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中班科学教案12篇

2024-04-16 16:55:28综合

中班科学教案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12篇,以供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12篇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由来

  今年10月,阳光正好,我园迎来10年前孙奶奶种下的大榕树。大榕树回迁,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好奇与遐想。榕树移栽的那天,许多孩子围着我问道:“老师,这是哪来的树?这么大!”“这棵树都被剪光了!”“榕树为什么要架架子?”可见,中班的孩子对自然中的新鲜事物已经有了基本的观察能力,基于此,我设计本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养护榕树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并大胆猜测答案,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及身为七幼人的自豪感,共同见证七幼成长。

  活动目标

  1.喜欢榕树,观察并了解其外形特征。

  2.能大胆猜想,寻找养护榕树的多种方法。

  3.亲近自然,萌发对榕树的爱护之情。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榕树修剪前及修剪后图片、幼儿不文明行为视频、《养护榕树》课件。

  2.经验准备:对大自然中的植物具有好奇心,初步认识榕树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出榕树,观察了解其外形特征及气生根的作用。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榕树奶奶,你们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找到了吗?

  小结:其实这两棵树都是我,我以前有着粗壮的树干,茂盛的绿叶。还有这长长的气生根,它可以帮助我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土壤中的养料。

  二、创设情境,了解榕树的由来,激发幼儿对榕树的养护之情。

  引导语:十几年前,孙奶奶将我种在这片土地上。因为第七幼儿园的建设与装修。不得已将我暂时移到别地地方休息,等待七幼的建成。终于,七幼建好了,我又可以回到这继续跟我的朋友们玩耍!为了方便运输,园林师傅帮我修剪了枝叶。

  三、猜想互动,寻找榕树的养护方法使其更好的生长。

  1.动画互动,了解榕树生长所需的条件。

  引导语:可是我好想回到茂盛的样子,你们看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吗?快帮我试试看吧!

  (1)土壤。

  (2)水。

  (3)阳光。

  (4)可乐。

  (5)营养液。

  (6)石灰水。

  小结:小朋友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有了这些帮助我一定可以快快恢复原来的样子。

  2.出示幼儿与榕树玩耍视频,观察纠正不文明行为。

  (1)引导语:但是昨天,有个小朋友跟我玩,你们看。

  场景一:幼儿拿笔刻画树干。

  场景二:幼儿揪气生根。

  场景三:幼儿打树。

  (2)再次播放视频,纠正不明文行为。

  引导语:他弄得我很不舒服,小朋友们可以帮我纠正他吗?

  3.情境互动,根据线索大胆猜想养护榕树的.方法。

  榕树奶奶:谢谢小朋友的帮忙,但是你们不在的时候,还是会有其他的人来伤害我,怎么办呢?

  小结:有了指示牌和宣传标语就会有更多的过路行人认识我,保护我;有了支架的帮助,我的枝干就可以更好的扎根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四、迁移经验,与榕树奶奶建立情感联结。

  总结:我今天可太高兴了,有了这些解决方法,我一定很快就会恢复原来郁郁葱葱的模样。我们第七幼儿园已经顺利建成了,我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和宝贝们一起成长,见证宝贝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活动延伸

  1.家园社共育:假日小分队家长组织户外护树活动。

  2.区角延伸:为榕树奶奶制作保护标语及宣传海报。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猜测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画面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

  2、初步感知、了解地底下的常见植物和小动物,在“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的语言游戏中体验观察、探索、交流活动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简单了解小鼹鼠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ppt课件《啪啦啪啦—砰》;红薯、萝卜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图书第1页:熟悉故事主角“小鼹鼠”。

  1、观察:它是谁?我们叫它什么名字呢?(小鼹鼠)

  2、猜测:小鼹鼠在干什么呢?

  师:小鼹鼠使劲在挖泥土,发出“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的声音,它在找什么呢?

  二、集体翻阅电子图书,了解地底下的常见植物。

  1、观察画面细节

  ①:猜一猜,这一种植物可能会是什么呢?

  2、知识丰富与拓展

  ①:地面上的红薯绿叶、地面下的红薯果实

  师:红薯的叶子绿绿的,长在地面上;红薯的果实红红的,长在地底下,我们的小眼睛看不见。秋天的时候,人们把红薯的果实挖出来,可以把红薯做成甜甜的红薯汤喝,也可以把红薯做成烤红薯吃,味道又香又好吃。

  3、游戏情境体验

  ①:尝一口香喷喷的红薯,喀嚓、真甜哪!

  4、观察画面细节

  ②:猜一猜,这一种植物又会是什么呢?

