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娃娃》教案7篇(纸娃娃活动目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纸娃娃》教案7篇(纸娃娃活动目标),欢迎参阅。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体验歌曲中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
2.愿意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他人的关心。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哭泣的纸娃娃”动图;《纸娃娃》歌曲音频及图片。
纸面教具:《纸娃娃一家》。
材料准备:画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图让幼儿猜测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图片上有什么?
这个小朋友是个纸做的小娃娃,猜猜纸娃娃为什么哭泣呢?
二播放音频图片体验歌曲中关心同情纸娃娃的情感
纸娃娃好伤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歌找答案。
歌曲里是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三出示纸面教具鼓励幼儿为纸娃娃添画幸福的一家
1.发放纸面教具《纸娃娃一家》及绘画材料,鼓励幼儿作画。
2.组织幼儿分享画作。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分辨出不同质地的纸,并探索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2、愿意尝试合作进行小实验,初步学习记录。
活动准备:
1、用泡沫纸、瓦楞纸、餐巾纸、手工纸、皱纸做的“纸娃娃”每组二套
2、 2人一组,每组水盆1只,记录表格1张,笔1支
活动过程:
一、引出“纸娃娃”,分辨他们不同的质地。
1、师:今天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做自我介绍。
2、教师以纸娃娃的口吻说话:“大家好,我们都是娃娃,请大家猜猜,我们是用什么纸做成的?请大家都来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3、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师:你发现什么颜色的纸娃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幼儿讨论回答)
4、教生小结:这些纸娃娃有的是用瓦楞纸做的、有的用餐巾纸、有的用泡沫纸、有的用手工纸、还有的用皱纸做的。
二、讲“纸娃娃”的故事,引导幼儿实验记录。
1、纸娃娃出海旅行了,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会遇到大风浪、会湿)
教师继续讲故事——原来纸娃娃一个个都跳进海里游泳了,咦,纸娃娃们能不能游泳呀?为什么?(幼儿自己发表意见)
2、到底纸娃娃能不能游泳,我们来试试看。(幼儿到准备好的水盆边,教师引导幼儿实验,交代任务:2人一组,把5个纸娃娃都一起放到水里试试,看看能不能游泳。)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每组派一位幼儿介绍,说说不同的意见。
4、小结:刚才我们用小实验的方法,发现有的纸娃娃会游泳,有的不会,这是为什么呢?(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纸张的纸娃娃在水中有不同的吸水性。
5、刚才我们知道纸在水中会吸水,慢慢的沉下去。那么到底哪些纸娃娃吸水快,先沉下去?哪些纸娃娃吸水慢,后沉下去呢?现在让我们再试一试,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好吗?(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吸水快慢)交代任务:沉的最快的用数字“1”来表示,依次记录下顺序,一组请一人记录。
6、幼儿第二次操作,记录吸水快慢的情况。
7、交流分享实验结果,每组派一位幼儿介绍
三、继续讲故事,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1、娃娃刚才都游过泳了,身上湿漉漉的,小船长请纸娃娃来烤火。——纸娃娃能不能烤火呢?
