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美术说课稿6篇

2024-04-06 09:46:33综合

美术说课稿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美术说课稿6篇,供大家赏析。

美术说课稿6篇

美术说课稿1

  一、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像鹅毛,像纸片,像棉花……纷纷扬扬,一下子,马路边,屋顶上,树上全挂满了雪花,顷刻间,这个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银装,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惊讶。正是借助于孩子们这样一个心境,设计了《下雪天》这一课。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必须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这种全体性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欣赏、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所以,在教师示范完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请学生欣赏思考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并试着剪一朵。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冬天,感受雪,体会雪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表现雪景的方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过集体合作表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冬天。

  本课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画欣赏,关维晓的《雪野》和莫奈的《鹊鸟》,引导学生观察下雪时及雪停了时各种事物的变化。第二部分为欣赏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为剪纸步骤,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创作雪景图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主要是表现下雪时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内容只是选取了关维晓的《雪野》作为欣赏的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第三部分改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这样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则去掉了。在教学顺序上,也作了部分调整,即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三部分内容调换了一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一些适当的增加,目的在于便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学习折、剪、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过集体合作,用剪、折、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团花时折、画、剪三步的处理与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谜语、游戏、音乐等,通过多媒体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绘画工具

  2、教师:课件、范作、白纸、剪刀、背景纸

  3、环境设计与布置:运用蓝白色调,营造冬天洁白与宁静的氛围,并在教室周围适当张贴与"冰天雪地"有关的图片。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准备一些备用的白纸、彩纸、蓝色的背景纸以及相关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美术说课稿2

  一、背景资料

  书画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2课《叠罗汉》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材料做做叠堆造型的游戏,也就是像“叠罗汉”那样,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立体造型。这个作业是其实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立体构成,它在“形状的游戏”单元尽管不是最后一个学习内容,但已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了,所以它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怎样化难为简进行新授,学生如何在短世间内学会一种方法完成作业。

  二、教材分析

  叠罗汉是小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杂技表演。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叠罗汉”这种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选择一种材料做做叠堆造型的游戏,也就是像“叠罗汉”那样,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学生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费心收集资料,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造型表现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1、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叠堆造型的游戏中感受纸立体造型的美和创作的无穷乐趣。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作纸制立体造型。

  过程与方法:选择一种材料,学习用卡口插接来创作一些叠堆造型的作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折纸、卡口插接的方法制作叠罗汉的纸立体造型。

  难点:形象的设计、卡口插接和立体造型的稳固方法。

  三、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中年级段开始,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有时教学也会出现多个目标、密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被动“依样画葫芦”上课,师生双方都会疲于奔命 。于是,看似“充实”的教学,实则收效甚微;教师意欲“多得”,其实会“少得”甚至“不得”,那还不如抓住根本。让学生学得“简单”却实实在在。本课设计着重让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制作的乐趣,短时间内学会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完成至少叠堆3层的纸制立体造型创作作业,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设计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竞赛、合作作业等,帮助学生快速学会制作方法,大胆创作,成功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法学法

  本课力求把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1、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学”促“创”;

  以杂技和动植物的“叠罗汉”形象引出新授内容,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反映审美观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不仅授予学生“鱼”,更授予学生获取“鱼”的“渔道”。

  2、力求凸显“实践活动”的教学主线,以“动”促“思”;

  本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竞赛、合作作业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能力。

  3、力求保障“自主探索”的教学主旨,以“点”促“面”。

  课堂教学中的系列活动,慢慢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也逐渐让每个学生懂得努力积累、主动尝试和大胆创作。这些都会成为燎原星火,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点燃一支不灭的火把。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演示:用造型相同的6辆彩色小汽车剪影开卡口,由3辆围底、2辆居中顶一辆在上。引导学生思考:几张平面的彩色卡纸怎样变成了一座纸立体造型?

