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文档专家,晒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 > 正文

清明写景的作文14篇

2024-02-23 12:18:51综合

清明写景的作文14篇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1

  我们都会有一些难忘回忆,而最令我难忘就是清明节时候第一次踏青那段回忆。

  踏青那天,天气非常热,阳光非常灿烂,我们去是花圃。那边花非常好看,有白白樱花,红红桃花,都非常璀璨夺目,风景非常美。我们在这里还玩起了丢手绢游戏,用是我水瓶做手绢,后来,水瓶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天这么热,我又没了水瓶,后来,我真是渴极了。不过,我还是玩得非常开心。那边还有非常多大钟。

  到了吃饭时候,我们二大组分成了二个小组,大家坐在草地上,分享大家带来美食,还有同学带来了听歌东西,我们边听音乐边吃东西,感觉真是美极了。吃完饭后,我们大家都把自己垃圾丢进了垃圾桶里,因为我们要让花圃一直都非常漂亮,供大家欣赏!

  这天我看到了非常多美丽景色,还学会了要保护环境道理,就这样我们结束了清明节第一次踏青活动!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节,我早早的起床,穿上衣服,迫不及待得等要出发的姐姐。

  我把我和姐姐上山吃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我和姐姐走在向山顶的路上,我刚爬山的时候,我非常高兴但是我刚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我就有点爬不动了,姐姐说:“你刚爬到半山腰你就爬不动了,早知道你爬不到山顶我就不带你来了”。看着姐姐故作生气的样子,我咬了咬牙继续向上爬。姐姐笑着说:“这才是我的好弟弟。”

  虽然很累,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姐姐一边爬一边给我打气,我也在心里默默的鼓励着自己,每爬一步我为自己又坚持了一下感到自豪。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我第一次感觉到视野这么开阔,那田间小路,森林房屋一下子变得特别渺小,站在山顶上,有一种自己是巨人的感觉。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我站在高处,更因为我没有放弃,超越了自己。

  爬山的过程很累,但是如果你坚持了下来,就会感觉特别轻快,自豪。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3

  今天是清明节,我问妈妈清明节是什么一个什么节日,妈妈说:“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用来纪念已经去世的人的节日,特别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祖国做出牺牲的先烈们。

  这一天我们应该给他们献上一束鲜花来缅怀他们。”于是我强烈要求去长青陵园看一看烈士们的公墓。可是妈妈今天有急事而不能去,妈妈答应我明年一定带我去。

  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毕竟知道了清明节是一个什么节日,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祖国牺牲的烈士们,我也默默的在心里为他们祈祷。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记忆并不多。只记得那时的老太每次见到我,都会很亲切的抱着我笑,还会给我买一堆好吃的东西,而且还经常给我讲一些我听不懂的道理,每次听她说那些我都觉得她很罗嗦,可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可惜当时我还太小,不懂事。

  想着想着就到老太家了,妈妈她们买了一些纸折成的房子和纸钱烧给老太,大家都在说希望她在那边过的好一点。虽然不知道她们所说的“那边”是哪里。

  但想着以前老太经常买好东西给我吃还经常讲一些道理给我听,虽然我还小不太懂但那些肯定是为我好的,就越想越难过了,也哭的更厉害了,一路上妈妈都很难过,晚上回到家后,大家也都没吃多少饭就睡觉了。充实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4

  在北宋时,我国出了一位画家,他就是张择端。在张择端画的画中,最出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长5米左右,高24厘米多。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北京)热闹繁忙的场面。虽然,这只是一幅画,但画上的人们都栩栩如生,每个人都好像正在做自己的事情。

  画上有着数不清的人物,有医生,有留着长须的道士,有樵夫,有船夫,有贵族……我还真有些奇怪:画上的人数都数不清,张择端为什么就能把每个人的动作和体态清清楚楚地画下来呢?

