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精华12篇)

2024-03-10 12:21:36综合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精华12篇)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1

  2023年秋分时间:9月23日14点49分46秒,星期六,农历八月初九。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9月22——24日。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2

  祭月

  祭月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代有“秋日暮月”的习俗。晚上,也就是拜月神。立一个大香案,摆着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月下“月神”碑朝月方向摆放,红烛高燃。全家人轮流拜月祈福。在古代,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中秋节晚上祭拜月神的习俗。

  吃秋菜

  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其实秋菜是野苋菜,当地人叫它“秋蒿”。是紫绿色的,和鱼片一起煮的汤叫“秋汤”,味道很鲜美。民间有句话,“秋汤补脏,洗肝洗肠。家庭,老少皆宜,安全健康。”

  苋菜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吃秋菜也是中医养秋的养生理念。

  送秋牛

  送秋牛其实就是送秋牛。所谓“秋牛图”,就是印在红或黄纸上的农历新年节气和农民耕田的画面,预示着丰收。送秋牛图的人是民间说唱歌手,也叫“秋官”,俗称“谈秋”。字虽然随便出来,但句句押韵优美,类似于过节在家弹琴说唱福禄寿发财。当主人高兴时,他会给一个红包。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3

  2023年秋分时间:9月23日14:49:46,星期六,农历八月初九。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4

  1.注意防凉

  秋分的到来,天气会渐渐转凉,这时由于人体的不适应易出现寒气入体的现象,易引起感冒及呼吸系统疾病。不要认为感冒是小病,如果不好好调理会引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对于自身的体抗力较差或者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易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群。

  为了避免寒气入体,多添些衣服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出门的时候最好戴上透气性较好的口罩。

  2.调节好自身的情绪

  秋分时节养生最关键的当然是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因为秋季本身是干燥的季节不但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的流失,而且还会使人的情绪变得烦躁,所以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起到安神的作用,这对日常的生活及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3.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在这个季节,人体出现疲惫、困乏的现象是较为严重的,也就是所谓的秋乏,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出现,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这样才能使人尽快适应季节性的变化,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

  4.不要随便进补

  有人说,秋分是人体进补的时节,这时不断食用补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其实如果大量进补必然会引起身体出现异常,建议进补要分清虚实,虚者可进补,身体强壮的人群最好不要随意进补,否则适得其反。

  5.多食用克制秋燥的食物

  在这个季节里,尽量不要食用辛辣的食物,建议多食用克制秋燥的食物,如梨、白萝卜、银耳、柑橘等,这些食物在为人体防秋燥的同时还起到养肺润肺的作用。另外,可多食用些清淡的食物。

  或许有不少同学还沉浸在秋天,却不曾算过国庆放假回来之后就已经是寒露了,时间总是过的很快,那么寒露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节气呢?寒露的由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寒露的养生又要做些什么呢?你知道寒露如何养生吗?

  其实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寒露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寒露的由来以及寒露的养生小常识。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5

  秋分的风俗有祭月、吃秋菜、粘雀子嘴、放风筝、送秋牛等。

  1、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那天,大家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春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放假,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4、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5、送秋牛

  秋分时节有送秋牛图的习俗,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6

  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蛰虫培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7

  2023年秋分是9月23日14点49分46秒,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季。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大雁、燕子、杜鹃等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8

  雷始收声

  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蛰虫培户

  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

《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9

  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团,已经具有一定的势力。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雨季已经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等词语,都是对此时景象的描述秋分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气象专家介绍说,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10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11

  秋分象征秋季丰收,秋分这一天昼夜平分,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也象征着秋季的丰收之喜。

  秋分寓意秋季中间,昼夜等长。

  秋分节气,不但北方,连南方大部分地区也开始进入秋天,暑热迅速消退。所谓“阴阳相半也,”是指秋分时节天地之气阴盛阳衰,正到势均力敌的程度。与繁茂的夏季比起来,这时花木凋零、草枯叶落,人的情绪也容易产生凄凉、抑郁之感。这种“秋季抑郁症”心态最典型的代表,是战国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

2023年秋分节气是几月几号 篇12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唐·元稹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