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8篇

2024-04-03 20:10:52综合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8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8篇,以供借鉴。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8篇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

  三味书屋,一为书之清香,二为墨之悠长,三为情之动人。——题记

  在我的三味书屋中,没有八角四腿桌,更无“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的对联,只有母亲为我营造的书香、墨清、情动人。这里的书是母亲先看的,这里的墨迹是母亲先留的,这里的亲情则是母亲在一颦一举中,在字里行间渗透的……

  幼时,喜欢在繁星下听母亲讲故事,听到刘关张桃园结义,听到林冲逼上梁山,听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母亲的肚子里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便常在母亲不老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上了小学,喜欢卧躺床头,读一本历史名著,好不痛快。而母亲则会伴在床头,与我共同阅读,评说孟德,叙言孔明,俨然成为一位历史学家。

  上了初中,沉重的学业负担让我对曾经的嗜好望而生畏,只有每天在上下眼皮的争斗中看上两眼,随之疲惫地睡下。而母亲则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只是我仍冗身为数学老师的母亲夜夜手不释卷。

  那天晚上,考试失利的我低着头徐徐走进家门,只想偷偷走进卧室,静静地思考。可母亲刚好看见  那一夜,我终于懂得我的三味书屋中那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流传千古的名著是凝结着母亲的汗水,母亲用自己的爱为我的人生奠基。

  三味书屋,无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只需一丝母爱即可。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2

  大家一定知道鲁迅先生写过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可是你知道吗,在我家也有个“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呢。其实,我所说的三味书屋就是我家的书房。

  小时候搬家时,我看见大人把一箱箱不知是什么东西搬来搬去,我以为是玩具,便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它们搬来搬去,拿它们搭小房子。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花花绿绿、硬帮帮的像砖头又比砖头软的东西叫书。

  现在我也有不少属于自己的书,也读了不少的书,我发现读书是那么的有趣。现在有人会问,读书读累了怎么办?别担心,和我一起去“百草园”游玩一会儿吧。

  百草园其实就是我家栽满了植物的阳台。百草园里有哪些植物呢?有君子兰、吊兰、文竹、水仙和仙客来。每当春天到来时,君子兰开花了,它的花开在一根绿色的杆子上,花的样子很像喇叭花,但又比喇叭花长一些,花瓣是桔红色的,花蕊是金黄色的。它那淡的清香让任何从都无法抗拒。

  怎么样,大家想来我家看一看吗?如果你来,我相信我家的花草一定会张开笑脸热情地欢迎你的。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3

  我的“百草园”没有像鲁迅的“百草园”那般美观,但却带给了我许多美好。

  我的“百草园”很是普通,就是姥姥家的大棚。我的“百草园”里有小鸟、小鱼、蔬菜和花儿。每次回到我的“百草园”时,小鸟们都会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是在迎接我。小鱼也在池塘里活蹦乱跳的,还有花花姑娘们也在冲着我微笑招手。花花姑娘们可真是花枝招展啊!穿着五颜六色的外衣,黄色、红色、粉色、白色……好看极了!月季圈的姑娘们都很喜欢黄色、粉色,而玫瑰圈的姑娘们自然喜欢红色的外衣了。蔬菜可是我的“百草园”的重头戏!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在菜地里翻地,翻着翻着,只见姐姐翻得那一畦里,爬出了一条大蚯蚓!这可把我俩吓坏了,但为了完成舅舅交给我们的任务,也只好硬着头皮把地翻完了。后来我和姐姐在这儿种了两畦圆白菜,收获还是很不错的。还有我们大家一起种的细长或矮胖的黄瓜,又圆又大的圆白菜、扁长的豆角、长长的丝瓜、香菜、菜花、紫色的长条茄子,还有我不爱吃的苦瓜等等。

  我的“百草园”带给我了快乐、开心、成长。这就是我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么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熟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5