  我很喜欢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上画的船和城门。张择端只画了城门的一侧,可是却把这一侧画得很仔细。张择端把城门上用铜做的小装饰都画了下来,而且十分整齐,就像印刷出来的。他画的船,船上有人,人的动作、形态,张择端都画了下来。张择端画的官船,就更加漂亮了!只见官船上插了一面黄旗,船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是船夫,在准备划船;有的是拜别亲朋好友的人,有的站在船上披着披风,披风随风飘扬,站在船上的人就在此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告别了。官船上的装饰就更不用说了。

  张择端呕心沥血画出来的画也有许多精彩的镜头。《劝架》就是一个好镜头。两个人在街上打起架来,许多人都在旁边围着他俩。在劝架的人群中,一位老者高声劝他俩别打架,以免在大街上出丑。就在这时,一个赤膊大汉竟然说要跟打架的两人一起打架,众人相劝……《看戏》也很吸引人。有几个人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另外一个人在后台准备。拥挤的人们伸长脖子,想要看戏。虽然画上的人们只有米粒般大小,可我们还是能看清楚。一个贵妇走过来,他站在人群的后面。用人体她拿椅子,她站在椅子上看演出,小童子替她撑着伞……

  张择端画这幅画时,就是清明节。那时正是杏花盛开的时候。一朵朵小巧玲珑、粉红色的杏花插在枝头上,棕色的树干、树枝和粉红色的杏花搭配,真是艳丽无比!

  《清明上河图》现在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馆里。八百多年来,这幅神奇的画还是毫无损坏。去北京游玩的游客们,应该都去欣赏这幅举世闻名的画。

  《清明上河图》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祖国的骄傲!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5

  清明节这几天街头巷尾都已经摆放起一堆堆庄严肃穆的花篮,与平日不同的是,花篮上多一个“奠”字,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清明节快到。

  不知是先人们预测灵验还是上天有意找个潮湿的季节来搭配这潮湿的心情,今天早晨天空一直被阴霾笼罩,我不禁顺口吟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可热闹,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有的为亲人扫墓,有的为朋友扫墓,鞭炮声,说话声,交成一片。但是总比以往缺失什么。大家的脸上荡漾着的笑容,那么的不自然。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大人们准备许多纸钱、纸被子、纸衣服、纸鞋子、红烛等物品。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可有意思,找到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或在坟上增加新土,除去杂草或不适合在坟上生长的树。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不一会儿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扫墓时,人们携带纸钱等重要物品,将花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纸被子、纸衣服、纸鞋子等焚烧,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然后是祭祀,这不仅仅是为寄托思念,还是为表达我们对亲人的爱。

  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无尽的悲伤都化在这蒙蒙的细雨之中,承载着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给那些逝去的亲人,这样悲痛的心情,缠绕于心中,久久的,不散……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妈妈和奶奶一起去神龙公园踏春。

  我们下了车,走过小路,走过饭馆,就来到了树林。幽静的森林里因高大的树而感到舒服,因花美花香而感到美丽,因小草而感到生机勃勃,树撑开了伞,为人们送去清凉。

  我们又继续沿着小径,来到了一个小草坪,许多人正在玩耍、做操、踢球,风呼呼的吹着,小草被吹得弯下腰。

  我们上了桥,站在上面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好像我已沉浸有之中了,我看得出神,美丽的小湖水平如镜,小鱼欢快的游着,它们摇摇尾巴,湖面上就晾起波纹,我真想玩一玩水啊!但又生怕破坏这美丽的画卷。

  我们沿着湖边的堤坝,看着湖面上的`小船,旁边唱着鸟叫,风吹着我的脸,真舒服!我心里想:要是一年四季都是这样,那该多好啊!

  多么美丽的春天!为了保护、爱护它,就要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7

  清明前夕,正是踏青时。

  碧空万里,空气清新。一双双脚轻快地从水洼上跃过,落地时,水面荡起一片涟漪。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向目的地前进。

  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树木早已抽出新叶,新叶长得茂盛,映衬一朵朵花。有白色的花。优雅纯洁;有粉色的花,美丽娇艳。水沟中,漂着绿叶和花瓣,映着蓝天白云水缓缓流淌。微风拂过,本就娇嫩的花便随风慢慢落下,落入水沟中,落在泥土上,或者落在踏青的少年身上。这是沿途最美的风景。走过河上的小桥,看见岸边青草地上挺立着一棵棵柳树,真是柳如眉,草烟低,满眼游丝兼落絮,一派好风景。

