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的作文12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比的作文12篇,以供参阅。
“昨天姑姑从香港带回最新潮的衣服给我,好漂亮呀!”“那有什么!爸爸从美国带来好文具盒,要100元一个,怎么样,比你强吧?”诸如此类的谈话,在校园、街市,随处可以听到。
说此话的少男少女们,带着傲然不可一世的表情,穿着牛仔、蹬着耐克,好不威风。唉,我的朋友们,这就是你们要“比”的内容吗?这就是当今少年追求的最高境界吗?请让我奉劝一句:比钱、比权算不了什么,你不能一辈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比知识、比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的天地!
试看当今社会,攀比之风日益盛行。大人们比,比金钱、比地位,结果,受毒害的却是下一代。不少初中生竟也跟着比起来,比衣服,比容貌。也许在生活方面的“比”,你胜了;然而在学习上呢?在学生最重要的成绩上呢?我实在不敢相信,一个成天只会谈论名牌服装、高档音响、打扮派头的男孩女孩,会在知识的领域里有什么作为。这是有事实可证明的:在我们班里,有一个父亲极有权势的男同学,穿的是西装,梳着张国荣式的大分头,油头粉面,俨然一名富家子弟。他懂得的“东西”实在不少:哪里的夜店最热闹,哪里的台球室最豪华;广州的夜景十分繁华,海南消夏非常合适。每每他唾液横飞地高谈阔论这些时,每个人都被他“比”下去了,似乎他是最有“见识”最有“本事”的人。然而,到了考试时,这位“公子”却失了风度:用脚拼命踢前排一位“三好生”的椅子,长颈鹿般将脖子伸得老长,偶尔瞟见一题急忙低头疾书。这时,又是谁把谁比下去了呢?不说也是明明白白的。
极想奉劝沉迷于“攀比”风中的同龄人:别“比”歪了,比来了风度,比来了气派,比不来最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啊!愿天下人都能听见我的心声!
小时候,老家的院子里长着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树,一棵是杏树,两棵树身上都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
那棵杏树比石榴树晚栽一个春秋,一直都是它在仰望石榴树。可它并不甘心,它一直想着超越石榴树,它要做每日黎明第一个沐浴阳光的树。它的天资也许并不聪慧,但它还是决定要和石榴树比一比,它疯狂地生长,吸收天地的精华,昼夜如此。
终于,它发现自己高出了石榴树,它从仰视它,变为俯视,靠的并不是天赋,而是有日月可以见证的努力。
我长大后,越发懒惰,总是满足于过去的成绩。
一次课堂上,老师表扬了几位成绩很好的学生,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嫉妒,更是觉得他们愈发不顺眼。
有一天,数学老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计算测试,我是全班最后一个交上去的,也是全班错得最多的。老师说,她从没有见过这么笨的学生。那一次,我在走下讲台时,才发觉,我不知何时悄悄地流出了羞耻和悔恨的眼泪。
在这个当仁不让的世界,谁人能决定他人的一切,谁人都能统领自己的一切。
如果天赋是枪的话,那奋斗和努力就如铸造的炉子和铁锤,千锤万炼方能打造一把锋利的刀枪。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决定人生成败的不是名词,一直都是动词。
那个曾被老师,称为最笨的学生,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位勤奋努力、坚持追逐梦想的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都在玩耍着,说说笑笑。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灿烂的笑容。
你听!一阵悦耳的铃声打响了,同学们陆续地走回教室。老师来了!同学都盼望着自己的成绩怎么样,紧张、激动的心情弥漫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但是让我们看到的是:他手拿试卷,板着脸,神情严肃,站在前门盯着我们。我的心忐忑不安,我感到会有一场恐怖的“暴风雨”将要来临。
老师迈着沉重的脚步朝讲台走去。他说:“这不是我们班的试卷,是其他班的试卷,对比一下其他班的试卷和我们班的试卷有什么差别。老师把其他班的试卷投影出来,我们都惊讶地喊道:“哇——哇——哇。”
就在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了:他们班的字体工整,没有涂涂画画,而我们班的字体潦草,爱涂涂画画,总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坏印象;他们班的卷面整洁,而我们班的试卷游戏诶是皱巴巴的;他们班的做内容非常充分,写了差不多有两页纸了,即使是差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加上一个自然段,而我们的作文内容不充分,加纸的也没有几个。
我知道了:虽然我们班的成绩差不到哪里去,但是我们做事的态度非常不认真,往往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坏印象。“态度决定高度。”这句话,一定要牢牢的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要改正不足的地方,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比在数学中代表着除以;比在英语中可以当做比较级;比在语文中是指两个事物作比较。那比在生活中又代表着什么呢?
