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7篇(小学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4-03-04 14:36:11综合

读《三国演义》有感7篇(小学读三国演义有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7篇(小学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参阅。

读《三国演义》有感7篇(小学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1

  我终于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读完了。《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叙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吴亡为止,差不多一个世纪。读完了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共有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等128人,其它176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圣诸亮和常山赵子龙。

  我非常敬佩诸葛亮,因为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用兵胜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用人、善于治国,他是智慧的化身。他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对具体情况善于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如在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两大战斗中,诸葛亮事先实地观察地形,调查对方兵力部书,根据地形和客观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利的作战方案,才“轻松”击败了敌人。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用“空城”,就是因为他对敌方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正确判断,是在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当我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提心吊胆,如果司马懿打进来怎么办呢?当看完之后我村不住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我对他的胆识和自信非常佩服。

  我也非常敬佩赵云的勇敢和忠心。在长坂坡他为救后主,七进七出。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和忠心。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正是他赤胆忠心的生动写照!你知道吗?在汉水时,黄忠、张著被魏军围住,赵云前往救援。他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和张著回到营中。曹操亲率大军而来,赵云只身在外;威风凛凛吓得曹军不敢向前,最后赵云与埋伏的士兵一起进攻打败了曹操。有诗赞曰:“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每次读到这,我全身热血沸腾,就好像和赵云并肩作战一样,沉浸在战斗的氛围里。他的勇敢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常山赵子龙浑身。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男人看‘三国’,女不看‘西厢’”。我认为是男人就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其中人物的优点,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勇敢,也可以引以为鉴,如马谡骄傲自大、纸上谈兵失街亭,曹操讳疾忌医最终病死。这样一部可以学习、借鉴的好书,我们能不读吗?

读《三国演义》有感2

  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因为作者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而流传千古吧,这段时间里我就读了这本流传千古的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聪明机灵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单纯狂野的张飞,还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他们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但我最喜欢赵云了,他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投靠关羽,忠心耿耿地和刘备在一起。在长板桥时,他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而为刘备和老百姓的安全着想,在和曹操的兵力交接时,他一点儿也不害怕,都是三下五除二地把敌人打败的。有时候有好几员大将把他团团包围时,他也豪不畏俱,反而越战越勇,令曹操望而生畏。

  再说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吧!刘备在攻打吴国时一连吃了几个败仗,逃跑时被吴国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迅速赶来,带着刘备和士兵们浴血奋战,冲出了重围,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我喜欢赵云,因为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在长板桥自信地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当然《三国演义》有名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一个个故事心动曲折、扣人心弦。

  这真是一本好书,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我一定会再多读几遍,去更深地领悟它其中的道理。

读《三国演义》有感3

  合上这本《三国演义》,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一场场无比精彩的战斗与故事;极有个性的人物,使我的大脑久久地难以忘掉。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的还要数“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这两大战役了。

  在这两大战役中,曹操与刘备的兵力都占优势,可双方都败了,曹操是被周瑜火烧了战船,而刘备则是被陆逊火烧了营地。虽然结果都失败了,但相比之下,刘备却远不如曹操乐观。想当初曹操在回城的路程中受到刘备手下的阻拦,但他却在危难时刻哈哈大笑,还笑着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在回去的路上没有人阻拦他,他却觉得自己无颜回到都城内,最后病死在了白帝城。这两个人都是失败,可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曹操的想法是乐观的,刘备的想法是悲观的。就像两个人走在沙漠里,两人同时看到了半瓶水,悲观的人心想:“就半瓶水,还不够我喝呢!”便走开了。而乐观的人却想:“这可是珍贵的半瓶水呀!这么多的水应该足够我走出沙漠了。”然后,他开心地喝了下水。结果没喝水的那个人渴死在了沙漠里,而喝下水的人则走出了沙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乐观往往会给生活带来阳光,而悲观却让你对生活充满绝望。

读《三国演义》有感4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也许没有真正阅读它。

  今天,我就怀着一股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了《三国演义》(彩色版)。从《桃园结义》一直看到《计招姜维》,这本书都散发着浓郁的战斗之味。

  就说《离间计》吧!曹操杀死了马超的父亲。马超为了报仇,就和韩遂率领大军进攻曹操。后来,曹操只得使用“离间计”。这“离间计”可真厉害,它使马超不信任韩遂了,也使自己的军队转危为安,又使马超吓得落荒而逃。

  哎!看来要想胜利还得想个计策才行,要开动自己的脑筋啊!

  再说《三顾茅庐》:刘备想找个人才,徐庶提议说附近有一个人才,他叫诸葛亮。前两次去请,都没有找到。第三次寻访时,他们发现诸葛亮在睡大觉,就等诸葛亮睡醒,又用诚恳的话语打动了诸葛亮,使刘备得到了一个得力助手。

  嗯,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摘到绚丽的成功之花呀!