  5、知识丰富与拓展

  ②:地面上的萝卜绿叶、地面下的萝卜果实。

  师:萝卜的叶子绿绿的,长在地面上;萝卜的果实也是长在地底下,我们的小眼睛也看不见。秋天的时候,人们把地底下的.萝卜挖出来。萝卜的品种很多,有白萝卜、大红萝卜、胡萝卜。萝卜的营养也很丰富,可以放在汤里煮,做成萝卜汤,也可以把萝卜炒着吃,又好吃又有营养,我们小朋友要经常吃萝卜,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长得壮壮的,变得更健康。

  6、游戏情境体验

  ②:咬一口大大的萝卜,啊呜!好辣!呸呸!

  7、知识丰富与拓展

  ③:原来,红薯、萝卜,它们都生长在地底下,我们小眼睛看不见,只能看到绿绿的叶子,看不见果实。那么,哪个小朋友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实也是生长在地底下的呢?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3

  设计思路: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我请家长在自然角投放了一些秋天的农作物,象花生、黄豆、绿豆、米等。许多家长为了方便就用各种各样漂亮的瓶子装着过来。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自然角进行观察时,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看着孩子的举动,本来想发火的我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平时都是我在引导孩子观察自然角的,今天,我想看看孩子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果不其然,在这过程中,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幼儿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幼儿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幼儿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活动目的:

  1、在学习,操作中,了解豆子在瓶中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了却不能。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引入,请幼儿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

  (由于是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幼儿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向幼儿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幼儿进行操作,验证幼儿的答案。

  ①根据幼儿提出的.方法,请幼儿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②重点在幼儿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瓶子里的豆子如果装满了就没有声音了。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小结:豆子在没有装满时,能发出声音;装满时不能。(针对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活动延伸:

  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培养幼儿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2、“自然放大镜”《会使用工具的的》幼儿用书;

  3、请幼儿收集回事呀工具的动物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经验

  ——人类会使用工具,动物会不会使用工具?

  ——你知道哪些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它是怎样使用工具的?鼓励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同伴分享交流。

  二、出示挂图:《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请幼儿观察思考

  ——它在干什么?它用什么工具来帮助自己?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恐吓、敲打等)

  ——动物使用的工具和我们人类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同?(动物使用的都是原始的、简单的、自然的工具,如石头、树枝等)

  ——动物们使用的工具还可以做什么?

  三、播放视频;动物世界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让幼儿通过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像更深入的了解动物王国中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再次加深孩子们对动物使用工具的印象。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动物的头饰和各类工具的头饰分别戴在幼儿的头上,然后让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圆圈圈,边走边唱《找朋友》的歌曲,当歌曲唱完时便和对应的好朋友拥抱。

  ——通过游戏巩固孩子对哪些动物会使用哪些工具的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对两种观察方法的交替与结合使用产生兴趣。

  2、了解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的不同。

  3、用简笔画的形式在小洞洞里添画大世界。

  教学准备:

  1、教师绘本图书一本。画报纸一张。乌鸦图片一张。

  2、幼儿作画小图书每人一本,记号笔每人一支,桌子四张。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观察,能从局部和整体进行观察,并说出其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乌鸦亚伯准备出去旅游了,你们想和他一起去吗?(想!)师出示乌鸦图片。

  2、师:可是乌鸦亚伯没有望远镜,身边只有一张画报纸,怎么办?

  3、请幼儿帮他想办法制作一个望远镜。(画报纸卷起来当望远镜。)

  师:朋友们真聪明,只要把纸卷起来就变成望远镜了。

  二、听故事《小洞洞里的世界》

  1、师:乌鸦亚伯很开心,他带上望远镜飞呀飞,来到了天空的最高处。他拿出望远镜看呀看,突然看到了一个尖尖的嘴巴,吓一大跳,那是什么东西呀?(师翻到绘本图片第一页。)

  请小朋友们帮忙猜一猜那可能会是谁呢?(小鸟;小鸡~~~)

  2、师继续讲故事:乌鸦亚伯很奇怪,他拿掉望远镜看个仔细,原来是朋友小花雀在快乐的飞翔呢。(师到绘本图片第二页。)

  3、师:乌鸦亚伯告别了小花雀,继续去旅游,他拿着望远镜东看看,西望望,忽然镜头里出现了两个大鼻孔。那会是谁呢?(猪、牛~~)(第三页)。乌鸦亚伯马上拿掉望远镜一看,原来是朋友奶牛在奔跑。(第四页)

  4、告别了奶牛,乌鸦亚伯带上望远镜继续看风景,咦~~~~~~~~这是谁的微笑呀?好漂亮!你们猜会是谁的微笑呢?(男孩子,女孩子~~~)

  (第五页)。乌鸦亚伯连忙拿走望远镜看个清楚,那不是邻居家的`妞妞和妈妈一起在逛街吗?(第六页)。

  5.乌鸦亚伯心情很不错,哼着小歌来到了大海上,拿着望远镜瞅啊瞅。“呀!这是什么啊?好大一只眼睛!”(第七页)你们怕不怕,会是谁呢?(出示第八页)“哈哈!~~原来是小鲤鱼在练跳水呢!”

