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7篇 留得枯荷听雨声全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留得残荷听雨声7篇 留得枯荷听雨声全诗,以供参阅。
心底的流浪被一层层的瓦解,现在留下的是只是荒芜和纯粹。那一份惊慌,不适合这会去打扰。终究擦肩,看得到掠影,在心底留得下一份遗憾吧。
夜凉如水,古秦淮河千年之前的水流汩汩而前。断桥把那一幅幅夜色笼入窗台,掩映着一丝妩媚。轻轻撩拨的窗纱,在水声中悄然褪去,留下一抹羞涩。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掩埋在长长的秦淮河边,那千古悠悠的声响似又回荡。声声幽怨,声声凄婉。是否也有遗憾,是否也曾冰凉。
河水扑面的湿意一层层的远去,船身转弯得急,手习惯性的抓空了,眼泪扑簌簌的也落下来了。心脏的位置,传来隐隐的疼痛。其实,一个人也好的呀,可以安宁,可以静默,可以只和自己说话。
河水蜿蜒曲折,迂回在这个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路过也好,匆忙也罢。来过,便是无悔的呀。
睡去,醒来之后,远方依旧。
一个人淡然的游走在这个世间,只是为了一份执着。车窗外抛却的风景,一幕幕褪去。泪痕也风干了,相遇和别离,也和列车一样加速,减去,留下,然后平和的向前。
在苏州站下了列车,直奔拙政园,苏州园林是生命中的一个结点,终是要去的。
推开轩窗,鸳鸯在水里嬉戏。三三两两的相鸣相和。满池的荷花只留下星星点点的残枝,河水荡开了去。在波光粼粼间,看得透彻的晴空和岁月。恍若从前,星河变换,闪现的只是这一世而已。
屏风静卧在那一扇轩窗之侧,斜倚在廊檐下,闭着眼。那开在深冬的腊梅,阵阵幽香扑鼻。若隐若现的浮香,看到那细细碎碎掩埋在了时光的落叶,面前似是扛着葬花锄的林妹妹,在那水边挖着坟。阳光从白墙青瓦间穿透,洒在里。葬了呀,终是埋了,从心底剜去和割舍的不只有泪,还有血。葬了就好的,葬了也就清净了。
脚步声从身边远远的传来,惊醒了这一场梦,匆匆拾级而上。恍如梦里千回百转的一场邂逅。回过神,暖暖的阳光洒在手心,一丝丝的温度透进身体里。
找一个有微微凉风的地方,坐下来,沉下心来。专注于此前,专注于这一刻。其实从来就是一个人,这个样子,一个人也很好的呀。阵阵鸟鸣穿进心间,留下一片平和。抬眼,碧水残荷迎头撞进来。
“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是曾经的愿望吧,这一辈子也期许的梦境。会否相遇梦里的那片雨,在书香茶斋中淹没尘埃,任岁月老去,我心自在!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的张继千年漂泊,夜色中隐去的不只是静默,还有那游子之心,还有那飘零之感。也许,也许还有孤身一人的惶遽,还有将要面临的迷途的遥远。
心中可以安放的位置,也许有时候是清净的角落。来到姑苏,想去寒山寺看看,静静的思索,给心灵一份慰藉和承当。
舍去和放下,从肢体开始教导自己,然后是心灵。一点点的剖析和面对。
可惜,暮色四合中,远远的看着那独矗的寒山寺,咫尺之遥。要过去么?来了就是为了陪他的呀,还是算了。心底的流浪被一层层的瓦解,现在留下的是只是荒芜和纯粹。那一份惊慌,不适合这会去打扰。终究擦肩,看得到掠影,在心底留得下一份遗憾吧。
在吴国醒来,收拾行囊将要离开。曾经的吴王,横刀立马,一统天下的雄心是否迟至暮年依旧。
岁月穿梭,千年之前和千年之后,应该是一样的宿命,来过,记得;离去,忘了便好!