  乡间小道泥泞,我的裤子上贴着一团团黄泥,溅上水,已凝结成块,根本抠不下来。我无暇清理,埋头向前走,汗水浸湿了衣服。

  不远处,是一片油菜花海。我加快脚步。油菜花小巧,黄灿灿的,不少同学采下来一朵抓在手中玩弄。花上露珠晶莹,衬得花儿越发美丽。

  走入杏虎村,便望见一棵棵桃树。小时候就听大伯说,杏虎村的桃子很出名,还有伟大的许杏虎烈士。此时树上还没结出桃子。

  我们来到许杏虎故居,屋前有一棵老树,树上爬满了苔薛。屋子黑瓦红砖墙,再平凡不过,这便是他成长的地方。走入纪念馆,里面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的生平事迹。他们为祖国牺牲,是伟大的。

  走出纪念馆,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些先烈,我们的祖国才能和平,我们才能快乐地生活,见到这世间美景。

  离开了杏虎村,来到万新农场。放下野餐垫,铺在草地上。我们在春色中享受美食,玩耍嬉闹,好不快话。

  当微风再一次拂过,我们离开了农场。回到学校,又累又困。我们回味着这次活动,应该一生难忘。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8

  清明的雨是朦胧的,细密而又轻柔,在微风中飘飘洒洒,带着略显沉重的忧伤,悄然落进大街小巷,在青葱的草丛里隐藏去了。许多家的亲戚们坐着各自的车,在大马路上排成一长串,缓缓地向陵园驶去。清明这天,都是要给去世的亲人扫墓的。细雨布满了车身,似是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过桥时,车晃了一下,车顶上的积雨顺着玻璃窗滑下,宛如一滴晶莹的泪珠。

  车到了,人们纷纷从车上下来,相互寒喧着最近可好。有人提着一大盒鞭炮,有人提着一箱又一箱的牛奶与蛋糕,还有人带着扫把。几个不安分的小孩开始抢先去吃蛋糕与牛奶,很快在家长们的眼神暗示下,默默的站到了一边。

  随着父母与亲戚们上山。沿路都是长得茂盛的.白花小草,也许还有野菜,在细密的雨帘中湿湿的,融化成了模糊的一片,只剩满眼的葱绿与一种说不出的气氛。

  一个大大的,灰色的雕花石墓前围满了亲人们。他们小心翼翼地取下去年挂上去的旧了的大红花,换上新的,随后扛来几株万年青,栽在了墓的两旁,又是几个人拿着扫把,一下一下,轻而缓的扫去墓前还未化作泥土的落叶。很快,他们便开始在墓前摆上一篮又一篮的花,有黄的,有白的。它们相互映衬着,空气中开始弥漫着菊花的清香。我们是一群不懂世事的孩子,便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庄重的、充满仪式感的事,感受那沉重的气氛,感受那祭奠亲人的传统仪式。

  一切杂事结束了,便是放鞭炮、烧纸钱。在一片“噼里啪啦”的响声中,白烟向四处弥散开来,环绕在石墓的周围,夹杂着盛开的菊花的清香,悠悠的。鞭炮燃尽了,人们结束了一长串祭奠亲人的仪式,要下山了。我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忽然想起了什么,在草丛间折下一枝小小的白色雏菊,将它庄重地放在了墓基的边上,很轻,很轻,就像一声轻轻的问候。

  至始至终,亲戚们的脸上都是庄重的微笑,充满仪式感。

  回头?烟雨朦胧中,那几棵万年青在石墓边守卫着,空气里是清幽的花香。

  清明雨上,折一枝白菊,祭故人。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看到这首诗,你一定会想到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了。清明节后,雨水增多,都在此时换去了冬天的污垢,迎来了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又为此时出现了清明扫墓、风筝、寒食节……也出现了著名的人物——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求回报,清明也表示对炎帝的尊重,对自己祖先的哀思。我外婆也不例外,星期五的中午,她就急匆匆地往邵阳县赶,一脸的高兴,又似乎严肃,给我提来饭盒,掉头就走了,我估计她还要扫墓呢!这不又让我回想起扫墓必做的事情,放鞭炮,“噼啪”鞭炮爆炸了,响声闹耳,大家尖叫着躲闪,放炮的哥哥则在一旁笑,有时还要放降落伞炮,将炮放在地上,点火起炮,一声巨响,一个小降落伞落下来,似乎是祖先给后世的启发,大人们在祷告。

  清明节,怀着爱国之心,爱家之心,爱祖之心.虽然没有特殊的场面,气氛,我在家里为你们祝福!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10