  2、多媒体展示杂技表演中叠罗汉的画面,让学生回忆叠罗汉这一技巧性的运动项目。

  3、学生列举生活所见的“叠罗汉”的场景:是由不同的材料堆叠而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和规模。(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植物中的“叠罗汉”,城市雕塑中的“叠罗汉”等)

  4、揭示课题:

  叠罗汉

  (二)新授:

  1、活动一:大家一起试一试

  ①教师示范:叠纸牌,以纸牌式叠罗汉为例,把几张纸牌相互接插,叠放出一组立体造型而不倒。

  ②学生分组体验尝试:能用什么方法保持平衡,即叠放出一组立体造型而不倒。

  2、学生通过实践得出一个结论:

  无论平面的材料怎样来叠罗汉,关键在于要有插口、能站稳。

  3、演示叠罗汉底部的站立方法:最底部的一个单个的形可以用两个接口接插立住,也可以利用单个的形自身的几个支撑点站立住;要想叠得高、立得稳,底部的接触点就要离得开一些。出示板书:保持平衡可以增加底部面积、增加底部重量、左右对称放置……

  4、活动二:小组竞赛

  在规定时间内,用彩色卡纸的几何图形比赛叠罗汉,比:最佳造型、最佳平衡、最佳配合等。竞赛为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卡口插接的制作方法来“叠罗汉”。

  5、反馈,交流:

  教师强调卡口插接的剪制:最底端的单形立稳后,其它卡口插接处按照设计的形象和图案来决定。如人物形象要按中心比例来设置。

  6、活动三:学生作业

  学生分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材料做叠堆造型创作。

  (三)评价:

  1、小学生立体纸雕塑展,展示学生的叠罗汉作品。

  2、小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名称含义、创作情况。

  3、教师表扬别出心裁的纸立体造型。

  (四)拓展:

  用卡口接插来叠罗汉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其它方面。生活中有许多情趣,只要去发现、去尝试,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利用废弃的用品,易拉罐、酸奶杯、喜糖盒等都可以用卡口接插的方式来进行叠罗汉。

  六、教学流程

  欣赏、演示、揭题 尝试、竞赛、作业 展示、观摩、小结

美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幼儿园课程指南》中指出大班阶段的幼儿能够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关系,如冬季下雪是为了肥沃土壤,以让来年的收成更好。这些关系在表象上不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只知道冬天天气会变冷,而下了雪就会更冷,所以有必要引导幼儿去深入的理解。

  简单的说教会让幼儿觉得沉闷而是去兴趣,而《冬姑娘的礼物》通过拟人化的艺术处理,能够让孩子们在深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冬天的美,了解寒冷的冬天下雪也可以带来这么多美好的事情,从而让幼儿内化。

  通过聆听和对故事的回忆,引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现冬天的美景,从而萌发对冬天的喜爱。

  二、说意图

  班上的孩子很喜欢画画,有绘画创作来记录的欲望。最近,班里有孩子带来了一块小黑板,孩子们喜欢拿着粉笔在黑板上进行随意的涂画,他们觉得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有趣极了。为了满足孩子用粉笔进行创作的好奇心,我设计了用粉笔和黑色卡纸进行绘画来表现冬天美丽的雪景这样一个活动活动。

  同时,近阶段气温下降天气转冷,户外运动时,孩子们往往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而是插在口袋里取暖。这样,一方面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活动时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当和孩子们聊起冬天怎样时,有部分孩子认为,冬天太冷了,把植物都冻死了,动物也冬眠了??考虑到以上的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萌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发现冬天的美好。

  三、说目标

  目标设定满足既有技能目标,又有情感目标。分别设定为:

  1、初步尝试用粉笔画出冬天里的雪景。

  2、感受冬天的美丽,萌发对冬季的喜爱。

  四、说重难点

  1、活动重点:尝试用粉笔画出冬天里的雪景。

  2、活动难点:能画出冬天里雪景的景物特征。

  五、说准备

  黑色卡纸、白色粉笔和彩色粉笔、故事PPT《冬姑娘的礼物》、范画、抹布。

  六、说过程

  一、故事导入:1、说礼物;2、猜礼物。

  环节一,利用故事欣赏,吸引孩子的兴趣,萌发幼儿对冬天的喜爱。这里我对原本的散文故事做了一些处理。原本故事中是直接告诉大家冬姑娘的礼物就是雪花,而我把这个给隐去了。鼓励幼儿通过听到的故事内容去分析、猜测这个礼物可能会是什么,而随着故事的升入和递进,线索也渐渐明朗化,答案就呼之欲出。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猜和分析的过程中记住故事内容,为之后的环节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单纯的停留在欣赏故事上。

  原文:(冬姑娘来了。带着她的礼物,洁白的雪花在空中飘呀飘呀!她先把洁白的雪花送给了大地妈妈,大地妈妈高兴地说:“冬姑娘带来的.雪花真好呀!”小麦也高兴地拍拍小手:“哈哈!我有雪花当被子,就能美美地过冬了。”大地妈妈把洁白的雪花分给了小朋友,看,他们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带劲了。冬姑娘把洁白的雪花送给了大树,大树说:“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飘呀飘,还把雪花送给了屋顶,屋顶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了!冬姑娘把她的礼物送给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们都变了模样,裹上了一件洁白的衣裳。)

  修改后:(冬姑娘来了,带着她的礼物在空中飘呀飘!她先礼物大地妈妈,大地妈妈高兴的说:“哈哈!我有白白的、厚厚的被子盖着,就能美美地过冬了。”冬姑娘把礼物送给了大树,大树说:“哇!我穿上白色的新衣服啦!”冬姑娘飘呀飘,还把礼物送给了屋顶,屋顶戴上了白色的小帽子,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了!冬姑娘给小朋友送去了礼物。看,他们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杖,可带劲了。冬姑娘把她的礼物送给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一下子他们都变了模样,裹上了一件洁白的衣裳。冬天可真美啊!)

  二、教师示范,故事在现

  环节二,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故事在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一步一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跟着故事的先后顺序慢慢作画,并鼓励个别幼儿进行尝试,并且在演示时,就有意的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不要单一的模仿。

  三、幼儿创作,发挥想象

  环节三,交代要求(粉笔画的线条容易擦掉,我们画的时候要注意:把手抬起来,别弄花了画,别弄脏了衣服。画出自己想留住的冬天里的雪景,要和别人画的不一样。画好后擦干净小手。)鼓励幼儿自由创作,并进行指导,兼顾集体与个别,启发幼儿丰富画面,指导幼儿对作品进行互相欣赏。

  四、分享交流

  环节四,请幼儿大胆描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引出新的绘画材料(水彩颜料),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

美术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会飞的玩具》。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玩具是儿童生活中最熟知的事物,种类、材料、造型都各不相同。本课即以会飞的玩具为内容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探索学习。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欣赏不同类型、不同材料所制作出的会飞的玩具,使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并通过不同造型的会飞玩具作品和自然界及科学界中会飞物体的欣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的会飞玩具,感受美术、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学情分析

  虽然是三年的级的学生,但是每个孩子对玩具的喜欢还是非常强烈的,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会飞的玩具更有意义。这个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情绪高涨,感悟知识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学习,感悟到了艺术美和生活美的有机结合。

  三、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通过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让学生感受美术、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会飞玩具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

  2、、教学难点:用各种材料进行大胆、夸张的造型表现。

  六、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谈话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欣赏法。

  七、说教学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成功的制作出各种会飞的玩具,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及会飞的玩具、材料等教学资源。

  八、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八个环节设计实施本课教学。

  (一)组织教学

  通过检查学生的学具、用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引入新课

  1、出示会滚、会转、会摇和会飞的玩具。通过复习已制做过的玩具,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玩具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会飞的玩具

  (三)探索研究

  1、启发学生回忆会飞的玩具及物体,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或玩过哪些会飞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出示各种不同的会飞玩具,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了解会飞玩具会飞的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

  ①会飞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为什么会飞?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

  ②它们的制作过程有哪些方法?