看着秋雨缠缠绵绵飘着,感叹,一场秋雨一场凉。
在店门口站了会儿,拢了拢衣衫,突然想起,郊区15里外潇水边,不是有一荷塘吗?如此秋雨里,不知那满池荷莲如何了?可是孤芳自赏的艳丽着?还是叶枯枝零飘落着?思及,心动,身也动,披了外套,拿了雨伞,一溜烟的消失在烟雨中。
一路上,我记忆犹新的想起,夏日里与一闺蜜看那荷塘的场景,满满的一池荷叶错落有致,几株尚未盛开的花苞亭亭玉立,粉红但不妖冶,端庄而透清秀。我还记得我对闺蜜说:
“多想在这里盖一间小屋,品一壶香茶,是何等的惬意。”“想远离生活?” 闺蜜笑道:
“荷花只是在夏天盛极一时,到了秋天它们就会凋零,那种景色让人悲悲切切,给人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伤感情怀,你还会愿意厮守在这儿?”
真如闺蜜所言。
秋天来时,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昔日那满眼清丽已是“红藕香残玉簟了”。映入眼中的说残缺不全的荷叶,满目苍凉的枯茎,有的枯萎,有的折腰,满目萧杀,不由得怅然之情油然而生。
我徘徊在荷塘边,感叹着,不知何时,雨越来越密了,敲打着残荷,闻之竟听到莲的哭泣,是啊,往日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如今却是叶败花落的凋零,只剩满水池的残叶,嫣得不伤悲?凉风袭人,冷雨袭残荷,滴答滴答,溢满一池孤寂,雨点淡淡的漾开,我仿佛听见残荷在雨中叹息。
我不忍触碰莲的羸弱,有如不敢细讨生命的厚重,就如荷绽放后的笑颜,有谁能懂莲的心事?荷花由盛及衰,由世人瞩目到无人问津,虽说只是万物轮回,仍不由人缅怀伤感。
满池萧杀,雨袭残荷,沙沙而鸣,突然想起李商隐的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没来由的发了会呆,说不出为什么,心里就隐隐的疼了。寒塘枯影,冷雨花魂。残荷无言,唯听秋雨沙沙敲打着枯荷, 仿佛叹息,一声声,一声声,一声声。。。
悄悄在立在这荷塘边听雨,那点点滴滴滴入心头的,是否也是如这残荷一样的平寂?是不是人间之事也大抵如此:芳华过后是凋零;铅华洗尽是纯净;盛宴散尽是平寂;繁华过后是回归;或者深爱过后是无言以对。
人生啊,我们都可以微笑的面对繁华世事,阅尽生活中的快意,只是当繁华过尽,独面悲凉之时,又有几人可以真正的“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呢?
这怕又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了吧。听得残荷,更要的是一份心境,不是吗?无言,而我心领神会。
雨敲打着片片枯荷,细密的雨丝飘落在残荷上,仿佛给荷带去了一缕湿漉漉的忧伤。聆听着雨打残荷的旋律,我的心,收获了一片沉淀苍凉和感伤后的宁静。 花开有人赏,花落有人怜,谁说只有夏日荷花别样红,秋风乍起,秋雨纷纷,静静聆听着枯荷承雨的声音,正所谓莲开在心间,不是琴声胜似琴声,这份痴迷,就算枯了又如何,一样可以生成别样万种风情,千般妩媚,惹世人怜爱!