  自从学了《早》这篇课文,三味书屋便成了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今年暑期,我就去了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不大,只有三间屋子。左边一间用来储存杂物,右边一间是先生的房间,而中间一间便是用来教学的。中间这间门朝正南,屋子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有一只梅花鹿正趴在大树下小憩。画前放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有笔、墨、纸、砚和一把先生用来惩罚学生用的戒尺。学生的座位分列在两边,鲁迅的位子在屋子东北角。我凝视着那张桌子,仿佛看到了少年的鲁迅正端坐在那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参观完正厅,我移步来到后园。后园不大,最显眼的是几棵高大的蜡梅树,其中有一棵据说已有200多年的树龄了。它的树干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只是我去的不是时候,没能观赏到那满树的蜡梅花。立在后园,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鲁迅和学生们,在课间跑到后园来玩捉迷藏、做游戏的有趣场景。

  参观完三味书屋回到酒店,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它。想起后园的那棵蜡梅树,恍惚间觉得它就像鲁迅。鲁迅先生的一生致力于革命、拯救人民,充满了艰难险阻。而蜡梅树能活下来,肯定也饱受了岁月的洗礼。他们俩是那么的像,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坚持不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幅对联就是对鲁迅先生高尚品格的赞美。作为学生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呢?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6

  手捧《朝花夕拾》,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年幼而又轻狂的童真,让我的思绪也跟着鲁迅先生飘到了属于我们的逍遥的那些日子。

  整本文集用词简洁,是鲁迅先生平易近人的体现。读这本文集像是一个朋友在与你聊家常,那么的亲切。

  在《从百花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看出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天真和淘气。观菜畦、吃桑葚、听鸣蝉与油蛉和蟋蟀的音乐会因听别人说吃像人型的何首乌根,可以成仙,就常常把何首乌连根拔起而弄坏了泥墙。因听别人说在夏夜的院子里纳凉会遇到美女蛇而感到害怕。

  枯燥、严厉,是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感受。稍微偷懒一下,就会被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回来了,还是读书,了无生趣。

  书卷中传出的天真烂漫深深的把我给感染了,或许这就是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的魅力吧。

  《朝花夕拾》里面的散文就如名字一样那么脍炙人口。迎着清晨开放的鲜花,是娇艳的,是美丽的,而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去摘鲜花,会失去原先的娇艳和芬芳,却在晚霞的照射中平添了一种不一样的美,余下的淡淡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品尝一道佳肴,细细品尝里面的味道;像是在读一本具有历史的书,慢慢回味里面的话语;像是在喝一杯咖啡,苦涩中残留着一点香浓。鲁迅先生童年的味道在心头慢慢的散开散开。

  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写,就要看他这篇文章中注入了多少感情。还有人说,真正的好文章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我得佩服鲁迅先生,他的一切话语看起来虽然平淡,但他炙热的感情却展露无疑。

  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经历。喜欢观察着蚂蚁搬家,喜欢拿着昆虫抓来抓去。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上,尽情的欢笑。喜欢观察着镜中的自己,想着会不会有另外一个自己出现。

  晚霞下的花朵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带着我们去寻找着童年,被铁链锁着的童年回忆在晚霞下被打开。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7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8

  我的书房名叫“三味书屋”,是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起的名字。“三味书屋”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书房罢了,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不过,里面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三味书屋”。

  走进“三味书屋”,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西墙上贴着的一张奖状,这是我在二年级时获得的优秀班干部奖状;墙上还贴着许多名人字画,有拿破仑的、爱迪生的……。东边墙上贴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地图左边有一张乘法口诀表,它可是我学习口诀的好帮手。

  “三味书屋”的西南角有个小书架,那位置虽然不起眼,但还是很惹人注意的。书架的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棕色的,别看颜色不好看,可是上面的书却很多。书架分三层,第一层放着故事书,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勤奋好学故事》等;第二层放着作文书,有《百家作文》、《快乐作文》等;第三层比较大,所以放的书多,有世界名著:《金银岛》、《白鲸》、《罪与罚》、《王子复仇记》等。书架上的书,有的是我从北京图书大厦买的,如《樱桃小丸子》;有的是从唐山书城买的,如《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四卷本是我在丰润新华书店买的。你们看网,我的书多吧!