  飘雪之晨,我倚窗而坐,柔荑托颚,静观雪景。雪零星落下,如窗花飘零,而天公并不作美,接之遂化无;似美人,伊着一袭素衣,袅娜身姿舞,款款而至;如无香之梨花,但雪因无香,平添了几分素净,安宁,淡雅,清新,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娥。

  至院,见雪洒满地,即止。不忍心踏之,如此美好之物,怎能忍心践踏或蹂躏?静静立着,雪也不间断地落着,雪与我,似是已化进这冬季里了。雪伴我,无孤独之感,倒是添了些许欢愉。悄悄地,我们谁也不言,生怕坏了这静。我们认为,只须这样久久凝视,足矣。

  梅开之夜,我悄然走进阳台,刚跨了门槛,便闻见梅香袅袅,梅香淡然入鼻,浓烈却不失淡雅。香气在空气中久久萦绕,我跟着香气走进,原是梅花,虽望不见她,却能想象出她一人于丛中独芳自开的情境,那种不惧,不畏,不怕的深情,只淡然一笑而过。她的婀娜多姿的身影湮没在黑夜里。

  正这样想着,疾步跑去开了灯,梅花的芳颜便尽现。不得不感叹她的美,动人,让人从心底里觉得她是极美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与梅,天公之佳作。墙隅之处,梅独开,雪伴她,黯然落下。氤氲香气于空气中酝酿,久久方才入鼻,却浓浓久不散去。再转眸望雪,洁白无瑕,至纯至真,若有玉与其同色,那必然是玉中。

  雪与梅,互相伴之,相得益彰;雪配梅,无约定,却如已约定一般,每每冬季,一同出现,同为冬之佳品,皆于丛中笑;雪同梅,不离不弃,即使淡然消无,也定会在下一个冬季同时翩然而至,永远不弃。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11

  天灰蒙蒙的,大朵大多的乌云迅速游动着,一块块地占领着那方天空。风猛烈地刮着,声波足以震裂那方如玻璃般的天。 我捧着刚发的试卷慢吞吞地回家,那张被誉为“极品”的白纸上爬满了醒目的红叉。回家的路可真短啊,看着近在眼前的房子,想着房子里即将发作的父母,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心里就像这天气一样,欲哭无泪。

  近了,又近了。我迟疑着徘徊在越来越暗淡的.空气里,像看哈迪斯的宫殿那样惊恐地盯着自己的家门。蓦地一瞥眼,我发现一朵月季正在风中颤栗,那往日里不可一世的身躯正被风拨弄着左摇右摆。不知怎地,我竟情不自禁地生出一股喜悦之情。 正在恍惚间,天上突然落下豆大的一滴。我慌忙躲进旁边的一家小店,心里却是美得不行:不论如何,总有理由拖延时间了。 雨越下越大,渐渐密集了整个天地。风声和着雨声,将天割据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岛国,大有纷纷坠落之势。我心里也是一样,湿漉漉的一片。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极不情愿地往外挪着身子,精神上却似有千万双手在拖住我,拼命往后拽。我抱住门把,良心告诉我别往后退,心里却再不愿前进一步。我四下里看看,指望能找到那朵月季。瞧它枯枝败叶,繁华满地的样子。我知道,它现在的处境只会比我更惨。

  但那朵花还在啊!彼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那朵娇艳的落了瓣的月季花,傲然矗立在柔黄豆灯光里,圣洁得像是镁光灯下的绝代佳人,那么多不可一世,很有“木兰凯旋”的意味。 花亦如此,人复如何?!

  我于是松开把手,向着家门走去。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12

  今天是清明。

  清明本是农家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前后,天气回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点瓜种豆的好机会,所以农家人喜欢清明。

  清明如果逢着三月初三,在南方一些地方,又是情人们郊游唱山歌,表白爱慕之情的好时光,所以年轻人喜欢清明时节。

  今年清明恰逢三月初三,而三月初三据说又是华夏之祖黄帝的出生日,成为祭祖拜宗祠的最好理由,所以老人和权势者喜欢。

  在清明祭祖,让祭祖仪式成为一种例行的活动,那就演变成为清明节了,既然是节日,就会有很多的活动内容,什么扫墓、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对山歌、飘灯笼,什么射柳、插柳、戴柳、柳串固饼(固,应该是食字旁,加个固字,但电脑打不出此字,见谅)……等等等等。

