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捣蛋鬼日记》有感3篇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读《捣蛋鬼日记》有感3篇 捣蛋鬼日记读后感作文,以供参阅。
今天,我看了《捣蛋鬼日记》这本书,感受至深。它介绍了主人公捣蛋鬼“加尼诺”——一位九岁男孩,受到姐姐的启发学写日记,上演了他在半年里种种传奇的捣蛋经历。开启了所有人孩提时代的共同秘密,活现了儿童的天性,在充满幽默与欢笑之间,“加尼诺”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和深深的反思。很久没有这么笑过了——看完《捣蛋鬼日记》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同时,心里还有点惭愧,因为我竟和“加尼诺”一样,我的.捣蛋经历所获得的欢乐多半建立在倒霉之上。
看看“加尼诺”,想想自己,我仿佛在书中找到了另外一个“加尼诺”。事情是这样的:那时我上一年级,一个蓝天如洗的日子,同学们都去做操了,而我肚子疼,被孤单地留了下来。那时我才七岁,也是班里的一个机灵的淘气包,脑子里整天打着歪主意,可奇怪的是,我的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老师总以为我是乖巧的女孩子,没有看清我的“庐山真面目”。当时,我无聊透了,怎么办呢?有了,把语文老师的书藏进别的同学的书包里,老师要怪起来也怪不到我,——因为我是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再说了,也可以延长不用上课的时间,玩的时间就会长一点,真是个好主意!心动不如行动,我轻手轻脚地走到讲台,拿起语文书,闪电般地塞进佳佳的书包里,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若无其事地看书。
老师和同学们回来后,看到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老师当场就表扬了我。我的脸顿时涨红得像煮熟了的虾子一样,红红的。平时的我,在受到表扬时,会沾沾自喜,笑容比鲜花还灿烂,而现在的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接着,老师立刻发觉不对劲,像愤怒的豹子,眼神简直可以杀死几只蚊子,大叫到:“是谁拿走了我的语文书,快拿出来!”没有人出声,我也装模作样地说:“我没拿。”老师更是生气了:“把你们的书包拿出来,我一个一个地搜。”佳佳大声说:“老师,先搜我的,快点搜我的吧!”倒霉的佳佳立刻“中标”——老师的书不在她的书包里才怪呢!聪明的老师马上说:“不可能是佳佳把我的书藏在她的书包里的,是哪个同学,老实承认,老师不予追究。”我再也忍不住了,走到老师的跟前,低声说:“是我把书放到同学的书包里的,我错了。”
老师目瞪口呆,立刻把我拉到办公室,叫我写检查,家庭作业加倍,那时,我下定决心,不再捣蛋了。这次我虽然得到了捣蛋的快乐,但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再也不捣蛋了,我要摆脱加尼诺那种快乐在倒霉边缘的命运。
“我爱上学,就像鸟儿爱着雨,不管多累,老师严厉,我也绝不会放弃……”歌曲唱得多好,可我们学生又有几个是真的心甘情愿去上学呢?我们只是每天重复一件事情,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童年该有的乐趣。
中国的小学生在奥数等一些难题领域远远超过外国同龄学生,但在想象力方面却又远远不及,是什么扼杀了中国小学生的想象力?
孩子在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好好学习,这样才能考好大学。”这样便开始了我们艰难的考学征途。每天都是以学习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习为乐趣,几乎完全忽视了本该玩耍的时间。我们失去了孩子原本应该拥有的玩心、童心,无法像意大利作家万巴笔下的“捣蛋鬼”加尼诺那样充满想象力,每天都能闯一堆“祸”——但这对加尼诺来说却是无比快乐的。他从不让大人们左右自己的想法,他根据自己的心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他的童年总是充满欢乐和美好的回忆。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记得最清的居然是立志考清华大学。我记得幼时听到妈妈告诉我清华是全国的大学,我便嚷着长大要上清华,妈妈便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炫耀。我便为自己这句话感到高兴,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让妈妈为我自豪。现在想想却觉得有点儿好笑,这是多么功利的一句话,却出自一个幼儿园小孩子之口。
“父母和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我们很小似乎就懂得了这句话的意义。
这句话看似荒谬,却是中国孩子们一直奉行的“真理”,我们总习惯于把父母和老师的话奉以为“真理”。有一次我无意中看见我弟弟写错了一个句子,便告知他错的原因。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说:“老师说是这样写的,所以我是对的。”后来无论我怎么说,他都不肯相信,好像老师说的就是圣旨,不可以更改。孩子们完全抛弃了思考,认为只有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才是对的,即使随着知识的增长明白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的道理,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于听从父母和老师的,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万巴笔下的加尼诺倔强活泼,他并不认为大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他只相信事实,敢于向大人的“”发出挑战,加尼诺甚至在面对大人的伪善、言行不一时,总是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的丑恶暴露无遗。
加尼诺的乐趣在于勇于探索。我们也应该和加尼诺一样勇于探索,让自己的童年富有想象与欢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让自己的童年丰富多彩。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捣蛋鬼日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露易基·贝台利。作者以自传体的形式,介绍了一位九岁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
《捣蛋鬼日记》在作序上就很花心思,设计成写给孩子和写给大人两部分序言。不一样的字体,不一样的内容却表达了一样的意思——尊重、理解孩子。大人们一概而论将调皮的孩子称为“捣蛋鬼”,难道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给大人制造麻烦,为了让自己挨受到棍棒才“捣蛋”的吗?
似乎每个孩子在孩童时代都曾捣蛋过,而大部分的男孩子都受到过棍棒的谴责,其中大部分的孩子在受到棍棒谴责后还是会重犯“捣蛋”。加尼诺就是这样一个从棍棒中走来的孩子。加尼诺性别:男;生日1897年9月20日(日记的第一天正好是加尼诺的生日)。他刻意把自己的生日写在日历上,来提醒大人们不要忘记送自己礼物。这一天真的做法铺展开加尼诺的日记历程。(孩子有他的烦恼,有他的心声,我们是否都能静下来听听他的叙述。)
在序言后面整理出了他在日记中的一些语录:
——真的,我没有一丝恶意,如果在场的大人勇敢一些的话,就会以一场大笑来结束。遗憾的是,孩子良好的愿望从来就没被承认过。
——他们一唱一和,意思是:孩子应该尊重大人,而大人却没有义务尊重孩子……
这是孩子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因为没有倾诉对象,没有理解孩子的长者,所以日记成了他信任的朋友,忠实的听众。原本意愿中的事情,为什么每次都会搞砸呢?把农场改造成动物园,这是多么奇特的主意。将猪装扮成鳄鱼,把孩子吊到树上当猴子,用油漆将驴涂成斑马,这的确荒诞但也折射出了孩子的愿望。这些其实都是加尼诺为了让那些乡下的孩子见识下“动物园”,所特意营造的氛围。可大人们会静下来听听加尼诺的辩白吗?只有恶狠狠的口气,中伤的话语。
大人们总是把加尼诺归类为“捣蛋鬼”,使加尼诺无时无刻都想改变大人们的看法,想改变这种状态。可是一次次尝试换回的只是一次次的责骂和挨打。充满正义的加尼诺还在努力改变当中,又被大人认为是“捣蛋事件”。听了加尼诺的心声,似乎还有更多的孩子希望我们能听听他们的心声。
有的孩子捣蛋是出于善意,有的孩子捣蛋是因为想引起别人的关注。读了加尼诺的《捣蛋鬼日记》似乎让我向孩子的心更走进了一步。嘿嘿,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