  书架的旁边有一张棕色的写字台,写字台的上面有台灯、台历、笔筒等物品。每天我放学回家,就在这张写字台上读书学习。写字台的旁边有一张带有彩灯的床,每天晚上8点半,我都准时睡觉,休息好才能学习好。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9

  从初一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就一直十分向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那一天。导游老师把我们带进来鲁迅路里的百草园。其实,当我看到百草园的第一眼时让我感觉出入有点大。让我有一点小失望。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碧绿的菜畦,肥硕的黄蜂,经常上跳下窜的井…………”但在百草园中,我只看到了一个栏杆围着的天井。和一块硕大无比的石头,石头上赫然印着百草园三个大字。还有不少老外在那里非常高兴地拍照。但百草园看似并没有鲁迅先生文章中写的这么有趣。但鲁迅先生却把文章写的让我们都想来此地看一番。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笔可谓是厉害厉害啊。

  随后我们去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学堂,而鲁迅先生的桌子被安排在最角落。听导游老师介绍,原来是因为小时候的鲁迅太过顽皮给老先生惹了不少麻烦。所以被老先生安排在了角落。我心里不禁有一个疑问:“鲁迅先生从小就这么调皮,最后为什么又有如此大的作为呢?”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孔子像,让人们瞬间感到异常庄严。

  看来,我只好再次翻开语文课本,去回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0

  我家前面原来有一大片旧的房宅,早已经没了人住,却迟迟未拆。只有地上的路没有了,换上了一片泥土。这么大一片空地上,也只有这么三五座小平房而已。现在早已拆除,换上了一片高大的楼房。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泥土,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旧宅的有趣,土地的宽广,也不必说蟋蟀的琴声,夏蝉的鸣叫。单是土地中的一些杂草,就有无限趣味。白天里,那些草贪婪地不断地吸收着天地精华,吸收着仅仅属于它们的阳光和雨露。风一来,所有的草尽数随风舞动。顿时,眼前便只剩下一片绿色的波澜,在不停地摇摆,不停地荡漾。夜里,它便更有趣了。在月光和路上的灯光下,这些青色的小东西便若隐若现。在哪?在那,又不在那。在那,还不在那。有时跑去一看,有时对了,也有时错了。那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后来,我就该上小学了,那对我来说并不是乐事,因为那时,我便不能如此玩了。一年级时,来了一些人,他们把旧房宅全拆了,又换上了新房子。这样,我便永远不能去旧房宅了。

  然而,没了旧房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还有许多地方供我玩呢。上了小学后,印象最深的便是小花园了。

  说是小花园,倒不如说是小草园。那没什么花,只是一片绿草。每当晚上无事,便去那儿走上一走。在那儿,确凿是能看见一些旧宅房的影子,然而比旧房宅要差远了。但尽管如此,却也有一番趣味。夜里,在风的吹拂下,在月光的伴同下,在新鲜的空气中,走上一圈,任何不如意,不称心的地方,任何的烦恼,便也能顷刻之间消退,实是个散心的好去处。

  但可惜,时不几旬,花园中的草尽数枯烂,小花园和旧房宅,皆随我的童年一起去了罢。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1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

  如今,田野上了造起了楼房,而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却仍旧向往着,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读过文章后有了许多感动。虽然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乱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2

  六年级的语文课,有好几篇与鲁迅相关的课文,例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语言精简,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鲁迅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家来到了位于绍兴的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就在自家院子旁,叫“三味书屋”,鲁迅每天都和几位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还请了一位叫寿镜吾的先生教书。寿先生为人正直,教书有方,在当地小有名气。