在生活中比可以是比学习、比工作、比名牌、比……而我则喜欢比谁更有进步,下面就是我与朋友的比进步。
啊!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这么惨呢!我明明努力了,却又这么差,不行,我下一次一定要进步。我看着自己不及格的试卷听着同桌的唉声叹气。我有何尝不是呢!咦?要不这样吧,我与同桌来场比赛,反正都是要强的人,要就要比谁更进步!我把刚才所想的吐露给了同桌,他听后,先是眼睛一亮,于是咬咬牙,最后挠挠头对我说。成砍谁下次考试比这次成绩进步大,同时也要超过对方。接下来我特意写了一份合同。双方都写上了自己的姓名,战争便正是开始了。我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一下课各自就拿出了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由于我以前没有复习的习惯,所以导致我不知从何复习。我先拿出了语文,准备看一下生字词,可是又想起了数学公式,就放下了语文看起数学来。数学还没记住就又想起了英语。再看看同桌,由于他平时就在复习,有着丰富的复习经验,于是他从容不迫,意志坚定,好像一定要把我致以死地一般。不,我可不能被他所落下。我便开始专心致志的看起书来。我们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考试那天来了,我听到一声铃响后,立马在考卷上奋笔疾书起来。等到成绩下来,我们有了成果,他第一我第二……
比,使人进步;比,使人反省;比,使人认识自己。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不想经历它,但经历过后,你会发现,你比以前更坚强了。
现如今的社会都充满着“对比”,成绩高低决定择校的主动与被动,家与家的相比决定幸福指数,对比可化为动力,也可使人一蹶不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比可以使一个人认识到与其他人的差距,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发扬并保存坚持。适量的对比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己都是有益而无一害的,不要低估别人,更不能够看高自己。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以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大肆的讽刺了秦王朝统治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史为鉴才能够让往后过的更好,汲取往日的教训才能够繁荣富贵,由此可见,生活中不可缺少对比,成绩的对比可以让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才能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在许多诗词中同样也存在着对比,《马嵬》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两句诗词就借用了两次对比,先是对比从前的恩爱情形到现在的天地永隔来批判皇上的昏庸无能,再是将天子与平常百姓的生活做对比,讽刺了天子即使高高在上却不如凡人自在,没有对比不知差距,知耻而后勇才能够进步。
但是有时候,对比也不是一件好事,物极而必反,如果对比成了炫耀和攀比,那就是一件坏事情。现如今,学校出现了攀比之风,比名牌比价格比数目比穷富,这些不正之风日益增长,许多学生嘴里都流露出攀比,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还会使家庭负担变重,有些家庭并不算富裕,但孩子却无比攀比,造成家庭压力过大,这对任何家庭都是有害的。对比可知差距,也可惹祸上身。
我们应该把对比降到适当的程度,多益而无害,对比固有好处,但是需要度。
心中有一把尺,量准自己也量准别人,对比适量可以使人进步使人勇敢,对比过量便是害人害己,多一些正能量,让对比走进你的生活但却不浓墨重彩。
人生中处处都在比,小的时候我们比成绩,长大后比学校,成年了比工作、比女朋友……放过我们吧!
我们都知道努力,可有时候努力不一定能把问题解决的了的,就好比一个初中生去理解大学的题目,没有一定的基础的话,无论一个是多么优秀的教授,一个多么认真听课的学生都没有用。因为差距大了,想要追上需要时间,需要基础。所以不要那我们去跟某某某比较,这么做只会让我们反感和引起内心的自卑与挫折感。
人的一生,我认为只要追求的是自己认为的对的就可以了!那就是幸福,那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可能在你们的眼里是个没有作为的人,是个不能为你们争光的孩子。这些我们并不是不想,只是有些东西做下去他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决心,他有着很多的因素。可能我们这一辈子都会平淡无奇,但其实这就是我想要的平淡生活。
例如一个跑者而言,他需要扎实的基础和精神。可能他在生活中找不到乐趣,但是他在跑步里会找到乐趣,每一次的奔跑,每一次的突破,每一次忍受严寒或酷暑去跑步时。这些过程都是他的乐趣。追求幸福其实很简单,但有些时候就是因为比而变得忘了初心。就好比这跑步,刚开始因为乐趣,后边去比,又是因为比而忘了初心,它不再是那么单纯的追求乐趣了!