  本环节引导学生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使学生懂得会飞玩具会飞的特点和基本的制作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③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讨论说一说他们收集的材料可以制作成什么样的会飞玩具?

  3、尝试造型设计与制作,抓住典型,让各组学生介绍自组的玩具及制作方法。

  这一环节我用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应互相学习,团结合作。

  4、播放多媒体欣赏各种会飞的玩具和自然、科学中会飞的物体。

  通过欣赏,让学生观察了解不同的材料都可以进行想象创造设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5、出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四)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制作会飞的玩具。

  2、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玩具取名。

  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五)作品展评

  1、分组展示作品,学生参观欣赏,各谈创作思路和感受。

  2、通过比赛评选出最会飞的、最有创意的作品。

  此环节让学生体会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收拾整理

  做好作品的同学,将剩余的材料收拾干净,保持教室地面清洁。

  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体现美育潜移默化的教学思想。

  (七)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个整体认识。

  (八)课后拓展

  在操场上组织主题为“小小飞行员”的科技比赛,比比谁的作品最会飞,飞得最高,最有创意。

美术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本课题《多姿多彩的面具——画说脸谱》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题是“校园艺术节”单元的一个活动内容,名为“面具设计与制作”。教材中选取的大量图片是贵州、西藏地区的面具,我们的学生对此比较陌生,这一内容并不贴近江苏地区学生的生活。因而我设计了适用性更加广泛的脸谱设计与制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脸谱,并能尝试设计绘制一个个性鲜明的脸谱。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喜爱的人物形象入手,以提高学生对脸谱的审美能力为主,不但使学生学会脸谱的造型特点,更能使学生参与到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中来。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了解和把握,对《西游记》人物熟悉喜爱。但是在形状与色彩这两大元素的综合运用时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脸谱文化,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绘制脸谱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分析、评述,体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脸谱

  2.运用设计脸谱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绘制一个个性鲜明的脸谱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提高对脸谱的审美能力,参与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知识要点:脸谱的造型特点,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脸谱的造型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绘制脸谱

   教具选择:多媒体课件,西游记人物面具,脸谱工艺品

   学具准备:白纸,上色工具(或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脸谱

  1.用《西游记》人物的面具导入

  教师拿出《西游记》人物的面具,提问学生:你们认识这上面的人物是谁吗?我想大家不会陌生吧?学生齐答。

  教师指出这些面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许现在有的同学的家里还有一些其他面具。并且,在多姿多彩的面具世界里,还有一种是可以直接画在脸上的。提问学生:那叫什么呢?学生齐答:——脸谱。

  教师归纳:脸谱是一种面部化妆谱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带面具逐渐演变出来的。脸谱与戏剧表演相得益彰,深深吸引着人们。

  2.生活中的脸谱

  教师请学生例举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脸谱?

  学生举例后,教师进行补充:20xx年2月在我市的荆川公园举办的戏曲脸谱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的观看;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和平展览会银奖的常州的梳篦现在和脸谱一起走向了世界……然后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种特殊的面具——脸谱。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用学生经常看到的面具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了解生活中脸谱的运用,自然地导入课题。】

  活动(二)走近脸谱

  1.看看猴脸谱

  教师介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戏剧种类多种多样,因而脸谱也就非常的丰富。然后请学生观察这几张不同的猴脸谱,找一找它们的共同点分别在哪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示三张猴脸谱的图片)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嘴巴都尖尖的,脸型都好象一个“Y”……这些都是猴子的面部特征,难怪为了表现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他的脸谱也用到了刚才同学说的那些要素(出示孙悟空脸谱的'图片)。

  2.看脸谱、猜人物

  教师出示三张脸谱,请学生猜猜其中哪一个是包拯?并说出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脸黑,头上有月牙等等,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其他特征。