秋雨一直下着,下着淅沥沥地下着,滴到了残存的荷叶上,滴答,滴答。。。留得残荷听雨声。秋雨一直下着,下着,淅淅沥沥的下着,滴到我的雨伞上,滴答,滴答。。。真个是,清浅流年消无迹,玲珑心事落难寻。一个人的雨伞,一个人的残荷,想了好多好多。 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可是,没走几步,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这才独自离开。。。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义山
中考失意,连续几日心烦意乱。妈妈说,趁还年轻,多受点挫折,也好。但我心中的抑郁始终不能排遣,一天天的消沉下去,妈妈见了也于心不忍,向人打听着说旅行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第二天,就拖着抑郁的我风风火火的出发了。
目的地,徽州。
沿途一直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车开的不快,但始终很平稳。我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细数窗上落下的雨汇聚成的水滴。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我看见高速公路两旁匆匆驶离我眼线的树木,清新的绿,青翠欲滴。天就这样黑下去。黄昏时,我看见落日缓缓沉入地平线。我们在鲜明的近乎不可思议的暮色中下车,只留西方天空那璀璨的晚霞,璀璨的像凤凰展开金色的翅膀。
第二天,依旧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漫步雨中,眼光所到之处尽是黛瓦白墙,有雨水顺着瓦片,滴滴答答的落下,打在门前的万年青上。错综复杂的古道被雨水冲刷的干净,一种安谧的气氛笼罩在这座古城里,连一向大大咧咧惯了的我都不禁斯文起来。就这样转来转去,却始终转不出这石巷。我不禁有些烦了。
真真是适逢其会!正当我迷茫彷徨之际,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水塘,精巧别致。几片圆圆的荷叶浮在水面上,美中不足的是只有几朵枯荷漫不经心的开着,原本饱满的花瓣竟都丧气地垂下了脑袋,颜色也不复往日的明媚鲜妍。大地是经受了一夜的风雨罢。
不知不觉间,我已站在池塘边,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一览无余,我不禁感到有些惋惜。正欲转身离去,耳边突然响起清脆的一声"啪嗒".原来是雨滴打在了叶子上。我突然对着清脆悦耳的雨滴产生了兴趣,就悄悄立在一旁,像音乐会没有门票的客人一样躲在角落偷偷的欣赏。
雾雨蒙澪,池塘里的荷叶碧绿碧绿的似乎似刚刚完成的水墨丹青。雨打在荷叶上发出"啪嗒"的悦耳的响声,遁声入耳,这旁人难以察觉的雨声,在我听来却犹如天籁。雨声滴滴答答,恍惚中像是少女灵巧的手在拨弄琵琶,泠泠琴弦上流淌着泉水叮咚般的声音,汇聚成颗颗水珠,涌入叶心凝成一汪清泓,荡起水面上的阵阵涟漪。这一刻,我静静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都把我拥入怀里,多想就这样遁入没有时光流动的场所,耳边只有干净、清澈的雨声······
李义山有诗云:"留得残荷听雨声。"滚滚红尘中,我愿独坐一位听雨人,听细雨滴梧桐,听骤雨打荷叶,听珠落玉盘,听雨疏风骤。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让脚步如斯清影。
真的特别喜欢林黛玉说得这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多么美妙的韵律,她竟然如诗如画般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又特别像一首乐曲,婉转幽雅,时而残败,时而风起。
你说这位林妹妹在说这首诗时,她在想什么呢?她在为美丽的莲花的衰败而伤感吗?还是在为自己的不幸命运而哭泣?她当时是不是又哭了?她的弱小的泪滴夹在雨声里,谁也听不清楚,也弄不明白她当时的心情!
是啊,小小年纪的她,就经历了如此多灾多难的家庭变故,可怜啊,父母双亡,谁会为她的婚姻大事操心呢?寄人篱下的生活,本来就难熬,再加上他又爱上了一个她不该爱的人!雪上加霜!她知道她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她也不敢跟大观园里的那些恶势力抗衡!她也没有能力去跟她们较劲!难道自己的将来真的会像那些惨败的荷花吗?荷花开的时候那么多人来欣赏,现在美丽的荷花败了,却再也无人问津了。现在只有林黛玉一人冒着小雨,戴着斗笠,来观看那些惨败的荷花。进入她眼帘的已不是初夏时的那些美景了,到处都是残荷,小雨,可是就是这样一副不美丽的风景,她这位弱小的女诗人,也能念出这么好的诗来。
“留得残荷听雨声”多么美妙的诗句啊,诗人并沒有平铺直述,说残荷有多么的难看,不好等等,在这位女诗人眼里,残荷对她也是一样有用的,它可以留下来陪她一起,听雨淋荷叶的声音啊,要不然她一人独自冒雨在这站着,岂不更凄凉,孤寂,难捱!?