2、怎样才能帮纸娃娃晾干呢?(个别幼儿回答:晒太阳、做运动、风吹干)
3、现在我们就把纸娃娃带到外面晾干吧。(幼儿随律动音乐出活动室)
四、活动结束。
会游泳的纸娃娃
请小朋友在浮着游泳的纸娃娃空格处打“ √ ”,沉着游泳的打“ × ”。
不同纸张的纸娃娃
浮着游泳的打“ √ ”,沉着游泳的打“ × ”
给纸娃娃沉得快慢排序
课程目标:
1,提升孩子与父母的配合度。
2,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
3,增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让其关系更融洽。
课程工具:
1,硬纸板,每个小朋友一张。
2,画笔,每个小朋友两支。
3,彩色的长条卡片纸,每个小朋友不同的颜色分成几条。
4,双面胶,剪刀。
5,展示台。
课程过程:
1,老师给小朋友和家长示范,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老师先在硬纸板上不同的地方画出孩子的不同身体,包括头,身子,四肢,然后一一剪下来。
老师再用双面胶把这些东西粘在一起,形成一个人的样子。
老师在脑袋处画上人的五官,让其看上去更真实。
用各种颜色的条状纸,给粘起来的娃娃打扮,可以做头发彩带,也可以给他做漂亮的.衣服。
2,在老师的示范后,家长和孩子们开始一起动手制作。这里要注意,多让孩子动手,家长只是给予指导和提供参考意见,千万不要你在那里动手,孩子在那里只顾着看。
作品展示:
等家长和孩子们把娃娃粘好并打扮完成时,就要把娃娃放在展示台,而且展示的成品的后面要用小字条写上宝宝的名字,记得,一定要在后面贴上小朋友的名字。
课程结束:
各位家长要给所有的作品打分,小朋友也要参与到打分中。老师把打分结果记下来,并计算出最终成绩,前三名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得到最终的奖励小红花。
活动准备:
1、收集准备宣纸、糖纸、面巾纸、瓦楞纸、报纸、泡沫纸、油面纸。
2、小水盆人手一只、大水盆每组一只。
3、与油面纸、糖纸、瓦楞纸、面巾纸、报纸相对应的记录纸每人一套。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记录看到的事实。
活动过程
一、糖纸和宣纸、导入教学活动。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些纸娃娃。看!(同时出示糖纸、宣纸)。你们认识吗?
幼儿自由交谈。
师:让老师来向大家介绍一些吧!这是宣纸纸娃娃、这些是糖纸纸娃娃、它们见到有怎么多的小朋友在很开心,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玩吗?
幼:愿意。
师:那快点把纸娃娃从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请出来吧!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糖纸和宣纸的基本特征
师:你们都看清楚纸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看清楚了。
师:请你说说和你一起玩的纸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幼儿自由说
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糖纸娃娃滑滑的、宣纸娃娃软软的。
二、第一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糖纸、宣纸洗澡。
1、师:刚才纸娃娃们和小朋友玩得真开心,可是纸娃娃身上脏了怎么办呢?
幼:给他们洗洗。
师:好!那让我们来帮纸娃娃洗澡吧!不过洗的时候,小朋友要认真、仔细些,要把纸娃娃洗的干干净净的。
2、幼儿带上自己的糖纸和宣纸,到桌子上去探索。在小朋友洗纸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活动。教师弹琴,幼儿立即放掉手上所有东西,坐到小椅子上。
3、师:刚才你们帮纸娃娃洗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啊?
幼:纸娃娃一到水里就烂了。
幼:有的纸娃娃不会烂。
幼:……
师:什么纸娃娃烂了?什么,纸娃娃不会烂?(引导幼儿说出宣纸纸娃娃烂了,糖纸娃娃不会烂。)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棒。发现了纸娃娃的秘密。原来有的纸娃娃不能用水洗澡,因为它一洗就烂了,有的纸娃娃可以用水洗,它不会烂。
4、教师师范操作记录卡。
师:老师现在要把小朋友们发现的小秘密记录下来,糖纸娃娃可以水洗,我们在这打上“√”。宣纸娃娃不可以洗澡,我们在下面打上“√”
三、再次探索,给其他纸娃娃洗澡。
1、哪些纸会栏?哪些纸不会栏。
师:你们看,还有许多纸娃娃躲在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呢!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
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各类纸条取出来。
师: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纸娃娃可以洗澡?哪些纸娃娃不可以洗澡?
幼儿自己动手分一分。
2、试试——分组洗纸,迁移洗手帕经验。
师:小朋友都分好了吗?
幼:分好了。
师:那分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给纸娃娃洗洗澡就知道了。老师还为没一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卡,请小朋友把你发现的纸娃娃的.秘密记在上面。
幼儿再次探索记录结果。
师;大家洗的时候仔细的把纸娃娃一张一张洗的干干净净的。
四、展示幼儿记录结果,教师弹琴,幼儿拿好记录卡坐到小椅子上
a) 请两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
师:你们发现了纸娃娃的秘密了吗?