  教师小结:同学们猜的很准确。所以在舞台上,脸谱除了在演出时起到增加形式美的作用以外,还能表明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他特点。即使人们听不懂唱词,不知道人物姓名,也可以根据脸谱来猜出他们的性格。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用看两个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来拉近学生与脸谱的距离,并引出脸谱的作用,为后面教学重点的引出做铺垫。】

  活动(三)解读脸谱

  教师结合刚才的两个游戏,指出脸谱的造型特点就是用夸张的形象和色彩,突出、强化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一起来从“形”和“色”两个方面来解读脸谱。

  1.“形”——连连看

  教师出示后羿、包拯、窦尔墩、鲁智深、猪八戒五张脸谱(图3),人物下面标注姓名(不常见人物由教师简单介绍)。请学生完成连线题,思考脸谱图案的造型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到脸谱图案设计的根据——传说、身份、兵器、性格、相貌。

  2.“色”

  A.连一连

  教师指出:同学们可能刚才也注意到了不同人物脸谱上色彩的变化。这些颜色是单纯为了美观而运用的吗?你知道这些颜色的象征意义吗?让我们再来完成一个连线游戏。教师出示七张人物脸谱,请学生同桌讨论然后连线不同色彩的脸谱以及相对应的性格。

  学生讨论后回答,有不同意见的提出来大家交流,最后达成共识:黑(包拯)——刚直、白(曹操)——奸诈、红(关羽)——忠勇、绿(程咬金)——鲁莽、黄(典韦)——智勇、蓝(窦尔墩)——凶猛、金(牛魔王)——神怪。

  B.读一读

  教师补充陕西流传的关于脸谱的民谣,师生齐读:红色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C.听一听

  教师播放《唱脸谱》片段“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请学生注意听其中关于人物的脸谱颜色的唱词。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色彩、线条都会代作者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同学们在设计时就可以从“形”和“色”这两个方面来入手,从人物的传说、身份、兵器、性格、相貌等特征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配合适当的色彩加以渲染、夸大和形象化。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连线游戏、念民谣、听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新知。】

  活动(四)我的脸谱——“大画西游”

  1.教师请学生根据对《西游记》人物的理解,任意选取其中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为他设计绘制脸谱。同时提示学生从人物的长相、性格、兵器、身份、传说等特征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加以表现,并运用夸张的形象和色彩进行造型。

  2.教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3.请学生头戴自己制作的脸谱,上台表演展示,其他同学猜测他所做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相互评价。教师在这里可以对学生的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简评。

  【这个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西游记》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用主题音乐的播放营造氛围,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

  结语:同学们的创意都非常精彩,连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与进来。我也希望我们的同学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富有民族性的艺术更加辉煌灿烂!

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儿童的世界里怪兽是他们比较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动画片、想一想、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等多种材料绘制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怪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怪兽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怪兽》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面具》、《机器人》、《民间面塑》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怪兽》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彩笔绘画来表现画面,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说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怪兽的分析,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说教学难点:怪兽的设计和表现。

  说教学准备:有关怪兽的资料,彩纸,教师范画、作品。

  二、说本课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怪兽》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说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的怪兽,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能用多种材料表现出特点突出的怪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说教学法分析

  1、观察范作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六、说教学过程

  1、出示几种动物图片:鹿、马、鱼、鳄鱼、蛇、老鹰等,着重观察它们的一个重要部位,最后出示龙的图片。并提问: ①、这是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 、下面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怪兽世界里去参观一下{怪兽欣赏}:中国古代的怪兽、外国的怪兽、卡通里的怪兽。

  5、学生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如何表现了怪兽的形象?如何巧用材料的?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6、学生思考,“你想怎样表现你心目中的'怪兽?”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的语言交流为绘画打下基础。

  7、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8、评价。

  七、说课堂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怪兽,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个怪兽最吸引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八、说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很多怪兽,实际上这些怪兽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幻想神话中的“灵物”,虽不足为信,但它却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我们都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今天你们让老师也看到了你们的智慧。你们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