  当我们背长篇课文时,不要死记硬背,要采用记忆的妙招。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也可以使脑子灵活起来,就好比涂了润滑油。

  当然,使用好方法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背完课文,不要为背书而感到厌烦,厌烦最终只能降低背书的效率,还浪费时间。

  做什么事都要开动脑筋,持之以恒,这就是《三国演义》对我的启发。

读《三国演义》有感5

  二年级上学期,我开始看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里面都是关于古代人勇气和智慧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英雄人物,比如刘备、关羽、赵云、姜维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非常有智慧,是蜀国最厉害的军师。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赤壁之战,讲的就是诸葛亮联孙抗曹,跟周瑜联合作战,神机妙算,巧借东风,最终打败强大曹军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还有很多,如空城计、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木牛流马计等,我非常钦佩他的智慧。

  读完这本《三国演义》,我发现了一个道理:智力高的人其实比武力高的人更厉害,因为一个武力超群的人比如吕布、张飞,只能打几个小胜仗,而像诸葛亮这样智力超群的人,通过自己的头脑,就可以改变整个战局。所以我要向诸葛亮学习,让知识成为我的力量,成为一个既冷静又聪明的人。

读《三国演义》有感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是以东汉末年为时代背景,当时官宦弄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吴三国为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地利;刘备仁德广布,占据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势。在百年战争中,谋士斗智,波澜壮阔,悲壮惨烈,景象万千。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位人物,他们分别为两国的重臣,且皆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在与司马懿交手之前,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论才干,论智慧,诸葛亮较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二人功业却相反。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正是因为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死于五丈原,死在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

  对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却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正式出场,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称赞:司马懿“乃世之英雄”。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这些人他全不放在的眼里,唯独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在性格上没有巨大缺陷,他不像曹操、周瑜,这些人都有突出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性格多疑,周瑜气量狭小。这些性格缺陷,易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虽然司马懿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甚至让司马懿在上方谷险些丧命。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的坚忍不拔才一次一次地阻挠了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坚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战术就是: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更重要的是,“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

  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

  诸葛亮北伐出兵六次,多次无功而返。虽然诸葛亮在北伐中算无遗策,多次打败了司马懿,但却没有彻底打败他。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难题是粮食。蜀军的粮食要通过千里栈道运输到战争前线实在非常困难。所以,时间利于魏不利于蜀。虽然诸葛亮认识到这一形势,但却没有从战略方针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司马懿认识这一形势,采取了软磨硬抗的战略决策,最终活活拖累死诸葛亮。所以说:诸葛亮是战术高手,司马懿是战略高手。诸葛亮赢得一场战役,却输掉整个战争。

  所以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

  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死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而司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士屯田,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创办的。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更大兴军屯,广开漕渠,使“百姓大悦”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该说诸葛亮面对的困难、事情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所以内政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在刘备死后,蜀国人才逐渐凋敝。军事后备人才唯姜维而已,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文臣,并未做出什么能扭转或延续蜀国的事来。北伐时,有人曾推荐素有战功的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任用马谡不当致使兵败。应该说蜀国曾经的人才济济的局面功在于刘备,而非诸葛亮。

  司马懿在世族垄断政权的社会中,提拔了不少出身低贱但有能力的人才担任军政要职,如后来作战有功的大将邓艾、石苞,都出自“草根”。

  从用人方面,司马懿所胜应说已非一筹了。

  从事实上讲司马懿实现了统一中国。所以我认为司马懿较诸葛亮更强一些。

  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被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他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年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子龙——————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名将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坡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

  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关云长,他集忠于君,善与友,正义,武力,智慧,勇气,毅力,大志于一身。他集骄傲,狂妄,轻敌,自大于一身。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虽如此,仍未能得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放曹。当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万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不显形于面的,实属罕见。

  古人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关羽为人忠孝,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为刘备之弟,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仁慈勇猛,所以帐下百万雄兵,千员虎将,都听使于他。 但是他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这个缺点导致了他丧命,那就是傲。  关羽的傲,使他大意失荆州,后又败走麦城。最终死于孙权之手。  一代军神就这样死了,我心中很悲伤,关羽如果不是那么傲,他当初要是听了马良的,守住荆州,就不会遭此大难。

  久远的中国,慷慨激昂,人才辈出的大时代,义盖云天的刘备,耍弄权术的曹操,预谋天机的诸葛亮,还有大叹时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带给我们的不是表面的群雄割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而是内心深处的那种心灵上的震撼、那种感动。

读《三国演义》有感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统的秦朝灭亡后,天下四分五裂,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统一的汉朝。而最终,汉朝也“分”了,产生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精彩章节,如《火烧赤壁》《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其中我喜欢《大意失荆州》这一回。

  面对威震华夏、天下皆惊的关羽,孙权和曹操等人使出计谋,想骗取关羽的信任,让他放松警惕。当夜二更时分,船舱里的精兵悄悄杀出,占领临近的烽火台把军士抓起来,连夜前往荆州,被调虎离山的关羽发觉后,荆州已被占领,关羽大怒出战蒋钦,可被韩当、周泰两面夹击,关羽被俘。三更时分,关平、廖化率兵杀入重围,将被俘虏的关羽救出。最后,关羽因为骄傲自满被杀掉了。

  关羽正是因为取得了好战绩就得意洋洋、忘乎所以,导致自己三番五次被孙权抓住,最后因为骄傲自大害得全军覆没,不但自己的性命不保,还失去了荆州城,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如在学习中,许多同学在平时考试中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就得意洋洋、沾沾自喜,到处炫耀自己的“了不起”,引得一些同学羡慕的吹嘘,然而得意忘形,读后感.这真的是“天上的气球——飘飘然”。而有的同学平时却抱着一副无所谓的学习态度,敷衍了事,要么等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要么就是抱怨题目太难……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先锋队员,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实验、多努力,争做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