幼:发现了。
师:请 XXX小朋友告诉我你发现的秘密。
(一幼儿走到讲台前介绍并把该幼儿的记录卡贴在黑板上。
师:XXX小朋友发现的秘密是这样的。有哪位小朋友发现的秘密和他不一样?
请另一位小朋友介绍记录结果。
b) 教师根据幼儿结果讲评。
师:两位小朋友有点不一样。到底谁对呢?待会小朋友再给纸娃娃洗洗澡就知道了。
延伸活动
1讨论:
师:洗烂的纸娃娃我们可以来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出示花让幼儿观察,烂的纸可以用胶水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装饰或粘贴,桌子上有些小树、小房子、小苹果等着小朋友去装饰呢。让我们快动手吧!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记录看到的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出操作要求——给糖纸、宣纸洗澡
师:天热了,纸娃娃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洗个澡,你们愿意么?那我们怎样洗才能帮他们洗干净呢?谁能做做看动作?
(2)出示记录表
师:请我们猜一猜两个纸娃娃放到水里洗了以后会怎么样?谁愿意来猜一猜呢?
(3)幼儿自主探索。
交流操作结果。请幼儿来说说你的纸娃娃在洗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化?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对纸的接触比较多,但是往往只会关注纸的用处,很少关注其特性。本活动的重点就是通过操作,让幼儿学会关注不同纸放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尝试,将篮中的纸放到水中进行试验。由于二磨的反馈,本此活动中我们投放了人形糖纸,但是人形糖纸到水中容易被撕破,从而影响了整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我感觉到要上好一个活动,选材很重要,材料的'投放和环境的创设也很重要,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只要教师掌握了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征、知识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比起教师生硬将知识塞给幼儿要好得多,而且教师组织活动也相对会轻松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体验歌曲中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故事《纸娃娃》
歌曲《纸娃娃》
录音带、折好的纸娃娃、纸爸爸、纸妈妈各一个,色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熟悉乐曲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讲的是什么?
纸娃娃为什么伤心?
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如果是你拣到了纸娃娃会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教师扮演歌中的小朋友,边念歌词随着乐曲做动作。
教师念歌词,请幼儿来表演,鼓励他们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三、请幼儿说一说
小朋友拣到纸娃娃时,它一个人躺在冰冷的雪地里;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当小朋友给纸娃娃折出爸爸妈妈的时候,纸娃娃的心情怎么样?小朋友的心情又怎么样?这时,他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四、演唱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练习演唱。
五、组织游戏
组织幼儿学习折纸娃娃,并创编纸娃娃找爸爸妈妈的`游戏。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我能够和幼儿很好的进行互动,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也没有像上次那么紧张了,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幼儿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幼儿对本次的活动也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部分有两次,在第一次进行操作时我是要求让幼儿将自己所探索的方法进行尝试,看是否能够成功,很多幼儿都成功了,并将自己如何进行操作的方法大胆进行讲述,有些幼儿胆子小,在我们鼓励之下也能够大胆发言这点让我很高兴.
[研究要点目标]:
1、学习运用折、剪、画技能制作纸娃娃。要求折叠平整,剪得直,并在恰当的位置上添画娃娃的头发,眼睛和嘴。
2、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的口语。
[研究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蜡光纸),一张蜡光纸通过折,剪、画就可以做出一个漂亮的纸娃娃。(出示纸娃娃),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好吗?
二、教师范做,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
三、幼儿添画。
在幼儿折叠正确的基础上,添上娃娃的头发,眼睛和嘴,并提醒幼儿要注意五官位置的恰当与否。
四、结束时幼儿手持自制的纸娃娃自由结伴讲述它的用途,作用,自编故事讲给同伴听。
[研究结果]: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折叠、剪,最后制作出纸娃娃,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结伴讲述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又发展了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