  可惜现代人(不是历史教科书的概念,指生活在当今现下之人)已经把清明和清明节、三月三混为一谈了,更为糟糕的是,甚至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把清明和寒食混为一谈,把清明节和寒食节也混为一谈,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现在的人,过清明就是扫墓了。但也有不愿意去扫墓的,我的一位博友就专门写了不去扫墓的理由,不管其理由成不成立,还是另有原因,但清明不去扫墓的人绝不在少数,我父母就从来不去,这是习俗观念和家庭习惯问题,我当时给博友的回复说:

  不去也行

  心中自有天国的墓

  去也无妨

  眼里还有人间的情

  我的意思无非是说:去有去的理由,不去也一定有不去的理由,所以,去不去都没关系,但必须具备怀念先人之心。

  我今天去了。

  我岳母是丹阳人,近几年我都陪伴岳父母去祖坟祭扫,成了习惯。大清早出发,六点不到,天刚蒙蒙亮,路上果然不挤,但车辆也已经不少。九点刚过,就到了珥陵镇珥城村,把车停在村委会,见了岳母的侄儿侄媳,闲聊几句,就直奔村口西北方向的坟地而去。

  坟地是村民的,散落在一条小河的南岸,村委会早就说要迁,为了开阔河道,但至今未迁,据说是河道开阔了不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就搁置了。

  坟地的风水很好,面临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背靠潺潺的小河,人来船往。岳母家的坟地,因为有侄儿在照料者,倒也整整齐齐,清明时节,正是油菜花开的好时节,一片黄灿灿的,多年前栽种的两棵松树,在墓碑的两侧也生长得郁郁葱葱,远远望去,煞是引人注目。

  祭奠很简单,摆上供品,倒上酒,磕头,烧纸,难免说些什么,也就结束了。

  清明祭祖原本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在感觉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可走可不走的形式,这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家途中,返程的车辆排成了几公里长队,上海段的收费处为了加快车流速度,只能是光收路卡不收钱。忽然想起几天前写给博友的一首《清明祭祀》(和杜牧《清明》),用来结尾正好。

  清明时节人纷纷

  上坟车流惊英魂

  一年一度家祭日

  满腹心酸奈何村。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是大家从小就开始背的一首诗,相信大家已经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中之一。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并且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扫墓,慢慢的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了清明节。一般是在新历的四月五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到现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清明节的习俗有非常多,其中有扫墓: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就是对祖先的思敬。按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以前,北京人大多数都在清明节扫墓,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也有插柳:因为有一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可以预报天气。除了这些习俗,清明节的习俗还有非常多。

  我们一家由于工作问题,所以就没有回家乡扫墓、祭祖,我就在网上祭奠了光荣牺牲的烈士们,阅读有关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写景的作文 篇14

  清明,缠绵的雨丝带来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凄寒。

  清明。清明,说出口总有种伤感涌上心头。莫名地,心情变得很沉重。

  先人的离世,往往是人们心中一段最为悲痛的回忆,深埋在记忆深处,不愿提起、不愿忆起。而清明,则将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现实,就那样平静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于是,最初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又回来了。逝者安息,生者,却难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时节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们的思念化成的。这种思念、如此痛,如此让人心伤。于是当这雨滴落在人们身上时,才让人心中升起难以名状的感伤,才让人的心情变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时节,是个随手就可以捡拾泪水的时节,亦是个哀伤蔓延的时节。转身、低首、难言。谁将痛的滋味,连同思念一同葬了?

  当真葬得了、忘得掉么?

  清明,我们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会再重来。但那份思念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遗忘的。我们只是压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却将所有的一切释放。于是,怀念啊、伤感啊、难忘啊什么的,一下子全都回来了。一丝一毫都没有减少,反而在心中越发清晰的展现出来。

  这雨,下个不停,泪水也流个不停。不想再克制了,哭便哭吧,终究,那是所有人都难以忘记的,那些曾经深爱着我们的人即便不在了,我们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则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爱和我们的纪念呢?

  这雨,下得阴晦。但我们应该笑得明媚,不可以让那些曾经深爱着我们的人,看见我们不快乐,不可以……

  清明时节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