  三、讨论:局部与整体的不同。

  师:听完这个故事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从望远镜里看到的和用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望远镜里看到的东西是小部分,自己眼睛看到的是整个东西。

  四、绘画:《小洞洞里的大世界》

  1、师:乌鸦亚伯继续去旅游了,他可能还会看到什么漂亮的东西呢?请你们在他的望远镜里画出来吧!(师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适当的给予指导,帮助成功!)

  2、你讲我猜。画好了,幼儿相互猜测别人小洞洞里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也可以请客人老师猜猜你的小洞洞里的世界。)

中班科学教案6

  设计意图: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出处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2、知道熊猫是一种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箭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玩具熊猫。

  2、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幼儿学习的动机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动机完全依赖于对被认知对象感兴趣的程度。

中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标志,学会看标志。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

  活动准备:PPT课件礼物--机智豆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师:看好标志别走错,向羊村出发,小汽车开开,小汽车开开,第一个标志出现。

  提问:第一个出现的标志的什么?

  幼儿:不能拐弯的标志

  师:有多种转弯,不能左转弯,不能右转弯,这个标志是什么?

  幼儿:不能左转弯

  师:怎样看出不能左转弯的?

  幼儿:有一个箭头,还有一条红线

  2、继续走,出现停车场的标志"P",引入主题,准备进羊村。

  二:基本部分

  1、大屏幕中出示"肥羊村"的标志

  提问:我们去肥羊村找谁?

  幼儿:沸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喜洋洋

  2、走进羊村大门,上面有一个喜羊羊在迎接大家,还有三个字"欢迎你",让幼儿认一认。

  3、喜羊羊是一只最爱动脑筋,最机智,最灵活的羊,它给小朋友们设置了一点点小难题,让幼儿观看大屏幕:

  提问:大屏幕中有什么?有几个标志?

  幼儿:标志、五个标志

  4、师:谁能认出、说出屏幕中的标志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五个标志全部答对,就能进入羊村,依次了解图片:

  (1)第一排的第一个是--无障碍通道

  在哪见过?--路上、楼梯

  (2)第一排的第二个是--扔垃圾的'标志

  在哪见过?有什么形状的垃圾桶?(圆形的、还有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环保垃圾箱......)

  (3)第一排的第三个是--餐厅

  在哪见过?--公园里、公路上、

  (4)第二排的第一个是--公共电话

  幼儿:忘记带手机或手机没电的时候

  (5)第二排的第二个是--公共厕所

  三:顺利过关,进入羊村,让幼儿观察

  1、师:在羊村里看到了什么?

  幼儿:好多标志

  2、师:有什么标志?

  幼儿:我看见了--不乱扔垃圾的标志、公共厕所的标志、公共电话标志、餐厅标志、无障碍通道的标志

  3、师:除了标志,还看到了什么?

  幼儿:看到了医院、小树、房子......

  4、羊村的小羊们为自己建了很有特色的家,数数看,有几幢?幼儿:四幢

  5、小羊们知道我们要来找他们,所以藏起来了师:让幼儿观察一下四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1)红色屋顶,红黄相间,有烟囱的家去看一看是谁的家?先往上面走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美羊羊的家

  师:美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扔垃圾标志的旁边

  (2)红色的屋顶,红色的烟囱,红色的门,红白相间是谁的家?中途经过了哪里?

  幼儿:经过了医院、餐厅

  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沸羊羊的家

  师:沸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沸羊羊的家在餐厅的旁边

  (3)红色的屋顶有气球是谁的家?

  幼儿:咚咚咚,有人吗--懒羊羊的家

  师:懒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懒羊羊的家在无障碍物通道的旁边

  (4)幼儿:咚咚咚,有人在吗?--喜羊羊的家

  师:喜羊羊的家在什么标志的旁边?

  幼儿:喜羊羊的家在公共电话亭的旁边

  四:羊羊们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机智豆,分给幼儿每人一包,让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志?