八月即将过去,荷花又将变成残荷,美丽的荷塘月色也只能等到明年初夏才能再见了!可这位美丽多才又多情的女诗人,我将上哪里去寻觅呢?
午夜过后,也许是太疲倦的缘故,我恍恍惚惚进入睡眠状态.你将我弄醒,柔柔的对我说:下雨呢。我不知道你的意图,也无法窥视你的表情。我迷迷糊糊回答你:这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呢。让她下吧。一会儿我又进入梦乡。
早晨,我拉开窗帘,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远处的农田已被萧瑟的秋风拂去了往日的青翠,呈现出一派萧条衰败的景象:稻田里收割过的稻茬被农民用火烧过黑黝黝的一片。大片的'棉田也失去了往日皓齿粲然和郁郁葱葱的生机,残枝败叶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曳着,抖动着。更远处是一排农家的房舍,在如烟的雨雾中显得迷蒙而渺远。
雨滴愈来愈大,也愈来愈响,我将视线移到楼下不远处的一池荷塘。大片的荷叶已由青绿蜕为暗紫,经过风霜的洗刷,圆盘似的叶片撕裂成条状,豆大的雨滴打在叶片上,一声声脆响进入耳鼓。哦,这是一种绝妙的天籁之音。我猛然忆起历代文人骚客们对荷的礼赞和顿悟。在这深秋时节是绝对看不到杨万里眼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葱茏与娇艳的。姜夔的:一一风荷举,依稀尚能呈现一些影像,东坡先生的:荷尽已无擎雨盖,应该是这深秋时节的极好写照。可是眼下砭人的秋风和着粗大的冷雨不时的敲击着残荷,那该是另外一番风情了。难怪著名的唐朝诗人李商隐无奈的发出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慨叹。微风时,雨点儿小,湖面传来悉悉簌簌,细微的声音,象春蚕咀嚼桑叶,又象万物萌动拔节生长。风大时,满池残荷相互切檫,挤挤挨挨,仿佛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喋血嘶杀。又像满山遍岭的野火爆裂枯材的焦灼之音......
看到眼前一派颓景,反而使我产生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一种向往。脑海里又呈现出我的家乡------江南水乡一副副绝妙的图景:家乡的六月,湖光山色,景致秀美。满池碧荷,亭亭净直,少女的歌声荡漾在湖中: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
莲舟上扬起歌声,人面荷花相映红.这该是怎样一副使人心旷神怡的图画啊。
如今,我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远离家乡的荷塘,远离家乡的山水,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脑子里总会影现出我的家乡------水乡泽国的荷叶,莲花,和那穿梭其间的,抬头放歌低头弄莲的一群群清醇少女。
在西大时,最看不厌的就是那一方浅浅的荷塘。无论是在荷开满塘的炎炎夏日,还是在枯枝败叶的秋冬时节,荷塘都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相比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似乎更喜欢“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枯枝败叶,尽管没有了花开时的摇曳身姿,但却多了几分温婉安静的诗意。
曾几何时,读到《红楼梦》的某一处,林妹妹说只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每一次读到这一处,都会默念好几遍,然后想起留在西大荷塘里的残荷又是如何的美妙?我想大概也如《红楼梦》中所写的那样吧!