  书屋里面共有五张桌子和一张茶几,中间的一张桌子是老师寿镜吾的,上面摆着一把戒尺;其余四套桌椅则是与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散布在教室的四个角落;而那张茶几,则摆在老师桌子的后方,上面有一幅山水画。左上角的一张木桌就是鲁迅曾经学习的地方。据说以前鲁迅的位置是靠近大门的,但是一下课就有几位同学在门旁跑来跑去,非常顽皮,他觉得太吵,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于是他就要求换座位。

  在鲁迅书桌的右下方刻了个“早”字,这个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有一次,鲁迅因为贪睡迟到了,被先生用戒尺打了手掌心。这滋味可不好受啊!于是,鲁迅就吸取教训,在桌子的右下方刻了一个醒目的“早”字(虽然现在不能在桌子上乱画乱刻,但以前好像没那么讲究),来时刻提醒自己别再迟到了。

  鲁迅还做了一个“三到”书签,夹在自己的书中。书签上写着“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他时刻告诫自己,读书时心、眼、口要一起用,这样效果才会好。

  原来一代文豪鲁迅先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这么多平凡的小故事,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不是很有启发吗?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3

  昨天下午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了。我们坐336到园岭医院站下了车,再走了一会儿路就到了一个书店。哇,我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书。两边的房子里满地都是书。房子两边的书架上也满是书。刚进门, 我就发现了我爱看的奥特曼与画画书,妈妈却在帮我找故事书。旁边有个小姐姐在看书。可能那本书也是她喜欢的吧。只见她埋头在看书,我们来了她也不抬头看一下。妈妈似乎找到了她认为对我很好 的书吧。对我说:”你看,这故事书上都有拼音的。你快点学好拼音吧,学好拼音我就给你买这些好看的故事书,多读点故事书人就会变得很聪明的。“可是我只是对我手中的奥特曼感兴趣,妈妈说的 话我只是听着。妈妈说完后就拉着我往里面说,说是要给我买书。我不知道她要帮我买什么书,只好跟着她走了。来到一个好象专门卖学生们用书的地方,有高年级的学习用书,也有低年级的学习用书 ,还有小小孩有书呀识字卡片啊。啊,我找到走迷宫的书了。就在那里看着不走了。妈妈却在另一边帮我找书。妈妈找好书后,就来喊我,说可以走了。我要妈妈帮我买走迷宫的书,可是妈妈说不给我 买,我只好不高兴的跟着她走了。原来她帮我买了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用书,还有一本她自己看的书。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妈妈说,我很喜欢那里,妈妈答应我,以后有时间就带我去那里看书。她还说等我会识很多字之后就给我买故事书看。哇,以后就不用妈妈给我讲故事了。我自己也可以看故事 书了。

  昨天是我国庆假里玩得最高兴的一天。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4

  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开办的。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三味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我还了解到三味书屋的馆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今年夏天,天气很热,在家呆得无聊,我和小伙伴们乘车来到了绍兴的三味书屋。其实我一直都不明白,“三味”是哪三味?后来,我们问了一下那位女导游,她跟我们说“三味” 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

  走进三味书屋,我看到鲁迅先生曾经坐过的位置,桌上刻着一个“早”字,每当我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鲁迅先生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困,父亲又成了有名的“药罐子”。作为长子,鲁迅常常到当铺去当东西拿钱给父亲买药。在这样困窘的生活面前,小小年纪的鲁迅早上上学也常常迟到。有一次,鲁迅迟到了,先生严格地批评他,可没打他。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勉励自己不再迟到。

  所以,我眼中的三味书屋是严格的,不允许迟到的。在那次去三味书屋中,我了解到,上学不要迟到!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5

