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7篇

2024-04-13 11:33:48综合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7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未选择的路》的教案7篇,供大家阅读。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7篇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1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 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 、 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 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

  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 完成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发挥小组与对子的合作力量欣赏诗歌;在品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著追求理想的信念。

  4、学具准备:笔记本、字典

  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自习时间:20分钟)

  旧知链接:背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新知自研:

  1)找出本文的生字词,熟读本诗,根据语感划分诗句的停顿;

  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赏析诗歌。

  3)主题归纳。

  Ⅱ.交流展示部分(时段:正课时间:35分钟)

  【学习目标】

  培养欣赏诗歌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诗歌的主题;理解象征手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导学案、朗读录音

  内容模块

  “导学·合作·探究”流程模块

  操作流程

  自主学习环节

  交流合作环节

  展示质评环节

  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

  设计重点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形式·过程·时间)

  展示方案

  (方案、建议、时间)

  随堂笔记

  (规律总结·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A品读诗歌

  B欣赏诗歌

  C探讨写法

  D开拓思维

  A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扫清文字障碍。

  2、第二遍读,划分好停顿,读出诗的韵味。

  3、第三遍读,听朗读录音,再次品味诗歌韵味。

  感知课文:

  1、划分诗歌层次,并能用四个概括四节诗的内容。

  2、你认为诗歌在传达着什么。

  B品析鉴赏:潜心会文,自选角度(章法结构,名句品析,分析意象,领悟意境,鉴赏写法……)自由赏析。

  C1、请说说这里的“路”有什么其它的含义吗,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哲理。

  2、你觉得作者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效果吗?

  D1、诗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哪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2、你遇到过人生的十字路口吗?你怎样选择的,结果呢?

  1对子互学:相互检查导学内容的完成书写情况并用红笔给出等级评定。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5分钟

  2组内群学:小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明确重点交流内容和交流规则。

  ①交流:小组长带领下交流、明确互助成果,解决本人未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展示主题,商讨并确定展示方案,做好人员分工及组内预演,确保人人有事做。

  ③预演:围绕表现任务,参照表现方案,优化表现形式,分派表现任务,进行组内表现预演。

  ④展示:互查互检组内成员演练成果及自行修正;

  ⑤记录:观察大黑板展演成果,快速查找问题,组长记录问题;

  预时:5分钟

  3、跨组研学

  交流新思路、新解法、新拓展。解决本组未解决的问题

  预时:5分钟

  A1、小组推荐组内朗读优秀的学生,全班展示。

  2、全班评价示范生朗读情况。

  3、听录音朗读,学生掌握好断句。

  4、选一名学生范读。

  5、全班齐读。

  6、小组内讨论,派代表黑板前展示诗歌的结构层次及诗歌的主题,暂不做讨论,在赏析诗歌之后,在确定。

  B1、选择本组最佳品析成果在全班展示;

  2、鼓励个性化的'解读和独到的见解;

  3、讨论黑板前的层次划分与主题归纳。

  C组内探讨,组长归纳并记录讨论结果,向全班及教师汇报。

  1、选本组内最佳优秀成果或者自荐在全班展示。

  2、各组积极评价,同时可对他组展示进行挑战。

  D1、加分鼓励学生回答,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敢想、敢说。

  2、此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举例提示,协助学生理解此问题。

  预时:15分钟

  等级评定:

  【质疑问题】

  提示:预习时未找到的问题

  【重点识记】

  【病题诊所】

  提示:自我赏析时理解错误的地方。

  【精题入库】

  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演练(时段:课下,时间:2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

  基础题: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发展题:

  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题:

  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复习辅导部分:

  回头看:基础知识再现与梳理.