看到了池中的枯荷。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的这园子闲了一闲,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
南国的冬天郁郁葱葱,没有什么冬天的感觉。唯有池中的枯叶残荷向我们展示这这个季节的与众不同。干枯的枝干依旧亭亭玉立,更显几分柔软的骨感。蜷缩的残叶风韵犹存,更显得几分的简约的妩媚。即便在冬天,南国的风也是温和的,只是多了些许寒意罢了。残荷的根茎随风抖动的姿态也是那样的惹人怜惜,唯恐被折断。
或许,最美的情境还是冬雨缠绵,暗幕四合,华灯初上,人声渐息,再看那一池零落的残荷败叶,星星点点的光,稀稀疏疏的雨,干枯的荷也变得湿润了起来,相比于夏日的热闹,这也是一种别样的美。我一直想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但多少回落笔却已无言,收笔竟还有意。
“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这样的意境多半是诗人的表达,但是这一种诗意的美却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就林妹妹“只喜欢这一句”,可林妹妹的这种共鸣似乎大半是出于某一种悲伤的情绪,悲从中来,荷是残荷,雨是秋雨,雨打残荷,声声入耳,或许林妹妹惯于悲伤,所以才“只喜欢”。
而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孤独,而非悲伤。即便在荷花盛开的最热闹的季节里,我依然觉得荷花是孤独的,那一种人群里的繁华终究免不了落幕之后的孤单。花开半夏,残荷秋冬。因而,我更愿意看到的还是在那一个浅浅的荷塘之中,枯枝败叶,与水同住,残荷风雨,与水同往。这才是他们最本质的状态——孤独但不悲伤,柔软但却坚韧。
今夜,无风无雨,但依旧念着那一池的残荷,是否依然摇曳?
今年夏天,当众多影友们纷纷赴荷塘拍摄那些盛开的荷花时,我却一次也没有去,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荷花,正相反,我特别喜欢荷花,很早就读过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著名议论散文《爱莲说》,至今我还记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名句。正因为此,我不敢轻易的去表现这么美丽的荷花,生怕拍不好会玷污了她的圣洁!
前些日子外出采风,偶遇路边一处荷塘,很大的一片枯萎的败荷,在蓝天秋阳下与周边的美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我还是为之心动,停车来到了荷塘边上,坐在池畔石头上,默默地欣赏这末日的辉煌!
只见这些曾经镶着水珠晶莹润亮的圆叶, 不知何时已经干涸发黑,变为深褐色的斑驳的残荷了。花已不再是主角,褐色的茎蔓肆意地缠绕着,像网一样罗住枯叶。这里虽然早已没有了夏日随风飘来的阵阵馨香,但是它们在水中却依然保持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它们或是依然昂首挺胸的傲视遮蓝天,也有的似风中残烛的老叟,瘫倒在水中半隐半露这它那衰竭的腰身。那些破败的残叶和枯萎的莲蓬在水中点缀着秋日的画面,并为欣赏者展现出它们那多姿的曲线。谁说残荷没有生命力?谁说它们的命运就是注定要受到人们的冷落?在我看来,正是它们这顽强多姿的身躯,正在努力向世人表白自己的生命力是多么的坚韧不屈!待来年,当河底的滋泥里又吐出新绿,当硕一大的荷叶重新上绽放出一朵朵圣洁的粉色花多时,到那时,人们也许又会“喜新厌旧”追着鲜荷拍摄了!
自那以后,我总会忆起散落在池塘之中的那些残荷。再看这景时,几分伤感,几分留恋。回到家中,看着暗淡的灯光下案头花瓶中那采来的残荷与枯萎的莲蓬,墙上老条屏上有飞鸟、莲花、腊梅……散发出紫檀木特有的暗香。回想着外出见到的那些残荷,不禁发出些许的感叹:这难道真是应验了人们说过的“当初有多盛大,以后会有多低迷”吗?!这一朵朵残荷,有了隐忍却更为让人心动的风骨,那是光阴赠予她们的味道——历经岁月摧一残,饱经了人世的风霜。此刻,两扇窗之外正在经历着变天,苦雨凄风中将要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想着池塘里那些苦苦支撑着的残荷,心中萌生出一种氤氲着含蓄的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