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学习积累本课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2.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与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昆虫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将这些特点表达出来的,学习作者活泼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昆虫吧!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碰见它们。谁能说说你最了解或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吗?(学生交流)
看来同学们都对昆虫有所了解,不过,昆虫世界博大精彩,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昆虫备忘录》,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翘舌音“绸”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巨-距(距离)-拒(拒绝)-矩(规矩)
周-绸(丝绸)-调(调整)-稠(黏稠)
莫-膜(隔膜)-模(模糊)-摸(摸黑)-馍(馍馍)
(2)多音字。
蚂mǎ:蚂蚁蚂蟥mà:蚂蚱mā:蚂螂
辨析:“蚂”在组成“蚂蚁”“蚂蟥”时读mǎ;在组成“蚂蚱”(蝗虫的俗称)时读mà;在组成“蚂螂”(蜻蜓的俗称)时读mā。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
2.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瓢虫)、独角仙和蚂蚱。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复眼”部分。
(1)这部分小标题叫“复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2)补充介绍关于复眼的知识。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复眼中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复眼是相对于单眼而言的,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多数昆虫的复眼呈圆形、卵圆形或肾形。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复眼对昆虫有什么作用。
明确:复眼能让昆虫的视觉更灵敏。
(4)文中提到了哪些有复眼的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
2.学习“花大姐”部分。
(1)在北京方言中为什么会把瓢虫叫作“花大姐”?
明确:因为多数瓢虫外壳的颜色艳丽,而且鞘翅上面有美丽的斑点,形成一种别有情趣的美丽图案,所以被俗称为“花大姐”。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把瓢虫的膜翅比作“黑绸衬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膜翅的颜色和质地,以及薄而透明的特点。
教师点拨:
暗喻的特征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有时不用比喻词。
(3)补充介绍关于膜翅的知识。
膜翅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膜质翅,其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4)这部分还有一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颜色鲜艳的小圆点,特别漂亮”,把瓢虫的硬翅比作“瓷漆”。
(5)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
明确:根据圆点数不同,瓢虫的益害属性是不同的。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如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如十一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
3.学习“独角仙”部分。
(1)这部分第1自然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幽默地写出了独角仙的动作。
(2)独角仙为什么被称作“昆虫中的霸王”?
明确:因为它在甲虫里可能算是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3)“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中“据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掉。“据说”表示甲虫会拉泥制的小车只是作者听来的,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甲虫一定会拉车,不符合原意。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学习“蚂蚱”部分。
(1)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分别找出描写这些种类的段落。
明确:
①尖头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1、2自然段。
②“土蚂蚱”。提到它的地方在第4自然段。
(2)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呢?
明确:写蚂蚱飞行时的声音和膜翅的颜色。
(3)“土蚂蚱”有哪些特点?
明确: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一被抓住就会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课文第一部分介绍“复眼”,提到了和这两种昆虫;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介绍了、和这几种昆虫。
明确:蜻蜓苍蝇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2)课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格、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2.总结。
这篇课文以有趣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多种昆虫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一定也有其他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学习这种方式写一写。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子、跳远、跳高、投掷、赛跑……)其中,赛跑谁跑得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吗?(不行!)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时间赛跑》。(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生字、新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3、读通顺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检查自学
1、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老师指导书写。
2、学生自由选择段落参加班内的朗读,老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用最明了的语言说说你都读懂了文中什么内容,不懂的还有哪些。
四、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无情了,一去不复返……)
2、哪些地方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3、提出你认为最难理解的地方。
4、根据学生的回答及质疑问题,重点理解下面的两个句子。
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讨论、交流,还可以从父亲的话中理解上面的两句话。
(1)默读父亲的话。
(2)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父亲的话。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小孩儿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这就是“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五、小结
1、让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六、布置作业
当一名小记者,采访周围的人,请他们谈谈对时间的看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3.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课件出示:折叠式口袋书制作方法)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能按照课件上出示的图片,将自己面前的正方形的白纸折成一本口袋书,计时2分钟,现在开始。
2.(时间到,教师选2位同学上台展示)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位同学折得好?为什么?(引出“急性子”“慢性子”,随机板书)
3.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两位主人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中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词。(带注音)
(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慢性子裁缝”——“慢”到什么程度?(布料一直在柜子里搁着)“急性子顾客”——“急”到什么程度?(每天都会去找裁缝,告诉他自己最新的想法,希望早点穿上新衣服)
2.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顾客的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裁缝还没开始裁料)
师小结: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将课文内容梳理清楚了,那么“慢性子”和“急性子”碰在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
2.指名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卷”不要多写一横,“衬、衫”两个字的部首不要少写一点,注意“性”和“姓”的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
二、指导读文,积累技巧
1.小组合作。
(1)分角色朗读,可加上动作和表情,体会两位主人翁的性格特点。
(2)完成课后第2题中的表格,相互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思考:你喜欢哪位人物?为什么?(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评议;指导朗读时,“急性子”语速快、紧凑,“慢性子”语速平缓)
3.课件出示:“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1)听到裁缝的话,顾客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
(2)此时这位顾客会说些什么呢?