希望生活中少一些比,多一些鼓励与支持!
我最希望端午节的到来,因为我特别喜欢吃妈妈做的豆沙馅粽子,外表像三角一样,外面像穿上了碧绿的衣服,里面金黄金黄的,它的样子可以让人口水流的垂涎三尺,吃起来回味无穷。
做粽子时有点复杂,制作过程要准备的食材:有糯米、豆沙、棕叶、棉线,糯米要浸泡一晚上。将棕叶清洗干净煮十分钟消毒,准备包时放入碱拌匀,再将水沥干,妈妈说:放入碱水就会变成金黄色,因为这样能让粘度增大,吃起来粘粘的,而且更软滑,颜色更金黄。接下来我和妈妈一起包棕子,首先拿两片粽叶对折,再加入糯米、豆沙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线绑上,最后再放进锅里蒸煮半个小时。棕子吃起粘粘的,味道香甜香甜,还散发出豆沙和糯米混合的味道。
以前我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老师说过,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五月五日屈原面临亡国的痛苦,悲愤的跳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这样来祭祀屈原。
这美味无比粽子里面包含了妈妈对我的爱,这豆沙粽子给我带来了许多的知识。
不同的场景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心态……
有人曾问过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或者痛苦么?”盲人回答“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的人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我之所以获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丽。如果我拿自己的地位跟美国总统比、拿自己的财富跟盖茨相比,拿自己的容貌跟杨贵妃比,这世界上99。99%的人不都痛不欲生么?”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比的唯一筹码,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不是相比。
古希腊有一位国王,什么都想得第一。他总是喜欢拿着自己的优点去与别人的缺点相比。当别人被嘲笑时,自己却扬长而去。久而久之,整个国度都厌恶他。背地里不断说着这位国王的坏话。直到有一天一位勇士当着全国百姓的面让这位国王难看。国王回去之后,久久思索:人都是一样的。只会用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去与别人不完美的一面相比较,用来显示自己有多完美。
不过,正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比的意义,价值!所以,才会显得好珍贵。
正如那位盲人所说的,不拿自己的平常的身份去与身份高贵的人去攀比;不拿自己平淡的容貌去与妖艳多姿的杨贵妃去攀比;不拿自己平淡与别人的闪光点去攀比;不……
人生因为有了比,才显得出生命的珍贵,也因为如此,人生有了可以活跃的气息。
因为如此——比。
我一天天地长大,我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妈妈总是叫我和弟弟比谁吃饭的速度快。记得有一次,弟弟在我家吃饭,妈妈给弟弟盛的饭非常少,而我的饭却很多。弟弟用勺子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我却用筷子一点一点地吃着。妈妈见了生气地说:“你看,弟弟吃饭比你快了,你真丢脸。”我听了很不服气,心想:吃饭也要把我和弟弟比,而且弟弟的饭本来就比我少,真不公平!
