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最新6篇

2024-03-09 19:22:56综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最新6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读生字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开火车认读字词。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  )

  ⑤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科利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

  ⑴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⑵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四、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1、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3、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5、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 匣 避 挖

  2、组词:

  锯( ) 避( ) 倍( )

  据( ) 僻( ) 陪( )

  剧( ) 辟( ) 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 ?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结果呢?

  (2)讨论思考题

  (3)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 十步 埋 步子小

  九岁 五步 挖 步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附: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读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二、辨析字形并组词

  科( ) 霜( ) 坑( ) 倍( )

  抖( ) 箱( ) 炕( ) 陪( )

  料( ) 想( ) 抗( ) 培( )

  蚪( ) 相( ) 吭( ) 剖( )

  匣( ) 锯( ) 模( ) 彩( )

  匠( ) 据( ) 摸( ) 睬( )

  匹( ) 剧( ) 寞( ) 踩( )

  三、填空

  1、( )是我( )埋的,那时候我( ),( )也小。我现在( )啦,步子比那时候( ),所以应该走的不是( ),而是( )。

  2、科利亚高兴地说:“( )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 ),还懂得了( )一天天( ),我们一天天( ),步子也在渐渐( )。( )的一切,不是都在( )么?”

  四、从课文中找到含有“仍然、果然”的句子,读一读。再分别造句。

  1、仍然——

  2、果然——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举个例子说一说

  答案:

  一、

  二、

  科学、抖动、材料、蝌蚪;霜冻、箱子、思想、相信;

  挖坑、火炕、反抗、吭声;倍数、陪同、培养、剖析;

  匣子、工匠、马匹;电锯、根据、剧本;

  模仿、抚摸、寂寞;彩色、理睬、踩踏

  三、1、木匣 四年前 还小 步子 九岁 大了一倍 十步 五步

  2、伙伴 匣子 时间 长大 变大 周围 起变化

  四、1、仍然——爷爷仍然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2、果然——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雪,下午果然下雪了。

  五、略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 )木匣→( )木匣( )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article/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5

  一、复习

  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2.领会课文写法。

  (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

  (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

  四、指导朗的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六、指导造句

  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

  (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4—13段,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理解开始挖不出的原因,体会科利亚的聪明。

  (2)理解最后一段中科利亚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过程与方法:

  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科利亚一起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尤其是最后一段,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生答,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像这样的写作顺序叫做时间顺序或者称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

  二、读中求悟,学习4—12段。

  1、自由读文,小组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了四岁。

  B、我知道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C、我明白了科利亚开始挖不出木匣子是因为他长大了,步子

  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

  D、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

  (当出现类似答案C的回答时,可让他上台借助埋木匣的图,再画图,并做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回答也很精彩,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已经找不到木匣了。以前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现在只需要走五步就能挖到了。

  4、师质疑:为什么妈妈能按原来埋木匣的步子挖到木匣子呢?

  5、大家来读一读4—12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1)自由读喜欢的段落,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评一评,提提意见。

  (2)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等一会儿起来评一评。

  6、引导读12段,/article/你觉得这段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和猜想的一样)可以换个词儿吗?(真的)换成“真的”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有无变化。(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儿来表达,看来我们还得注意加强积累,让我们的写作能够信手拈来!)

  7、全班有感情地齐读4—12段。

  三、借助朗读,理解13段.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老师觉得你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聪明的你们能读懂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如果是小孩子,他会一天天长高,增重,步子变大。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