师过渡:急性子顾客因为裁缝没能及时地用他给的布料做衣服,感到十分生气,可当他听到“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这句话时,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呢?(学生自由发言)
4.假如他们俩交换一下性格,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呢?发挥想象,互相交流。(指名说,教师随机评价并指导)
5.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俩人之间的有趣故事。
三、总结提升,复述故事
1.出示表格:
时间急性子顾客的要求慢性子裁缝的表现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
2.学生看表格说故事,先在小组内练习,组员相互补充,再派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4.师总结:这篇课文十分有趣,大家更喜欢故事里的哪位主人翁呢?如果你是个慢性子或急性子,在读完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呢?(做任何事之前,我们要做到考虑清楚,做决定后不要随意更改。)
[教学板书]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急顾客 要求多变
慢裁缝 配合顾客要求
[教学反思]
为了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我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本文是一篇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文中所传递的启示。最后,结合课后习题,我引导学生将故事进行创编与改编,让他们在阅读与表达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2、在积累运用的过程中掌握品词、品句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培养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新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三、学习生字
1、在小组内交流在预习中觉得有困难的字、词。
2、汇报生字,师生共同学习。
四、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逐步达到通顺流畅。
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想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课文?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分自然段读课文。
提问:每一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找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思考问题。
2、学习第一部分
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读一读,说一说。
闭上眼想一想一派怎样的景象。
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牧场与别处不同的地方?
透过四段的语言文字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一段该怎么去读?
尝试背诵三、四自然段。
四、
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设计背诵前四个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设计意图:对于较复杂的内容,交给学生用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把语言的实践与内容的感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通过同桌互说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训练提高的机会。】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朗读训练点,充分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内心。】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板书
14.蜜蜂
听说善于思考
做试验认真严谨
得出结论
《平分生命》
一、复习旧知
1、自读课文,谁来把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
2、复习词语
血液 抽血 颤抖 惟一 渗出
挽起 降临 犹豫 一瞬间 郑重其事
二、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独立看书,自己先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
2、指学生回答。
3、出示生字:
4、小组内谈论一下,这些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7、“颤”、“瞬”:教师范写,加以指导。
8、学生独立观察其他的生字自学写法,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9、学生独立学习完毕后,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三、布置作业:
认真练写生字,进行扩词。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鸟和守林老人》是教科版九年义务教材三年级下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朗读---品味---感悟法,目的是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朗读品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能积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语言朴素,通过描写一位守林老人,为保护树林与鸟儿,在森林中安家,赢得了鸟儿们的信赖、喜爱和尊重的故事。赞美了守林老人对树林、小鸟及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歌颂了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因信任而产生的纯洁友情表达了作者期待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2、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物都令他们感兴趣,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大都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让学生知道守林老人对树林、小鸟及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感受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因信任而产生的纯洁友情,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说明:
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从“读”中读出情感。具体的学法指导如下:
勾画圈点法:引导学生积极读书,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认识课后8个生字。
能力目标:进行读写结合,以文中省略号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动笔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和感受小鸟与守林老人之间的信任,给人们带来的温馨和感动。
四、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小鸟与守林老人之间的信任给人带来的感动。
五、教学过程及资源设计
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通过守林老人对树林、小鸟及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歌颂了小鸟和守林老人之间因信任而产生的纯洁友情表达了作者期待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一)设疑导入,直奔主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善良的老人,他已经年近花甲,却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他在树林盖了一间小屋住下了,你们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事吗?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八,走进《小鸟和守林老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大声读、默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重点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标记出来,并读至熟练为止。
2 、理解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3 、在不理解的词或句子下做标记,与学生讨论解决或向老师请教得出答案。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板书:怀疑——信任——喜爱——怀念
(三)品读感悟,以读促悟
1、引语:这是一则美丽的童话故事,通过鸟儿和老人从怀疑到信任再到相依相伴的过程,描绘了因人与鸟儿之间的信任而带来的温馨情感,读来让人感动。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好吗?看你能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3、汇报读。
(1)读读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简单地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讨论后归纳:课文讲了一位老人尽职尽责地守护树林,得到了鸟儿们的尊敬与爱戴。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鸟儿们对老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2)根据鸟儿结老人情感的变化,把课文划分为四个段落。
(3)汇报分段情况,并说明理由。
5、指导朗读,理解文本
(1)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师生评议
(2) 指名读描写老人的句子,朗读中理解,朗读中感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齐读课文第7-9自然段,感受老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亲密场面。
(5)为小鸟与老人设计一段对话,表达老人的欣慰与小鸟的兴奋。
(6)想一想:老人为什么“这一夜睡得很香”
教师相机归纳:老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化了鸟儿,消除了鸟儿们心中的戒备,赢得了鸟儿们的信任的爱戴,慢慢地和鸟儿们和谐相处了。
(7)学习第三10-14自然段,轻读课文标记出描写鸟儿行动的句子。
感悟出:小鸟之所以有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因为老人发自内心的对小的关爱。作者借小鸟的视角揭示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只要人类真心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就一定能赢得它们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美好地生活下去。
(8)感受小鸟对老人不舍之情
(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含泪送别老人的鸟儿,你就是这无数鸟儿中的一员,你在盘旋,你在哀鸣。告诉老师,在你的一句移动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你又在诉说着什么?把你的情感倾注在笔端,以“亲爱的手林老人,我想对你说……”为题,把对老人想说的话,书写在纸上好吗?(配乐书写)。
(五)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在对老人深深的眷恋中,我们听到的不是挽歌,而是一曲信任的赞歌。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也能用坦荡的胸怀信任他人!
六、板书:
14 小鸟和守林老人
怀疑-信赖-喜爱-不舍
小鸟------ 与------守林老人
爱 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