  12月27日,我们少年通讯社的同学们出了一趟差,把上课地点挪到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坐着大巴经过近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字——大。房屋一间连着一间,前厅、书房、卧室、浴室、缝纫房、客房、餐厅、药房,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祠堂,随处可见的天井,走得我晕头转向,像在穿越迷宫一样。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二感觉是两个字——古朴。房屋都是木头结构的,桌椅上的雕刻精细美观,祠堂里的每一把凳子上雕刻的图案,一模一样,简直像是复制的。门窗特别漂亮,方格形的,花朵样的,龙纹的,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鲁迅故居给我的第三感觉是三个字——有文化。祠堂里随处可见的是鲁迅先生的亲笔书画,就连卧室也挂满了鲁迅的诗词。端庄典雅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行书,古色古香的隶书,虽然我读不懂上面写了什么,但是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绍兴之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三味书屋了,这是鲁迅小时候上课的地方。为什么叫三味书屋呢?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三味即“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做大官;“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诗书滋味长”就是体会书中深奥的内容,从而体会深长的滋味。走进三味书屋,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鲁迅的座位,特别是他桌子上那个远近闻名的“早”字。我曾经听说,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鲁迅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在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以便提醒自己以后不能再迟到了。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这次体验活动,使我知道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6

  欢迎大家来到绍兴,现在我们所在的景点是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我姓王,大家可以称我为小王或王导。

  三味书屋位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11号,是晚期时期绍兴城内的著名私塾。大家现在见到的是一套三开间的小花厅,坐东朝西,这本是寿家的书房,鲁迅12至17岁曾在此求学。

  我经常听到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提问,书屋为什么称三味?三味是什么意思?三味书屋原叫三余书屋,是书屋主人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起的名字,取董遇为学当以三余之义,意思是要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奋发学习。宋代的苏东坡十分赞赏董遇的三余之说,便用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读书的乐趣。据此,寿峰岚就将原来由书法家梁同书写的三余书屋匾额,改成了三味书屋,虽然就改了一个字,但味道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现在最多听到的对三味的解释是取义于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鲁迅当年在桌子的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以此勉励并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三味书屋西北角有一个圆洞门相通,我们称之为耳房。里面铺有地板,上悬小匾,写着谈余小憩四字。耳房后面有一个小院子,是当年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趁先生念书念得入神时玩耍嬉戏的地方。院子里的腊梅树还是300年前的原物,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就常在树底下的这一方小天地里游戏,自寻乐趣。

  感谢大家认真听取我的讲解,绍兴还有很多好玩的景点,祝愿大家开心地度过这一天。再见!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7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来到浙江绍兴鲁迅故里。这里有许多景点,如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等,我们重点参观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妈妈担心我走马观花,特意为我请了一位导游,全程讲解。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前,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先生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屋子里面有11个学生的座位,鲁迅的座位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显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听导游说这个“早”字还有故事哩!

  一天,鲁迅父亲生病了。鲁迅替父亲去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责备了他。鲁迅为了让自己下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便在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从此他再也没迟到过。

  从书屋出来就到了百草园,妈妈跟我说,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来我们会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这时,导游姐姐和蔼地告诉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小故事呢,鲁迅小时候听别人说可以挖出一种特别的草,他就在百草园里挖啊挖,最后什么也没挖出来。”大家觉得鲁迅小时候是不是很可爱?

  鲁迅故里真是个好地方,它让我增长了见识,受到了教育。从百草园出来,鲁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越来越深,特别是导游姐姐说的两个小故事,更是刻在我的心里。返回的路上,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改掉做事粗心、毛毛躁躁的坏毛病,做一个能说到做到的人。

三味书屋抒情作文18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光这些景色,就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文中的长妈妈还给鲁迅先生讲过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然而这个故事给鲁迅先生有了些“后遗症”。鲁迅先生从此在夏夜乘凉时,总有些担心,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合理的写出了鲁迅先生年幼时害怕的心情。

  当鲁迅先生要到上学的时候,家里人将他送到三味书屋,也就意味着鲁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等……要说拜拜了。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尽管如此,鲁迅先生还是经常和同窗们出三味书屋后的一个小园玩。虽然能折梅花、寻蝉蜕、喂蚂蚁,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这远远不及在百草园的自由、快活。

  这篇文章不仅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达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