  幼儿:循环标志、质量安全(在大屏幕中出现)

  师:循环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回收的

  师:质量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幼儿:可以放心买来吃的

  五:活动延伸

  一起去草地上和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做游戏,下次还可以找村长、暖羊羊玩。

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磁铁具有磁性,能吸住铁质物品。

  2、初步学习运用表格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3、对研究磁铁感兴趣,体验动手尝试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物品材质的认识、人手1份记录表格、记号笔

  2、操作物品: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布制品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操作材料“磁铁”

  1、欣赏“小绵羊转圈”:谁来了?仔细看,小绵羊在做什么?它为什么会转动呢?(幼儿自由猜测)

  2、出示绵羊背后的磁铁:原来小绵羊的背后藏着一样东西,你们认识它吗?还知道吸铁石的另外一个名字吗?

  3、出示夹子:猜猜老师用磁铁去碰碰夹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4、小结:原来“吸铁石”也叫“磁铁”。磁铁能吸住夹子,你知道它还可以吸住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猜想并记录

  1、出示大表格,认识表格内容,猜想并记录

  师:看看表格的第一行有什么?(操作材料的图片)

  2、师:表格的第二行有一个符号,你们认识吗?(问号)问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它表示你的猜想,如果你认为磁铁能吸住图片上的东西,就在这个物品的图片下面做上记号,可以画个圆圈,也可以画个勾勾。

  3、教师请幼儿猜测并记录:你觉得哪个物品可以被磁铁吸住?

  4、提供幼儿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三、验证并记录

  1、认识表格的.第三行:表格的第三行有一只小手,它表示小朋友亲手做过实验后的发现,如果你看见什么物品真的被磁铁吸住了,就在这个物品下面、小手一栏里画个标记。

  2、幼儿实验并记录结果。

  3、介绍实验结果:谁来介绍你的记录表?说说你猜想哪些物品是可以被吸住的?实验后看到的结果是什么?

  4、师:为什么磁铁能吸住xx,不能吸住xx呢?

  4、师:谁的实验结果和他是一样的?还有谁和他不一样?

  四、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1、游戏情境:今天早上老师不小心把回形针掉到了雪花片积木的框里,你们愿意帮老师找一找回形针吗?

  2、请2-3名幼儿一个一个地找,请一名幼儿用磁铁吸:猜猜谁快速地找出回形针。

  3、小结。

  五、延伸活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明天来把你的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学习词汇:“光光滑滑”“摇摇晃晃”“推”“拉”“拖”。

  理解故事内容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感受其中的幽默。

  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电视机各一台,电脑课件,字卡,音乐磁带,录音机。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与童话内容有关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听说今天有很多小动物要到河对岸去玩,你们想不想也去看看呢?让我们开着小船出发吧!(教师播放音乐)

  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是怎样过河的?(开小船)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过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欣赏电脑课件《开小船》

  根据幼儿故事内容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提问:

  ①故事的名称叫什么?你们会不会开小船?(放音乐,让幼儿用身体动态感受开船)

  ②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及字卡)

  ③小鸡开来了什么船?香蕉船是怎样的?(丰富词汇“摇摇晃晃”,并请幼儿用身体动态模仿“摇摇晃晃”)

  ④青蛙开的是什么船?这莲藕船又是怎样的?

  ⑤田鼠开的又是什么船?茄子船表面是怎样的?(丰富词汇“光光滑滑”,并请幼儿举例讲述还有什么也是光光滑滑的)

  ⑥为什么白鹅和黄鹅过河不乘船呢?它们去对岸干什么?

  制造悬念,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拓展思维。

  教师:小动物们玩了一会,大家都觉得饿了,这下该怎么办?请小朋友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小动物吧?

  让幼儿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展示电脑课件,并根据故事内容继续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让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自己想了什么办法。(屏幕显示)小鸡想到什么办法?让我们一起帮它拖过来吧!(丰富动词“拖”,并用身体感受)青蛙想到了什么办法?让我们一起帮它推过去吧!(丰富动词“推”,并用身体感受。以类似方法丰富动词“拉”)

  仿编故事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很聪明,可是它们把莲藕、茄子、香蕉都吃了,这可怎么回去呢?大家快帮它们出出主意吧!

