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合集6篇,以供参阅。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大熊猫的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2、让幼儿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是国宝,应保护大熊猫。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丰富词汇:珍贵、竹笋。
活动准备:
大熊猫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
一、用谜语引出课题。
让幼儿猜:"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粮食,竹林里安家。"(大熊猫)
二、出示大熊猫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出示大熊猫玩具,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大熊猫的头、嘴、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四肢、尾巴等。
小结:大熊猫的头是圆形,头上有嘴、鼻子、眼睛、耳朵。一张嘴,一对小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像带黑色的眼镜。鼻子是黑色的,在脸的中央,两只小耳朵是黑色的。身体胖乎乎的是椭圆形,全是白色。有四条粗短的腿,长圆形,是黑色的,尾巴短短的是黑色。
三、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怎样生活?是怎样走路的? 小结:大熊猫住在长有竹林的`高山上,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喜欢独居,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吃东西,会爬树,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
四、谈话:大熊猫与人类的关系。
"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大熊猫?你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小结:(为什么称大熊猫为国宝参见教学资料)小朋友在动物园、电影、电视或图书中见过大熊猫。大熊猫形体美丽,动作有趣,性情温雅,可供大家观赏,还可以表演精彩的节目,是我们和世界人民喜爱的动物。但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我们要救救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让它永远生活在地球上。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讲讲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表达及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尾巴”
1、今天本来有很多动物朋友来跟我们做游戏,但是它们很淘气,要和我们捉迷藏,让我们来找它。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遮住身体露出尾巴)
2、这些动物太粗心了,把头和身体藏了起来,可是什么露出来了?
——尾巴
3、哎!尾巴在外面我们就能猜出它是谁?谁来猜猜看。
——这是马的尾巴,因为马尾巴是长长的,像……
——这是豹子尾巴,因为它身上有斑点
出来吧,我们猜出你是谁啦!
小结:每种动物都有尾巴的,而这从它的尾巴的不同,我们就猜出它是谁。 二、交流讨论图片上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1、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鱼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
——马的尾巴可以驱赶蚊子苍蝇
——壁虎可以逃生
——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作降落伞
——猴子的尾巴是第三只手,可以把身体挂在树上
2、小结提升,这些动物的尾巴都很重要,有的……
3、观看录象
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听听我们说的.对不对。 三、对尾巴作用的延伸及规类
1、原来有很多种动物都有尾巴,包括人怎么样?
(人以前也是有尾巴的,现在因为人类很聪明所以不需要尾巴了,但是很多动物不是离不开尾巴的)
2、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物的尾巴也很有用的?
鱼:把握方向,像船上的舵。
马:驱赶蚊蝇
猴子:
壁虎: 3、总结:提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是个大火球,能放射出光和热。
2、能迁移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了解太阳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知道有了太阳,植物才能生长、动物和人才能生存。
3、让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深色太阳镜或深色玻璃。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
圆球红彤彤挂在天空中,雨天看不见,晴天就出现,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太阳)小朋友真棒,我们先自己表扬自己,(棒、棒、棒、我真棒!)好,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学习《活力太阳》。
二、通过观察,了解太阳是个大火球,能放射出光和热。
1、讲解:太阳是个大火球会发光发热,太阳的能量巨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和热量。
(1)观察太阳的时候我们要意识什么呢?(引导幼儿认识太阳光的强烈,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教育幼儿如何看太阳安全。
(3)集体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太阳。
(4)感受太阳会发热的特点,引导幼儿摸摸自己的头发、衣服等感受太阳带来的温度。
(5)小结:太阳像个大火球,不仅会发光,还会发出热量。讲解太阳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太阳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知道有了太阳,植物才能生长、动物和人才能生存。
(1)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图中的动物、植物和小朋友,你们告诉我们太阳有哪些好处。
(2)小树大声地告诉我们:有了太阳,我可以长得更壮。小花说:有了太阳,我才有美丽的'颜色。小花猫说:有了太阳,我才能晒着太阳,舒服地睡觉。小青蛙说:有了太阳,我才能活蹦乱跳的。小朋友说:有了太阳我们才有明亮的教室。老师说:有了太阳,我们才能生活。
(3)小结:万物生长靠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人和动物就没有办法生活,我们离不开太阳。
3、学习诗歌《太阳》。
太阳火红太阳照四方,它的好处说不完,太阳不晒草不绿,太阳不晒花不香,太阳不晒果不熟,太阳不晒苗不长,被褥也要太阳晒,太阳晒了暖洋洋,人体更要太阳晒,太阳晒了才健康。
三、让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交流,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对太阳的了解。个别、分组、集体读诗歌《太阳》。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教师小结。
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
(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 深秋正是季节交替进行的时节,幼儿园里原先的一些树叶都纷纷掉落下来。在平时外出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落叶的草地上打着落叶仗,观察着树的变化。因此,选择在这个时机进行这样的一个教学活动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这个活动内容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中的内容,在整合的引导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边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来激发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与优美的音乐和诗歌渲染成的一个有意思的活动。
活动的难点在于孩子们需要在具体的树叶间做对比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个下位概念--落叶树和常绿树两个特征的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关心树朋友的变化,学习比较、概括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明显特征。
2、活动中能积极交流并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各种树叶
活动过程: 一、说说树朋友的变化 1、最近我们都在观察了解你的树朋友,那就说说你的树朋友吧!
(通过已有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2、诗歌(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树朋友的变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议议两类树的不同 1、刚才有的孩子说树朋友落叶了,那你们的树朋友是不是都落叶呢?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听听落叶树和常绿树的话。
3、你能听出落叶树和常绿树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吗?交替是什么意思?
(关注孩子们的倾听理解能力。)
三、找找两类树叶的不同特征 1、这些树叶你们都认识吗?这三片落叶树和三片常绿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观察要素:
关注幼儿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是否指向-----类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叶树和常绿树不同特征。
4、验证表述各自的想法。
:如果看到树叶比较薄、暗、脆的树叶可能是落叶树;比较厚、亮、韧的树叶可能就是常绿树。
(由于孩子们是针对具体的.树叶进行比较,挑战点是对两类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类概括。我试图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同伴共同验证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在认识周围的世界的同时慢慢习得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四、延伸活动 你对树朋友还有什么想了解的?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提出问题,为以后进一步探索活动做好延伸。)活动点评金晓燕执教的集体活动《落叶树与常绿树》则激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深入观察、细腻体会、专注探索落叶树和常绿树树叶的不同,并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等高科技媒体将灵动的PPT、悠扬的散文诗作为手段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精彩活动离不开多年的积累和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