由于我的粗心,期末考试我的语文只考了91.5分,我心里难过极了。一天,妈妈去接哥哥,在车上时,妈妈问哥哥:“你语文考了多少分啊?”哥哥笑着告诉妈妈,他考了99分。妈妈听了,立刻转过头对我说:“你看哥哥考得这么好,你呢,才打了那么几分,真是太粗心了。”此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妈妈您为什么总爱把我和别人比呢?一路上,妈妈不停地在说哥哥多么多么好,我多么多么比不上哥哥,我听得烦死了,好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了我的心上。
妈妈,我就是我,我不要总把我和别人对比。
现如今的社会都充满着“对比”,成绩高低决定择校的主动与被动,家与家的相比决定幸福指数,对比可化为动力,也可使人一蹶不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比可以使一个人认识到与其他人的差距,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发扬并保存坚持。适量的对比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己都是有益而无一害的,不要低估别人,更不能够看高自己。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以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大肆的讽刺了秦王朝统治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史为鉴才能让往后过的更好,汲取往日的教训才能够繁荣富贵,由此可见,生活中不可缺少对比,成绩的对比可以让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才能取长补短,才能进步。
在很多诗词中同样也存在着对比,《马嵬》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两句诗词就借用了两次对比,先是对比从前的恩爱情形到现在的天地永隔来批判皇上的昏庸无能,再是将天子与平常百姓的生活做对比,讽刺了天子即使高高在上却不如凡人自在,没有对比不知差距,知耻而后勇才能够进步。
但有时候,对比也不是一件好事,物极而必反,如果对比成了炫耀和攀比,那就是一件坏事情。现如今,学校出现了攀比之风,比名牌比价格比数目比穷富,这些不正之风日益增长,很多学生嘴里都流露出攀比,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还会使家庭负担变重,有些家庭并不算富裕,但是孩子却无比攀比,造成家庭压力过大,这对任何家庭都是有害的。对比可知差距,也可惹祸上身。
我们应该把对比降到适当的程度,多益而无害,对比固有好处,但需要度。
心中有一把尺,量准自己也量准别人,对比适量可以使人进步使人勇敢,对比过量便是害人害己,多一些正能量,让对比走进你的生活但却不浓墨重彩。
我的作文并不是很好,但关于我对作文的一些看法,倒是能说上一两句,说得不好请见谅。今天我就说一下关于对比的一些看法。
我曾经见到一篇文章,见了之后,我感到很是生气。它是写琉球兰的,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花。总之作者是一个劲的赞美。说它看起来是多么美什么的,之后又用了一种别的兰花和它做对比。用的那种兰花居然是君子兰。还说君子兰比起她说的那种兰花要显得媚俗,做作,不佩说是君子。
君子兰这个词是古人定下来的,她这又是像是在讽刺古人,我猜想君子兰是一些古代的读书人取的,她讽刺古人这样就显得太偏激了吧。另一方面,当今的人也很喜欢这种花,而且是大部分人都喜欢,她存心和人过不去呢。我想这种文章是不会有太多的人喜欢的。
我理想中的写法是不要一对一地写。我在课本里读过布封的《马》他就写的得很好,他用马身上的各个部位和其他动物身上的各个部位相比较,例如说用马的头和驴的头相比较,说是驴的头看起来很笨拙。驴的确有这个特点。但作者只是哪驴的头来和马做比较,让人会想到驴的头不是很漂亮,但它也许会有一些地方比马要好,还有作者在写的过程中很是幽默得写。这样就不会打击到别人了。
还有一种写法就是“更喜欢”。比如说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这样。“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他的文章里有说到陶渊明的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
但写的比较含蓄,没激烈的批评。也表示对那些爱菊爱牡丹的人的了解。这种说法我比较接受。
我希望各位在写文章时不要为了说明自己的看法而用别人的看法来大作对比。
妈妈其实很爱我,很爱。可是她的眼里总有个“别人家的孩子”。
每当我写作业拖拉时,妈妈总会皱着眉头说:“你看看人家苏芷卉,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你看看你,到现在了还没动笔!”
我也总是会不失时机地反驳道:“人家苏芷卉晚上还要学跳舞呢!她能不写吗?她敢不写吗?她班长还想不想当了?况且,我还不是她,为什么要像她那样?”
“好啊!等不到初一还等不到十五!等着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还有一次,我想玩会电脑。妈妈说:“不行!你看看人家王镜植,写作业那么快,都不玩电脑。你看看你,就知道玩!玩!玩!”
“他不仅天天玩半个小时手机,而且还天天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呢!你怎么不说说这些?”
“他七点就能写完作业,你能吗?你能吗!你要是能,我也让你那样!”
又是无言以对……
本应该属于我和妈妈的生活,为什么会有“第三者”——“别人家的孩子”插入?也许是虚荣心搞的鬼!是啊,我也不能只发展长处,那样只会成为一个没有底的木桶,依旧不成器。
妈妈,能不能不要拿别人来和我对比?要知道,那不知情的“第三者”是我永远的伤害啊!如果没有对比的话,你也就能对我少一份伤害,多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