  精品阁:充实完善课堂笔记.(纠正自己预习时出现的错误)

  字词

  片段

  结构层次

  主题

  诗歌赏析

  资料库: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他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背景资料: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象征手法介绍: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修辞手法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秀身手:预习《黄河颂》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3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 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 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

  两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 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 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 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 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 我们的心焦灼不安, 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 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 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 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3、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回顾写“路”的句子或文导入

  1、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2、教师明确要点。

  三、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思考: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

  ②决定(选择)

  ③选择后的惆怅

  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讨论: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追问: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是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小草——

  粉笔——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

  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3、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决定—怅惘—回顾、叹息

  (思索)(选择)(选择之后)(多年后)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5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品析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工具:

  教案,ppt

  新课导入

  说到路,我们很自然想到人生之路。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有“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感触。

  路,往往寄托了人们无限遐想,今天我们一起赏析美国诗人笔下那《未选择之路》。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38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投身于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形成了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找同学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读诗歌,要求:读出节奏、语气。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用低沉,深婉,略带点惆怅的语调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同学点评。

  全班齐读。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第一小节:诗人面对两条路伫立思索,不能选择。

  第二小节:写诗人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第三小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误而难以回头。

  第四小节: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

  五、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1.诗歌第1节中,“我”站在歧路口,为什么“久久伫立”?

  这主要是为了表现出人生道路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慎重选择,因为一旦选定,就不能回头。

  2.学习象征手法: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为的.是借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它往往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示例:“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康乃馨”象征“母爱”

  3.诗中的“荒草”、“足迹”、“落叶”等又象征什么呢?

  “荒草”——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

  “足迹”——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

  “落叶”——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 ……

  诗歌第2节中,“我”为什么选了一条“更幽寂”“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道路?

  这主要是为了表现“我”希望“我”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更有挑战性,更不平庸。

  全诗写“我”选择了一条路,为什么题目又叫做“未选择的路”呢?

  从诗歌内容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从诗人感情看,诗人要抒发的不是对自己所选择的这条路的欢欣与庆幸,而是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从诗歌主旨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重视,从而促使人们对最初的选择进行反思,进而告诫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重。

  6.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的写法有什么大的差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形象来阐释人生哲理。

  六、课堂总结

  在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我没有刀,我就不能保护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一段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林荫匝道,有的路落英缤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却转角柳暗花明,有的路看去阳光明媚却暗藏埋伏重重,而只有选择一条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6

  【教学目的】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描述导入(出示预先画好的彩图,如下)

  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图。

  师:描述得很好。的确,“神密”,很多人都喜欢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许多危险,常人走了会后悔,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看看作者的选择和反思。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透过课外资料可获得相关知识。请两位学生分别简介。

  三、配乐朗读

  播放迟志强的《愁啊愁》曲乐。

  学生怀忧愁之情读诗,体会诗中流露的感情。

  点评:读得很有感情。迟志强误入歧途,走进了监狱。那么,诗中作者的选择如何呢?

  四、整体把握诗意

  分小组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小组长汇报结果。

  板书:伫立(思索)决定(选择)

  选择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点评:同学们归纳得真不错,简洁准确。

  五、问题探究

  1、第一节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人迹更少的一条”路?

《未选择的路》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等词;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2、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情感与德育:

  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诗歌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参考:

  “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及补充: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忧郁:忧伤,愁闷。

  因是诗歌,牵涉的字词很少,教学时也应从快从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也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由教师介绍,学生适当笔记。详细介绍见《教师教学用书》P30、P31)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文本学习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诗

  采用的方式:范读或听读,抽读,齐读。

  教学时注重读诗的节奏和重音。

  2、说诗

  ①诗的主题是什么?

  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②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不可挽回,只是怀念;现在只是暂时的,一切都将过去;将来才是永久,我们要面向未来。

  ③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劝告希望

  教师小结: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意象—意境)

  3、悟诗

  ①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②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4、品诗

  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通的感觉。诗人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说,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二)学习《未选择的路》

  方法步骤同上,学生自主学习。

  练习及参考:

  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重点不是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点对未来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

  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对已选择的路的不满,对未来选择之路的向往。

  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自己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四、课文小结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也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上走出精彩,走出成就。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题二

  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