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节的作文700字5篇(关于春节的作文700字初中作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描写春节的作文700字5篇(关于春节的作文700字初中作文),以供借鉴。
为了迎接今年的到来,也为了让今年的新年更令人忘怀,我和表姐就准备举办一次属于我们自己家的“春节晚会”。
走进客厅,你们可以看见到处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带;墙壁上也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气球,真让人想去摸一摸,捏一捏;在气球的下面,凳子和小桌子围成了一个圈,中间的圆圈便是我们表演的场地了;桌子上摆满了糖果、果冻、花生之类的零食,馋得大家直流口水。
表演开始了,我清了清嗓子,说道:“20xx年‘春节晚会’正式开始,首先请京京为我们表演歌曲《大雨小雨》和背诵古诗《登鹳雀楼》,大家掌声欢迎。”下面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表弟京京腼腆地迈着小步子上来。他可能有点紧张,双手握在一起,一直放在后面,唱歌和背诗时都稍微快了一些。原本大家都以为他没戏了,可他在最后时刻却放慢了速度,还在最后做了一个超人的动作,再次搏得了大家的喝彩。接着,我的堂妹萍萍唱了《春姑娘》,那伴随着的动作,优美极了;堂弟小宝唱《双截棍》,咿咿呀呀地动作简直让人觉得像乌鸦在唱歌,我们不得不捂住耳朵;两个表弟在表演武术时,嘴里还不时发出“哼哼哈哈”的声音,动作也做得有模有样,大人们再次鼓起了掌。在演小品《不差钱》的时候,“丫蛋、小沈阳”等主人公的精彩、幽默的表演惹得大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
最后,到自我拉票的环节了,京京说道:“我是最小的,大家都要给我一票哦!”萍萍也接着说道:“虽然我不是最好的,但在我看来,能够参加这次的表演,就已经非常好了,希望大家能够投我一票哦!”堂弟小宝在一旁叫道:“你们都要给我投票,我要最多的票!”我说道:“每个人都有宝贵的两票哦,现在开始投票咯。”大人们沉思了一会儿,纷纷在自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写完后交给记分员---我的表姐。终于到了公布结果的时刻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我不紧不慢地走到圆圈中央,说道:“一共有十位大人,也就是一共是二十票。最后,我宣布,京京得到了7票,萍萍得到了7票,小宝是6票,所以,今天排在榜首的是京京和萍萍,恭喜他们!”于是,台下便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我继续说道:“虽然小宝没有获得冠军,但是就像萍萍说的一样, 只要能够参加就很棒了,我们也用掌声鼓励他!”只听,台下的掌声更加热烈。最后,我宣布:“本次晚会,到此结束!”
就这样,我们家的“春节晚会”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这个“晚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外国人的圣诞节。中国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都与众不同,有着自己的传统色彩。今天我将要与大家说说关于我的故乡——彩云之南的春节习俗。
云南的春节习俗与北京的春节截然不同,从大年三十到元宵期间才是春节,元宵过了,春节也便完结了。云南没有腊月之分,也不吃腊八粥,所以我至今都没有尝过北京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味道。
先来说说大年三十这天吧!这天早上我们必须去集市赶集,购买年货和做团圆饭的食材。小孩去山上捡松叶。下午要把棉被、衣服洗了,还有把浑身上下都洗干净,因为我们那里有个禁忌——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都不能洗衣物和洗澡。大年三十晚上便是除夕夜,这是过春节的高潮。大家忙做团圆饭,家家户户的烟囱直冒白烟。团圆饭做好后,大人把孩子们捡的松叶铺在地上,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战利品被大人夸奖时,总是要骄傲地手舞足蹈。吃团圆饭前我们还得烧纸钱祭祖,饭后才把纸灰倒掉。等这一切准备好了,大家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地享受春节的团圆饭。吃完后,大人忙着捡碗,收桌子。小孩子欢欢喜喜的开始他们的“鞭炮大战”,大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守着春节联欢晚会,不想看春晚的大人就摆桌子打麻将。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持续到深夜十二点,昏昏沉沉的人们点燃爆竹,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云霄,迎来新的一年。鞭炮放完了,忙活了一天的人们倒床而睡。
睡到近午夜三点时,人们又得陆陆续续从床上爬起来,做饭吃饭。这是四点钟的“迎春饭”,因为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所以要吃饭迎接。吃完饭人们又回到被窝,一觉睡到大天亮……
正月初一不能去别人家,只能到外面逛逛,这也是云南一大奇怪习俗。初二我们就去逛县城,就跟逛北京的庙会一样,县城里琳琅满目的商铺和千奇百怪的玩意儿让我们留恋不已。元宵节大家不吃汤圆,照样好酒好菜,不挂灯,但照样热闹,一家人去山上跳脚,也看别人跳脚。
春节过后,该干活的干活,该回深圳的回深圳。热闹过后的乡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谐。
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每天能够吃很多的山珍海味,有的人觉得幸福是有豪车有洋房,有的人觉得幸福是有说不完的金钱,而我觉得幸福是很简单的,奶奶给我包的饺子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美味,那种幸福让我至生难忘。
在北方,除夕过春节是吃饺子,包饺子的时候会有放几个硬币在里面,如果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那么就证明来年会更加的幸福和好运,小的时候,对钱没有什么概念,那时候过年不是期盼能够收到多少红包,而是能够吃几个有钱的饺子,过年,吃到有前线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在,小伙伴里面的地位,知道的越多,那么面子就更大,为了增加自己炫耀的资本,每到过年,我都会卯足了劲的吃饺子。
记得我五岁那年除夕,第一锅饺子刚出锅,我不等饺子还没煮完,大人们还没坐下,便迫不及待抢了一盘饺子吃了起来。见我这样,奶奶急忙说道:“别急,别急,待会大家一起吃,小孩子不好没有礼貌!待会咱吃热的??”“嗯——不换,不换,我就要这盘!”怕奶奶不让我吃我边撒娇边望嘴里填。“一个,两个??六个。”我埋头苦干,却连连未中,而后吃的家人却一个接一个地都吃出了硬币,我不禁生气起来!真是的,这饺子故意和我作对吧!我越想越生气,眼泪不禁在眼眶里打起转来,干脆不吃了!见我这样,奶奶起身到厨房端了一盘饺子递了过来,说:“凉了的饺子不好吃,来咱吃热的,说不定这盘里有‘钱’馅的,来吃吃试试!”我不情愿、慢吞吞地拿起一个咬了一小口!“啊!隔着我的牙了!真的有钱呀!” 我情不自禁的尖叫起来。看着我高兴的样子,奶奶也笑了起来!说“来,多吃几个,看看再也没有了。”此时,不吃饺子的念头已经烟消云散!我又大吃起来。谁知此后,我是口口见“钱”,我兴奋的不能自已,那种幸福感胜过任何物质带给我的感受。我想:这是天意呀!钱和我这么有缘真没办法!哈哈!此后几年,每年我盘中的饺子都能吃出好多的钱。
后来,我才明白,为了让我有一个好心情,原来奶奶每年都会“偷偷”地专门为我包一盘几乎全是钱馅的“幸福”味的饺子。现在,奶奶已经去世了,我也没有机会再吃到奶奶给我包的饺子了,但是我对饺子的那种味道和奶奶对我的爱,是永远不会忘记。
你知道,过年问什么要去给人们拜年么,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你。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今天,我和爷爷一起查了一些关于过年的资料。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年”的传说哦!