  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结伴讲述。

  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小动物想到了好多办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找需要的东西帮小动物过河吧。

  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折纸——小船;音乐活动:律动——摇小船。提供操作卡片《开小船》,供幼儿自由讲述及创编。

  提问时多设计一些困难让幼儿思考并想办法解决。

  家长与幼儿一起做小实验“浮起来、沉下去”。

  幵小船

  动物们要到河对岸去玩。

  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圓圆的荷叶做了风帆。

  田鼠开来的是紫紫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滑滑。

  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噢!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弯弯的香蕉船摇摇晃晃。白鹅和黄鹅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终于划到了岸上。

  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玩得真高兴。啊呀!大家都觉得肚子饿了,这可怎么办呢?青蛙推来大甜藕,田鼠拉来了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快快乐乐吃起来。

  (根据张学伟图画故事改编)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了电脑课件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特点,把童话故事中动物们可爱的形象、团结友爱的情景逼真地展现出来,吸引幼儿欣赏。教师设计了许多问题,引导幼儿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环节中大胆地讲述自己各种有趣的想法,不但培养了幼儿探究、思考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幼儿养成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总之,活动过程生活化、趣味化,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实施指导

  活动重点:理解作品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地改编故事,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拓展:

  科学区:提供各种有关船的图片供幼儿欣赏,并提供各种能够当作船的废旧品给幼儿实验;为幼儿提供一些有关海上交通工具的书籍、图片或录像。

  艺术区:提供头饰、道具,组织幼儿表演故事。

  注意事項

  注意在生活中帮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

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不倒娃娃”不倒的简单原理。

  2、体验不断探索寻找答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由套蛋自制成的不倒娃娃若干。

  2、幼儿制作材料:套蛋、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不倒娃娃的秘密。

  1、请幼儿玩玩“娃娃”,说说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今天我带来了一些蛋宝宝给小朋友玩,一只是红色的蛋宝宝,一只是黄色的蛋宝宝,你喜欢哪个蛋宝宝,为什么?你觉的那个更好玩?为什么黄色的会倒,白色的不会倒?有什么秘密吗?

  2、猜测“娃娃”不倒的原因,并相互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问:为什么黄色的会倒,红色的不会倒?有什么秘密吗?

  3、拆开“娃娃”,寻找答案。

  请一个小朋友来打开开看看,黄色的蛋宝宝真的没有装东西,红色的'蛋宝宝装了东西。

  小结:原来蛋宝宝里面装了橡皮泥就不会倒了,这个玩具就叫“不倒娃娃”。那么没有装东西的蛋宝宝就叫“倒娃娃”。

  二、自制不倒娃娃。

  1、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探索制作不倒娃娃。

  你们想做不倒娃娃吗?,我们来看看有材料(有倒娃娃、橡皮泥),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倒娃娃身上都有什么?(数字)每一个倒娃娃身上都有数字,请小朋友要记住自己的倒娃娃是几号,下面小朋友就自己选一个倒娃娃,我来考考小朋友记住号码了没有?你的倒娃娃是几号?

  现在就请你们想办法怎样让倒娃娃变成不倒娃娃,做的时候想想有什么秘密?

  2、相互交流、介绍、演示、评价自制的不倒娃娃。

  提问:哪个是你的蛋宝宝?你有没有发现小秘密啊,成功了吗?

  没有成功的我们一起帮他想办法?我们把它的蛋宝宝打开来看看呢,咦里面也放了橡皮泥啊,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小结:橡皮泥没有捏紧?为什么要捏紧?橡皮泥不捏紧就会在里面滚来滚去的。

  我们把这个不成功的原因录下来。这个表示蛋宝宝,滚来滚去用什么表示,这样能成功吗?那我们怎么表示呢?

  这个小朋友也没有成功,打开来看看是什么原因?橡皮泥太少了。那我们怎么把这个不成功的原因记录下来呢?

  小结:原来不倒娃娃还有第二个秘密呢,橡皮泥太少,没力气就站不起来,要多一点。

  3、幼儿纠错、再次尝试。

  请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再去尝试一下。如果碰到刚才同样的问题就去改一下,让蛋宝宝站的直直的。

  三、结束活动,激发幼儿再探究的欲望。

  刚才有小朋友说,里面还可以放别的东西。那我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用你们想到的东西做一个不倒娃娃,看能不能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通过买水果的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水果很多,色彩很丰富。

  2、目测数群、接着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水果篮若干,水果图片若干,任务卡两套,检验底板一块,果盆若干,回形针若干,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1、请幼儿说说在超市里看到过什么?

  2、感知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二、帮助家人买水果

  1、看任务卡买水果(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来买水果)(先将第一套任务卡发给幼儿。)请与旁边的孩子说说今天你的任务是什么.(发给幼儿水果篮)

  2、幼儿买水果

  3、集体检查幼儿买得对不对(依次检验,并改正错误的。)

  4、交流经验(将第一套任务卡从水果篮上收走)

  5、接着买水果(拿出一张展示给幼儿看)(简单演示一遍)

  6、再次检验介绍目测数群的方法(将幼儿贴好水果的篮子和任务卡用回形针别在一起,贴在检验底板上。)(依次检验,并改正)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