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一年级数学周记8篇

2024-03-07 08:17:06综合

一年级数学周记8篇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习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2

  第一单元我们学了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位给了我们很多好处,请听我慢慢说来。

  这几个方位让我们知道了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还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房间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有些什么,在地图上有个规定,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几个方位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3

  今天和老妈一起去逛街。

  到了商场。老妈便把我一人丢下。然后一个劲儿的试衣服,似乎把我忘了。我看老妈还没注意我,就大声叫:“妈妈!!”老妈听后不经一怔,然后说:“干嘛啊,婷婷,没看见我在试衣服吗?”我当场差点儿没晕倒。心想:老妈啊,你理解理解别人的感受吧。不过老妈这个购物狂的毛病我看也改不了了。唉,只好认命了。

  谁让我有个购物狂妈妈呢?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4

  星期六下午,我和爸爸去五台山看田径比赛。

  长跑比赛开始了,爸爸问我:领先的运动员每秒跑8米,落后的运动员每秒跑6米,环形跑道长400米,多长时间后领先的运动员和落后的运动员相遇?

  大概是因为我看比赛太入迷,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回答出来,爸爸说你在想想,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想出来了。

  我自豪的说:领先的运动员比落后的运动员速度快8—6=2(米/秒),经过400÷2=200(秒)后领先的运动员和落后的运动员相遇。爸爸说:嗯,答对了,你真厉害!

  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数学问题也无处不在,我更加喜欢数学了。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5

  一天下午,我想去镜湖公园玩。妈妈就对我说:“那我出几道数学题给你算,如果你算对了,我就带你出去玩。”我说:“好呀,好呀,你来出题目。”“把9朵小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朵?”妈妈问道。我说:“9÷3=3(朵),每份应该有3朵。”妈妈又问:“1朵菊花9元,54元能买几朵菊花?”“54÷9=6(朵),54元能买6朵菊花。”我回答道。妈妈说:“都答对了,真棒!现在我们出发吧。”

  接着,我们带着小狗兴高采烈地向镜湖公园出发了。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6

  为了能帮助大家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大家整理了数学日记鸡兔同笼,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许多同学怕上奥数课,因为一道道难缠的奥数题会搞得人头昏脑胀。而我对它却“情有独钟”,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平时的课堂老师单调重复得比较多,让人乏味。每次奥赛课却给我带来新鲜感,让我学到许多课内无法学到的知识,许多平时难以解决的思考题,在这里都能迎刃而解。

  今天的一堂课,又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老师教我们用“鸡兔同笼”法解题,其中一道题是这样写的:

  3头牛和8只羊共吃青草千克;8头牛和23只羊一天吃共青草千克,如果一头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数是一只羊的3倍,那一只羊一天吃草多少千克?

  老师问:“这道题谁会解答?”我举手了,但老师没发现,自己讲解了:“其实这道题蛮简单的。我们由3头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草千克,可知3×3头牛和8×3只羊一天可吃……”老师的解答步骤共有4步,而我想的才用了3步。老师讲完后,我说:“老师,我只要用3步就能解决问题。”老师说:“那你说一说你的解法。”我说:“条件里说一头牛一天吃的草是羊一天吃草数的3倍,我把牛转化成羊来算后,3头羊就转化成3×3只羊,一共有9+8=17只羊,用3头牛和8只羊一天吃草的总量÷17=千克,求出每只羊每天吃草千克了。”老师笑着说:“对,安婷的解题方法叫作替代法,用在这道题上使解答很简便,大家以后要向她学习这种不断求新的学习态度,不要只满足于一种解法。”夸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学习,我快乐,这里的“风景”真奇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吧!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7

  前几天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道应用题,这题中说世界上最大的鸟蛋是鸵鸟蛋,它的蛋有1300克。那最小的蛋有多重呢?我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经过我上网、翻书百般途径,终于在《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上找到了答案:最小的蛋是蜂鸟蛋,蜂鸟妈妈每次产蛋2~1枚,只有豆粒般大小,每枚重克,大约200个蜂鸟蛋才有一个鸡蛋那么大,小蜂鸟生活约20天后,就能飞出鸟窝觅食,开始独立的野外生活了。

  多么有趣的知识呀,这真既能学习,又能增长课外知识,真是两全其美。

一年级数学周记 篇8

  今天学校观摩会在下午1:30终于结束。我的心也平静了下来。

  我今天的角色是讲课。两节相同的数学课,不过是在两个班,两个我现在不教的班。我很紧张,特别是今天清早冯老师说今天在我们班听课的是省、市里的领导,这让我更加紧张,我真怕讲不成功。当 然这也是对我能力的一次挑战,主要是我和学生的配合方面。

  第一节给八一上课,整整一节课我都非常紧张。有许多语句没有设计的那么完美,不过总体上时间把握是最好的,刚好把所有课讲完。

  第二节是给八二班上课,我这节课状态比较好,不紧张,一节课我都是以微笑给予学生,同时我发现学生也不紧张,和我配合的也比较好。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留了几分钟做了总结,给予学生回顾 本节主要知识内容,反思自己的得失。效果教好。

  通过这次观摩会、现场会,我想我今后会更加放开自己,不会太紧张,我会在新的挑战来临之时再次去展示我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