到困难应当乐观面对,勤能补拙。从此,钢琴练习室里多了一个勤奋的我,老师旁边多了一个好学的我。
一天,我照着平常一样练琴,只见老师大踏步走进来,一脸兴奋地对我说:“阳阳,你这阶段的练习很不错,过两天区里有一个青少年才艺展示,你可以报名参加的,不要放弃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的鼓励如一阵春风拂过我的心,我平静的心湖顿时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要报名参加,一定要展示自己这阶段弹得最好的作品。
老师走后,我选择了《浏阳河》这首难度较大的曲子,开始练习起来。妈妈在一直鼓励我说:“孩子,我相信你两天后的展示会圆满成功的,你的勤奋,你的努力,妈妈一直都看在眼里,俗话说: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妈妈相信你,加油吧,孩子!。”
两天后,我满怀自信,精神抖擞踏入钢琴展示现场。在舞台上,我深呼一口气,手指灵巧地在琴键上舞动。悦耳的音符从我手中溢出。我忘了自我……。
台下掌声如雷,父母和老师都微笑着看我,那时对我最好的鼓励!我觉得这是我学钢琴以来弹奏得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